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聊聊景泰年间一场有趣的“科场徇私案”
...、酉年为乡试大比,两京一十三省首府都要为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而忙碌起来。八月初,各省乡试如期举行,顺天府乃天子脚下,首善之区,规制自然最高,两个主考官的分量都比其他地方高出许多,分别为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更多
从秦淮河畔望向历史深处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留法海归、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副馆长尹磊——从秦淮河畔望向历史深处王 威《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1月17日 第 10 版)傍晚时分的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网络图片尹磊在工作中。 受访者供图...……更多
唐太宗有多怕魏征?玩鸟要偷偷藏在怀里
...一个重大的制度漏洞,就是官吏选拔机制。隋朝是开创了科举制,但隋朝以前呢?用什么选拔人才?汉代发明了“荐举制”,就是由地方官推荐人才,标准就是“孝顺”和“廉洁”。以德治国,这个“德行“的标准不可量化,肯...……更多
文化中国行|安龙兴义府试院:高才从此看飞腾
...有盛名。安龙府试院是贵州省现存的唯一一座保护完整的科举考试试院。试院不仅规模恢宏,而且建筑群布局有致,工艺精细,吸收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优点,是清代兴义府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试院内楹联众多,不少出于名...……更多
戏子考中进士,皇帝得知后暴怒
...的,而我国是最早出现以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的。也就是科举制度,在我国和人类历史上,是最早才有的。但是很多当官的,可能再有了权利以后,就变得不在那么尽心尽力了。这就是一个人有了私心和欲望后的变化。在我国科...……更多
古代中“探花”真的比中“状元”还高兴吗
“高考”和“科举”在本质上是相似的,因为它们都是经过考试来选拔人才,但是实际上它们两者又是有着巨大差别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的“状元”和古时的“状元”可是有着非常大的差别。现在的“状元”和在高考...……更多
朱元璋与嘉靖帝因梦钦点状元的背后故事
...至于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大臣仕途的升迁。在古代社会,科举考试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文人士子们通过多年寒窗苦读,只为了在最后金榜题名时能够光宗耀祖。一般能高中进士的都是有真才实学的,当然其中也不乏靠父...……更多
乾隆朝最尴尬的一次科举,官员多说了一句话,第11名成了状元
科举在古代是选拔人才的常用方式,从隋朝开创科举考试以来,经过唐宋时期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已经非常成熟,读书人通过童试、乡试、会试、殿试,最终成为封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虽然科举制度在今天看来...……更多
清朝考生扛着一麻袋参加殿试,被拦了下来,皇帝却说:状元就你了
在古代的中国,科举考试是无数士子追求的梦想,它不仅代表着学识的认可,更是改变命运的关键。而在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位考生因为一麻袋馒头而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这位考生,不仅因为他的才华,更因为他的特立独...……更多
明朝南北榜案:科举背后的政治纷争与南北矛盾
...起了朱元璋的关注,他一直看重人才,洪武三年时恢复了科举考试,以选拔人才为国家服务。朱元璋命令礼部官员重新审查考卷,实际上是希望在名单中录取一定数量的北方举人,以平抑南北矛盾。主考官刘三吾,年届85,一直...……更多
聊聊唐朝的官场风气
...当时社会的价值观与人际关系的微妙变化。在唐朝官场,科举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为更多来自不同背景的士人提供了进入官僚体系的通道。这一制度的实施,促进了社会的流动性,也为官场带来了新的活力。然而,随着科举制度...……更多
中国历史上10大状元排行榜
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自隋朝开始到清朝结束,前后一共历经1300年,这期间出现了不少具有传奇色彩的状元。本文将为您列举历史上10大状元排行榜,他们各有各自的上榜理由。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考试来选拔文官的国家,科...……更多
聊聊明清科举进士的上岸史
...己能否成为翰林院庶吉士的大事。01明朝建立以来,“非科举者毋得与官”已经成了朝野共识。然而,大多数进士自投身科举起,便养成了一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习惯,由此带来的弊端显而易见——进士们...……更多
