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地主看儿子不学无术,给他出资买了个官当,没料到竟成为三朝老臣
...,却未能赢得应有的尊重,因为这种捐官制度让那些通过科举一步步晋升的官员感到极度鄙视。在他们看来,这些捐官者不过是捣乱者,毫无尊严。因此,李卫刚一上任便遭遇了冷遇,而他也随之陷入了日复一日单调乏味的官场...……更多
韩愈为何“伤仲永”
...学过的方面努力才是。数次参加科考的韩愈,对于唐代的科举制度再熟知不过,他在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做了全面阐述,尤其是他对童子科的高度关注,使他能够敏锐地看到张童子光环背后的一些东西,才发出这样的质疑声音。 ...……更多
牛李党争:唐朝末期政治斗争的权力游戏
...争”。那么牛李党争到底是因何而起,又有什么影响呢?科举制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选拔人才制度,用来朝廷选拨厉害的人才和官员。但谁能想到这样一个选拔人才的考试,竟然引发了长达四十多年的“牛李党争”。唐宪宗元和...……更多
本文转自:今晚报天津历史上科举繁盛,但只有文进士,而无文状元;武科则不然,不仅有进士、探花、榜眼,还出了三位状元。其中清光绪二十一年(乙未)状元为武国栋,也是科举史上倒数第二个武状元。旧时武科考试,...……更多
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才华横溢,却并非完美无缺
...是一个非常有声望的官宦家庭,每一代子孙,都有人通过科举,走入官场。因此,纪家非常重视对子孙的教育。或许是因为家族优秀的基因,纪晓岚从小就表现出了非常高的读书天赋。六岁时,纪晓岚就以非常优秀的成绩,通过...……更多
铁腕能臣田文镜,雍正3次为他护短,乾隆却全盘否定
...一旦考中廪生,是可以免去大部分的赋役的。田文镜不是科举出身,认为读书人不应该坐享其成,要和普通百姓一起当差。 黄河大堤虽然修好了,但田文镜此举,却把河南读书人全部得罪了。河南读书人为了抗议田文镜,曾一...……更多
揭秘古代状元的产生:除了看脸还看名字,好名字胜过满腹才华
...学子的最高荣耀,更是光宗耀祖,子孙蒙荫。在历史中,科举考试一向给人一种严肃正统的感觉。然而在古代,科举的考试结果却往往与考官的才学、喜好等息息相关。考官欣赏这个人,便将他评为最优,可以让皇上在批阅时,...……更多
...年张之洞,还作有《天香阁十二龄课草》,是士子们备考科举的范本;参与父亲张锳纂修的《兴义府志》校对工作,《兴义府志》是贵州五府名志之一。张之洞少年时代的老师张国华、贵天乙、曾叙笏都是兴义府本地人士,进士...……更多
清朝鄂尔泰家族的兴衰:政治斗争与乾隆朝的清洗
...才勉强做到员外郎。他在四十二岁的时还经常感叹自己的仕途坎坷:“揽镜人将老,开门草未生。”又在《咏怀》诗里写到:“看来四十犹如此,便到百年已可知。”雍正登基后,令他没想到,自己也跟着水涨船高,短短几年内...……更多
在古代,探花比状元还备受关注
提到古代可以让贫寒学子飞上枝头变凤凰的科举考试,就必须要提最后的殿试。能参加到殿试这一环节的读书人可都是读书人中的佼佼者,最后的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和第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作为成绩最为出色的人,状...……更多
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以文传世以德服人
...中担任过官职。曾巩从小便聪明伶俐,一目十行。他通过科举考试顺利的进入朝堂为官,并且得到了皇帝的重用,再后来他担任司法参军,负责管理法律的运用,凭借着适当的刑罚而闻名天下。在这之后,他陆陆续续的被皇帝升...……更多
深远流长的传统吉祥寓意
...连科”。一路连科是清代比较流行的图案之一,取其祝愿科举,仕途一帆风顺。两只相对的圆雕螃蟹,双鳌夹持芦花,芦穗各一枝。二夹传芦谐音“二甲传胪”,同样寓意科举及第。据《史记》记载,上传语告下为胪。科举时,...……更多
这个“大官”为何名气不大?
...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比张秉文整整小了22岁。在科举方面,他的表现并不亚于那位身居高位的堂兄,中进士的岁数,比张秉文还要小:天启七年(1627年)中应天乡试第9名,崇祯四年(1631年)中会试第174名,殿试二甲第...……更多
刘墉才华横溢,却为何进不了军机处?
