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桐城派为什么很少出贪官恶官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16 14:44: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说来也是一个历史的异数,一个大别山东麓的小县,有山不大,有水无名,田地谈不上多肥沃,物产也不怎么珍特,但最近五百年来,她的精神的覆盖范围却突破了自己的疆界,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有一个数据可以说明一切,明清两朝科考,桐城一县的及第人数是安庆府其余七县之和的两倍,有清一代,桐城子弟堪称“占了半部缙绅录”。及至现时代,桐城出的院士也比左邻右舍多很多,在各行各业的精英中,也总能看到桐城人的身影。

是什么让这样一个平平凡凡的丘陵平原相交的小县,一个先秦时期早早亡国的古桐国,一个在唐朝才从同安县改名桐城的小县城,一个经历了数百年历史动荡后终于扎下根来的移民社会,突然在明朝中叶以后幻出异彩,此后竟大放光华?这里面有没有什么历史的奥秘,有没有什么文化的因子,有没有什么精神的指引?不管怎么说,这桐城,不会全是一种偶然,即使是历史的误打误撞,一定也有她误打误撞的理由。

桐城人,尤其是读书人,从小得到的教育是要有人样。不攀不援,不苟不且,凭本事立身立世,是一个读书人,尤其是准备在社会上做大事的人,从起点上就要塑造的人格。让子弟清清白白地走出去,让自己干干净净地走出去,是桐城文化的基本要求。绝不能让子弟出去以后名节有亏而连累家乡,也绝不能因为自己失德而让家乡蒙羞,是桐城对子弟的期许,也是子弟对桐城的承诺。几百年来,桐城很少出现贪官恶官,就是一个明证。这些年来,也很少有桐城子弟因为贪腐而身败名裂,桐城文化绝不容许子弟因为物质利益而因小失大。

有两段桐城掌故有助于加深对这一点的理解。清朝康雍乾时期的重臣张廷玉,曾经对桐城小花茶有两句意味深长的评价。这两句话就是,“色澄秋水,味比兰花”。对中国文化有认知的人都知道,秋水、兰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别的符号意义。茶本是君子的象征,又以澄澈的秋水、幽香的兰花来形容,其叠加强化的意义就更加凸显。与其说这是对桐城小花茶的认可,不如说是对君子人格的期许,对桐城文化的定评。君子立世如小花茶,既要有秋水般澄澈的心灵,不染一点世俗的尘埃;也要有兰花怡然独处的品格,不为无人识而哀怨,不因在空谷而不放,兰花只为自己而香。

另一个掌故来自桐城派晚期领袖吴汝纶先生。吴先生字挚甫,曾经供职曾国藩、李鸿章幕府,后在教育大臣张百熙恳求下出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但在生命的最后岁月,先生敏锐地认为,中国教育的根本不在大学,而在中学,遂毅然辞去大学堂总教习一职,东渡日本寻求他山之石。1902年,先生延请了5名日本教师和一些桐城派文人,回家乡桐城创办了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外语在内的新式学堂——桐城学堂,这就是桐城中学的前身。作为首任校长,先生为学堂题写的校训和楹联,至今还激荡着桐城中学学子的血气。校训是“勉成国器”,表达的是对桐城学子的最高期许;楹联是“后十百年人才奋兴胚胎于此,合东西国学问精粹陶冶而成”,则是对学堂的祝愿和办学路径的擘画。与挚甫先生的校训楹联相呼应,是后来矗立在桐城中学校园的柱石碑。这根长数米、瘦削挺直的麻条石上,集刻了六朝人的名句,正面是陶弘景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背面是丘迟的“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当年在柱石碑旁来来去去的时候,我只是觉得集句文采斐然,对其意并没有什么理解。如今结合挚甫先生的校训楹联和张廷玉对桐城小花茶的歌以咏志,对这柱石碑,就有了一番自己的理解和领悟。

这柱石碑传承的君子风,蕴含张廷玉的茶品,凸显吴挚甫的器格。学子们要像柱石般傲然立世,有“高峰入云”般的上进之心,有大树般的挺立之志,但始终不可改“清流见底”般人格特质;要像秋水文章,像空谷幽兰,可淡如菊,亦可清似茶,任凭红尘“杂花生树”的繁盛、“群莺乱飞”的诱惑,我自屹然傲立,一心只为修成“国器”。想当年先贤立这柱石碑的深意,尤其是石碑上面的集句,既是对后世学子的要求、嘱咐和警诫,也是在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要想真正的“高峰入云”,就必须持久的“清流见底”;要想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器”,就要克服“杂花”“群莺”的诱惑,这是做大事者必须经受的考验,而且是终身的考验。

