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盘点古代科举奇葩事:考生在考场练“神掌”,被乾隆皇帝赶出考场
...实行了1300年,选拔了数不胜数的官员和知识分子。而在考场上发生的许多奇葩事情,则令人忍俊不禁。比如,北宋初年,考生王嗣中考了第二名,他不服第一名赵昌言,就告到宋太祖赵匡胤面前。赵匡胤说:“好吧,你们就打...……更多
聊聊晚清的一桩科场案
...后一次自习,超燃超青春;考试时,考生丢个准考证、去考场迟到、最先交卷离场,都有可能成为显眼包;考完出成绩,那就是学霸的舞台了,来自各地的高分考生引人注目。若说考场如战场,那考生就像冲锋陷阵的将士,若说...……更多
古代科举考场上怎么夹带小抄?这个行为有多严重?
...根由在于被人诬陷考试时夹带小抄。那么,在古代,科举考场上怎么夹带小抄?这个行为有多严重?《显微镜下的大明》剧照。自从科举制度成为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之后,考场上的作弊行为如同斩不断的水流,从未消失过。古...……更多
明朝这两个倒霉的考生,因籍贯问题接连痛失会元
...,这要是在官场,应该说陈循的运气算是好到爆了!可在考场,遇到两个老乡主考官,只能说陈循流年不利了,这恰恰是科举考场上的大忌!因为作为主考官,点中老乡的考卷,即使整个过程操作再透明、考生再有才学,都有可...……更多
科举制下的年龄特权:从宋太宗到乾隆的录取特例
...是宋朝出现这种状况,清朝的时候也出现过。乾隆时期,考场上出现过很多次八九十岁以上的老人参加考试的,乾隆听说之后,有时候直接赐给这些人功名。有的赐举人,有的赐进士等。乾隆二十五年,兴安县99岁考生李炜,3场...……更多
乾隆出上联挖苦丑陋考生,考生从容对出下联,乾隆大喜:赐探花
...面。1789年,刘凤诰再次赴京赶考,这年他已经28岁。坐在考场里他暗暗下定决心,这次一定要榜上有名。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因为只有一只眼睛可以看东西,他阅卷答题的速度比其他考生慢了很多,眼看着将要收卷,...……更多
盘点古代科举的“另类”状元们,考第一未必是状元
...来他被元军捕获押送杭州,他在拜过岳飞庙后气绝而死。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加封陈文龙为镇海王。 最有才的状元:黄观,今安徽池州人,洪武二十四年状元。黄观最有才表现于,他是历史上唯一“连中六元”的人。就是连续...……更多
古代科举趣事,总有些奇葩之举让你想象不到
...一些年纪在十二岁以下的“奇童”,招进太学读书,唐代科举还专门设置了童子科。宋朝时,有个叫林幻玉的女孩,在考试中将四十三本诗书对答如流,被录取进了童子科,宋孝宗还特地封她为“孺人”。 ……更多
清代一考生抱着装馒头的麻袋参加殿试,康熙说:你就是状元了
... 吃了几个月的馒头,李蟠不腻也就算了,还把馒头带进考场,这就实在太让人匪夷所思了。难道李蟠在馒头里面藏了什么秘密,才让他非要带着一麻袋馒头进考场不可?因为兜里没钱,李蟠只能尽快赶路,必要是时候还要去干...……更多
乾隆出一上联,考生转身想走却被封为状元
...可见状元有多难考了。关于状元还有一件趣事呢,就是在乾隆年间,一次科举考试中,就有俩人实力相近。最后乾隆亲自出马,最终才选定了状元人选,那么乾隆究竟是如何做出决定的呢?且往下看!晚年的乾隆喜欢到处游玩,曾...……更多
聊聊古代科举那些事儿
...长,那些不气馁又考不中的人,早就已经白发苍苍了。在乾隆当皇帝期间,曾多次赐予老年考生功名,如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江西乡试中,兴安县99岁考生李炜,三场坚持考完仍未考中,乾隆听说后特“赏给举人”。乾隆...……更多
当谢灵运诗歌成为科举热题
...惶恐凄苦很形象。清乾隆四十八年全国乡试考举人,山西考场以《赋得飞鸿响远音,得“高”字》为诗题。所谓得“高”字,就是以“高”所在的韵部字为韵脚。“吴中七子”之一、爱好谢灵运诗歌的翰林学士曹仁虎典试,技痒...……更多
看看古人在考场上的作弊和反作弊
...高分,甚至是“偷改”——直接贿赂考官和工作人员,在考场就将试卷修改抄录。唐代科举考试 北宋时期有个故事。当时的翰林学士杨亿被任命为主考官,在开考前,他同乡中打算考科举的一些人来拜访他——目的明确,希望...……更多
古代科举考试有哪些舞弊的手段?舞弊会如何惩治?