...大学士刘统勋,我们也能在电视上多少了解一点他的生平仕途,非常的聪明有才华,却始终没有进入权力的最高机构。刘墉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东诸城。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更多
慈禧嫌弃他的名字让他落榜,不曾想最后却推翻了清朝
科举制度首创朝代历来有学术上的争议,但普遍认为是隋文帝杨坚创立的,科举制度为的就是给朝廷选拔人才,也只是寒门学子进入仕途最快的途径。从隋朝开始到最后一届科举,一共经历了一千二百多年,这一千多年里,科...……更多
雍正如果再活十年,李卫有可能混上军机大臣或是跻身正一品吗
...江南富商家庭的年轻人,从未想过自己会有一番不平凡的仕途。在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步入仕途后,短短十年间便快速晋升至一品大员的位置。这种晋升速度在清朝历史上可谓罕见,足可媲美那些金枝玉叶出身的皇亲国戚。究竟...……更多
...《王祯农书》的刻本。秦大夔、柳佐等亦是人中之杰。从科举来看,明代临清人才济济。李泉、王云先生统计,“明前期(1401年—1500年)临清有举人74名,明中后期(1501年—1600年)有102名,明末清初(1601年—1700年)有63名”...……更多
...上只做了两件事,第一就是编纂四库全书,第二则是主持科举考试,帮助清王朝选拔人才。除此之外,朝中的争权夺利,纪晓岚是真的不敢瞎掺和,他也没有那个本事去跟和珅斗,毕竟和珅是乾隆晚年非常宠幸的大臣。纪昀,字...……更多
事出反常没有妖
...困的百姓。有清一代,想要做官无非一条路,那就是参加科举考试,成为进士。那如果我不想参加科举或者一直考不上怎么办呢?那你就可以选择到京师国子监去读书,你在国子监里读书,你就会被叫做监生,而你成了监生,那...……更多
清代状元夺魁年龄最小的是谁,年龄最大的又是谁
...不能到60岁,不然锐气已尽,不可能力挫群雄。 状元在科举时代是十分吃香的,可谓是千万读书人中的翘楚。然而,也有不少状元同时在世,那么在不同时期分别又有多少状元在世呢?上面已经说过清代状元的的平均年龄为62岁...……更多
杨慎为什么被称为“神童”?仕途因为流放云南而被断送
...而杨慎的成功本可以来得更早——早在3年前,杨慎参加科举考试时就独占鳌头,却因主考大臣粗心,误将杨慎的考卷焚毁,杨慎的科举考试成绩作废,与状元失之交臂。而杨慎年纪轻轻便有如此成就,与他的家庭环境密不可分...……更多
古代一女子与和尚狼狈为奸杀掉夫君,元绛只凭一件衣裙就破了
...博学好问。饱读诗书的他仍然想要报效朝廷,于是去参加科举考试。少年才情的元绛信心满满,一路通过了乡试、会试。古代的科举考试是一级一级的考,最先考乡试,成为举人之后才有资格参加会试。会试要入京赶考,元绛此...……更多
张养浩与钱谦益:两位汉人在新朝的命运转差异
...用!张养浩9岁时,蒙元灭了南宋!但是由于元朝不重视科举制度,且有民族岐视政策,汉人想在朝任职,也是非常不容易的!蒙古人认为通过科举而入仕的人,缺乏实际经验,缺乏政事处理能力,只知道吟诗作画加泡妞!元朝...……更多
文化中国行 | 张之洞父亲张锳与安龙
...锳如数家珍。唐保华告诉记者,自张锳入黔为官起,30年仕途均未离开贵州,近一半时间在兴义府度过。任上,他培修安龙名胜招堤、修葺“明十八先生”祠、开辟府城通往广西的驿道,政绩卓著。其主持编纂的《兴义府志》,...……更多
千里跃进大别山|品读家风故事 感受麻城好家风
...风、时代新风。据了解,早在明清时期,麻城书院兴盛,科举教育发达,先后孕育出两百进士八百举人,产生了周、刘、梅、李等名门望族。有明一代,麻城载入《明史》的名臣就有10位。红色家风则形成于革命年代,产生于革...……更多
红楼梦:如何理解“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
...有才,他曾高中乙卯科进士,是贾府学历最高的人。但他科举,就像正德皇帝做镇国公,威武大将军朱寿一样,是典型的不务正业的任性。贾敬是宁国府唯一继承人,也是宁国公世袭二等爵奉国将军的继承人。他是必然要子承父...……更多
曾国藩连考6次不中,这期间他做了什么
...了七里八村的名人。是这爷俩笨?还是秀才难考?大清的科举制度分院试、乡试、会试、殿试4级。有条件人家的孩子从7、8岁就开始跟着老师学习四书五经,通过县试和府试后成为童生,这才有了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童生通过...……更多
清朝一考生殿试时写了八个字,获得皇帝钦点状元
...现代,学子们都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来改变命运。古时候的科举考试和现在最为公平的高考,都是读书人人生道路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如今有很多偏远山区的孩子,通过努力学习考上大学,最终走出了困住数代人的山村,在大城市...……更多
董诰:不敢斗和珅的官员不是好画家
... 曾被和珅打小报告董诰是董邦达之子,如此平稳、辉煌的仕途,非要说跟父亲没关系,自然没有人相信。但有几件事真能说明他自身很优秀。乾嘉之交,董诰与和珅共事。乾隆想召嘉庆老师、安徽巡抚朱珪进京入阁,嘉庆提前写信祝...……更多
