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清朝考生扛着一麻袋参加殿试,被拦了下来,皇帝却说:状元就你了
在古代的中国,科举考试是无数士子追求的梦想,它不仅代表着学识的认可,更是改变命运的关键。而在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位考生因为一麻袋馒头而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这位考生,不仅因为他的才华,更因为他的特立独...……更多
桅杆背后的科举功名
...到多根桅杆。 桅杆亦称旗杆,立在宗祠或坟墓前面,是科举时代的衍生物。科举考试是读书人获取功名、走上仕途的必经之路,成千上万的读书人“三更灯火五更鸡”,为的就是金榜题名。读书人科试中式后,为光宗耀祖、光...……更多
毕沅的人生机遇:因值夜班看奏折意外中状元
科举考试众所周知,古代社会的等级是士农工商,无论这人家里有多少财富,终究是比不过做官的官爷,即使这官爷的品阶不高。所以,为了光耀门楣,许许多多的子弟都选择读书参加科考,赢得功名。历史上,痴迷于科考的...……更多
墨水惩罚:古代科举制度的奇葩法律
...喝“墨水”,瞬间变成文化人的传奇;但对于古代参加“科举”考试的儒生来说,他们不仅要面对十年寒窗苦,甚至考试完还要被迫“喝墨水”,更让人惊讶的是,“喝墨水”居然还上升到了国家法律的阶层。这还要追溯到隋朝...……更多
在古代考中进士就能做官吗?科举考试的利与弊是什么?
...的吸引力太大了。一旦考中进士,就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荣耀和现实利益,还会改变一生的命运。例如,一个考生能够金榜题名,全家人都会跟着风光起来,有人前来祝贺,有人来请吃饭,有人来求写对联。甚至还有出版商前来...……更多
...?其实北宋后期与南宋前期的上舍状元比进士科状元还要荣耀。南宋赵升《朝野类要》载:“上舍试中优等者释褐,以分数多者为状元,其名望重于科举状元。”而《释褐状元恩例》中载释褐状元“例补承事郎(正八品)、太学...……更多
唐朝科举制度探秘:从秀才到进士,科举背后的选拔与挑战
...十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一日高中状元,然后光宗耀祖。科举考试成了不少家庭改换门楣的方式,更是成了不少学子改变人生的途径。但是对于科举制度,经过不少朝代的革新,方式一直在发生改变,很多人认为秀才只是跨越身...……更多
明朝科举考试的故事,隆庆年间出了7个宰相18名尚书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在阶层流动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不仅是朝廷吸纳精英参政的途径,也是百姓改变社会地位、人生命运的机遇。明朝初建时,朱元璋采用举荐选拔人才,后因地方控制不力,他下令开启科举取士。科举制度...……更多
中国历史上被低估的皇帝:隋文帝的伟大贡献
...这么一个好法子来巩固自己的皇权呢。隋文帝还开了中国科举制度的先河,在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朝廷的选官制度再也不用看出身,许多穷苦百姓的孩子就可以通过考试进入仕途,可谓是“十年...……更多
从武林世家到武状元:张三甲的传奇人生
...而令人唏嘘的故事。在古代,文人的人生目标通常是通过科举考取功名,成为举人,然后步入仕途。而其中,最能体现一个文人才学得到认可的事件莫过于考中状元。然而,你知道吗?在古代,不仅可以通过文学才华考上状元,...……更多
他本是状元,因慈禧嫌弃他的名字而落榜,最后他推翻了清朝
...的人生前期都在奋力读书,想要为国做贡献,但是在参加科举考试时本能够中状元了,他却因为慈禧太后的嫌弃落了榜,愤怒的他弃文从武,重新选择人生的道路,在后来居然颠覆了清王朝的统治,这个人就是谭延闿,在谭延闿...……更多
谁的朝代只有37年,制度却影响1300年
...—这些读书人此番来到长安,是为了参加可以改变命运的科举考试。随着这些读书人进入长安,科举制在这一年迎来了重大变革,由原来的单一科目考核,变成了明经、秀才、进士诸科。唐朝官方还规定,天下读书人参加科举需...……更多
林则徐:从少年才俊到朝廷重臣的传奇之路
...而林家也因儿子的光芒更添威望,这对他们来说是莫大的荣耀。学业与婚姻双喜临门甫一获得秀才光环的林则徐便踏入鳌峰,这是一所清朝最高学府。书院环境幽雅清净,古木参天,正是读书人们梦寐以求的世外桃源。林则徐遇...……更多
元郑颢:拒绝取万寿公主背后的无奈与牺牲
自隋朝首创科举制以来,出现了很多状元。身为官员自当奉行人臣的规矩,皇命难违是其一。但有这么一位状元,他敢违抗皇命,也对驸马毫无兴趣,却被宰相说的八个字劝服。这位状元叫郑颢,他不像励志电视剧里那样,家...……更多
当学历贬值,古代读书人何去何从?
