• 我的订阅
  • 人文

匡衡:从凿壁偷光苦读到贪污失势的人生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1-29 15:04:00 来源:戏说三国

【引言】很多教材中都会收录一些古人苦读诗书的小故事,以此激励学生勤奋好学。很多人都应该记得语文书中有一个小男孩凿壁偷光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匡衡。匡衡从小家中贫困,晚上读书点不起油灯,为了继续学习,他只能将墙壁凿开一个洞,借邻居家的灯光来读书。他对知识的追求让人敬佩,但很多人对他的了解也仅限于此,很少有人知道匡衡的结局。

匡衡:从凿壁偷光苦读到贪污失势的人生

事实上,小时候偷光学习的匡衡在长大后深受汉元帝的器重,一路高升直至宰相。但他晚年却还是败在了“偷”上,一时失足就身败名裂,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就像故事中讲的那样,匡衡家境贫寒,世世代代都是农民。匡衡从小就喜欢读书,但以他的家境,全家吃饱都是一种奢望,哪里来的钱供他进学堂读书呢。匡衡不死心,为了学习,他克服了不少困难。白天到田地里干农活,晚上就在家里熬夜苦读。匡衡在学问上很有长进,尤其是对儒家学说很有见解,对《诗经》的理解也自成一脉。当时的读书人中流传着一句话,如果不懂诗经,就找匡衡来讲学。匡衡对《诗经》的讲解很有自己的风格,既生动又能给人留下印象。

匡衡:从凿壁偷光苦读到贪污失势的人生

有了学问,读书人自然都想考取一个功名,匡衡也免不了俗。他开始参加科举考试,但当时朝廷中占主流的学说仍旧是法学,精通儒学的匡衡屡试不第。他一连参加了九届科举考试,却只得中一个丙科。被分配到平原去上任。

匡衡自己很委屈,同届的儒生也为他不平,表示以匡衡的学识不应该被派往平原做官。于是纷纷上奏,希望汉宣帝能重新考虑。否则他们也将随着匡衡去平原做官。见这么多儒生为匡衡求官,汉宣帝很是惊奇,认为匡衡可能真的有些学识,于是派太傅前去调查。太傅萧望之现场出题,匡衡答的头头是道,萧望之非常满意匡衡的学问,于是回禀汉宣帝,希望能将匡衡留在京中。

匡衡:从凿壁偷光苦读到贪污失势的人生

听到太傅都这么说,汉宣帝更加好奇了,但亲自召见了匡衡之后他还是坚持原本的决策,没有将匡衡留在京里,依旧将他派往平原。原因非常简单,汉宣帝并不认可儒学。但在太傅的面试中,匡衡却遇到了一生的贵人,这个人就是太子刘奭,也就是后来的汉元帝。汉元帝少时就好儒学,他亲眼见到了匡衡是如何对着太傅萧望之侃侃而谈,心中很是敬佩。

公元前48年间,汉宣帝去世,汉元帝继位。汉宣帝临终时指定太傅萧望之辅佐汉元帝,而萧望之又是汉元帝的老师,因此汉元帝很听萧望之的话。萧望之旧事重提,向新皇举荐了在平原做官的匡衡,汉元帝对匡衡原本就印象深刻,再加上老师推举,便将匡衡调回京中,匡衡从此平步青云。

匡衡:从凿壁偷光苦读到贪污失势的人生

回到京城后,匡衡觉得自己的学识有了可以发挥的空间,于是经常上书,表达自己的意见。汉元帝原本就喜欢儒学,对匡衡的意见自然是照单全收。匡衡自此一路高升,新皇帝登基不过三年,匡衡就做到了丞相之职。没过多长时间,又被进封为安乐侯,这几乎是匡衡政治生涯的巅峰。

天有不测风云,汉元帝沉迷享乐,登基没有多长时间就飘然仙去。匡衡一直以来仰仗的伯乐就此倒下,从这时起,匡衡的政治生涯也就开始走下坡路。先是有人弹劾他失职,没能做到人臣的职责。匡衡心里非常明白,自己的靠山已经倒下,而自己又身居高位,自然是树大招风。为了能安度晚年,匡衡将丞相和安乐侯的职位一并送还,同时上书请罪,希望新皇能让他携一家老小回乡养老。

匡衡:从凿壁偷光苦读到贪污失势的人生

一事未了,一事又起。匡衡的儿子杀了人,被收押入狱。最让匡衡想不到的是,他的弟弟没有看清朝堂的局势,以为自己哥哥还是那个呼风唤雨的丞相,竟然与好友一起密谋劫狱,准备将匡衡的儿子救出来。