...是唐朝的考生。为此,历朝历代也是想尽了办法,通过进考场时,对考生的各种检查,来杜绝这一现象。物品检查:在清朝的时候,考生进考场时,手里都会提着一个篮子,叫作“考篮”。篮子里面除了笔、墨、砚台及镇纸以外...……更多
古代高考有多难?考官出题刁难学生被革职
...绝舞弊现象的发生,因此,有些考官为了防微杜渐,保证考场纪律,不惜采用暴力手段,甚至在考题上设难关。 清代笔记《清稗琐缀》记载,咸丰七年的时候,有位考官在河南监考,居然在考场上布满镣铐枷锁,如果没抓到考...……更多
古代没有摄像头,古人如何防止科举作弊
...直接的就是替考,唐朝时期的考生,只要报个名字就能进考场,因此有些人就想到了,让枪手顶替用自己的名字进考场,其中最狠的是个叫温庭筠的人。温庭筠是个才子,但因为得罪权贵,屡次科考不中,他为了报复这可笑的官...……更多
清朝科举舞弊案:严苛的处罚与背后的故事
...通一气帮助这些考生作弊,大致过程就是,在俞鸿图巡视考场之时,仆人将考试的相关材料与考题内容,放到俞鸿图的官服里,在俞鸿图中途出考场时,小妾再将考题送给别人作答,然后把别人做好的答案,放进俞鸿图的官服里...……更多
古代考生作弊绝招大盘点,连袜子上都写满了四书五经
从古到今,自从科举制度兴起以来,作弊就成了一个比较时尚的话题,当然在古代作弊付出的代价是非常高的,如果被考官发现,那么轻者永远不许参加科举考试,重者被株连九族的也不在少数,历朝历代对考试作弊所设立的...……更多
墨水惩罚:古代科举制度的奇葩法律
...喝“墨水”,瞬间变成文化人的传奇;但对于古代参加“科举”考试的儒生来说,他们不仅要面对十年寒窗苦,甚至考试完还要被迫“喝墨水”,更让人惊讶的是,“喝墨水”居然还上升到了国家法律的阶层。这还要追溯到隋朝...……更多
清朝考生扛着一麻袋参加殿试,被拦了下来,皇帝却说:状元就你了
...是出身名门的读书人,他聪明过人却食量惊人。 一进入考场,所有人的目光都被李蟠身上背的那一个大麻袋吸引过去。那个麻袋鼓鼓囊囊的,不知道装了些什么。考官们有些疑惑,要求李蟠打开袋子接受检查。袋子一打开,所...……更多
科举的艰难:录取人数、考试时长与科目的挑战
...每开始一场考试,考生只要入场,三天的吃喝拉撒睡要在考场解决,且只给考生一个容纳床榻的空间,里面包含睡觉的床榻,如厕的茅房,每个考生的面前有两名卫士看守。为了体现科举的严肃性,童试、乡试必须由当地的县令...……更多
古代科举考试中最强的考生是谁呢
...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诱惑,研究出了各种各样的考场作弊手段。这些作弊手段与现今的高科技相比,一点都不逊色。古人的创造力很多时候超过了现代人,其中作弊现象最严重的是在唐朝。那时不论是高干子弟,还是平...……更多
清朝考生毕沅到底有多幸运
...翔实具体了。最终,毕沅呈上的答卷,哪里是临时发挥的考场作文,俨然是一篇经过精心准备的治国良策。而美中不足的是书法稍差,初拟名次时,读卷官不敢把他放在一甲,而是排在了二甲第一名,暂列一甲第一的是书法漂亮...……更多
宋朝科举改革: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完善之路
...是主考官及其相关官员的子弟、亲戚、门生,一般是另立考场,别派考官,即“别头试”。可以说这属于是一种回避制度。宋太宗赵光义在雍熙二年有诏:“凡(考官)亲属就举者,籍名别试”。从此以后别头试成为一种制度延...……更多
秀才是怎样炼成的
...举博物馆。图源:梁悦琛当考生顺利通过考前审核,进入考场后,各种环境限制及考场“潜规则”也会接踵而来。以县试来说,根据规定,明清县试共分五场,每日一场,黎明前点名入场,即日交卷。参加考试的考生,无论具有...……更多
盘点一下各个朝代的奇葩王爷
...给自己办葬礼——和亲王弘昼徐峥最没正行的和亲王他是乾隆的弟弟,雍正的五儿子,史料记载,他从小被娇惯,但是他看惯了自己三哥弘时的死因,所以老冯觉得他的智慧是非常高的。因为弘历被册立为太子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更多
从状元答卷揭示古代科举的严格与才华的展现
...比如今的高考卷面分,你字迹工整会多得分。举个例子,乾隆皇帝由此让定远将军兆惠参与阅卷,兆惠推辞说自己肚中笔墨不多,结果乾隆皇帝说没关系,让他放心大胆地阅卷。兆惠参与后,按照自己的直观看法,哪些书法优秀...……更多
此人有状元才却没状元命,因名字籍贯弥封打不开,到手的状元飞了
...文采外,还得有这个“命”,此话一点都不夸张,在清朝乾隆时期,就有这么一个人,他有状元的文采,但是却没有状元的命,好不容易过五关,斩六将,考过了童试、乡试和会试,在殿试的时候,都被皇帝钦点为状元了,偏偏...……更多
