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桐城派为什么很少出贪官恶官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16 14:44: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说来也是一个历史的异数,一个大别山东麓的小县,有山不大,有水无名,田地谈不上多肥沃,物产也不怎么珍特,但最近五百年来,她的精神的覆盖范围却突破了自己的疆界,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有一个数据可以说明一切,明清两朝科考,桐城一县的及第人数是安庆府其余七县之和的两倍,有清一代,桐城子弟堪称“占了半部缙绅录”。及至现时代,桐城出的院士也比左邻右舍多很多,在各行各业的精英中,也总能看到桐城人的身影。

是什么让这样一个平平凡凡的丘陵平原相交的小县,一个先秦时期早早亡国的古桐国,一个在唐朝才从同安县改名桐城的小县城,一个经历了数百年历史动荡后终于扎下根来的移民社会,突然在明朝中叶以后幻出异彩,此后竟大放光华?这里面有没有什么历史的奥秘,有没有什么文化的因子,有没有什么精神的指引?不管怎么说,这桐城,不会全是一种偶然,即使是历史的误打误撞,一定也有她误打误撞的理由。

桐城人,尤其是读书人,从小得到的教育是要有人样。不攀不援,不苟不且,凭本事立身立世,是一个读书人,尤其是准备在社会上做大事的人,从起点上就要塑造的人格。让子弟清清白白地走出去,让自己干干净净地走出去,是桐城文化的基本要求。绝不能让子弟出去以后名节有亏而连累家乡,也绝不能因为自己失德而让家乡蒙羞,是桐城对子弟的期许,也是子弟对桐城的承诺。几百年来,桐城很少出现贪官恶官,就是一个明证。这些年来,也很少有桐城子弟因为贪腐而身败名裂,桐城文化绝不容许子弟因为物质利益而因小失大。

有两段桐城掌故有助于加深对这一点的理解。清朝康雍乾时期的重臣张廷玉,曾经对桐城小花茶有两句意味深长的评价。这两句话就是,“色澄秋水,味比兰花”。对中国文化有认知的人都知道,秋水、兰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别的符号意义。茶本是君子的象征,又以澄澈的秋水、幽香的兰花来形容,其叠加强化的意义就更加凸显。与其说这是对桐城小花茶的认可,不如说是对君子人格的期许,对桐城文化的定评。君子立世如小花茶,既要有秋水般澄澈的心灵,不染一点世俗的尘埃;也要有兰花怡然独处的品格,不为无人识而哀怨,不因在空谷而不放,兰花只为自己而香。

另一个掌故来自桐城派晚期领袖吴汝纶先生。吴先生字挚甫,曾经供职曾国藩、李鸿章幕府,后在教育大臣张百熙恳求下出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但在生命的最后岁月,先生敏锐地认为,中国教育的根本不在大学,而在中学,遂毅然辞去大学堂总教习一职,东渡日本寻求他山之石。1902年,先生延请了5名日本教师和一些桐城派文人,回家乡桐城创办了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外语在内的新式学堂——桐城学堂,这就是桐城中学的前身。作为首任校长,先生为学堂题写的校训和楹联,至今还激荡着桐城中学学子的血气。校训是“勉成国器”,表达的是对桐城学子的最高期许;楹联是“后十百年人才奋兴胚胎于此,合东西国学问精粹陶冶而成”,则是对学堂的祝愿和办学路径的擘画。与挚甫先生的校训楹联相呼应,是后来矗立在桐城中学校园的柱石碑。这根长数米、瘦削挺直的麻条石上,集刻了六朝人的名句,正面是陶弘景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背面是丘迟的“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当年在柱石碑旁来来去去的时候,我只是觉得集句文采斐然,对其意并没有什么理解。如今结合挚甫先生的校训楹联和张廷玉对桐城小花茶的歌以咏志,对这柱石碑,就有了一番自己的理解和领悟。

这柱石碑传承的君子风,蕴含张廷玉的茶品,凸显吴挚甫的器格。学子们要像柱石般傲然立世,有“高峰入云”般的上进之心,有大树般的挺立之志,但始终不可改“清流见底”般人格特质;要像秋水文章,像空谷幽兰,可淡如菊,亦可清似茶,任凭红尘“杂花生树”的繁盛、“群莺乱飞”的诱惑,我自屹然傲立,一心只为修成“国器”。想当年先贤立这柱石碑的深意,尤其是石碑上面的集句,既是对后世学子的要求、嘱咐和警诫,也是在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要想真正的“高峰入云”,就必须持久的“清流见底”;要想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器”,就要克服“杂花”“群莺”的诱惑,这是做大事者必须经受的考验,而且是终身的考验。