上谷书院:塞外地区人文之渊薮
...学院行署(校士馆),被当地人称作“贡院”。在清末废科举、办学堂的大潮下,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上谷书院旧址上成立了府立初级师范学堂、县立初级师范学堂、府立艺徒学堂等多所新式学堂,给塞外地区的文教事业...……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9大博物馆春节新展指南 | 上海博物馆“灵影仙踪:上海博物馆蛇年迎春展”
2025年是我国“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第一年。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
2025-02-01 06:11:00
历史上10月26日,清廷任命方伯谦为“济远”舰管带
1885年10月26日,旧历九月十九。清廷以曾纪泽电奏,所订之船,系新式最佳者,著查访明确,即可仿造。李鸿章经办洋务多年
2025-01-31 13:04:00
盗墓贼看到古墓旁栽柳树,为何转身就走?只因业内有个不成文规矩
中国的历史亘古而来,连绵不绝,我们可以骄傲地将其称之为辉煌的上下五千年历史,当然,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传承人,我们是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的
2025-01-31 13:09:00
盘点演义中被张飞“智败”的对手都是谁?张飞用计,粗中有细
说起三国中的智将,很多人想都不用想,就会说出周瑜,诸葛亮,司马懿等人,因为他们很少冲锋陷阵,坐镇中军,总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2025-01-31 13:13:00
她历7朝,稳居后宫61年,后人恶语相向,亡西汉者,到底是谁?
文/三 少导语:明朝大思想家王夫之说:“亡西汉者,元后之罪通于天矣”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元后是导致西汉灭亡的那个人,她的罪恶通天
2025-01-31 13:53:00
失落的汉四郡:千年努力化作枉然,中原故土终成外邦
公元1351年,元朝为开辟南北水路,强征15万民工挑河筑堤,繁重的徭役使得黄河沿岸的老百姓陷入生存绝境。于是红巾军领袖韩山童
2025-01-31 14:13:00
父亲弃原配,接连娶两位姐妹花,他6岁发现,母亲不是生母是小姨
“我一个人,静悄悄的独坐在桌前。院子里,连风吹树叶的声音也没有。这时候,你睡了没有?你的呼吸均匀吗?你的灵魂暂时平安吗
2025-01-31 14:23:00
两岸和平统一只有三种可能
现在的台湾已然是美国亚太战略中的重要棋子,更是成为第一岛链的关键一环。因此两岸和平统一是不符合美国的战略目标的。当前的国际局势是在新冠肺炎疫情
2025-01-31 20:06:00
2023年清明节逢闰二月,上坟扫墓有啥禁忌?记住这几点很重要!
“闰月清明上坟,小心祸事临门”今年的清明节非常的特殊,正好是在闰二月的十五日。民间认为:清明节逢上闰二月,非常的不吉利
2025-01-31 19:55:00
“坟头有三象,子孙多富贵”,“三象”是啥?清明扫墓找找看
清明是我国传统的四大节日之一,扫墓是清明主要的活动仪式,清明扫墓是先人子孙后代应尽的孝道,所以扫墓在民间倍受重视,后人扫墓一方面是缅怀先人
2025-01-31 19:50:00
为何吕布始终与英雄之名擦肩而过?他的绝伦武艺是怎么学来的?
曹操的一句吕布再世激怒了手下众将,面对吕布时有种敢怒不敢言的状态,而面对马超却都是舍命相搏,似乎吕布与马超之间有着很大的差距
2025-01-31 20:08:00
9大博物馆春节新展指南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当紫禁城遇上凡尔赛宫⸺十七、十八世纪中法文化交流展”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全新特别展览“当紫禁城遇上凡尔赛宫⸺十七、十八世纪中法文化交流”于2024年12月18日在展厅9开放
2025-01-31 13:26:00
9大博物馆春节新展指南 | 南京博物院“观天下——大明的世界展”
展览时间:2025年1月22日—2025年7月20日展览地点:南京博物院特展馆3楼10/11/12展厅展览简介:“观天下——大明的世界”是南京博物院“文物里的中华文明”系列展之一
2025-01-31 14:15:00
武安京娘湖景区非遗贺岁!英歌舞动迎新春,游神祈福中国年。摄制丨殷雪迪 王文静供稿丨京娘湖景区
2025-01-31 18:13:00
巳巳如意贺新春!蛇文化主题特展带你了解神奇的“小龙”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蛇为什么会演变为龙,是怎样演变为龙的?伴随乙巳蛇年的到来,人们对“蛇文化”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新春特别推出的“巳巳如意贺新年——乙巳年蛇文化特展”
2025-01-31 18: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