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被抹去的周朝第一王妃是谁呀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29 10:1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史记管蔡世家记载:“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其长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发,次曰管叔鲜,次曰周公旦等十人。”即武王嫡亲兄弟十个,母亲都是太姒。

《大戴礼记》记载:“文王十三生伯邑考,十五生武王。”其中,“文王十三”有两种解释,即文王姬昌13岁或在位第13年。

文献记载文王大概12岁继位,后“唯王五十年”(或五十一年,其实是晚年才称王),因此文王享年应在62或63岁,文王去世大概十年左右武王去世。

被抹去的周朝第一王妃是谁呀

如果文王15岁生武王,那么他去世时武王大概47岁,但史记记载武王去世时长子成王还在“襁褓之中”(以金文看,成王当时实际至少已有10岁),如此显然违背常情。因此,“文王十三生伯邑考”的正确解释,应是文王在位的第13年生下伯邑考,后来第15年生下武王。

但问题是,“文王十三”之前,是文王与太姒没有生下一个儿子,到文王25后就犹如机关枪一样连生十个(以当时医疗条件看,十个存活下来,说明生育不止十个),或者还是另有隐情?诗经等文献揭示,周人抹去了“西周第一王妃”,如此也就难怪武王计划传位周公了。

被抹去的周朝第一王妃是谁呀

诗经颠覆传统认知

由于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西周晚期尹吉甫采集,春秋晚期孔子编订。其中,诗经中的“风”是各地之民歌,“颂”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雅”是京城宫廷宴飨或朝会时的乐歌,“大雅”多是朝会宴享之作,“小雅”多是贵族文人抒情之作,因此“颂”与“大雅”的可信度极高。

关于文王姬昌婚姻情况,《诗经·大雅·大明》中的描述,可谓颠覆了传统认知:“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缵女维莘。长子维行,笃生武王。保右命尔,燮伐大商。”

被抹去的周朝第一王妃是谁呀

可见,文王先是娶了“大邦之子”,其中“大邦”只能是商朝,因此文王迎娶商朝贵女,婚礼场面很大,即“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后来,文王娶了“缵女维莘”——太姒,进而“长子维行,笃生武王”。

显然,文王第一正妃是“大邦之子,伣天之妹”,文王在位第13年之前,可能是“大邦之子”因病去世,最终文王又迎娶了太姒。

竹书纪年记载:帝乙二年,因为不满文丁囚杀季历而“文王伐商”。当然,当时周人根本无法与商朝抗衡,因此所谓“伐商”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姿态。与此同时,周易中有“帝乙归妹”。笔者猜测,应是帝乙为了安抚姬昌,于是将“归妹”嫁给他,因此“大邦之子”可能就是“归妹”。

被抹去的周朝第一王妃是谁呀

武王本想传位兄弟

武王克商之后,经常夜不能寐,因为商人势力还很强大,周人能否稳定统治还未可知,因此在去世之前,考虑到成王姬诵年纪还小,为了确保政权延续下去,武王计划兄终弟及。

《逸周书·度邑》记载:“汝其可瘳于兹,乃今我兄弟相后,我筮龟其何所即。今用建庶建。”对此“叔旦恐,泣涕共手”。其中,“乃今我兄弟相后”说的非常清楚,就是想兄终弟及。

问题在于,史记记载太姒十子中,周公排在第四,前面还有管叔,那么如果兄终弟及,岂非首先应该选择管叔,而非周公?这不是周公贤不贤的问题,而是兄终弟及传承制度就是按顺序传位,最后再由“小叔”传位“长兄之子”,形成一个轮回。

被抹去的周朝第一王妃是谁呀

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就是史记记载的太姒十子有问题。上文谈到姬昌第一正妃是“归妹”,那么两人有无子女?笔者认为有,且管叔就是其中之一。

因为如果管叔是归妹之子,那么就更能解释商周之交的很多历史。由于商朝强大,因此管叔地位一直很高,故而姬昌称王反商之后、乃至临终之前才传位武王;管叔本能继位,因为各种关系而错失,当武王准备传位周公、而不是他时会怎么想?管叔或是纣王表兄、或是纣王表侄,因为这一层关系,故而才会一反常态的与纣王之子武庚联合发动三监之乱。

被抹去的周朝第一王妃是谁呀

因此,种种细节表明管叔不是太姒亲子,而是归妹之子,年龄应该比伯邑考、武王都要大,但因为太姒一脉成为嫡子,故而管叔退居礼法上的第三。当然,如果伯邑考不死,管叔可能就排行老二。

既然管叔不是太姒之子,武王同母兄弟,武王兄终弟及时自然不会考虑他。或者说,武王的兄终弟及,是同母兄弟之间的兄终弟及,而不是在同父异母兄弟之间传递。

被抹去的周朝第一王妃是谁呀

余论

关于太姒之子,以史书隐晦的记载来看,应该只有五个。

《逸周书·度邑》武王先称周公为“达弟”,即“汝维朕达弟”,后又说“予未致,予休,予近怀子。朕室汝,维幼子大有知”,其中有“幼子”,显然说的是两个人,也就是武王兄终弟及的范围至少包括周公与“幼子”,也即太姒之子至少包括伯邑考、武王、周公、“幼子”。

