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这是千年禁书《竹书纪年》中的一段文字。这本侥幸逃过秦始皇焚毁的文献公诸于世后,我们惊讶的发现,《竹书纪年》所记载的内容和最权威的史书《史记》截然不同。它们到底谁才是...……更多
《竹书纪年》揭示的禅让制真相:从和谐表象到权力斗争
...篡夺西晋时期,出土了一本战国时期魏国所编著的史书《竹书纪年》,记载的是从上古到战国的历史,这本史书比《史记》还要早了两百多年,按理来说是一本很珍贵的文本,那为什么没有受到重视呢?原因很简单,这本书当中...……更多
竹书纪年与史记对伊尹记载的差异
...。后来伊尹辅助商汤打败夏桀,可谓功勋卓著,但是在《竹书纪年》中记载他曾经流放了大王,那么伊尹是乱臣贼子还是千古名相?古墓出土一部竹简,解读后世人皆惊!关于伊尹的历史争议,就出在《史记》中的《伊尹放太甲...……更多
《史记》中的晋文侯之谜,及其背后的历史真相
...那么周平王如何夺取天下的呢?西晋时出土的战国竹简《竹书纪年》,本世纪发现的《清华简》,不仅明确指出诸公与诸侯拥立姬余臣为周携王,且都指出21年后晋文侯杀周携王于虢,同时拥立周平王,比左传等传世文献更为详...……更多
马陵之战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记载,导致对于马陵之战的时间争议颇多,不过通过和《竹书纪年》相关内容比对可以基本确定,马陵之战发生在逢泽会盟后一年。逢泽会盟应是马陵之战的直接起因。魏公决定称王,在宋国都城外摆出天子仪仗,效法齐桓公九...……更多
商王太甲从昏君到明王的转变,他经历了什么?
...丁时期,死后还被隆重地安葬在了亳地。但是,后来的《竹书纪年》却为我们讲述了一个非常可怕的故事。《竹书纪年》记载,伊尹并不是摄政,而是废掉了商王太甲之后自己当了商王。太甲在桐宫的流放生活也绝不是在悔过反...……更多
公元前841在历史上至关重要,这一年发生了什么?
...相行政,号曰‘共和’。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彘。”《竹书纪年》有言:“十三年,王在彘,共伯和摄行天子事。”《史记》记载的意思是:周厉王逃跑之后,按照礼法君主未死不可另立新君,但国又不可一日无君,就只能让...……更多
商周两个中兴之君,因不符合司马迁三观而无公正记载
...懿王之时,史记记载“王室遂衰,诗人作刺(讽刺)”,竹书纪年记载“兴居无节,号令不时”,内部不顺之余,外部也不安宁,狄戎多次入侵西周,乃至逼的周懿王迁都避祸。在此情况下,姬辟方继位之后励精图治,整顿了国...……更多
芈月:大秦宣太后的真实身份和权力斗争
...笔法的修饰,而且史记和战国策的记载根本不相同,还有竹书纪年也对此进行了另类的解释。因此学者认为,实际的记录很有可能经过了官方的大量修改,司马迁研读这段历史的时候也被带偏了。因为从战国策还有竹书纪年的记...……更多
竹简揭秘:东周建立的真实过程与史记的差异
...是笔者猜测,未必可信,但这件事是西周灭亡的导火索。竹书纪年记载:幽王废掉太子之后,姬宜臼投奔外公申侯,“申侯、鲁侯及许文公立平王于申,以本大子,故称天王”。或许是“逆子号称天王”,或许是其他原因,于是...……更多
崇侯虎与姬昌作:真实历史上的西伯侯之争
...》称鲧为“崇伯鲧”,“崇高”这个词的出处也在此。《竹书纪年·卷上》:“(帝尧)六十一年,命崇伯鲧治河。”也佐证了此说法。夏朝的崇国位于嵩山一代,据推测,大致在夏末商初,崇国迁至丰镐地区。《诗经·大雅》:“...……更多
“烽火戏诸侯”真相揭秘:周幽王并非昏君,而是被误解的庸君?
