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文化中国行 | 张之洞:黔山贵水滋养 文化研究正兴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8-01 16:21:00 来源:当代先锋网

文化中国行 | 张之洞:黔山贵水滋养 文化研究正兴

文化中国行 | 张之洞:黔山贵水滋养 文化研究正兴

“每当风清雨过,岩壑澄鲜,凭栏远眺,则有古树千红,澄潭一碧,落霞飞绮,凉月跳珠,此则半山亭之大观也。”今夏,《少年张之洞与安龙历史文化展》在黔西南州博物馆展出一个月,40件(套)张之洞少年时代诗文题材的历史文物和碑刻、楹联拓片,讲述张之洞与黔西南的不解之缘。

文化中国行 | 张之洞:黔山贵水滋养 文化研究正兴

《少年张之洞与安龙历史文化展》在黔西南州博物馆举办。 受访单位供图

一篇《半山亭记》吸引观众张珉驻足,他感慨说,“张之洞是少年英才,贵州给予他良好的成长环境。”

张之洞1837年生于贵阳,成长于黔西南安龙县,1863年(同治二年)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死后谥“文襄”。终其一生,他主张“中体西用”,致力于实业救国,为官清正廉洁,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洋务运动代表人物。

文化中国行 | 张之洞:黔山贵水滋养 文化研究正兴

张之洞像。

位于南明区博爱路六洞街,张之洞的石像和生平简介伫立于此。197年前,张之洞在这里出生。六洞街前的贯城河上曾横挂有六座单孔桥,因此得名六洞桥,《贵阳府志》记载“六洞桥在永祥寺前,有桥六,横卧碧波间”。其父张瑛任贵州贵筑县官期间,张之洞生于六洞桥之藏甲岩(孔明洞)侧,故取名“之洞”。

张之洞在家排行老四,4岁入塾读书,8岁读完“四书五经”,11岁时随父到安龙县半山亭赴宴,张之洞即席创作700余言《半山亭记》,12岁在贵阳出版第一本诗文集《天香阁课草》,16岁中举,可谓是少年天才。18岁迎娶都匀知府掌上明珠。

在安龙期间,张之洞创作了《半山亭记》《赏荷即事》《龙溪砚记》《天香阁十二龄课草》《十八先生祠堂记》《吊十八先生墓文》等名篇,这些诗文多与黔西南历史遗迹有关,是研究地方明清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文化中国行 | 张之洞:黔山贵水滋养 文化研究正兴

张之洞石像。

从贵州走出,张之洞始终不忘贵州,用实际行动支持贵州教育事业的发展,一生贵州情。

据贵州文库系列丛书《蟫香馆使黔日记》中记载,严修被派到贵州担任学政期间,向官拜两江总督的张之洞建议,委派一批贵州优秀学生到湖北学习深造,学成后回贵州任教,以改变贵州教育的落后现状。

张之洞从湖北写了封《为开办学堂派人来鄂留学敬告父老书》,说自己幼年跟随父亲在兴义(今安龙)读书,因感念先人旧治地,愿为振兴贵州教育作出贡献,表示愿意出资为贵州建立中学堂和高等小学各一所,并要求贵州选派学生前往湖北学习,所有学生的学费、交通费、伙食费全部由他承担。

严修按照张之洞的思路改革贵阳的书院,课程增设了算学、格致、英文、地理等。后由于缺乏数学教师,严修专门致电张之洞请求帮忙,张之洞立即派幕宾郭竹居到贵阳学古书院教授算学。

为推动兴义府发展新式教育。1907年,张之洞提议将兴义府城书院改为中学堂,附设高等小学堂,并捐银1000两,置田租56石,以供兴义府中学堂修缮校舍、添置课桌椅之用;又捐银3000两,从日本购买5000册图书包括中小学教材、实验仪器和教学标本等,并派专人千里迢迢运到兴义。由此可见张之洞对家乡的一片深情。

近年来,贵州实施“四大文化工程”,不断加强历史文化方面的研究推广,张之洞等历史文化名人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

在张之洞诞辰180周年之际,贵州联合武汉大学等在安龙县召开学术研讨会,共收到全国各地专家学者论文83篇,分为“张之洞父亲张锳生平业绩及张之洞出生问题的研究”“对张之洞政治、经济思想的研究”“对张之洞教育、文化思想的研究”“张之洞艺术思想的研究 ”“张之洞研究综述与历史形象探讨”“对张之洞思想现实运用的研究”“张锳张之洞父子的贵州情”等8部分,与会专家、学者以多个视角对张之洞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

为推动张之洞研究,今年初,黔西南州张之洞文化研究院在兴义成立。

历史文化学者、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教授王进曾发表《经学哲学与政治——以张之洞王国维关于经学科大学及其课程设置的分歧为中心》等关于张之洞研究的理论文章,他表示,张之洞对于贵州有着重要的价值,在贵州大力推进“四大文化工程”的背景下,未来,贵州学者关于张之洞的研究也会越来越多。