《逸周书·克殷》记载,武王克殷之后祭祀安排,其中一段“毛叔郑奉明水,卫叔封傅礼,召公奭赞采,师尚父牵牲”。地位崇高的召公奭(身份未解,但基本确定不是太姒之子)只能排第三,灭商头号功臣、王妃之父的姜子牙只能排第四,为何毛叔郑排第一、卫康叔排第二?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由此大概可见毛叔郑是“幼子”、卫康叔也是太姒之子。

因此,太姒之子应该有五个,即伯邑考、武王、周公、卫康叔、“幼子”毛叔郑。至于史记中的太姒十子,其实从当时生育与医疗角度来说也不太可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9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介绍周朝诸侯国管国国君管叔
...1039年),姬姓,名鲜,周文王姬昌与太姒所生第三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弟,周初三监之一,周朝诸侯国管国(今河南郑州)国君。因受封管国,故称管叔或管叔鲜。周武王灭商建周后,将管叔
2023-02-13 14:26:00
周武王兄弟都姓姬,为何大哥叫伯邑考?
周武王伐纣成功后,在宗庙举行了盛大的告祭仪式,“王烈祖自太王、太伯、王季、虞公、文王、邑考以列升,维告殷罪”,把自古公亶父以来为周王朝建立打下基础的历代先祖都告祭了一遍。但这里头
2023-01-02 12:23:00
...接下来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武王灭商后,听取周公旦意见采取“以殷治殷”的政策,分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利用他统治殷民。同时武王派遣其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在
2023-10-16 19:13:00
周公摄政时创建新制度,使奴隶制社会进入鼎盛时期
...亡,周朝兴建。实际领导完成这一新旧更替的,是辅佐周武王灭商兴周、接着又摄政当国的周公。周公锐意改革,制作礼乐,创建新制,确立周室800年一统基业,把我国奴隶制社会全面推向鼎盛
2023-02-04 20:48:00
周公摄政与三监之乱
周武王去世之后,幼子成王继位,周公辅政。被封于殷商故地的商纣王之子武庚,与周武王的三个弟弟散布流言,说周公想要对成王不利,从而发动叛乱。一时间,谣言满天飞,周王室内部也有很多人对
2023-11-07 17:16:00
从牧野之战到东都洛阳:周公的权谋与智慧
...王与臣子们这才十分信服姬旦的解梦之术。文王去世,周武王姬发伐纣的时候,在牧野与商军决战,又是号为周公的四弟姬旦亲自创作了战前动员的誓文《牧誓》,攻破朝歌,也是周公拿着大金斧,
2024-04-14 19:52:00
“周公”被尊为“元圣”极受儒家推崇,那么他是谁的后世?
...,姬姓,名旦,亦称文叔、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之弟;因其采邑在周原(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故称为周公。周公是西周初年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
2023-06-27 14:43:00
周朝分封的诸侯国中,有哪些姬姓诸侯国
...韩国、魏国。1、晋国《史记晋世家》:晋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晋国的始封君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的弟弟。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唐国发生内乱,周公灭亡了唐国,有一
2024-07-15 20:40:00
武庚、管叔、蔡叔的结局是如何呢
周武王灭掉商朝后,并没有完全消灭商纣王势力,而是采取以殷治殷的政策,利用商纣王的儿子武庚统领殷民。周武王病逝后,周公成为辅政大臣,这引起了管叔、蔡叔等人的猜忌,武庚并没有放弃复仇
2024-03-25 17:1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
巷遇②|遵义这条宝藏老街穿越百年
开头的话:每一座城市,都有它闻名的地标;但真正的生活,却藏在弯弯的巷弄里。这里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触手可及的温暖与烟火
2025-09-18 16:17:00
书桌抽屉里,一直放着爷爷留下的一块旧怀表。表壳斑驳,指针早已停摆,背面刻着模糊的“1945.9.2”,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
2025-09-18 16:47:00
大皖新闻讯 9月17日上午,《包拯:儒家文化的风范》新书发布会在安徽大学磬苑校区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参会,围绕该书的学术与文化价值展开研讨
2025-09-18 18:29: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郑州最早“一环”,承载3600年城市史
大河网讯 郑州市区“一环”内,3600年前曾经崛起了一座商代都城。郑州商代都城是商王朝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都城,它奠定了后世中国古代都城的基本规制
2025-09-18 19:36:00
值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之际,“反人类暴行——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展”,9月18日在山西博物院青铜分馆开展,展出包含遗址
2025-09-18 21:50:00
9月17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绛县横水西周墓地M1006发掘资料,该墓年代为西周中期偏晚阶段,从随葬器物判断,墓主应是一代倗国国君
2025-09-18 22:22:00
“九一八事变后,外公童长荣担任东满特委书记,带领军民开辟了10余块抗日游击根据地,组建了4支反日游击队,还积极筹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
2025-09-18 23:23:00
“‘英雄’曾是家人口中的回忆。今天,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看到这么多史料和展品,我又重新感受了‘英雄’二字的重量:那是对国家生死与共的牵挂
2025-09-18 23:23:00
《义勇军进行曲》:从东北抗日烽火中诞生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走进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一座“国歌墙”巍然屹立它长8米
2025-09-18 23:56:00
9月18日,防空警报划过城市天际,电影《731》在全国影院同步上映。影院之内,几乎座无虚席。许多观众掩面而泣,神情凝重
2025-09-19 04: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