到底是怎样的“要事”,值得左宗棠舍弃大义,非要完成
...外,选派高级别官员作为会试的主考官及同考官也是当时考场上的一大特色。依照惯例,明清两代的会试考官分为主考官、同考官、监考官和知贡举官。所谓同考官,即接受主考官统领的、专门负责评阅某经卷的考官,大概相当...……更多
聊聊乾隆凭一对联就定状元的故事
...拔尖之人。不过难分高下之时,便多出来一番趣事,比如乾隆年间的一次科考,有两位学子水平不相上下,最后还是乾隆用一上联将他们两人分出胜负,而胜者竟是先主动认输的那位。乾隆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对汉文化十分景...……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陆贽一直以来都是清廉为本,为百姓、为皇帝、为江山兢兢业业,当他发现了李适爱财这一缺点之后多次进言劝李适,一开始李适还听个一言半语但是陆贽说得多了最后李适就不耐烦起来
2024-06-25 11:18:00
《薤露篇》说:“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在《假但篇》里,诗人自比为鸿鹄,把“势利惟是谋”的小人比为“不知江海流”的假但和“安识鸿鹄游”的燕雀
2024-06-25 11:33:00
刘备与略虽然都是三国时候有名的能人。刘备一生投靠过七个人,但是都是靠个人魅力以及他刘皇叔的身份。被投靠的人对他也是热情相待
2024-06-25 11:40:00
妇好是商王周围一个女系部落的公主,因此妇好原本就是一个不需要商王就智勇非常的人,曾经记载武丁时代当时之所以能够战斗屡屡胜利一大部分原因都是妇好的功劳
2024-06-25 11:42:00
在他还是容妃的时候,康熙皇帝把他作为自己最宠爱的妃子来对待。在后宫之中经常就是母凭子贵,但是容妃却始终没有为康熙皇帝生下一个皇子
2024-06-25 11:45:00
在嬴政即位后,赵姬也被册封为王太后,后又称为帝太后。然而在儿子忙于朝政大事,无暇顾及时,母亲赵姬却在宫中招进男宠。此举被世人诟病至今,倘若赵姬出自名门怎么能不奉行名门闺秀规范,为
2024-06-25 12:12:00
孙权在他的早年,应该是一个少年老成的优秀主子。无论是重用周瑜、鲁肃,还是向曹魏忍辱负重,无不显示出他的权谋和胸怀。但是在他的执政后期
2024-06-25 12:25:00
如果刘备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那么天下的形势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如果刘备在夷陵之战打败了东吴,他肯定会对东吴的败兵展开追歼
2024-06-25 12:40:00
说起公主大家印象里的都是备受宠爱享尽荣华富贵的宠儿,她们好似生来就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公主们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吃饭睡觉都有奴婢们伺候
2024-06-25 12:44:00
所以当吕布说要做曹操的大将时,刘备赶紧用丁原和董卓的事,来提醒曹操。刘备这话的意思,就是在告诉曹操,不可以用吕布,否则哪天说不定就被吕布出卖了
2024-06-25 12:52:00
吕雉,字娥,山东单县人。刘邦称帝后,封吕雉为皇后,后世称其为吕后。吕雉性格刚强,智谋出众,从刘邦起兵开始便跟随在他身边
2024-06-25 13:01:00
燕王臧荼起兵反叛后,太祖率军亲征,周勃一同前往。同年秋,臧荼兵败被俘。在此战中,周勃战功卓著。为了表彰其功,太祖特赐封周勃为列侯
2024-06-25 13:02:00
头道沟处觅城堡
本文转自:北京晚报编者按:万里长城北京段大多构筑于崇山峻岭、悬崖陡壁之上,气势雄伟、规模浩大,时而如同巨龙在山巅腾飞,昂首直上九天
2024-06-25 13:48:00
袁绍从曹操出兵攻打眭固的举动中,看出了曹操的居心,毕竟此时北方割据中仅他们两人的实力最为强大,为了除掉曹操,占据北方,并一统天下
2024-06-25 11:03:00
第一次机会,就是在曹操亲率大军攻打占据了徐州的刘备之际。要知道当时袁绍已经召集四方之兵大军压境,而曹操竟然放弃了官渡的主战场而去讨伐了刘备
2024-06-25 11: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