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这个“大官”为何名气不大?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08 10:3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安庆日报

这个“大官”为何名气不大?

——桐城市文保单位张秉贞墓

这个“大官”为何名气不大?

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朝廷的最高统治者颁发诏书,为一位死战殉国的桐城籍官员赐谥“忠节”……这句话,在两周前介绍张秉文的那一期“文物自介书”已经用过了。

再次写出这句话,当然不是为了凑字数——巧合的是,同样是在1776年,乾隆皇帝还整了一个活:下令编修《贰臣传》。

这个“贰臣”特指明清之际投靠新朝廷的人,如洪承畴、钱谦益等大节有亏之人。众所周知,没有所谓“贰臣”,大清不要说坐稳江山了,后金的地盘保不保得住还不好说呢。

更何况,1776年,距离1644年清军入关已经过去132年了。代入一下,2024减去132等于1892。1892年,即清光绪十八年,这一年2月,周树人到三味书屋读书;3月,英国的利物浦足球俱乐部成立;7月,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毕业,正式成为一名医生;11月,郭沫若出生;12月,刘伯承出生……这么一看,132年够久远了吧。其实,纵观历史,100多年的时间,在东晋十六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之类的时代,不仅已经足够换好几次国号,甚至足以让皇帝不值钱到被骂“狗脚朕”的地步了。100多年过去了,洪承畴、钱谦益早已不在人世,爱新觉罗·弘历整这么一出到底为了什么?

乾隆朝翰林朱珪,在《恭庆皇上御极六十年万寿文》一文中道出标准答案:“赐胜朝守节之谥,以显忠也,贰臣有传,以励贞也。”“胜朝”就是前朝。乾隆皇帝的意思很简单,无论是给张秉文这样“大明忠臣”上谥号,还是将洪承畴这样的“大清功臣”纳入《贰臣传》,都是想要鼓励后来人学张秉文以死报效朝廷,不要学洪承畴背叛朝廷——毕竟,那时候的“朝廷”是大清嘛。

清高宗还特意将贰臣分为甲、乙二等。其中入选甲等的贰臣,虽然是贰臣,可是他们对清还是很忠心的,而且帮助立下不少功勋。入选乙等的,应该属于重点批评对象。

我们都知道,《贰臣传》没有起到乾隆皇帝想要的效果——清亡之时,可没几个士大夫为清廷殉葬。为什么呢?谭嗣同在1897年所作的《仁学》不仅成功预言了这一点“吾知其必无死节者矣”,还表达了对《贰臣传》的藐视:“既乱之,又诟其不贞,暴其失节,至为《贰臣传》以辱之”。这,或许就是答案。

必须强调的是,谭嗣同并不是主张大家都做怕死鬼。在他看来,“止有死事的道理,决无死君的道理”。事实证明,谭嗣同并非说说而已,他最后是为了国家和人民而死,而不是为了一家一姓的荣辱。

没有相应思想武装的乾隆皇帝,自然不能得出相应的预言,所以他还是安排一帮人为《贰臣传》辛辛苦苦编撰了近二十年时间,共收录贰臣一百二十余人。明末投降变节者,自然远远不止一百二十余人,要进入《贰臣传》,名气、功劳、履历总得有一样够得着才行。

然而,有一个桐城籍官员,在明清两朝都做到了尚书的高位,却依然没有“入选”。诶,怎么又是桐城籍官员,和张秉文有关吗?那岂止有关,这个桐城籍官员还是张秉文的堂弟呢。他叫张秉贞。

张秉贞,生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比张秉文整整小了22岁。在科举方面,他的表现并不亚于那位身居高位的堂兄,中进士的岁数,比张秉文还要小:天启七年(1627年)中应天乡试第9名,崇祯四年(1631年)中会试第174名,殿试二甲第五名。所以,他如张秉文一样,有着堪称豪华的仕途起点。

张秉贞先在户部观政,不久授任户部贵州司主事,管新饷库。1633年,监督临清仓;1635年升任户部广东司员外郎、山西司郎中;1636年升任湖广靳黄道参议,三年考评获“卓异”;1639年授任北直广顺道参议;1641年丁忧回乡;1643年起用为江西南瑞道参议;1644年升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浙江。

清军入关的那一年。这个时候,官至巡抚这种封疆大吏,实在称不上好事。不过,1645年,才是他真正需要面对大考的那一年。

1645年,是明弘光元年,也是明隆武元年,还是清顺治二年……此外,还是大顺永昌二年,还是大西大顺二年——李自成和张献忠都挺喜欢“大顺”的,李自成直接将其作为国号,而张献忠则将其作为年号——从这么些年号不难看出,那一年中华大地是何等的四分五裂。

那一年,类似于《聊斋志异·鬼隶》中记载大屠杀一再上演,“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之类的历史名词,字缝里全是鲜血。

所以,在1645年的六月,即便那时候信息传播再慢,身在杭州的张秉贞也应该知道,即将到来的敌人,是怎样残暴的人类。不过,同一道考题,他给出了和堂兄完全不同的答案:投降。

