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唐太子李承乾,皇位的唯一“合法”继承人,却为何走上谋反之路
...了。毕竟太子作为古代政治和法理上的唯一“合法”皇位继承人,不仅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且在皇帝亲征、出巡等期间,还将以“监国”身份镇守京城,代行皇帝职能。无论于情于理,太子都是最不应该...……更多
古代太子的处境是什么样的
...不在少数。太子,是皇太子的简称,也是皇位制度的法定继承人。“太”就是“大”的意思。因为皇帝身份的特殊性,皇太子这个职位既是人们羡慕的职位,同时又是一个高危的职位,弄不好要掉头的。为了防止皇太子职位的争...……更多
为何长孙无忌只支持李治当太子
...李治,就是李世民自己圈定的,唯一合理合法而且正确的继承人。或许有人说,太宗皇帝年纪大了,有心无力,只能立李治了。这个观点,我觉得是小看了李世民。贞观十七年四月立李治为太子,贞观十九年李世民还率军亲征了...……更多
玄武门事变前,李世民到底掌握了多大的权力
...民的实力远超太子,但在制度下,太子仍然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因此,为了维护家族和睦,李渊不得不给予太子相应的封赏和地位。此外,权力平衡是帝王之道,给予太子一定的权力和地位也是为了维持朝廷的稳定。然而,尽...……更多
李世民立了李承乾为太子,为何后来把皇位传给了李治?
...,这样,三个儿子就都保住了。千古明君李世民,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目光始终短浅,他只考虑到三个儿子能否保住,却没考虑到江山能不能保住。因此,李治的上位,其实就是他命好,恰好托生在长孙皇后的肚子里,恰好...……更多
唐前期皇位过渡为何如此波折
李世民在古代社会之中,对皇位继承人的选择向来都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在借鉴前朝灭亡的教训上,每一个君王更会在这一点上做慎重考虑。因为一个合格的继承人不仅能够使皇室的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甚至还能创造本朝的...……更多
贞观遗风:唐高宗李治的历史功绩
...将,怎么看他也不是糊涂的帝王,而他能够选择李治作为继承人,说明我们印象中的李治,绝对不是那么简单的人物,相反李治做出的功绩,证明了李世民选择他继承皇位,才是最正确的决定,我们听过历史上的真实记载,也就...……更多
李承乾、李泰的皇位争夺战:唐朝初年的权力斗争与心机较量
...皇帝的嫡长子,李承乾也成为了大唐帝国新的太子、皇位继承人。1、李承乾的心理变化李世民是通过武装政变的手段获得的皇位继承权,但是李世民不希望后世根据这一点认为他对宗法制度造成了破坏。因此对于自己的嫡长子...……更多
大哥二哥争皇位,李元吉为何要帮助李建成?
...之外,其余都一无是处的话,李渊万万也没有必要去纠结继承人的问题。真实的李建成其实可以说与李世民不分伯仲,甚至在一些方面要比李世民还要优秀。因为李建成从小开始就是被当做继承人培养的,而李世民作为二弟,在...……更多
好好的储君之位不要,把皇位让给弟弟
...情之后李旦为了保障大唐王朝持续兴旺,因此早早的立了继承人,他想要把自己的长子李宪立为太子。 成为太子那么接下来就是准继承人,这对于皇室子弟来讲是天大的好事,但是当李宪知道父亲想要把他立为太子之时,他甚...……更多
...。按照“立嫡立长”的传统礼法,李世民成为皇位唯一的继承人,对于已经六十多的李渊来说,皇位迟早是儿子李世民的。 “玄武门之变”前,大唐的朝廷局势,实质上是三派势力,互相制衡:一派是以高祖李渊为中心,以及...……更多
李世民的皇位:玄武门之变与权力斗争的阴暗面
...步都是李泰给李承乾的压力太大,让李承乾产生了他会换继承人的错觉。所以才会李承乾不得已才铤而走险。所以李世民才会在下诏废黜李承乾的同时,也宣布废黜了李泰。说白了就是,李世民给了李泰一点点光李泰就以为自己...……更多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与李建成的权力争夺
古代君王选择继承人的时候,基本都遵循嫡长子继承制,所以李世民立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李渊在隋末时期,脱颖而出,成为唐朝开国皇帝,拥有一定的实力。但当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亲手射杀太子时,李渊为什么袖手旁...……更多
朱高炽:不受宠的太子与他的艰难继位之路
...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想要继续维持这样的繁荣统治,挑选继承人就要更加仔细慎重。朱高炽作为朱棣长子,毫不意外是当朝太子,可是问题就在朱棣并不待见这位太子,除了小儿子早夭,剩下三个儿子里,最受宠的是三儿子朱高...……更多
揭秘李世民皇位传承之谜:选择李治是明智还是无奈
自古以来,每一位君主在皇位继承人的选择问题上,都是慎之又慎的。有人认为李世民错选李治为接班人,是导致后面一系列的武后干政并且代唐的根本原因。也有人认为李世民被长孙无忌等关陇贵族集团挟持,因而被迫选择...……更多
李世民为什么要立性格软弱的李治做太子呢
...嫡长子,他的名字叫李承乾,这才是当时大唐帝国的合法继承人,李世民十分欣赏这个儿子,但是,李承乾却让他一次次的失望了。他先是为了自己的一个仆人差点和自己的父亲翻脸,后来又因为害怕,再加上其他人的蛊惑,他...……更多
李世民攻下洛阳后,没及时给父亲妃子送钱,埋下杀兄夺位导火索
...朝皇帝唐高祖李渊的嫡长子,因此当时李世民并不是皇位继承人。李渊所指定的皇位继承人是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但是李世民最终还是凭借着玄武门事变成功夺得了皇位,但这也让李世民在后人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虽然李世...……更多
古代继承制从嫡长子继承改为唯才是举,会不会更好?
