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张之洞与贵州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9-06 06:26:00 来源:贵州日报

赵青

生于贵阳六洞桥

张之洞的父亲张锳自嘉庆十八年(1813)考中举人后,先后参加了6次会试,皆未考中。根据清制规定,三次以上未考中进士者,朝廷采取“大挑”的办法,从这些举人中间,选取优异者出任各地县级官员。道光六年(1826),张锳在举人大挑中列为一等,“分发贵州以知县用”,自此在贵州为官30余年。张之洞跟随父亲,生长于贵州。

张之洞生于贵州哪里?较多张之洞传记皆称张之洞生于兴义,此说有误。据张锳为《兴义府志》所写序言自述“忆道光二十一年(1841)初来守郡”,表明张锳初到兴义府的时间是1841年,此时张之洞已4岁。

那张之洞究竟生于贵州何处呢?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有关张锳履历信息,张锳道光十年(1830)四月署理安化县(今德江县)知县,十一月署理威宁州(今威宁自治县)知州;道光十二年(1832)授安化县知县。据《贵阳府志》,道光十三年(1833)正月,张锳赴任贵筑(今贵阳市)知县,道光十四年(1834)末离任。道光十六年(1836)升补古州同知。据《清实录》记载,就在张锳赴任古州同知时,他被御史刘梦兰向朝廷参了一本,称他在任贵筑知县时,在六洞桥买了一处房产,生活靡费,离任时将房屋高价抵扣需补交库银。此事经时任巡抚贺长龄查实,上奏称张锳素无奢靡之事,已如数交清库银,后任已经接收,没有用房产抵做库银之事。由此也可了解张锳在六洞桥有一处房产。张之洞于道光十七年(1837)出生,此时父亲张锳刚赴古州(今榕江县)任职,尚未安定,母亲即将生产,家人应当并未同行,仍居住于六洞桥,张之洞即生于此。民间亦有传闻,称张之洞因出生六洞桥而取名之“洞”。

长于安龙的聪慧少年

道光二十年(1840),张锳授兴义知府。带着家人来到兴义府署所在地安龙,在此工作生活长达10余年。

张锳到安龙后,修招公堤,建半山亭。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仅11岁的少年张之洞,写出名满天下的《半山亭记》,其非凡才华令人惊叹。

道光二十九年(1849),据《兴义府志》记载,张锳在原兴义府试院旁建十八先生祠,年仅12岁的张之洞代父作《十八先生祠堂记》,并为祠堂撰写楹联“杀身以成仁洵称志士,临难毋苟免不愧先生”,流传至今。12岁的张之洞才华横溢,普安县县署有知足斋,张之洞写有《知足斋记》;普安县龙溪砚极有名,张之洞作有《龙溪砚记》。13岁时,张之洞又作《吊十八先生文》,文中“铜驼星散,谁谈明帝之诸陵;宰树霜清,共识忠臣之古墓”,气魄宏阔,远非一般13岁少年可比。

在安龙的少年张之洞,还作有《天香阁十二龄课草》,是士子们备考科举的范本;参与父亲张锳纂修的《兴义府志》校对工作,《兴义府志》是贵州五府名志之一。

张之洞少年时代的老师张国华、贵天乙、曾叙笏都是兴义府本地人士,进士敖国琦是贵阳府人、举人黄政均是贵筑县人,贵州人文孕育了张之洞最初的成长。咸丰二年(1852),年仅15岁的少年张之洞参加顺天乡试考中第一名举人(解元),一时引起轰动。

与贵州人李端棻的一世情谊

同治二年(1863),张之洞与贵州人李端棻双双考中癸亥恩科进士,张之洞荣膺一甲三名(探花),李端棻也入选翰林院庶吉士,二人在翰林院同事三年,志趣相投。二人同是清流派,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等事件中皆主战,有相同的政治主张,同乡、同年之情外,又增添了同志之谊。

光绪二十二年(1896)春,在北京困顿数月的梁启超即将启程离开北京,欲赴上海寻找新的出路。时任刑部侍郎的李端棻给自己的同年好友,时任湖广总督兼署两江总督的张之洞写了封信,向他郑重推荐时年仅22岁的青年、堂妹夫梁启超,这封信现藏国家博物馆。

