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海中。“我们刚来的时候,农场什么也没有。大伙住的是地窝子,地窝子也要自己挖。”林祥庆说,戈壁滩上覆盖着厚厚的碱土层,挖建地窝子,他们要先将干裂得如“乌龟壳”一般的碱土层挖掉,再向下挖出斜坡,作为地窝子...……更多
最美的是当下的光景
...农五师(现十三师)红星一场六连工作。虽然当时住的是地窝子,吃的是苞谷面,但大家生产劳动的热情高涨。踏实肯干的廖方友在连队领导的带领下修排碱沟,“嚎着嗓子挖芒硝”。几年后,王金枝投奔廖方友来了。“朋友牵...……更多
感受历史脉动  厚植家国情怀
...日军垦儿女战天斗地、誓将戈壁换新颜的奋斗历程;反映地窝子、干打垒、窑洞房等内容的一张张黑白照片,静静展示着军垦战士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开发建设边疆的风雨历程。“看,这是我们几十年前用过的坎土曼;看,这...……更多
金茂芳:光荣的女拖拉机手
...!自此,金茂芳便在这里扎下根,和其他女兵一起住进了地窝子。6.当组织派人询问金茂芳工作意愿时,她毫不犹豫地提出要当一名拖拉机驾驶员,“都说妇女能顶半边天,我个头高,一样能开拖拉机。”1953年3月,金茂芳如愿...……更多
沈博文:为团场建设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想与热情,来到了十师一八四团,成了一名军垦战士。挖地窝子,这是沈博文来到团场的第一个任务。选择避风的地方,用铁锨和坎土曼铲掉积雪,用火把冻土化开,往下挖一个约2米宽、4米长、2米深的坑,再捡些枯树枝架在上...……更多
天山深处遇老乡
...一座又小又矮又破的土房,那是刘守仁的家。进入他那半地窝子式的土房,互相简单一介绍,得知他是江苏靖江人,老家与镇江才一江之隔,而且我们二人又年龄相仿,真是老乡见老乡,双眼泪汪汪。能在天山深处巧遇老乡能不...……更多
根植沙海的绿色梦
...了话匣子。“以前这里全是沙包,没有房子住,他们就挖地窝子;开荒种地,没有牲畜,他们就自己拉犁耙;没有工具,他们就自己做扁担、编筐子……”雷建明说。那时的四十七团,是一片茫茫的沙漠,还有随时都有可能吞噬...……更多
魂归巴基斯坦
...苦头。没地方住,就在水库旁边的小山坡上,自己动手挖地窝子。地窝子挖好后,再想法割些苇子做床垫。地窝子不大,刚够两个人住。地窝外,是用树枝搭起来的架子,架子上用旧油毛毡遮盖,门帘则用破棉布之类遮挡。一旦...……更多
网曝《我的阿勒泰》定档央一,周依然马伊琍主演,有优质剧气象
...人公跟着放牧的邻居出发,去冬牧场放牧的故事。尤其是地窝子的内容,可能内地读者会觉得非常新奇。其实,地窝子这东西,在祖国的大西北,常见。比之于《我的阿勒泰》,《冬牧场》的叙事线更清晰,更适合改编成为影视...……更多
...路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后来,我被调入哈密开发报社和地方宣传部门工作。时光荏苒,春华秋实。一本本荣誉证书、一个个获奖作品,见证了我的奋斗历程,也见证了我与《兵团日报》的不解之缘。今年是《兵团日报》创刊70...……更多
...务守边的生涯。刚到乔老克炮台时,朱国利就近挖了一个地窝子住下。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四季大风是图开沙漠的气候特点。这里夏天最高气温达40摄氏度,蚊虫多得伸手一抓就是一把;冬天最低气温在零下30多摄氏度,冷得...……更多
让红色文物唤起最深沉的感动
...深受感动。《兵团文物故事》丛书的《毛旦互助组》《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娶了个维吾尔族新娘》,记录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难忘经历,让游客深刻感受到各民族是血脉相连、休戚相关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深受游客好...……更多
“看到农场如此美丽,这辈子值!”