还没等到二人行动,这件事情就被人告发。劫狱是大罪,何况匡衡正值多事之秋,这件事对匡衡简直是雪上加霜。更没想到的是,坏事接二连三的发生,匡衡贪污土地的事也被揭发。匡衡被进封为安乐侯的那一年,汉元帝赏赐了匡衡三十一万亩土地,但因为地图上标注的问题,平白多出来四万亩土地,原本不是匡衡的错,但他见财生意,知情不报,选择将这四万亩土地昧下,这就犯了大忌。这不仅仅是贪污,偷取国家财产,更是犯了欺君之罪。

匡衡平步青云,仗着汉元帝的宠信得罪了不少人,如今他的地位不稳,朝臣自然是选择火上浇油、落井下石,联名上奏皇帝,请新皇彻查匡衡贪污、其子酒后杀人一事。新皇顺水推舟,彻查了匡衡贪污一事,得知真相后,新皇怒不可遏,将匡衡贬为庶民,不再启用。

匡衡:从凿壁偷光苦读到贪污失势的人生

【结语】从人人称赞到人人唾弃,都是因为一个“贪”字。幼时的匡衡贪学,白天下地干活,晚上还要挤出时间看书,一点一滴的从书中汲取知识,这才能获得萧望之的赏识、汉元帝的重用。早年“贪”学,晚年却“贪”财。倘若匡衡在发现地图上的标识问题后第一时间告诉皇帝,他不仅可以保全自己的封地,还可以保全自己的一世英名。从凿壁“偷”光到钻空子“偷”财,匡衡几十年的苦读,在官场中的经营,以及他的好名声就这样因为一时的错念付之一炬。不知道当他回到故乡,垂卧病榻之时会不会回想起那个勤奋努力,被别人奉为榜样的自己。会不会为自己的贪婪捶胸顿足,后悔不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9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匡衡:道德与才华的矛盾交织,荣耀与失败的人生
...匡衡精通经学,“有师道”,已经自成体系了。时为太子汉元帝刘奭非常欣赏匡衡,可奇怪的是汉宣帝刘洵很冷漠,让匡衡回到平原郡继续“支教”。 不是汉宣帝认为匡衡的学问不够深,实际上
2023-12-03 14:59:00
匡衡的成长与堕落,从刻苦学习到贪污受贿
...汉宣帝病逝,然后作为太子的刘奭登基,历史自此进入了汉元帝的时代。而等到刘奭登基之后,匡衡自然也就开始迅速升迁。此后的几年里,匡衡从一个最底层的文学卒史,迅速升迁,逐渐跻身汉朝
2023-09-12 18:59:00
西汉的衰弱,为何说汉元帝应该负这个历史责任
汉元帝自汉武帝罢黜百家后,儒学名义上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但其实汉武帝并不信儒学,只是将儒学作为外包装,内里搞的还是法家那一套。汉武帝以后的昭、宣二帝,对外儒内法模式看的尤为透彻,
2024-06-07 15:30:00
凿壁偷光的农家子弟匡衡,为何反被贬为庶人?
...起了另一个人的注意,他就是当时的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汉元帝。汉宣帝死后,汉元帝即位,匡衡被召入朝中做官,先后担任郎中、博士、给事中、光禄大夫、太子少傅等职。汉元帝这个人非常喜欢
2023-08-27 19:53:00
匡衡在职时都有哪些作为
公元前33年,汉元帝刘奭去世,汉成帝刘骜继位,汉成帝即位之后,所有汉朝的臣民都期待着汉成帝能够给汉朝带来新气象,于是汉成帝真的为汉朝惩治了一个大贪官,这个大贪官就是汉朝第一宦官石
2023-05-31 11:18:00
刘向多次警告汉成帝王氏外戚危险,为何却不得志
...向的仕途却越走越窄,牢骚越来越多,活得越来越憋屈。汉元帝和汉成帝是非常崇儒的两位皇帝,他们在位期间,九卿几乎非儒生不录,三公非学术大师不用,为何刘向混得这么惨?三次入狱的苦瓜
2024-04-26 22:27:00
匡衡“凿壁借光”很励志,他长大后做了什么?老师都不愿告诉学生
...,最后才考中了丙科。考试不太擅长,可匡衡官运亨通。汉元帝登基后,匡衡终于得到重用,提拔为光禄大夫,相当于高级顾问,能随时出现在汉元帝身边。 到了建昭三年(前36年),元帝又
2024-03-12 10:38:00
他小时候是勤学的模范,长大后却因贪欲而遗臭万年
...理想。但是他有一个长处,那就是对《诗经》十分擅长。汉元帝当时还是太子,他也非常喜欢《诗经》,经常跟匡衡一起谈论一二。在汉元帝登基之后,他就立刻升了匡衡的官。匡衡就这样成为了汉
2023-03-03 15:18:00
匡衡:西汉时期的文学巨匠与仕途沉浮
...感很低。匡衡在小有成就之后,入朝当了一个小官,当时汉元帝执掌汉朝,西汉时期讲究的是独尊儒术,而匡衡作为一位文学家,对诗经有着很深的理解,所以他经常通过诗经来宣扬儒家思想,这一
2023-12-28 11:2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