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从文献资料看明代临清文教兴盛表现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3-18 17:27: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聊城日报

■ 朱永亮 郑民德

明代临清文教兴盛,是独特的文化现象。审视这一现象有利于明代临清运河文化研究和遗产保护利用。

临清自古文化昌明,至明代人文积淀更为丰厚,临清本籍与客籍文化名人汇聚。如《明会要》记有方元焕、李本固、邢泰吉等。郭东升、杨兴诚先生引文献简介他们的成就:“李本固有《易编问奇集》;邢泰吉有《四夷疆域风俗》;方元焕长于行草;黄堂书法誉为神授。”韩玉先生言:“来临清做官、定居数千人;嘉靖名臣夏言曾随父亲、临清知州夏鼎在临清居住;卢象升曾督理临清仓务。”因此,在明代史书、方志中,临清又被誉为“材薮”之地,文化厚度可见一斑。

临清运河自然风光与商业城市景观争辉,引来明代诗家注目。王世贞的“河流曲曲转……扬帆忽不见”,勾勒出卫河九曲回肠、江船百舸争流的景象。当时临清籍诗人非常多,较有名的有谢榛、张天瑞、阎闳、方元焕等。谢榛写“东西两河归一流,岸拥蒹葭秋复秋”,表现了汶卫二河交汇的美丽秋色;又写“鳌头矶下征帆发,鱼腹书传逝水沉”,描绘了鳌头矶商船千帆竞发的壮丽。往来诗家更是赞叹临清的繁荣:如李东阳的“官船贾舶纷纷过,击鼓鸣锣处处闻”,沈粲的“两京漕运来诸舶,南国车书会一川”,薛瑄的“临清人家枕闸河,临清贾客何其多”,谢肇淛的“清源城中多大贾,舟车捆载纷如雨”,商业之城的魅力一览无余。

明代临清的人文氛围异常活跃,时人多有论著或专才傍身。由于商品经济发展,明代临清人的好学之风日益兴盛,因此作家、书法家、刻印家及其出版的作品层出不穷。编纂首部《临清州志》的方元焕非常熟悉古代语言文字并擅长书法,他的字像驰骋疆场的士兵一样饱含自信。阎闳则是印制了《王祯农书》的刻本。秦大夔、柳佐等亦是人中之杰。

从科举来看,明代临清人才济济。李泉、王云先生统计,“明前期(1401年—1500年)临清有举人74名,明中后期(1501年—1600年)有102名,明末清初(1601年—1700年)有63名”。另据笔者测算,临清在明代的举人数约占明清时总数的七成左右。州志称,明代临清仅嘉靖时就有91处科第坊,正德至万历时出现祖孙父子接连成为进士的盛况。据赵丽美先生推算,“明代临清64名进士,占东昌府总数的23.7%”。笔者据此推算,临清州进士数和里数(里是古代户口管理的一级组织,临清当时划分为41里)的比值为1.56,高于山东约0.31的平均值。刘希伟先生比较户数与进士数,“临清的二者比例为62,比德州和济宁都低”。