策划/周黎兵 黄蔚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相康

编辑/赵珊珊

二审/曹雯

三审/黄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01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长江,奔腾着浪花,也流淌着诗意。一部长江文化史,也是一部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不断被审美和诗意表达的历史。《黄鹤楼》《滕王阁序》《芙蓉楼送辛渐》《岳阳楼记》……千古传颂的长江诗文中,
2024-12-05 15:48:00
文化中国行|晚清外交官黎庶昌
黎庶昌,贵州“沙滩文化”代表人物之一。如今在遵义新州镇沙滩村,其故居仍然保存。光绪七年到十六年黎庶昌两度以钦差大臣身份出使日本的经历,使得这座宅子也称“钦使第”。倚山而建的三进院
2024-11-22 11:24:00
文化中国行丨琴瑟合鸣,奏响长江文化艺术新乐章
长江天际流,极目楚天舒。9月12日晚,世界瞩目湖北、聚焦武汉。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在汉口江滩三阳广场盛大启幕。烟花绽放天空,灯光映照江城。满眼的秀丽景色,满城的金秋硕果。民歌演
2025-09-13 00:05:00
“通过这次交流活动,我们对北京中轴线的历史背景、整体规划等有了更全面深刻的了解。我们正在通过文化遗产保护,向全世界展现出更好的中国模样。当代青年更要发挥自身特长,通过文明旅游实践
2024-10-04 21:03:00
聚焦酒博会|在贵州,文化是酱酒打开国外市场的钥匙
...餐酒融合”“酒旅融合”走向深入。今年6月,在“黔酒中国行”系列活动中,贵州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宋光辉指出,“黔酒转型,正从‘单方突破’转向‘融合发展’。”他强调,酒与餐的结合,
2025-09-08 18:07:00
夏风迎来菌菇俏(文化中国行)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小暑大暑夏风迎来菌菇俏(文化中国行)唐志强 王颐姗《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29日 第 13 版)图①:在2023浙江农业博览会展出的大球盖菇。石佳朦
2024-07-29 06:41:00
赵清荣:到殷墟奔赴3300年前的商文明|文化中国行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丹萍7月23日,殷墟博物馆约550个座位的报告厅,座无虚席,“商邑瞽宗”甲骨文二十讲系列专题讲座第七讲正在举行。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
2024-08-13 10:15:00
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迹之遗迹记 | 三千里征南戍边留下的历史回响
...化的特征、影响和时代价值,贵州日报报刊社聚焦“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推出“家国六百年·屯堡印迹”大型主题报道,和读者一起走进历史深处,领略屯堡文化的独特魅力。安顺文庙大殿
2024-12-21 00:15:00
何以清明?正在东北大地春耕的村民、四川元通古镇的当地人、浙江嘉兴当地的蚕农有不同的答案↓冻土春耕:清明的另一种打开方式清明时节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土壤开始解冻,为小麦播种提供了良好
2025-04-06 13:3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
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国青有一种红,叫做中国红;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国庆期间,济南战役纪念馆设置的“我在济南英雄山和国旗合个影”打卡点
2025-10-09 11:33:00
池沙鸿绘观音展现生活气息
这是池沙鸿于2018年所绘的一组观音与善财童子题材的扇面作品,共有30幅。其中,这幅《卧莲观音童子嬉水》,在气质上和其他作品明显不同
2025-10-09 11:34:00
琅琊王氏始祖身份最显赫的学生,墓里藏着“文艺青年”的多少意难平
鲁网10月9日讯 (记者 杨成喜)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饮马瀚海、勒石燕然的强汉在这一刻出现了动荡,深幽的长安长安城里波诡云谲
2025-10-09 16:28:00
国庆中秋长假里,山西博物院开启“延时模式”,丰富的展览与精彩的活动吸引观众在博物院里过双节。8天假期,山西博物院(含山西青铜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16
2025-10-09 19:48:00
大风·影像|中国最“吓人”村子:坟上村
与世隔绝500年,专心致志守墓,坟墓上就是家,顺着墓道进出村!网友惊叹《盗墓笔记》具象化了……山西省临汾市坟上村因明代晋王的陵墓而得名这个村子就是地处吕梁山脚下的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土门镇坟上村
2025-10-09 21:22:00
赤子心承红色志,红嫂后代徐美安让沂蒙六姐妹的故事“活”起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主余凤在沂蒙山区野店镇,有一位特殊的红色故事讲述者。他不是专业的文史学者,却对沂蒙六姐妹的事迹了然于胸
2025-10-09 21:38:00
林州市世纪学校举行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活动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2025年9月28日是至圣先师孔子2576周年诞辰。9月28日上午,林州市世纪学校组织全体师生
2025-10-09 10:33:00
大风影像·闹市寻迹|明、清两代陕西最高学府关中书院
漫步在西安南门里的书院门街上,笔墨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行至深处,一座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落静静矗立,飞檐翘角间,透着岁月的厚重
2025-10-08 1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