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史记》中的晋文侯之谜,及其背后的历史真相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3-04 01:51:00 来源:戏说三国

作为“史家之绝唱”,史记以“不虚美、不隐恶”的方式,记录了五帝至汉武帝时的历史,在中国拥有崇高的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史记没有错误。

客观地说,史记中的一些“错误”,绝大部分并非主观原因造成,而是司马迁没能见到一些史料的缘故。本文所谈的史记中的错误,可谓是最离奇的错误,司马迁竟搞错了两个相隔100多年的“晋文侯”历史,那么司马迁为何出现如此重大错误?对此,战国竹简破解错误缘由!

《史记》中的晋文侯之谜,及其背后的历史真相

周天子策命晋文侯

晋国有两个“晋文侯”:一是晋文侯名仇,为晋穆侯之子;一是晋文公名重耳,为晋献公之子。其中,晋文公之“公”,应该不是代表晋国升级为“公国”,因为当时诸侯国君都开始称公了,包括很多弱小的诸侯国,难道它们都升级为了“公国”?因此,“公”代表一种尊称,晋文公实际也可以称为“晋文侯”。

《史记·晋世家》记载:城濮之战后,周襄王派王子虎策命晋文公,“周作《晋文侯命》:‘王若曰:父义和,丕显文﹑武,能慎明德,昭登于上,布闻在下,维时上帝集厥命于文﹑武。恤朕身,继予一人永其在位。’于是晋文公称伯(诸侯之长)。”

《史记》中的晋文侯之谜,及其背后的历史真相

但《左传》记载周襄王策命晋文公:“王谓叔父:‘敬服王命,以绥四国,纠逖王慝。’”这与晋世家的称谓(一个称“父”,一个称“叔父”)、策命之词、表达的含义等大不相同。而且,晋文侯叫姬仇,晋文公叫姬重耳,似乎姬仇更接近与“义和”。

问题在于:《史记·晋文侯命》与左传策命之辞大不相同,却与《尚书·文侯之命》近乎一模一样,但尚书中的文侯之命,《尚书序》记载缘由是“平王锡晋文侯秬鬯圭瓒,作《文侯之命》”,即周平王册命晋文侯,后世司马贞等皆认可这一点,那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司马迁引用了《尚书·文侯之命》,但将周平王策命晋文侯的历史,错解为周襄王策命晋文公的了。

《史记》中的晋文侯之谜,及其背后的历史真相

史记离奇错误背后

按理说,司马迁不该犯下如此离奇的错误,但事实却犯了,由此让人不禁要问:司马迁为何张冠李戴?对此,后世发现的战国竹简,或许给出了一个答案。

关于晋文侯,史记记载:“四年,穆侯太子仇率其徒袭殇叔而立,是为文侯。文侯十年,周幽王无道,犬戎杀幽王,周东徙。三十五年,文侯仇卒。”简而言之,可以概括为“文侯立、文侯卒”这六个字,生平非常简略,似乎没有做过什么大事。

然而事实上,晋文侯是左右局势的风云人物,后世发现的战国竹简可以证明。

《史记》中的晋文侯之谜,及其背后的历史真相

周幽王被杀后,左传记载“携王奸命,诸侯替之,而建王嗣,用迁郏鄏”,因此周幽王之后是周携王,并称平王为“王嗣”。但可能因为左传记载的过于简略,导致司马迁没有深入思考,不了解这段历史,于是史记中只字未提“周携王”。

既然出现周携王,那么周平王如何夺取天下的呢?西晋时出土的战国竹简《竹书纪年》,本世纪发现的《清华简》,不仅明确指出诸公与诸侯拥立姬余臣为周携王,且都指出21年后晋文侯杀周携王于虢,同时拥立周平王,比左传等传世文献更为详细。之后,晋文侯帮助周平王东迁,左传、国语中有“我周之东迁,晋、郑是依”的记载,说明晋郑主导平王东迁。

因为晋文侯功劳卓著,故而周平王策命晋文侯,故而才有《尚书·文侯之命》。但周本纪却记载幽王去世后,“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与晋文侯毫无关系。

