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从读书人到官僚:清代进士的经济特权与影响
...面的,更多的则是经济层面的。,因此,古代的读书人在科举考试中前赴后继,非要争个功名不可,而得中进士成为了他们的毕生目标。远的且不说,以清代为例,一个进士所能带来的经济效应完全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尽管...……更多
古代秘书职业的兴起与权力之路
...发财的道路的,但是他却参加了后来第二次考试,也就是科举考试,因为自己力不从心,所以落榜,没有办法,自己只能回老家,但是自己还有媳妇等着养,所以他当起了教书先生。两年过后,林则徐不甘,跑到厦门,开始了自...……更多
聊聊大唐第一斗士韩愈
...786),18岁的韩愈一个人来到长安打拼。他一连考了三年科举,都没考上。唐代科举以诗赋取士,但想要通过考试,光靠才华可不够,还需要上位者的推荐。考生需要将自己的作品四处投递,然后拜访名流,获得他们的支持。这...……更多
在明清中了科举,为何比现代做官还舒服
自隋唐开过帝王开创了科举之后,在后世科举便成了国家选取国之栋梁的只要来源,即举人——贡士——进士三级,那如果你在古代考中了举人,会有多打的好处呢?首先,告诉你,假如你在古代中了举人,可谓是脱离了贫下中农...……更多
从无厘头状元到权倾朝野的宰相:陆扆的传奇人生
...妄为”给自己封状元这件事。事情追溯到886年,陆扆进京科举时,正赶上唐僖宗逃亡,他追到僖宗的驻地。那会儿战乱,他同中书舍人郑损住在一起之后两人就混熟了。之后郑损把他引荐给宰相韦昭度,宰相很赏识陆扆。六月份...……更多
隋炀帝杨广在位时做了3件事,让他扬名立万
...成为了“南水北调”工程东线的重要通道。选拔官员皆过科举唐朝著名诗人孟郊在中举后,意气风发地写下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观尽长安花”这样的诗句。在隋朝之前,政府对于官员的选拔,大多采取的是察举制、九品中...……更多
他九次科举60岁才考中进士,66岁抱憾病卒
...性格。虽然不像唐代那样有“行卷”的不良风气,但明代科举考场上的舞弊之风十分厉害。归有光肯定知道这方面的内幕,但他绝不从旁门左道跻身仕途。当年乡试中举时的宗师张文毅对他十分欣赏,多次表示在科考上要助他一...……更多
韩愈:从科举失意到文豪巨匠,揭秘他官场沉浮的传奇人生
...韩愈这里,稍微有点曲折。古人想要从政,那就必须通过科举考试,然后获得入朝为官的机会。而韩愈前后参加了四次科举,只有第四次登进士第。但在吏部的博学鸿词科的考试中,韩愈又连续三次失败。最终,韩愈还是靠着宣...……更多
他是历史上最穷的状元,考试时写了8个字感动光绪落泪
...列前茅,引人注目。光绪19年,也就是1893年,骆成骧参加科举考试,轻松中得举人。 到了30岁的时候,他再下一城,顺利中了贡生。贡生距离进士只有一步之遥,当了进士就等于出人头地,有了当官的资格。但是想要迈过这一...……更多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一部讽刺科举黑暗的传世之作
...小就才思敏捷,腹有诗书。同时家中的其余兄弟五人也在科举道路上收获颇多,吴家三代中出了6个进士。但家道中落后,平日里放荡不羁好交友的他几年就把积蓄挥霍一空,最终穷困潦倒而死,只留下一些书卷和一部奇书——...……更多
罗隐的科举之路:十二年不第的悲愤与感慨
...)去世。在《唐才子传》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印证了罗隐科举考试不中的经历。故事中提到,罗隐当初以寒士身份赴举,结识了当地乐营中一个颇有才思的歌妓云英。十二年后他再度落第,又与云英不期而遇。见她仍隶名乐籍,...……更多
本文转自:今晚报天津历史上科举繁盛,但只有文进士,而无文状元;武科则不然,不仅有进士、探花、榜眼,还出了三位状元。其中清光绪二十一年(乙未)状元为武国栋,也是科举史上倒数第二个武状元。旧时武科考试,...……更多
唐伯虎的真实人生:从才子到悲剧的转变
...家庭重大变故后,唐伯虎化悲痛为力量,全心全意投入到科举考试当中。就这样,准备了三年之后,唐伯虎再次参加科举考试。以唐伯虎的学识,想要通过考试,并且在这一年的考试当中拿下一个好的名次,其实并不算困难。但...……更多
同样是进士,甲等不同反映在授职上,又有哪些显著区别呢
明清科举史料中经常会提到这么一句话:“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那么,同样是进士,甲等不同反映在授职上,又有哪些显著区别呢?御史以清代为例,来具体讲一讲...……更多
从华金寿日记看晚清主考官忙啥
...生活记录,为我们提供有关学官历史的感性认知之外,从科举考试的角度来看,华金寿日记还有两点较为重要的价值:一是提供了丰富的晚清生员录取数据;二是录存了大量岁试、科试和院试等试题。清代童生,一般要经过县试...……更多
洪武科举丑闻:南北榜案的争议与真相
...武三十年三月,朝廷每三年一次的丁丑科廷试结束,这次科举总共录取了五十一名考生,他们都是天之骄子,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可正当人们用憧憬、羡慕的眼光看着这些前途无量的年轻人时,大明京城却出现了很不合时宜的...……更多
上官婉儿:从罪奴到唐朝女官的崛起与陨落
...生时家境贫寒,为了填饱肚子选择出家当和尚,后来参加科举考试中了进士,在朝廷做官,由于文采比较出众被皇帝赏识,成为御用文人,经常为皇帝起草诏书等,上官婉儿也是遗传了爷爷,文采极好,后来在武则天时期被人们...……更多
...童一样,爱才之情溢于言表。苏轼不久便在欧阳修主持的科举考试中高中进士。其实,不单苏洵父子,其他如文彦博、司马光、曾巩、王安石这些响当当的人物,都在“布衣屏处、未为人知”的时候得到过欧阳修的激赏,并通过...……更多
汉人的科举制度,在金元时代是怎样发展的?