身不修德不厚,欲为国器,难矣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6 15: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上了太空的“勉成国器”原件将存放于桐城文化博物馆
... 2023年8月19日,由神舟十四号飞船搭载前往中国空间站的桐城中学校训 “勉成国器”雕刻版返回交接仪式在北京举行。据了解,上了太空的“勉成国器”雕刻版搭载原件将存放于中国
2023-08-21 17:15:00
安徽桐城中学校训上了太空! “勉成国器”雕刻板搭载返回交接仪式完成
大皖新闻讯 2022年,中国航天员刘洋在太空展示桐城中学校训,以庆祝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记者8月20日从桐城中学办公室获悉,中国空间站桐城中学校训“勉成国器”雕刻板搭载返回交
2023-08-20 13:14:00
“天宫课堂”第四课9月21日下午开课 桐城中学将与“天宫”对话
...授课。届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面向全球现场直播。安徽桐城中学作为地面课堂之一,将与“天宫”对话。据了解,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3名航天员将在轨展示介绍中国空
2023-09-21 09:34:00
《恰桐城少年》新书发布会举行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10月29日,在安徽省桐城中学,该校校友王千马著写的长篇小说《恰桐城少年》新书发布会举行。新书发布会现场。安徽省桐城中学供图王千马是桐城中学97届校友,
2022-10-30 17:24:00
桐城中学对话“天宫”已准备就绪
...青少年进行太空科普授课。作为全国五个地面课堂之一,桐城中学88名高二学子将与“太空教师”交流对话。记者从桐城中学获悉,该校将地面课堂设置在该校科技艺术馆内,并对场馆进行视觉设
2023-09-21 11:58:00
...杨柱、桂海潮将面向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科普授课。安徽桐城中学作为地面课堂之一,将与“天宫”对话。桐城中学与中国航天事业渊源颇深。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主导中国空间站空地通信系统设计
2023-09-21 17:57:00
桐城中学举行建校120周年校庆联谊活动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桐城中学举行建校120周年校庆联谊活动。桐城中学供图10月30日上午,桐城中学建校120周年庆祝大会暨校友联谊会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合肥工业大学原副校
2022-10-31 11:17:00
陈胜吴广起义时,范增已经70岁,项梁率8000江东子弟兵渡江西进时,范增主动投军。当范增、项梁、刘邦等相会于薛地时,陈胜已经被杀,张楚政权已经倒下,反秦斗争陷于低潮。在薛地会议上
2024-06-25 18:11:00
聊聊桐城派四个代表人物之一刘大櫆
刘大櫆(1698—1779年),祖籍桐城(今枞阳县陈家洲),是桐城派四个代表人物之一。刘大櫆去世后,姚鼐有诗凭吊其故居:“寥寥空宇今罗雀,兀兀荒台古射蛟”,即感慨刘大櫆去世后,人
2023-02-20 15:4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哈尔滨文庙举办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活动
2025年9月28日,黑龙江孔子研究会部分文化志愿者、孔子后裔联合发起共同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系列活动。9月28日9点28分
2025-09-29 10:50:00
乙巳年祭孔大典|卜子后裔纪念先贤卜子诞辰2532周年活动在曲阜孔庙隆重举行
鲁网9月29日讯(记者 卜宪国)9月28日上午,乙巳年祭孔大典|卜子后裔纪念先贤卜子诞辰2532周年活动在曲阜孔庙隆重举行
2025-09-29 14:33:00
白衣传薪火,盛世谱华章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 记者 张宁
2025-09-29 17:01:00
“仁礼天下 和合大同”临沂孔庙2025祭孔大典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李益千雪9月28日上午,临沂孔庙举行2025乙巳年祭孔大典,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诞辰2576周年
2025-09-29 22:29:00
六朝博物馆常设展上新,张昭墓金印首展
六朝博物馆常设展上新,张昭墓金印首展两砖两印“有故事”,“三国迷”大饱眼福张昭墓出土印章。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南报网讯(记者朱彦)去年年底发掘出的东吴“首席文臣”张昭的金印
2025-09-29 07:07:00
重识孔子丨自称无人理解的孔子,到底有多少“粉丝”?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孙远明9月27日晚,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暨第二十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典礼在曲阜尼山举行
2025-09-28 10:56:00
【舌尖上的魏集】“食”光有你 “魏”享中秋
“食”光有你 “魏”享中秋中秋夜,一家人吃团圆饭才是人间至味,这个中秋,跟着这份食单,让每一口美味都盛满吉祥,每一次举杯都映着圆满
2025-09-28 15:01:00
李育善:《童年与故乡》序
百善兄长我十多岁,祖居棣花街 道。我的祖母也是棣花贾塬人,加之我的叔伯姑父李成群又是百善兄的叔父。说起来 ,我和百善兄还有一层亲戚关系
2025-09-28 17:14:00
文明中国看河南丨打卡河南宝藏书院!《岳阳楼记》的诞生地藏不住了
大河网讯 (记者 朱丽文)你,或许没听说过花洲书院,但你一定听过《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就是从花洲书院走出的著名诗词之一
2025-09-27 11:26:00
桥瞰黔景·古桥遗韵|祝圣桥:“缅人骑象过桥来”的历史见证
㵲阳河潺潺流水之上,镇远古城祝圣桥连接山水、沟通往来,犹如一道飞虹,横跨数百年的沧桑。这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青石大桥,不仅是古城连接两岸的交通要道
2025-09-27 16:02:00
桥瞰黔景·古桥遗韵|北盘江铁索桥:贵州第一座铁索桥
“北盘江波涛汹涌,两岸峭壁对峙,铁索桥36根铁链横跨江面,这座明代开始的‘滇黔锁钥’见证了西南400年来的历史变迁。”晴隆县文物管理所原所长陈亚林站在北盘江畔感慨
2025-09-27 16:02:00
这是一片英雄的土地李文豪鲁网9月27日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举办抗战题材长篇小说《白光》新书发布和座谈会
2025-09-27 17:53:00
古人做的紫禁城圆明园纸质建筑模型,能有多精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9月26日,“始作以成——从烫样说起”展,在北京恭王府博物馆乐道堂展厅开幕
2025-09-27 18:19: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人秋游玩啥?都在吉林这件扇面里
国庆将至,又到了秋游好时节。古人对秋日出游的喜爱,丝毫不逊于现代人。从流传千古的诗文到传世的书画,处处都留下了他们秋日赏景的身影
2025-09-27 23:06:00
【抗战亲历者口述史】【人物小传】钟国楚,1912年生,1938年2月任新四军第二支队第三团政治处主任,第三团东进至江南后在江宁
2025-09-26 08: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