事实上,张秉贞也不是一早就想投降。在南京城破,弘光皇帝被俘后,张秉贞积极支持身在杭州的潞王朱常淓监国。所谓“监国”,大体上等于“主持工作”,只差个皇帝的名分而已。为什么要推出来这个领导?当然是为了领导大家抵抗嘛。朱常淓监国后,便任命张秉贞为兵部尚书。

在当时,朱常淓被称为“贤王”。大明的藩王,能称得上“贤”的不多,但绝对都很“闲”。作为一名像赵佶一样不断追求在艺术上取得卓越成就的王爷,朱常淓既没有匡扶社稷的意愿,也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他六月初八开始监国,六月初九就派陈洪范与清军议和。他不知道的是,陈洪范一早就投清了。陈洪范假模假式地跑了一趟,就回到杭州劝降。

六月十一日,清军逼近杭州。六月十三日,朱常淓开城降清。

在清军不费一兵一卒拿下杭州城的过程中,朱常淓是“昏君”,陈洪范是“奸臣”,主降的张秉贞,角色肯定也称不上光彩。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即便曾身居高位,即便在官员生涯中也有许多值得称赞的事迹,张秉贞的在老家桐城的名气和名声,都远不及那些与他关系密切的桐城籍名人:他那为明捐躯的堂兄张秉文自不用说;他还有一个儿女亲家,也因不仕清朝而为人称颂——对,就是方以智。

降清后,张秉贞于1645年补任礼部仪制司郎中;1650年升任通政司左参议、太仆寺少卿;1652年升任兵部左侍郎、刑部尚书;1654年转任兵部尚书;1655年,死于任上,谥号“僖和”。

保护人说文物:

张秉贞墓位于桐城市嬉子湖镇蟠龙村张庄组。虽然该墓位于村庄之中,却十分冷清,如果不是当地政府和村两委常常清扫,早就被树木和杂草覆盖,难以接近。

“村两委组织人员定期对辖区内包括张秉贞墓在内的不可移动文物本体及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进行巡视,每月不少于一次。”蟠龙村党总支书记江胜霞介绍,与此同时该村还广泛宣传文保政策、文保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营造保护文物光荣、损坏文物可耻、破坏文物犯罪、人人参与保护的浓厚氛围。

全媒体记者 何飞 通讯员 李静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8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在古代,只要考中状元就能当大官娶公主吗?
在民间戏剧、才子小说、古装电视剧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套路:英俊的青年才子,风流倜傥,才华横溢,一朝科考高中状元。殿试的时候,又被皇帝大为赏识,把掌上明珠的娇女公主嫁给状元,郎才女
2023-05-17 12:15:00
聊聊三国时期有名的大将张嶷
...来给张嶷治病。之后张嶷他去拜访了当地的一位很仁厚的大官,希望这位大官能够出钱给他治病,这位大官也是非常的仁慈,他看见昔日的勇士病倒了,拿出了他自己所有的家产给张嶷治病。这病治
2022-12-26 16:21:00
清军入塞屠戮山东:济南惨案的历史背景
...。 张秉文有一个侄子叫张英,张英在清朝康熙年间做了大官,而张英的儿子更是不得了,他便是清代的三朝元老、位极人臣的张廷玉。张廷玉日后主持编写《明史》,却也不知他编写到济南之战
2023-11-12 22:02:00
说来也是一个历史的异数,一个大别山东麓的小县,有山不大,有水无名,田地谈不上多肥沃,物产也不怎么珍特,但最近五百年来,她的精神的覆盖范围却突破了自己的疆界,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有一
2023-02-16 14:44:00
清朝小卒为因皇帝笔上多蘸了朱砂就当了二品大官
在古代的封建社会当中,皇帝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天子的一句话,不仅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命运,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在这种情况下,历史上发生过不少“一言堂”的事情。甚至在有些时候,皇
2023-01-10 15:49:00
...份有限公司已经在行业内摸爬滚打多年。虽然企业的规模不大,但这里诞生了桐城市首家省级院士工作站。走进该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流水线高速转动。据悉,该公司已建立以院士工作站为依
2023-02-24 16:31:00
东吉祥胡同“吉祥史”
...200多米,不知太监们为何选择此处居住。东吉祥胡同虽然名气不大,但与诸多名人的故事相关。胡同10号院是个三进院落,曾是章伯钧故居。章伯钧为安徽桐城人,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创始人和
2024-03-25 14:49:00
乾隆把明朝叛臣写进《贰臣传》没有任何不妥而且干得漂亮
很多人认为明朝叛臣被清朝写进《贰臣传》这事办得不地道。我个人倒认为《贰臣传》编修得总体来说还是很合理的。1776年,乾隆下令编修《贰臣传》,以此来录写像洪承畴、钱谦益等这些大节有
2024-11-01 15:48:00
开创先河的史书《贰臣传》,乾隆为什么要褒奖那些南明大臣?
...四十一年,乾隆皇帝下诏编修一部开创先河的史书——《贰臣传》(全称是《钦史国史贰臣表传》。之所以说是开创先河,是因为《贰臣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对曾反抗自己王朝的敌方文臣武将唱赞
2023-01-18 12:5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