身不修德不厚,欲为国器,难矣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6 15: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上了太空的“勉成国器”原件将存放于桐城文化博物馆
... 2023年8月19日,由神舟十四号飞船搭载前往中国空间站的桐城中学校训 “勉成国器”雕刻版返回交接仪式在北京举行。据了解,上了太空的“勉成国器”雕刻版搭载原件将存放于中国
2023-08-21 17:15:00
安徽桐城中学校训上了太空! “勉成国器”雕刻板搭载返回交接仪式完成
大皖新闻讯 2022年,中国航天员刘洋在太空展示桐城中学校训,以庆祝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记者8月20日从桐城中学办公室获悉,中国空间站桐城中学校训“勉成国器”雕刻板搭载返回交
2023-08-20 13:14:00
“天宫课堂”第四课9月21日下午开课 桐城中学将与“天宫”对话
...授课。届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面向全球现场直播。安徽桐城中学作为地面课堂之一,将与“天宫”对话。据了解,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3名航天员将在轨展示介绍中国空
2023-09-21 09:34:00
《恰桐城少年》新书发布会举行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10月29日,在安徽省桐城中学,该校校友王千马著写的长篇小说《恰桐城少年》新书发布会举行。新书发布会现场。安徽省桐城中学供图王千马是桐城中学97届校友,
2022-10-30 17:24:00
桐城中学对话“天宫”已准备就绪
...青少年进行太空科普授课。作为全国五个地面课堂之一,桐城中学88名高二学子将与“太空教师”交流对话。记者从桐城中学获悉,该校将地面课堂设置在该校科技艺术馆内,并对场馆进行视觉设
2023-09-21 11:58:00
...杨柱、桂海潮将面向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科普授课。安徽桐城中学作为地面课堂之一,将与“天宫”对话。桐城中学与中国航天事业渊源颇深。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主导中国空间站空地通信系统设计
2023-09-21 17:57:00
桐城中学举行建校120周年校庆联谊活动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桐城中学举行建校120周年校庆联谊活动。桐城中学供图10月30日上午,桐城中学建校120周年庆祝大会暨校友联谊会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合肥工业大学原副校
2022-10-31 11:17:00
陈胜吴广起义时,范增已经70岁,项梁率8000江东子弟兵渡江西进时,范增主动投军。当范增、项梁、刘邦等相会于薛地时,陈胜已经被杀,张楚政权已经倒下,反秦斗争陷于低潮。在薛地会议上
2024-06-25 18:11:00
聊聊桐城派四个代表人物之一刘大櫆
刘大櫆(1698—1779年),祖籍桐城(今枞阳县陈家洲),是桐城派四个代表人物之一。刘大櫆去世后,姚鼐有诗凭吊其故居:“寥寥空宇今罗雀,兀兀荒台古射蛟”,即感慨刘大櫆去世后,人
2023-02-20 15:4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从金代的酒务官署到明代的宰相赞誉,再到清代的帝王题诗,最终在新时代绽放出非遗光彩……在山东茌平,有一抹酒香穿越千年时光
2025-09-05 10:36: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近日,厦门仁爱医疗基金会原理事长郑毅夫向思明区图书馆捐赠了其父亲郑仕照的回忆录——《烽火南洋——抗日老兵话当年》
2025-09-05 07:50:00
这是一封花了40分钟,在飞机上写的信,通过信,广西15岁的袁同学与两千年前的英雄霍去病完成了一场精神对话。“惟愿将军英灵长存
2025-09-04 15:11:00
功德碑,记功载德,颂扬政绩。在曾担任夏津县知县的朱国祥纪念馆内,就立有一块“功德碑”,记载了他在夏津任职期间勤政爱民的功绩
2025-09-04 17:26:00
和平必胜!战火中的“东洋妈妈”
岩濑妇佐,在《贵州省志·人物志》中出现的唯一一个日本名字。在战火与偏见交织的20世纪,这位来自日本的女医生——岩濑妇佐用一生诠释了“医者无国界”的和平真谛
2025-09-04 20:24:00
吉刻新闻记者 陈志文 王昕摄像 马瑞 孙上修制作 马瑞
2025-09-04 21:32:00
烽火硝烟中,他们在贵州描绘家国山河丨一见·抗战贵州⑧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贵州作为战略大后方——内迁学校、图书馆在此续燃文脉
2025-09-05 01:05:00
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9月8日在济举行
9月8日,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将于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趵突泉院区举行。届时,国医大师王新陆教授学术讲座将于收徒仪式后召开。
2025-09-04 18:01:00
社会性质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社会矛盾与阶级关系的总和,既是历史发展的客观结果,也是党推进理论创新的现实依据。第一个历史决议以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为切入点
2025-09-04 18:57:00
沉肩挑山,砥砺攀登——记山东中烟滕州卷烟厂卷包车间“挑山工”於永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五岳之首,万千游客无不惊叹于泰山的雄奇俊秀,令人仰望。然而我,却折服于一群小人物
2025-09-04 10:1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