戊戌变法期间,湖广总督张之洞向光绪帝进呈《劝学篇》,阐释自己的变革主张,深得光绪帝赞许,广为刊印,在京城内外产生重要影响。而李端棻在京城与梁启超等维新人士,掀起改变中国命运的戊戌变法。很快李端棻因戊戌维新被革职谪边,张之洞仍是朝廷重臣,但他们的私人情谊依然深厚。

光绪三十年(1904),因戊戌变法被贬谪的原礼部尚书李端棻,获赦免并“开复官衔”,北上进京谢恩。经过湖北武昌时,张之洞挽留“小作盘桓”,由此可见二人情谊并未因李端棻被贬谪而受到损害。此时的张之洞仍是湖广总督,在湖北等地大力推行新政,建学校、办工厂、修铁路、练新军、派遣留学生等,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难以估量。而李端棻是赦免回籍的前礼部尚书,曾经的踌躇满志,已无再展才华的机会。回到贵阳的李端棻,感慨万千,为张之洞赋诗一首《寄赠张香涛同年》,其中“贵贱交情今乃见”,是他历经宦海浮沉后感念挚友的肺腑之言。

一生贵州情未了

张之洞籍贯河北南皮,称南皮张之洞,有好事者因此认为他不记贵州情,这实在是误解了张之洞。传统社会一般称谓多以籍贯加姓名相称,如贵州人朱启钤曾任北洋政府代理国务总理,是现代北京城的奠基人,他一生并未到过贵州,但因籍贯贵州,故称“紫江(今开阳县)朱启钤”。

张之洞一生与贵州渊源深厚。据许同莘《张文襄公年谱》记载,张之洞四岁时,母亲朱氏病逝,是庶母魏氏抚育他长大,情谊深厚,魏氏是贵州人。

张之洞少年时生长于贵州,成人后与贵州联系亦紧密。他18岁时,回到贵州兴义,娶妻石氏,是都匀知府石熙之女。石氏是直隶滦州人(今河北滦县),与张之洞一样,石氏的父亲石熙在贵州为官,石氏生长于贵州。石氏的兄长石均亦曾出任都匀知府。

石氏去世后,张之洞继娶的唐氏是贵州遵义人唐树义之女。唐树义是嘉庆二十一年(1816)丙子科乡试举人,官至湖北布政使、湖北巡抚,辞官回到贵州贵阳,修筑“待归草堂”(今称唐家花园)。唐树义热心资助乡邦学人,曾资助郑珍辑《播雅》,莫友芝编印《黔诗纪略》等。诗、书、文俱佳,著有《梦砚斋遗稿》《乙巳朝天录》《从戎日记》《北征纪行》《楚北旬宣录》《待归草堂诗文集》等。

张之洞的姐姐嫁给了都匀知府鹿丕宗之子鹿传霖。鹿丕宗是直隶定兴县人,于道光二十年(1840)赴贵州做官,鹿传霖随父至贵州,在贵州长大。同治元年(1862),鹿传霖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后官至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

光绪十七年(1891)十二月,听闻贵州财政困难,在例解协饷外,张之洞特决定再增加协款一万两。许同莘在《张文襄公年谱》中称此举是因为张之洞“于贵州有念旧之情”。

光绪二十八年(1902),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特邀黔中大儒、学古书院(经世学堂)山长、笔山书院山长雷廷珍前往武昌两湖书院讲学。雷廷珍敬仰张之洞,在担任严修创办的贵州官书局董事时,曾刻印出版张之洞所撰《书目答问》。受邀后雷廷珍立即前往,令人遗憾的是,船行至重庆,雷廷珍猝然病逝于船上,未能再续佳话。