《史记》中的晋文侯之谜,及其背后的历史真相

按照正常逻辑,周幽王去世之后的“二王并立”,晋文侯杀周携王、立周平王,这是重大历史事件,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司马迁于情于理都不该只字不提,但令人费解的是,司马迁却真的只字不提,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答案应有两点:首先,竹书纪年、清华简等战国文献,司马迁没有看到,故而在客观上不知道这一段历史,这可能与秦始皇焚书相关,即“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其次,司马迁对东西周之交的历史缺乏深入了解,因为即便没有看到某些文献,但左传、国语等史料上也有零星记载,司马迁却忽略了这些线索。

如此,司马迁错将《尚书·文侯之命》当成周襄王策命晋文公,也就不让人奇怪了。

《史记》中的晋文侯之谜,及其背后的历史真相

余论

笔者以前写过周携王的文章,认为司马迁是有意“抹去”周携王。因为,周平王姬宜臼是周幽王的嫡长子,被立为太子,属于正统继承人,而周携王不是,所以判断司马迁可能不承认周携王而将他的历史抹掉。

但以司马迁搞错《文侯之命》、忽略晋文侯等来看,司马迁犯下如此重大且离奇的失误,反而更应该是他没有看到相关文献、兼之对这段历史缺乏深入了解的缘故。毕竟,晋文侯拥立嫡长子、夹辅王室、助周东迁等,符合司马迁的价值观,因此可以忽略周携王,但将晋文侯简而略之却说不通。