...举行了诸侯会盟。“十年春,王及诸侯盟于太室”——《竹书纪年》很显然,周幽王成功举行了会盟,起码说明周幽王的影响力还在,并不是‬史记‬描述‬的‬“诸侯‬益亦‬不至‬‬”“烽火戏诸侯”为了掩盖周平王勾结外...……更多
...先秦的其他文献上都没有出现过,如与《史记》相悖的《竹书纪年》中都没有记载,以至于很多历史学家都质疑它的真实性。西周灭亡的原因,有别于《史记》的烽火戏诸侯而《国语》的记载则比较真实。《史记》中记载褒姒是...……更多
西周中期巨变:周孝王继位与司马迁的记述之谜
...但“不合礼”会不会引起部分大臣不满?更为重要的是,竹书纪年记载“懿王七年西戎侵镐,十三年翟人侵岐,十五年,王自宗周迁于槐里”,也就是说为了躲避狄戎入侵,周懿王迁都槐里。放弃都城,导致统治阶层利益和尊严...……更多
褒姒与西周灭亡:历史的迷雾与重构
...“鄫”在《国语》和《史记》中均作“缯”,根据《今本竹书纪年》,公元前780年,鄫遭到周王师的讨伐。很可能这次新的创作是基于对“缯”字的误读和曲解。到了中古时期,古基本《竹书纪年》最初的“鄫”字已经被错误地...……更多
舜传位给禹后,为何却死在两千里外的湖南?
...基本没有争议,因为上至先秦文献《山海经》《尚书》《竹书纪年》下至秦汉以后的《史记》《帝王世纪》都是这么记载的,“(舜帝)崩於苍梧之野,葬於江南九嶷山”。苍梧之野,也就是现在的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九嶷山。...……更多
...本纪第二》:帝予崩,子帝槐立。帝槐崩,子帝芒立。《竹书纪年》载“后芬即位,三年,九夷来御。”按《太平御览》引《纪年》:“后芬立四十四年。”《帝王世纪》:“帝芬,一名帝槐,或曰祖武,在位二十六年。”后病...……更多
...的犬戎不断地反叛,姬燮几次派兵征讨,都未能根除。《竹书纪年》记载:夷王三年“烹齐哀公于鼎”。《史记·楚世家》记载:当周夷王之时,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根据虢季子白盘铭文记载,周夷王曾命虢季子白率军...……更多
”国人暴动“幕后主谋的仕途轨迹:曾为周厉王重用,最终成其掘墓人
...在其它史料发掘整理出来后,已被证实不太可靠。《古本竹书纪年》记载:“(幽)「厉」王既亡,有共伯和者摄行天子事。”按《竹书纪年》所说,所谓“共和”,实际上是指共国之伯,他的名字叫“和”。“国人暴动”之后...……更多
周厉王下台后谁执政?史书记载说法多样
...被称为共和元年。对于共和行政,和穆天子传一起出土的竹书纪年提供了另一种说法,即周厉王出逃后,由一位被称为共伯和的诸侯到中央摄行王政。战国时代的文献庄子、吕氏春秋以及孝现的清华简系年中也有类似的说法。遗...……更多
商朝多次迁都的原因与三方面影响
...乱不止,致使外患不断。这期间,商王朝曾多次迁都。《竹书纪年》记载,商王仲丁自亳(河南商丘)迁于嚣、河亶甲自嚣迁于相、。《史记》记载祖乙迁邢(河北邢台),迁庇、南庚“自庇迁于奄”、盘庚“自奄迁于北蒙,曰...……更多
牙璋的秘密:揭示夏朝遗民的迁徙路径和祭祀传统
...那么商汤灭夏后,自然也会对其进行分封。事实上,据《竹书纪年》记载,夏桀被流放到了南巢,但性命是无虞的。至于其族人,南京师范大学的朱教授认为,可能去了这四个地方:第一个是由中原地区经陇东、陇南,通过川西...……更多
历史上真实的伊尹是贤相圣人还是权相小人?
...国时期魏安釐王墓葬时,发现了一批竹简(后被命名为《竹书纪年》),上面却说伊尹不是什么贤相,而是个十足的权臣,太甲后来是将其杀掉才重新登上王位的。这样一来,令人十分困惑,究竟哪个记载才是对的?以司马迁修...……更多
简介夏朝第17代帝王夏皋的生平
...在位时,迁都于渑池(渑池县)。《路史》作十一年。今本竹书纪年皋11年。迁都渑池皋在位时,迁都于渑池(今河南省渑池县西)附近。史书记载皋,生卒年不详,孔甲子。孔甲死后继位。在位11年,病死,葬于今河南省洛宁县境...……更多
夏朝真名是不是叫夏呢
...不早于周朝甚至更晚。即便是对三代史研究影响巨大的《竹书纪年》和《清华简》,也是成书于东周时期。而周代距夏朝已过去了近千年之久,这对于“夏”这个朝代名而言,无疑缺少了一锤定音的关键依据。当然,朝代称谓的...……更多
“烽火戏诸侯“事件中,褒姒微微一笑,就该背祸国殃民的黑锅?