时至今日,在张之洞出生地贵阳六洞桥,有张之洞塑像纪念;少年成长地安龙,张之洞所写《半山亭记》刻石仍存于招堤半山亭,山下有张之洞纪念馆。

(作者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员、贵州省黔学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06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文化中国行 | 张之洞:黔山贵水滋养 文化研究正兴
...》吸引观众张珉驻足,他感慨说,“张之洞是少年英才,贵州给予他良好的成长环境。”张之洞1837年生于贵阳,成长于黔西南安龙县,1863年(同治二年)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
2024-08-01 16:21:00
读方志 行贵州 | 安龙:三位知府与王公桥的情缘
在贵州这片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土地上,很多桥梁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其中,位于黔西南州安龙县普坪镇胡巷村筏子河上的王公桥,因其与清朝雍正、道光、光绪年间三位知府不解之缘而载入
2024-11-06 21:17:00
话说兴义府试院(下)
...卷 (资料图片) 兴义府试院的历史作用道光初年,地处贵州西南部的盘江流域,文化发展出现了停滞不前的局面。相关资料显示,在贵州乡试中,道光五年(1825)乙酉科、八年(182
2024-03-29 07:24:00
文化中国行|安龙兴义府试院:高才从此看飞腾
...才之地,在黔、滇、桂交界地区享有盛名。安龙府试院是贵州省现存的唯一一座保护完整的科举考试试院。试院不仅规模恢宏,而且建筑群布局有致,工艺精细,吸收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优点,是
2024-09-03 22:56:00
文化中国行 | 张之洞父亲张锳与安龙
...立于此,孩提时代,张之洞曾随父张锳在这里生活。据《贵州省人物志》记载,张锳系清直隶(今河北)南皮人,嘉庆十八年(1813)举人,道光六年(1826),张锳以大挑知县入黔。所谓
2024-08-01 16:21:00
...,然后写下一首或几首诗歌,总共写了250首,集成一卷《贵州竹枝词》。蔚斋先生的诗歌明白晓畅,朗朗上口,韵味隽永,雅驯耐读。如写安龙陂塘海子风光的:“蒲菰绿映海坪天,出水荷花别
2023-11-06 02:46:00
贵州寻龙 | 安龙:几经更名的龙安之地
...表着智慧和力量。新一年,新气象。天眼文化频道推出“贵州寻龙”系列报道,欢迎网友和我们一起在贵州大地寻找和邂逅花样繁多的“龙”,挖掘精彩有趣的生龙活虎的故事。有龙则灵!龙年春节
2024-02-07 22:55:00
...通文轨,登临不觉米欧遥。”此时,距其父张锳1848年在贵州安龙半山亭题写另一楹联——“携酒一壶,到此间畅谈风月。极目千里,问几辈能挽河山。”时间过去一甲子。张之洞离任前,19
2024-09-26 05:58:00
工行贵州兴义安龙支行:网络安全进校园,筑牢校园“防护网”
为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营造安全、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近日,工行兴义安龙支行走进安龙县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主题宣传活动。活动
2024-09-23 15:0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
最近,网上掀起关于对康熙亲生父亲是谁的讨论。更有网友推测,康熙父亲并非顺治而是洪承畴。对此,中央民族大学严实教授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
2025-11-07 00:46:00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
沈举人巷:微更新,焕新颜
近日,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沈举人巷完成“微更新”。这条200米长的老街聚焦景观提升、文化重塑与便民设施优化,更新过程中融入科举文化、名人记忆等元素,在留存历史底蕴的同时焕发时代活力。
2025-11-05 08:18:00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
潍坊廉政文化的精神回响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王玉龙)一出名为《枝叶关情·郑板桥》的话剧在北京发布,将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的清风傲骨,再次推至当代观众面前
2025-11-04 14:30:00
送别!福州走出的学界泰斗走了!她的家族竟然这么不一般
闽江呜咽,榕叶含悲。我国海军舰船应用化学领域泰斗、“人民海军居里夫人式女杰”萨本茂同志,于2025年10月31日在上海逝世
2025-11-04 16:1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鱼台县的孝贤文化主题公园,园内孝贤阁耸立其中,孝贤阁共四个门。在正门(即西门)孝行天下的匾额下中联为
2025-11-04 17:39: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少陵台。少陵台位于城内中御桥东。公元742~756年,杜甫3次到兖州探望任兖州司马的父亲
2025-11-04 17:43:00
武当山老君洞:一部藏于山林的千年道教石刻史书
在武当山,除了金顶的辉煌和南岩的险峻,还隐藏着一个连许多本地人都未曾踏足的千年秘境。它藏于景区琼台公路旁的密林深处,没有拥挤的人潮
2025-11-04 18:06:00
“捐给博物馆全社会都能看到才有意义”“捐赠达人”再出手 西安八办入藏一批珍贵证章文物史料
11月4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举办了“证章捐赠仪式”。陕西省戒毒管理局的李轩向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捐赠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职员证章
2025-11-04 18:42:00
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揭晓我省3种图书榜上有名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活动在甘肃天水落下帷幕
2025-11-04 08: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