...田三岁两无秋。”杨万里后来官至吏部员外郎,他一生最荣耀之时,应当是孝宗亲自将其升为东宫侍读,太子赵惇,也就是后来的光宗,亲题“诚斋”二字赠给他。 作为一名诗人,杨万里生性放旷,注重声名。他自言:“士大...……更多
揭秘古代状元的产生:除了看脸还看名字,好名字胜过满腹才华
...不过,若是一朝及第,高中状元,那便是贫寒学子的最高荣耀,更是光宗耀祖,子孙蒙荫。在历史中,科举考试一向给人一种严肃正统的感觉。然而在古代,科举的考试结果却往往与考官的才学、喜好等息息相关。考官欣赏这个...……更多
古代科举考试时间持续九天九夜,吃喝拉撒都在小屋子解决
...断的跳级,不断的在这些领域中获得成功。中国的科举制度传承已久,直到近代的时候才正式的被废除,虽然被废除之后,但是又诞生了新的考试制度。一说到科举制度,大家肯定会想到封建王朝他们的皇权专制科举制度...……更多
秦桧后代考中状元,路过岳飞墓时写下两句诗,成千古名句传诵至今
...在他的后人身上。在古代的中国,士人考取状元,意味着荣耀和尊崇,同时也预示着家族的荣光。然而,当状元的身世背负着不可磨灭的历史烙印时,荣耀会变得复杂多面。秦大士,这位考中状元的身后隐约透出了秦桧的影子,...……更多
韩愈:文豪、政治家与军事家的传奇人生
...是如何在仕途上历经坎坷的? 19岁那年,韩愈积极投身科举,希望通过这条仕途之路改变他与家族的命运。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条路竟如此的崎岖难行。前三次科举,他都与进士失之交臂。看似近在咫尺的成功,却总是...……更多
他为官40载政绩平平,到雍正手里却成天下第一巡抚
...竟遭到帝王亲自下旨发掘,以示否定。这样公然褫夺功臣荣耀的举措,在纵览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操纵人事权力的乾隆,将田文镜一生的努力付之东流,可见官场的无常。更令人扼腕的是,乾隆还明确表示鄂尔泰、李卫远胜于...……更多
科举中的状元厉不厉害?状元在古代是怎样的地位?
...么一句话:“别把状元不当宰相,但也别把宰相当状元”科举中的状元厉不厉害?状元就相当于全国公务员考试的第一名,说不厉害那肯定是假的,而且是很厉害。但是状元暂且还不是官,本身就有不确定性。当官的最高目标是...……更多
平民是如何当上宰相的
...寒心,但对于这位老相而言,这还不是人生最大的起伏。科举才是。因为,在科举入仕以前,他只是一名乞丐。杜衍乃唐朝名相杜佑之后,本来出身名门。可是,就在他出生后不久,父亲暴病而亡,母亲在万般无奈下,只能改嫁...……更多
同样是进士,甲等不同反映在授职上,又有哪些显著区别呢
明清科举史料中经常会提到这么一句话:“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那么,同样是进士,甲等不同反映在授职上,又有哪些显著区别呢?御史以清代为例,来具体讲一讲...……更多
从状元答卷揭示古代科举的严格与才华的展现
如今的高考和古代科举制度差别较大,但是金榜题名是每个考生最大的梦想,十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那一刻。很多人说如今的高考不公平,其实笔者认为这是目前最为公平的一种考试制度。在古代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阶级选拨...……更多
细数中国历史上科举状元中的奇人异事
科举考试,是古代大多数读书人出官人仕的唯一途径,而科举考试中的状元,更是万众仰慕的佼佼者。自隋朝创立科考以来,历代状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孙伏伽起,到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终,共有592人。脸...……更多
表面清廉,内心腐朽:唐朝诗人与北宋宰相的真相
...正如那句话所言,“学而仕则优”,吕蒙正也是众多踏上科举之路的学子之一。吕蒙正才华横溢,在科举这条道路上走得颇为顺遂,后来更是在太平兴国二年一举夺魁,成为了进士第一名。成功拿下状元之位后,吕蒙正直接就被...……更多
...兵书的阅读心得和研究。只可惜宋朝重文抑武,很多人武科举人进入了仕途就从文弃武,专事文职工作而不愿带兵打仗,所以两宋时期很少有武科举出身的名将。徐徽言却是例外。少年徐徽言自中武魁便到辗转在边疆担任武职,...……更多
在古代颜值对个人命运前途的影响:以吴伯宗、李黼的例子为例
...严厉打击。另一方面老朱又在按部就班地推进大明自己的科举考试。老文人靠不住,就依靠新一代知识分子。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开国不久的大明王朝举行了第一次科举考试。谁能成为本朝第一位状元,自然也是万众瞩目...……更多
明代状元后裔保留的一份科举试卷副本,吸引了众多专家前来参观