可见,明代临清文化教育的发达,彰显了文化繁荣与学问之盛。

(本文系2023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文化传承创新研究”专项一般课题“从文献资料看明代临清文化的兴盛”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NDYB2023149)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8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当运河遇见图书馆——2024年大运河文化阅读行聊城站主题活动正式开启
...塔、扬州文峰塔、杭州六和塔齐名的“运河四塔”之一的临清舍利宝塔。临清舍利塔建筑构造匠心独运,展现出古人对空间艺术的巧妙设计。踏入古塔,仿佛看到“三百里外忽见遥山,朝宾岱宗暮太
2024-08-05 16:18:00
运河钞关 流淌的国家财富
...大运河沿岸著名商埠的描述。其中的“临”,即为聊城的临清。当时的临清运河钞关,税收居运河八大钞关之首,被誉为“富庶甲齐郡”。也正是这种盛极一时的繁华,使聊城成为当时运河沿线九大
2024-06-27 23:08:00
相聚聊城东阿 体味中医药之美:2024山东(东阿)中医药文化旅游体验周举办
...聊城行医6年),清代孟西园(阳谷籍),清代李万春(临清籍),清末民初叶嗣高(聊城籍)。其中,开中药汤剂先河,被称为“殷商元圣”的伊尹,是商朝辅佐成汤打天下的宰相。他原来是一个
2024-06-05 14:22:00
...化和旅游厅、中央民族大学支持,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临清市人民政府承办的“大匠之手泽 年代之磋磨——官式建筑营造技艺(恭王府)瓦作专题·临清贡砖烧制技艺精品展”在恭王府博物馆嘉
2024-07-30 09:59:00
本文转自:聊城日报临清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临清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出让公告临自然资规告字〔2023〕001号经临清市人民政府批准,临清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临清市公
2023-01-17 14:59:00
临清:深耕旅游警务 打造平安景区
...有交警疏导交通……”5月1日,来自东北的游客王女士在临清市东宛园游玩时感叹道。今年“五一”假期期间,国棉1960文化创意园、东宛园青年音乐会、松林镇烧烤节等9个美食文化节会场
2024-05-14 07:41:00
...套资料就能办完缴税和发证的手续。”2022年12月30日,到临清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新政务服务登记大厅办理二手房过户业务的陈春鹏乐呵呵地说。临清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充分利用互联网+、
2023-01-06 11:03:00
北大学子魏应麟一行到聊城市临清市追寻季羡林足迹
...“追星”的北京大学梵语巴利语专业的魏应麟同学在聊城临清团市委邀请下,来到季羡林先生故乡——临清,追寻偶像足迹,了解偶像事迹。魏应麟一行人先后参观了临清羡林小学、临清市第二中学
2023-06-30 22:23:00
十年揉抻,他的“面”上功夫更精深
...盐面、儿童面,还有刚刚研制成功的灵芝面。”5月2日,临清市康庄镇的刘志超指着展示架介绍。他是福寿长空心挂面厂的负责人,也是康庄刘氏空心挂面的第九代传承人,做挂面已经有十年时间
2024-05-09 15:1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吉林这幅画里藏着古代的“雪天Vlog”
吉林的雪一落,朋友圈立马被刷屏。滑雪、围炉煮茶、啤酒炸鸡成了现代人的下雪标配,吉林省博物院藏的清袁瑛雪景山水图轴,早就把古人的雪中即景安排得明明白白
2025-11-03 18:1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走进位于思明区大同路7号的厦门侨批馆,一艘悬挂在空中的福船映入眼帘,船旁飘扬着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侨批信笺
2025-11-01 08:30:00
探寻教育先驱的“巾帼之思” 《陈嘉庚与女子教育》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陈嘉庚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他是倾资兴学的爱国华侨,更是率先呼吁男女教育平权的先驱
2025-11-01 08:31:00
1日,市文旅局发布跟着《黑神话:悟空》游太原主题旅游线路,邀请游客循着“悟空”足迹,漫步晋阳山水,品味市井烟火,触摸非遗匠心
2025-11-01 18:23:00
何以中国|邂逅千年荆风楚韵 ,古城中开启文化奇幻之旅
大皖新闻讯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这座承载着5000年建城史、500年建都史的古城,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故事
2025-10-31 09:29:00
首都博物馆上新 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开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敏)“隶书源流”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10月30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主要采取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和面向会员定向邀请两种方式征稿
2025-10-31 16:41: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鱼台孝贤广场楹联
(高山景行 上联:阁壮水云乡,克襄孝道明忠道 下联:德昭桑梓地,且看今贤继古贤)(紫气东来 上联:鱼龙呈变化,万顷烟波堪醉我 下联
2025-10-31 17:24:00
《吴长庆家族》出版暨读书分享会在肥举行
大皖新闻讯 10月31日下午,文化学者夏冬波新著《吴长庆家族》出版暨读书分享会在合肥育才书店徽州书局举行。《吴长庆家族》是研究合肥市(原庐州府)名门望族吴长庆家族(庐江鳌山吴氏家族)的一部家族史著作
2025-10-31 21:52:00
聚焦如何“提笔绘丹青” 山翁画册《墨痕》出版
继《山翁书画集》和40万字的《山翁评论文集》出版之后,著名书法家、评论家、收藏家山翁先生介绍如何“提笔绘丹青”的专著《墨痕》
2025-10-30 08:40:00
“跟着楹联游济宁 ”第十五站活动走进金乡奎星湖公园
鲁网10月30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金乡,在金乡,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文峰塔前走一走,官学财运全都有。”光善寺塔又称文峰塔
2025-10-30 17:13:00
老有福丨他的百年“青春之歌”:百岁陈世明的信仰与传奇
福州新闻网10月29日讯(记者 朱榕 文/摄)重阳节前,福州江南水都小学的学生们来到台江万颐养老院,探望101岁的陈世明
2025-10-29 15:14:00
每年农历九月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此时,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枫叶正红,形成了登高、赏秋、晒秋、赏菊、插茱萸等重阳节习俗
2025-10-29 16:57:00
寒葱岭,八十载枪声犹在耳——追寻陈翰章将军的东北抗战印记
翰章红军小学的操场上,一尊戴着红领巾的烈士雕塑静静矗立,目光如炬。这位被称为“书生战将”的烈士,就是东北抗日联军杰出将领陈翰章
2025-10-29 18:05:00
彩叶映长城 共绘秋景画
10月27日拍摄的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长城秋景。近日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长城进入最佳观赏期山间层林被秋意染透红橙黄绿的彩叶错落交织与蜿蜒伸展的古长城相互映衬色彩交织间尽显秋意
2025-10-29 08:10:00
《愤怒的天府》:中国历史版的“战争与和平”
在当代中国文坛,很少有一部作品能像宋小武的《愤怒的天府》那样,以如此磅礴的气势与思想深度,重构民族记忆的史诗线索。130万字的三卷本
2025-10-28 14: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