...宋政和三年(1113年),取得上舍考试第一。宋代常规的科举考试,分州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考取第一甲第一名者,即为状元。王安石变法时,创立“三舍法”,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所谓“三舍法”,就是把学校分为外...……更多
赵匡胤哪一举动,奠定了大宋的软弱
...朝之所以能够在文学上取得这么辉煌的成绩,与赵匡胤的科举制度改革是分不开的。我们来看看科举制度改革,是不是十分熟悉!公开选拔(取消公荐制度),公平竞争(创造殿试),公正(以成绩为标准),进士及第,对官二...……更多
...题名、独占鳌头、鱼跃龙门……”来到位于夫子庙的中国科举博物馆,随处可见这些成语,仿佛穿越了时空,来到了那个让无数读书人魂牵梦萦、爱恨交加、欲罢不能的科举时代。天空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这里曾是古代中国...……更多
​长庆元年的科考舞弊案,是“牛李党争”的导火索
长庆元年(821年)三月,由大唐礼部主持的科举考试照常开考。这是唐穆宗李恒即位以来的第一场科考,因此朝野瞩目。但这场意义重大的考试并不顺利,很快便朝向党争的方向发展。一切源于一个狗血的开端。01正式开考前,...……更多
从世卿世禄制到九品中正制:古代官员选拔制度的演变
...就更不敢废除九品中正制这项给予贵族特权的制度了。 科举制。关于科举制就不需要讲太多了,从隋朝确定到清末废除,存在了1300多年,影响甚大。科举也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也不是那样的一无是处。我们在学历史书...……更多
古代没有摄像头,古人如何防止科举作弊
...弊?在古代,普通人要想走上人生巅峰,除了参军打仗,科举考试是唯一的上升通道,既然是考试必然会有人作弊,那古代考生有哪些作弊神招?作弊被发现后又将面临什么处罚呢?“替考”随着唐朝科举制度真正成型,古人的...……更多
清朝科举舞弊案:严苛的处罚与背后的故事
...满清十大酷刑令人闻风丧胆,然而面对如此严苛的刑罚,科举作弊却仍屡禁不止,那么清朝对于科举考试中的作弊现象,是如何处理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考试作弊这件事,从古至今就没断过,寒门学子为了改换门...……更多
六堂与清代萍乡科举
...乡日报《劝贤堂图册》章廷钰 凌焰明清时期,士子参加科举需要一定的支出,包括送予学师的束脩,岁科小试的卷资、印金,参加乡会试、贡生朝考的盘费等,名目繁多。萍乡进士彭涵霖在《育才庄记》中提到:“古者百亩之...……更多
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出了那么多状元,只有这十一位名留青史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发明,其始于隋唐,盛于明清,为中国古代贫苦人家的孩子提供了一条改变命运的道路,也为各朝各代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从隋唐到清末,科举制度兴起了一年多年,前后总共出了五百九十二名状...……更多
科举史上唯一女状元是谁,才华横溢官居宰相
...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但这种情况却在清末随着科举制度的变革而改变。科举制度存在一千二百多年,出现了无数惊才绝艳的人物。有人官拜宰相,有人成为在历史上留名的大儒,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男性。但...……更多
同名又同姓,此“会馆”非彼“会馆”
...举之年,也将其腾出来以供举子之需。会馆就这样进入到科举考试“后勤保障”的范围。 从科举考试的角度看,单独或者二三人散居京城,不利于试子们备考。所以,清道光丙戌年(1826)的《山阴会稽两邑会馆记》中说道:创...……更多
黄巢虽然残暴,但他却除掉了一个,危害我国600年的毒瘤
科举制度在古代中国被广泛讨论,尽管它常受到批评,但相较于其他如门阀士族和贵族的权力继承方式,科举为平民提供了一个相对公正的晋升途径。在封建时代,科举制度在人才选拔方面仍具有相对的公平性。原文中提到的...……更多
到底是怎样的“要事”,值得左宗棠舍弃大义,非要完成
...,在慈禧太后的主持下,左宗棠获赐进士出身,成为千年科举史上的一个特例。“要事”已办妥,左宗棠尽情释放出优异的军事才能,剿灭阿古柏势力,一举收复新疆,为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作出了彪炳千秋的卓越贡献。 左宗棠...……更多
清朝宗室子弟的官场生涯:升迁与限制的谜团
...三在正常情况下,所有的宗室子弟要想当官,就必须参加科举考试。但是,在清朝初期,朝廷不允许宗室子弟参加科举考试。1697年,康熙皇帝下谕宗人府和礼部,第一次准许宗室参加科举考试,称“嗣后八旗宗室子弟,有能力...……更多
古代科举之路:状元背后的辛酸与机遇
...什么好激动地,还疯了,这也太没有出息了。但真正进入科举的读书人才知道,所谓状元,三年才有一个,而且,不要说得状元,就是考这个状元,也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的。这就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进入科举,才知道...……更多