明代状元后裔保留的一份科举试卷副本,吸引了众多专家前来参观,专家强调,这一文物应该传承下去,成为民族历史的一部分。科举制度始于隋朝,直到清朝才废除,影响了1300多年。这种制度虽然存在一些负面因素,但也为...……更多
​长庆元年的科考舞弊案,是“牛李党争”的导火索
长庆元年(821年)三月,由大唐礼部主持的科举考试照常开考。这是唐穆宗李恒即位以来的第一场科考,因此朝野瞩目。但这场意义重大的考试并不顺利,很快便朝向党争的方向发展。一切源于一个狗血的开端。01正式开考前,...……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强谏徒然罹一死,何如先事学鸿飞
已而,高洋嫌宫室卑陋,乃发工匠三十余万,修广三台宫殿。殿高二十七丈,两栋相距二百余尺,工匠危怯,皆系绳防踬,高洋登屋脊疾走
2024-06-30 09:09:00
古籍中为何会有“战一日而破纣之国”的正确记载
据出土西周利簋的铭文记载:“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武王伐纣,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
2024-06-30 09:12:00
宋词里最苍凉的一场雨,写尽人世悲欢离合
蒋捷,南宋末年的进士。宋度宗咸淳十年,蒋捷成功跻身甲戌科进士之列,可谓是搭上了南宋科举的末班车。两年后南宋覆灭,蒋捷的进士光环也随之黯淡
2024-06-30 09:14:00
古代第一个飞升之人是谁,被唐朝官方认证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传说和故事,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着人们心中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其中,唐朝女道士谢自然的故事,无疑是那颗最耀眼的星
2024-06-30 09:16:00
宋高宗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也就是公元1142年1月27日,是中国传统的大年除夕夜,正当大家都沉浸在过年的喜庆中,一代名将岳飞被害了
2024-06-30 09:16:00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明朝成书的《水浒传》以鲜明的对比手法,在对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好汉大加赞扬的同时,对昏君宋徽宗和奸臣蔡京
2024-06-30 09:17:00
康熙三十一年(壬申)五月十日,已经被任命为知州两年多的秦熙祚,在经成都抚台、建昌监理厅和会川军民守备多次筹划下,终于带领士兵和随从
2024-06-30 09:17:00
前几天一连看了几篇大同小异的文章,都说诸葛亮之所以辅佐刘备而不投奔曹操,是因为诸葛亮跟曹操有仇:曹操屠戮徐州的时候,把琅琊郡的诸葛亮一家打得背井离乡到了荆州依附刘表
2024-06-30 09:19:00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静将军号令,戍边卫国。一经数年,六百有余。6月28日,江苏省南京芥子园园区内,身着凤阳汉装、脚穿绣花鞋
2024-06-30 05:55:00
崇祯四年,卢象升各方面的表现政绩都很杰出,升任他为按察使,继续掌管军队。九月份的时候农民军在陕西,山西一带立足,开始往河南北部京师南部流窜
2024-06-29 21:43:00
天启二年的时候,卢象升考中了进士。刚开始的时候担任的是户部主事,后来官位开始得到逐步提升。万历后期便出现了老百姓吃不上饭流民被逼造反的事情
2024-06-29 21:43:00
卢象升如果生活在明朝洪武永乐时期,一定会有一番作为。可惜偏偏处在明朝末年,那个时代社会动荡不安许多老百姓吃不上饭,饿死的人比比皆是
2024-06-29 21:43:00
崇祯二年,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北京保卫战。在这场战役当中,袁崇焕打退了皇太极满蒙铁骑的轮番进攻。可是始终没有逃脱政治的算计
2024-06-29 21:42:00
北方诸侯修长城抵御游牧民族,南方楚国为何也修长城
战国时期,北方的国家如秦,赵,燕都修建了长度不等的绵延城墙以防御北方匈奴对本国的人口和财富劫掠,这些城墙和关隘,路口,城塞一起组成了综合的防御体系
2024-06-29 21:47:00
聊聊晋国六卿故事
赵氏属于嬴姓,跟秦国国君来自同一个祖先。赵家发迹起源于跟随晋文公流亡的赵衰。他们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商朝。当初纣王手下有猛将名叫蜚廉
2024-06-29 21: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