...南宋和金朝面临的头等大事。如何尽快安定天下呢?通过科举制度来拉士人,无疑是绝佳选择。这样一来,杨业和元好问两人的经历和家族就成了绝佳的历史见证。杨业不仅是说书评戏里的主人公,还是历史上实实在在存在的武...……更多
韩愈的《马说》与历史背景:人才被埋没的苦闷
...落第,抱负不能施展而积郁于心。在唐朝,仕途除了参加科举考试外,还可以给当朝大臣写文章,自荐才能。如果恰好被大臣赏识,也可以一跃龙门。为此,韩愈曾三次上书宰相,就治国安邦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均石沉大海,没...……更多
...有两个主要的前提条件:一是圣人文化与儒家思想;二是科举制度与书院兴起。圣人文化与商丘素有渊源。商丘在春秋战国时期为宋国,是“中华圣人文化”的源头,处于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地位的儒家、道家、墨家、名家四大学...……更多
当谢灵运诗歌成为科举热题
...多首写于温州的诗歌,笔者统计,至少二十来句成为中国科举的正式考题或模拟考题。这专门术语叫试律诗、试帖诗,即用古句成句为诗题,围绕其诗意内涵创作五言排律,往往题首有“赋得”两字。吟诵着美妙的谢句,无数士...……更多
历史上唯一一个开国即盛世的朝代,为何却一直被黑?
...一项重要的任务,国家的统一无疑是一次伟大的作为。创科举制,盛世王朝 每个朝代不仅是需要贤明的君主,更需要有良臣辅佐。在隋以前,大家所熟知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的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凭借这一制度来选拔人...……更多
何去非:宋朝被埋没的军事奇才
...能文,是个很有才学的人。可惜考运不佳,连续六次参加科举考试都失败了,与“十上不第”的罗隐可以说是同病相怜。没奈何,只得在京城里教书谋生。何去非的第一个伯乐是曾巩。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壬戌科举放榜。那...……更多
在古代特别会吹牛也能当状元,他们靠吹牛当上了状元
...后官拜宰相。嗯,似乎有些太顺利了,但大家可不要以为科举很简单啊,想想范进中举的故事,那也是真实发生的呢。 第二位也是大家很熟悉的人物,王维。同样是我们的大诗人,要知道,诗人写诗还行,要写八股文似乎就有...……更多
欧阳修推动文化改革:从考官诗会到选拔优秀人才
...干脆写不成句子。欧阳修一心要革除这种弊病。在他主持科举考试时,凡发现文章过分古怪难懂的,都不予录取。他还要求考官率先垂范,带头写通俗的文章。这次开试之前,欧阳修也提出倡议,要各位考官给考生们做个样子。...……更多
霸道总裁为什么大多都姓顾
...南,形成“东南财赋地,江浙人文薮”的局面[4]。从明代科举人才分布表来看,浙江、江西、江苏和福建占据全国前四,人数总量占了全国的近一半[4]。到了清代,江苏和浙江依然霸占第一、第二[5]。以至于明清两代每7个进士...……更多
柳宗元出身名门少年天才,为何却一生潦倒仕途不顺?