本文转自:兵团日报十三师红星一场老军垦周凤英:“看到农场如此美丽,这辈子值!”年轻时的周凤英(左)在地头休息(资料图片)。张国锋 提供周凤英(左)和老伴一同回忆当年岁月(资料图片)。 张国锋 摄 ●张国锋...……更多
让军垦社火一直“火”下去
...汗水和双手把沙漠戈壁变成了良田绿洲,诠释了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也把全国各地的民俗文化活动带到了天山脚下,社火就是其中之一。石河子市的元宵节军垦社火在传承山...……更多
沙漠里的林网(图)
...发新芽,日月就在这种交替之中轮回,见证了兵团战士为祖国戍边的奋斗与奉献。谈到护林防火,说去几号林网,就像说去几号高速公路似的,简洁明了还直观。极个别的林网名字,也有特殊的意义。在一个团场,我发现有一条...……更多
乡村小学的“土教授”——记淮安市淮安区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陈祥庆
...长,为家乡教育服务……”34年前,刚走上工作岗位得陈祥庆,在父亲弥留之际,拉着爸爸得手说。出生于教育世家得他,在父亲床前这样承诺,更是用一生践行自己得诺言。勤奋造就行家里手陈祥庆,中小学高级教师,淮安区...……更多
读李娟的《冬牧场》有感
...生存方式已经差不多消失了吧。但是不管如何,在冬牧场地窝子的生活,与残酷、多情,又温柔的大自然那么近距离的在一起生活,却有一种神圣、孤寂、顽强的感觉。这种感受的根源,还是对生命的敬畏吧。神圣,是因为大自...……更多
情系工地活动房
...傅们就讲:“现在好多了,我们在三线建设时,在野外,地窝子、干打垒、布帐篷都住过。”再进入新工地时,组装了一栋石膏板和角钢拼装房,算是鸟枪换炮。但这种房的密封性差,夜晚也能从接缝处漏进外面的光亮,下雨天...……更多
助力全民“低碳” 福建省政协委员马祥庆建议做好“碳普惠”奖励
...的重要抓手之一。福建省政协常委、福建农林大学教授马祥庆。受访者供图福建省政协常委、福建农林大学教授马祥庆介绍,福建作为我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在助推“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积极探索,率先开发成本低的...……更多
“快给我讲一讲全国两会好消息,我回头也要给大家讲一讲!”
...到新疆时,工作、生活太苦了,吃的是玉米面、野菜汤,地窝子、牛棚羊圈我都住过。但是,我们都干得热火朝天,铆足了劲要把荒漠戈壁改造成万亩良田、国家粮仓。几代人接茬干下来,真就做到了。如今,我们国家富强了,...……更多
...已想不起来当时是谁先提议,说是这寒冬腊月里光是窝在地窝子里睡觉闲谝没啥意思,不如咱们就着这旺旺的火炉子吃火锅!记得那时候大伙房里一放假就开上午、下午两顿饭,我们几人中午肚子饿得直叫唤,一听说吃火锅,几...……更多
94岁老兵73载情洒天山
...证,开始38年的婚姻生活。他们所在的六十六团,是地处祖国西北边陲的边境团场,人口有2万多。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边境线上一批批如闫欣秋的兵团人,保障着国家边境线的安宁。闫秀珍晚年在六十六团留影。(翻拍老照片)。...……更多
军垦戍边话饮食
...繁衍三四代人了,往往一个家庭里,就有来自四五个不同地方的人,饮食上就呈现出多样化,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菜味都能凑齐。农垦人操办婚丧喜庆筵席上的菜肴,诚如本文开篇说的,东西南北菜对于农垦人而言已经没有了...……更多
...渠的前面,春天花一开,不仅办公室可以闻到香味,你们地窝子也可以闻到。等秋天沙枣熟了,想吃了就近能摘到。”于是,我们挖坑的挖坑,栽树的栽树。用了3天时间,从三支大渠二斗一直栽到西边老场部后面,整整齐齐两...……更多
一位老党员那段燃烧的“兵团岁月”
本文转自:人民网周静圆“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一大批青年奔赴祖国西部边陲,投身于屯垦戍边的事业中,用青春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60多年来,昔日荒漠变为片片绿洲,少年的...……更多
别擓筐 都健康
...场是我的出生地,也是姥姥闯关东至此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每每我提到家乡的名字,很多人都会摇摇头表示没听说过,但如果提到王震将军和北大荒,他们就会恍然大悟。八五零农场,就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北大荒的第一个铁...……更多
八师石河子市“军垦1949”品牌闪耀登场 赋能乡村振兴
...盛大舞台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打造的“军垦1949”区域公用品牌闪亮登场,通过一系列精彩的品牌展示与宣传推广活动,全面展示了石河子市的品牌建设成果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成就,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更多
马伊琍又赌对了!我的阿勒泰火出北影节 入戛纳 男一号海量剧照曝光
...相信,生活中会有人在寸草不生的戈壁滩,仅靠开挖一个地窝子,就经营起了一家餐馆。如果不看这本书,你更无法相信,在除夕夜,全村会人踏着厚厚的积雪,冒着零下几十度的严寒跑来,就是为了观看一场燃放几秒的烟花爆...……更多
新春走基层丨红星边境警务站里的别样年味
...米。红星边境警务站,以“把人生最后一段旅程永远留在祖国边境线上”的青河县委原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红星同志的名字命名。“别忘了把热水带上”“记得穿上厚袜子”……参加巡逻的两名民警陈俊宇、张奇超和4名护边...……更多