策论取士:苏轼的科举策略与执政者的期望
...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一起参加当年的科举考试,这对兄弟谁都没有想到,他们此行会对整个文坛造成怎样的轰动。科举考试对于古人而言,是类似于现在高考,又要比高考更加重要的考试,所谓“朝为田舍郎...……更多
殿试考卷上仅写了八个字,就成了状元
...的答案足以改变你的一生。清代时,四川是状元,但他的科举试卷只写了八个字,是四川唯一的状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魔法世界?在这简短的八个字的回答中是否隐藏着更深的含义?清代唯一的四川状元,为什么只用几句话就能...……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橙友高先生向橙柿互动求助:“我家的族谱前十来页破损比较厉害,时间长久,传了好几代人了。我想问一下哪里可以修复,还想继续传下去
2025-02-18 08:41:00
杭州花圃东门石头上写的是啥?花港管理处回复:是古代乐谱
不知道是什么字体 也不知道怎么读橙友“139××××1090”向橙柿直通车反映:在杭州花圃东门看到很多块碑刻,里面的文字大部分都没见过
2025-02-18 09:11:00
黄葛树丨董运生:土生土长
土生土长文/董运生正月初二,山上的雪还很多,我和四叔顺着小道走到了老虎庙,方圆几里的制高点。四叔比我大三岁,但已有了不少白发
2025-02-18 06:38:00
寻古山东|山东东营发现金元时期完整制盐作坊遗址,规模宏大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乔显佳正在参评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的广饶县广北农场一分场一队盐业遗址情况,近日由发掘单位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披露
2025-02-18 06:58:00
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究竟有多乱?到底损耗了多少精兵良将?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文|妍妍编辑|妍妍前言西晋时期
2025-02-17 19:07:00
1999年,吉林一位女死刑犯最后一餐,拒绝大鱼大肉:要一箱方便面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1998年9月18日,吉林省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王政梅与赵刚故意杀人案。开庭前,王政梅戴着手铐在警务人员的带领下
2025-02-17 19:25:00
花木兰当兵12年,为何女子身份能不被发现?她不上厕所吗?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在中国民间流传甚广,木兰父亲年来,无法响应朝廷命令去当兵,没有兄长的花木兰便开始了替父从军之路,征战十二载
2025-02-17 19:58:00
纪晓岚墓室被打开,发现7名女子尸骸坐姿奇怪,好色形象不攻自破
很多人可能都没有学过历史,但是他们却认识很多的历史人物,因为在如今这个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影或者电视剧会把历史人物呈现在大众的眼前
2025-02-17 20:04:00
诸葛亮为何只活了54岁?
诸葛亮为何只活了54岁?如果将诸葛亮的一生用分段来概述的话,跟27这个数字有缘。前27年,诸葛亮躬耕陇亩,韬光养晦,让自己成才
2025-02-17 20:04:00
2020年一女坚持装修房子,引警方怀疑,调查后破获国内最大假钞案
如果你对装修了解的话,就会发现,在冬天,几乎没有人去装修房子。因为冬季气候干燥,很容易丧失水分,选择这个时候装修房子很容易出现墙面或地板起鼓的现象
2025-02-17 20:09:00
2018年,儿子加入约死群烧炭自杀,悲伤父亲潜伏其中,解救很多人
2018年5月22日,北京郊区的一处小区内。爸爸胡建国正开心的准备给大家做一顿好饭,儿子胡靖走了出来,爸爸回头看去却只看到了他的背影
2025-02-17 20:11:00
52年前,一男子假冒警察当众劫走装满3亿的运钞车,从此人间蒸发
俗话说得好:不怕流氓有文化,就怕流氓学兵法。《三十六计》当中有一计叫做无中生有,所谓无中生有,是先示敌以有,来误导敌方
2025-02-17 20:13:00
汉高祖刘邦为何独爱寡妇,三个寡妇到底有什么魅力?《大风歌》
汉高祖刘邦是第一个农村出身的皇帝,凭借自己的努力仍未天子,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让后人感怀其敢于将梦想付诸实践的精神;同样汉高祖刘邦的爱情也是让人不得不提及
2025-02-17 20:47:00
泰国49岁大叔发明无刺榴莲太暖心 网友:我看着恶心
相信有不少人都喜欢吃榴莲,毕竟闻着香,吃着也香,只不过买回去的路上有点不太好拿,毕竟都全是刺,就算是用报纸包好了,袋子装好了
2025-02-17 20:54:00
秦始皇陵不止水银超标,还隐藏5大可怕真相!被发现40多年无人挖
1974年春,中国意外的找到了秦始皇陵墓。从发现到现在,已经过去了40多年,考古专家却没有挖掘秦始皇陵墓的打算。这是为何
2025-02-17 20: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