因此,对于史记中的错误,还是要客观的看待,不能求全责备,在当时情况下,司马迁个人编史,能做到这一步,已可谓千古第一人了。其实,偶尔出现一些错误才正常,无懈可击反而失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04 12:45:2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出土竹简揭密:司马迁为何让赵高、李斯背锅?胡亥之选背后真相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无论是秦始皇本纪还是李斯列传,秦二世胡亥的登基都被归咎于赵高和李斯。他们被指控合谋伪造圣旨,进而逼迫扶苏自杀,以便掌握政权,攫取财富。人们通常称这一事件为“
2024-10-30 10:44:00
刘恒诛杀吕后王后与儿子的背后真相
...刘恒而同样是史记,《孝景本纪篇》记载了又不一样,他司马迁写到:“孝文在代时,前后有三男。及窦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翻译过来就是,孝文帝做代王的时候,有三
2023-12-13 09:09:00
千古史笔:司马迁的传奇与智慧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司马迁,这位历史的巨匠,简直就像是古代的“全能选手”,不仅在历史的舞台上大放异彩,还把文化的接力棒稳稳地传递下去。他的《史记》就像一部精彩绝伦的电视剧,剧情跌宕
2024-08-26 11:51:00
甘罗失踪之谜:历史记录中断的背后原因
...到现代,还开了古董店。关于甘罗的记录,西汉的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里面有记载。但是,蹊跷就在于,司马迁不可能对甘罗的事情知道的太少。那么,甘罗为何消失在历史的记录里? 1、
2024-04-29 08:19:00
公元前99年,司马迁为何会被汉武帝处以宫刑?事情的真相是什么
公元前99年,那司马迁呀,古代中国的历史学家,他的名字在时间长河里闪亮着。可就在这历史的关键节点上,他遭逢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宫刑。这事儿啊,引发了好多猜测和争论,司马迁的命运就跟成
2024-08-12 14:08:00
为何韩信被列入列传,背后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
...张良、萧何与韩信,明明都是一样的功臣,可是为何后来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要区别对待呢?其中张良、萧何都被写入世家,而韩信仅仅写入列传,这一切背后有什么深层次原因么?为何张
2023-06-27 09:57:00
《史记》背后的传奇:司马迁的坎坷人生与坚定信念
...。我们在称颂《史记》的同时,自然不能遗忘它的创作者司马迁。作为中国“史学之父”,司马迁的伟大是不言而喻的,除了《史记》本身以外,更在于他为了创作《史记》而付出的巨大代价。今天
2024-03-17 01:00:00
柳倩娘对司马迁的支持与《史记》的流传
...悠久而瑰丽,其中有一位卓越的历史学家,那便是太史公司马迁。然而,背后默默支持这位伟大学者,经历坎坷和磨难的,是那个我们少有提及的女人——柳倩娘。当轻盈的鸽子飞翔于夏日晴空之时
2023-09-06 20:05:00
史记里记载的《霸王别姬》故事,相传虞姬竟没有自杀?
...展。历史上真的有虞姬吗?从汉初陆贾所在的楚汉春秋和司马迁的历史记载来看,虞姬确实有此人。陆贾和司马迁生活的时代离楚汉争霸的时代不远,所以他们的记录应该是可靠的。司马迁在史记中
2023-07-05 05:1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陈纳德雕像前,一眼深情“对望”,胜过万语千言
抗馆公布美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录增补和勘误名单,抗日航空英雄和英烈后代捐赠珍贵文物,飞虎队创始人外孙女嘉兰蕙也来了陈纳德雕像前
2025-09-06 09:54:00
30年绘就14年抗战烽火,画家崔宁抗日战争长卷展在龙口开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洋 通讯员 王明城9月5日,在龙口市美术馆,一幅50米长的抗战长卷徐徐铺展,瞬间将观众拉回1931-1945年的烽火岁月——这是退休警营画家崔宁用30年光阴
2025-09-06 12:52:00
淮河三峡第三峡:明光浮山峡
大皖新闻讯 浮山,位于淮河右岸安徽明光段。因南北朝时期,南梁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建浮山堰而出名。浮山堰处在淮河三峡中的第三个峡口浮山峡
2025-09-06 15:38:00
9月6日,“河北五超”第四轮,秦皇岛队远征保定,“榜眼”“探花”即将上演论剑争锋!
2025-09-06 19:11:00
抒写庸常中的传奇|读若非小说集《十二盏微光》
读《回煞记》的时候,我心里在想,民俗的东西竟能够带出这样的一片深情,这再一次印证了好的小说对读者而言从来都是一份情感的馈赠
2025-09-06 23:27:00
大众网记者 周琛 路鑫 张勇 菏泽报道80年的沧桑巨变,你们曾浴血守卫的山河,已是全新的模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
2025-09-05 09:03:00
娄山关|那个一衣带水的地方
走进怀化,是在盛夏季节。扑面而来的不仅仅是热浪,还有高铁站上鼎沸的人声,这样的热火朝天就像我印象中的湖南人,说话噼里啪啦尾音上扬
2025-09-05 15:41:00
大禹文化⑤丨禹疏九河:到底是哪九条河?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9-05 16:27: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不沾血的武器 来自吉林的古代“反战顶流”
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首往昔,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愈发清晰。在追求和平真谛的漫长岁月中
2025-09-05 16:55:00
考古新发现|雁塔区发现唐新罗质子金泳墓 墓志揭示其祖孙三人皆在唐为质
9月4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织召开考古成果集中发布。记者在现场获悉,西安市雁塔区发现唐新罗质子金泳墓,墓志揭示其祖孙三人皆在唐为质
2025-09-05 18:33:00
考古新发现|空港新城发现周隋名将段文振家族墓 段文振墓志或为欧阳询所书
9月4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织召开考古成果集中发布。记者在现场获悉,空港新城发现周隋名将段文振家族墓,其中段文振墓志或为欧阳询所书
2025-09-05 18:34:00
从金代的酒务官署到明代的宰相赞誉,再到清代的帝王题诗,最终在新时代绽放出非遗光彩……在山东茌平,有一抹酒香穿越千年时光
2025-09-05 10:36: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近日,厦门仁爱医疗基金会原理事长郑毅夫向思明区图书馆捐赠了其父亲郑仕照的回忆录——《烽火南洋——抗日老兵话当年》
2025-09-05 07:50:00
这是一封花了40分钟,在飞机上写的信,通过信,广西15岁的袁同学与两千年前的英雄霍去病完成了一场精神对话。“惟愿将军英灵长存
2025-09-04 15:11:00
功德碑,记功载德,颂扬政绩。在曾担任夏津县知县的朱国祥纪念馆内,就立有一块“功德碑”,记载了他在夏津任职期间勤政爱民的功绩
2025-09-04 17: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