...外部原因,而真正的内部原因在于周王室内部的动乱。《竹书纪年》有载,周幽王为了摆脱国丈申侯专权,废除了当时的申后以及太子宜臼,另立褒姒为后,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此举引得诸侯不满,周朝内部发生动乱,所谓...……更多
商朝为何频繁迁都,是要躲避洪水,还是统治者肆意妄为
...史记·殷本纪》记载:“自契至汤八迁,汤始居亳”;《竹书纪年》中也曾写道商朝迁都“前八而后五”。从以往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商朝迁都的次数十分的多,甚至高达十三次。如果说商朝迁都是为了躲避洪水,难道之前竟有...……更多
被抹去的周朝第一王妃是谁呀
...可能是“大邦之子”因病去世,最终文王又迎娶了太姒。竹书纪年记载:帝乙二年,因为不满文丁囚杀季历而“文王伐商”。当然,当时周人根本无法与商朝抗衡,因此所谓“伐商”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姿态。与此同时,周易中有...……更多
周穆王真的会见了西王母吗,西周为何走向了衰落
...型呢?1穆王西行事件,主要记载于《穆天子传》中,《竹书纪年》中也有相关记载。巧合的是,这两部书都来自于西晋时期汲郡的战国古墓中,属于「汲冢古文」系列。既然这两部书对穆王西行的事情都有记载,那么穆王西行...……更多
商汤大臣伊尹的放逐与篡位之谜
...。而对于伊尹放太甲呢,也有不同的记载。这个记载在《竹书纪年》之中。《竹书纪年》是这样说的,“仲壬崩,伊尹放太甲于桐,乃自立也。伊尹即位,放太甲七年。太甲潜出自桐杀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奋,命复其父之田...……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另一方面,张裔(165年-230年),字君嗣,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
2024-06-28 20:32:00
曹操当初能够削平诸侯,一统北方地区,除了手里的军队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有皇帝汉献帝。由于将汉献帝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曹操打着汉室的旗号征伐异己
2024-06-28 20:32:00
电视剧里纪晓岚铁齿铜牙,是个敢于跟和珅争不平的人。而且他们俩几乎平辈,跟乾隆也是一般大小的样子。事实上这三个人还是有一定年龄差的
2024-06-28 20:34:00
既然纪晓岚一辈子都不敢得罪和珅,甚至由衷地佩服和珅,那么为什么后世会把纪晓岚描绘成一个专门跟和珅对着干的纪大烟袋呢?其实这些故事当中
2024-06-28 20:34:00
相比较于和珅,纪晓岚的结局就好太多了。纪晓岚虽然没有跟和珅正面对抗,甚至曾经屈服于和珅的膝下。但是纪晓岚做了一件大事,使得他得到了嘉庆皇帝的信任
2024-06-28 20:35:00
“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是《三国演义》中的重头戏,这是诸葛亮精心组织的第一次伐魏军事行动,可是,百密而有一疏,初出祁山
2024-06-28 20:35:00
飞将军李广征战一生,最大的遗憾是没有被封侯。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再次北伐匈奴,年迈的李广请求出战,汉武帝不同意
2024-06-28 20:36:00
公元前91年,司马迁完成《史记》,而当年巫1蛊之祸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巫1蛊就是用人偶来诅咒仇人,有人在皇宫中大搞巫1蛊之术
2024-06-28 20:37:00
清朝皇帝从康熙开始的平均年纪在整个中国历史之中都算得上是十分长寿了,康熙皇帝八岁即位统治了六十一年,活了六十九岁,那个时候人的平均年纪是四十多岁
2024-06-28 20:38:00
清朝皇帝因为是从东北入关的原因,所以他们十分的怕热,为了躲避炎热的夏天,从康熙皇帝开始就修建了所谓的避暑山庄,其实就是为了在里面享乐
2024-06-28 20:38:00
我们受到的教育从小就告诉我们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一定要戒色,不然老了就是空流泪。这种教育在普通人的教育之中尚且普及,想必咸丰皇帝身边的那群帝师也一定告诉了他这些道理
2024-06-28 20:39:00
赵云虽说只是侍卫首领,但是他的战斗力惊人,深得刘备重用。诸葛亮把他安排在此处,曹操逃跑时费了好大功夫才通过。好不容易逃过了赵云的追击
2024-06-28 20:46:00
军令状的存在,可以说是军人的最高保证。如果军人完成了任务,可能得不到任何恩赐,但如果没有完成军令状上的任务,签下军令状的人却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2024-06-28 20:46:00
这次军令状也有他的影子,甚至是直接参与者。军令状的威力,刘备比任何人都清楚,关羽作为他的结义兄弟,自然有他护着,哪怕违反军令状
2024-06-28 20:47:00
前文说过,但凡诸葛亮出谋划策,必然不止一个目的。华容道事件同样有两个目的,第一是为了自己在军中站稳脚跟,第二则是为了拉拢刘备身边最重要的将领
2024-06-28 20: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