唐代虽然实行科举取士,但士族门阀对官场还有极大的垄断性。唐朝和宋朝都是不到300年的历史,但宋朝大约录取四万进士,唐朝只录取四千人。不是这四千人都是官场精英能以一对十,而是多数职位都被世家大族所垄断。即...……更多
颜值与才华:古代官吏选拔的双重标准
...代表了自己国家的颜面。以清朝为例,他们就曾在每年的科举考试中增添了一个叫做“大挑”的环节。内容是在三科以上没有中选的举人中,挑选颜值最高的三人作为知县,再挑选颜值较高的作为教职,其他在科举考试中得以中...……更多
状元榜眼探花联名题刻重现乌山
...崖题刻。福建省文史研究馆原馆长卢美松表示,福州历来科举兴盛,佳话连连,816年前福州人包揽科举三鼎甲,历史上仅此一次。这段摩崖石刻真实记录了这一盛事,尤为珍贵。乌山、于山摩崖石刻于2013年5月列入全国重点文物...……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黄葛树丨陈利民:饮茶话水
饮茶话水文/陈利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是老子的名言。水是生命之源。远古人类大都逐水草而居,水是人类发展进化的物质基础
2025-02-25 06:52:00
真实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打得有多惨烈?可别被西方电影给洗脑了
在西方拍的很多关于苏联二战的电影里面,都会将斯大林格勒描述成是一个苏军靠堆人来取得胜利的,甚至还拍出了像《兵临城下》这样一个小丑电影
2025-02-24 23:09:00
一墨一纸 拓古传今 中国古老的传拓技艺在齐河传承绽放
大众网记者 秦雅琨 通讯员 张欣欣 德州报道2月21日,大众网记者来到齐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正的工作室
2025-02-24 20:22:00
长江美史明人杰 宝塔桥怀古畅今
“长江美史明人杰,宝塔桥怀古畅今。”2月23日下午,应南京市鼓楼区宝塔桥街道党工委书记冯磊邀请,南京市10多名活跃知名作家
2025-02-24 20:23:00
封建史上,唯一一个以军礼下葬的女子:平阳公主,娘子关因其得名
中国古代的历史,可以说是男人的故事,出色的女性往往被称为"巾帼不让须眉"。而中国历史上,最符合这个称呼的是李渊的女儿、李世民的姐姐——平阳昭公主
2025-02-24 21:43:00
老话常说:“三代不祭祖上,祭祖便断后”,这背后到底有啥讲究?
在大家的印象里面,农村地区可能是将这些传统文化保留最为完整的地区,因为城市在不断的发展,时代非常开放,有些传统文化在日新月异当中就被摒弃了
2025-02-24 21:57:00
神秘的三星堆考古工作为何突然停止挖掘?考古人员:你看挖出了啥
考古对历史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人们追寻历史、传承文化最直接的方式。而在考古历史上,三星堆遗址无疑是最伟大的发现之一,那里发掘的文明填补了许多历史的空白
2025-02-24 22:07:00
同是赌王不同命,一个儿孙满堂安然离世,一个却被砍手脚孤独而终
何鸿燊在澳门奋斗了大半生,成就赌王威名的同时,还娶了4房太太,极尽风流。据统计,他巅峰时期的控制资产高达5000亿港元
2025-02-24 22:35:00
迎风筝会,潍坊民间手艺人自学葫芦烙画技艺制作“潍坊风筝葫芦”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吴昊65岁的丁法志是潍坊市临朐县冶源街道的一名普通市民,在第42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来临之前,丁法志用自学的葫芦烙画技艺雕刻了一只满是潍坊风筝元素的葫芦
2025-02-24 22:47:00
华裔连体兄弟,在美国马戏团打拼发财,娶一对洋姐妹,生22个孩子
对坏事的好奇心是一种可诅咒的毛病,是从一切不洁的接触中产生的。——缪塞好奇,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好奇是进步的推动力
2025-02-24 15:41:00
戴安娜才是爱情的第三者?查尔斯对卡米拉说:我想变成你的卫生棉
1981年7月29日,戴安娜出嫁了,她穿着一身雪白的泡泡袖婚纱,而旁边的查尔斯穿着一身黑色的制服。在婚礼上戴安娜展现出自己最天真愉快的一面
2025-02-24 15:49:00
一位高僧告诫我:一个家庭衰败前,往往会出现这两种征兆,要小心
家庭是避风港,更是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的根。所以自古以来,上至帝王下至普通百姓,对家庭的重视都异常高。无不希望家庭兴旺
2025-02-24 15:50:00
溥仪和妻子重游故宫,指出1个错误,专家:别乱说,溥仪:我亲爹我能不认识
溥仪和妻子重游故宫,指出1个错误,专家:别乱说,溥仪:我亲爹我能不认识清朝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笔,世人对其的评价褒贬不一
2025-02-24 16:00:00
抗战剧里日军炮楼都有探照灯,旧中国这么落后,日本人从哪接电?
1937年的华北平原,日军的铁蹄踏破了这片古老的土地。在一座座新建的炮楼里,日本兵张大着眼睛,紧盯着漆黑的夜空。他们知道
2025-02-24 16:03:00
旧上海的骗子们是如何行骗的?手段新奇,规矩森严
张继贵,旧上海最出名的人物之一,据说杜月笙每次见到他,都得喊声爷。他有个徒弟叫张仁奎,是青帮的开山鼻祖。怎么样各位,这张继贵是不是很牛
2025-02-24 16: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