...师双河市黄河社区居民赵贵堂:今年7月,我们小区的“军垦食堂”开始营业了,社区居民可开心了。这家“军垦食堂”是师市的首家社区食堂,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尤其方便了老年人,不仅可以缓解独居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更多
更多关于军事的资讯:
本文转自:浙江日报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复杂多变工况离心泵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为火箭发动机打造坚强的心本报记者 陈素萍液体火箭
2024-06-25 05:57: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卡姆尔·伊斯兰巴中在航天领域有着长期、广泛合作,两国航天科技人员彼此熟悉、配合默契,为一次次合作的圆满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5月3日
2024-06-25 06:37:00
破冰前进!助力极地科考任务
本文转自:羊城晚报“极地”号破冰调查船在广州南沙交付破冰前进!助力极地科考任务“极地”号破冰调查船 通讯员供图羊城晚报讯 记者詹淑真
2024-06-25 07:17:00
本文转自:中国民航报马旭辉今年入夏以来,极端高温天气几乎席卷了北半球。我国北方地区大范围高温天气,华北、黄淮、苏皖北部和陕西等地日最高气温达到35摄氏度~39摄氏度
2024-06-24 17:45:00
否认遭袭受损 美国“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打击群已撤离红海
本文转自:央视网央视网消息:美国国防部发言人帕特里克·赖德22日在一份声明中说,“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打击群当天已离开红海任务区域
2024-06-24 17:49:00
巴以冲突出现拐点,以色列被逼入死胡同,美特使给了最后一条忠告
来源:七号观察室近日,以色列军方突然声称将会战术性暂停军事行动,虽然给出的解释是为了方便救援物资运入加沙,但这样的理由并没有多少人愿意相信
2024-06-24 19:13:00
美军吹响反击号角,胡塞武装损失巨大?定睛一看原来雷声大雨点小
来源:七号观察室也门胡塞武装与美国海军,在红海上的交锋,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美方这次是被胡塞武装搞得丢尽了颜面,据说美国所组建的护航舰队
2024-06-24 19:16:00
为什么站在美国一方的冲突者,总是不愿意停火?不见棺材不落泪?
来源:强国视角前段时间,俄罗斯总统普京向乌克兰开出停火条件,但是遭到了乌克兰的拒绝。近日,俄罗斯情报局长表示,如果之后俄乌之间再想停火
2024-06-24 19:16:00
一觉醒来,普京又迎来两个坏消息,让人格外感慨
来源:军机图乌克兰马上就要遭遇进入2024年以来俄罗斯最大军事规模的报复了,因为乌克兰使用美国的ATACMS战术导弹袭击了塞瓦斯托波尔的航天设施——叶夫帕托里亚跟踪站即NIP-16
2024-06-24 19:30:00
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发动机系 “蚌埠造”
大皖新闻讯 6月23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完成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次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成功,大皖新闻记者6月24日获悉
2024-06-24 20:34:00
6月24日,由厦门骐翔海运有限公司出资、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设计、台州市建兴重工有限公司建造的“良翔85”轮顺利下水,“良翔85”搭载中国船舶汾西重工赛思亿1100千瓦大功率“穿轴式”轴带发电系统
2024-06-24 21:39:00
科技向新|我们在科技方面应该有非对称性“杀手锏”
没羽箭之飞石绝技,黑旋风之板斧绝招,小李广之称神箭道……《水浒传》一百零八将,大多拥有自己的撒手锏。撒是战法、技法,锏是古代的一种手持兵器
2024-06-24 15:46:00
俄对乌能源设施发动集群打击 给欧洲援乌带来更大压力
近来,在俄乌冲突中,乌克兰能源设施成为俄军打击的重点目标。俄罗斯国防部22日称,俄军使用远程高精度武器和无人机对乌能源基础设施发动集群打击
2024-06-24 16:12:00
乐陵: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让少先队员过足“军事瘾”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梦晴 通讯员 孙善龙 孙伟桐 张梓琪官兵们演练的口号声震耳欲聋,一招一式刚劲有力,彰显着军人本色
2024-06-24 17:03:00
乌仍不满意美国限制武器射程 美方:这是常识问题
来源:看看新闻Knews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6月21日报道,两名乌克兰官员说,美国的新政策允许乌克兰向俄罗斯领土发射某些美国武器
2024-06-24 14: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