...朝,但是由于不立大儿子扶苏,而立了小儿子胡亥为皇位继承人。那么很多支持扶苏的人就非常心冷,不得人心,最后朝廷上下一团糟糕,最后再加上胡亥荒淫无道,被太监赵高所杀,秦朝只延续了两代就结束了。四,唐高祖李...……更多
朱元璋让太子朱标监国,朱标的权力有多大?
...失去信任。清朝康熙时期,皇八子胤禩本来是皇位的绝佳继承人,但因为朝中太多文武大臣支持他,康熙认为他交通大臣,不但将其臭骂了一顿,还直接取消了他继承皇位的资格。在古代,太子交通大臣是非常严重的一件事,往...……更多
明朝太子之争:为何朱元璋的26个儿子中无人敢挑战朱标?
...儿子能力不足,依然要考虑好其为太子。 朱标被立为“继承人”时间,明显更早一些,1364年在江南称帝,朱元璋封为吴王,那时就已经立了太子朱标为太子。1368年在南京称帝以后,正式立其为太子。当时朝廷当中,已经形成...……更多
李渊的权谋:利用李世民来平衡势力并巩固皇位
李渊心里的继承人一直是李建成是不准确的,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太原起兵之初,李渊就已经对李世民许诺要立他为太子。攻下长安之后,李渊立李建成为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虽然李渊立李建成为太子,但是李世民拥...……更多
这个皇子连李世民都高度称赞,却因血统无缘帝位,实在可惜
...他许久,那就是他皇位继承的问题。在李世民为自己挑选继承人的时候,符合条件的只有四个人,分别是李承乾、李泰、李治,与李恪。前三位都是李世民的皇后长孙皇后所生,而李恪的母亲却只是李世民的一个妃子,按照嫡长...……更多
李诵可谓是历史上最憋屈的太子,做26年太子因中风卧床不起
...继承制。简单来说,皇后所生第一个儿子自动被列为皇位继承人。但是当上太子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它还要面临两方面考验。首先是多位皇位继承人的冲击,太子之位并不是牢固不变的,古代多数宫廷政变是围绕太子...……更多
明明“唯才是举”是选太子最好的办法,古代皇帝们为何都不用?
...舍?举个例子,曹操(虽然他当时不是皇帝,但也要选择继承人)有三个儿子最为出色,论政治,曹丕经验丰富;论军事,曹彰战功赫赫;论文采,曹植才高八斗。都是才,你选哪个?你要是选治国能力,有人就会说天下未定,...……更多
李世民为何要逼父亲李渊退位?
...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并不是意味着他成为李渊的唯一继承人选。因为李渊在公元618年开国以后,在女色方面也是下足了功夫,庞大的后宫陆续给他诞生了十几个儿子,以当时情况来说,李渊杀死李世民以后,有足够时间等到...……更多
聊聊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太子选立决策
...政权稳固至关重要。在唐高祖时期,太子的选定通常基于继承人的才能、德行和忠诚等因素。此外,由于历史上太子地位常常成为权力争夺的焦点,选立太子也涉及到家族、朝廷和权臣之间的复杂博弈。作为李渊的次子,李世民...……更多
朱元璋立朱允炆为皇太孙,符合嫡长子继承制吗
...他弟弟的储君之路。那么,朱元璋只能从朱标的儿子里选继承人了。而在朱标的儿子里,朱元璋又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朱允炆。他的母亲是朱标的第二任太子妃吕氏,同时他也是朱标活着的儿子里,年纪最大的。一个是朱允熥。...……更多
...然不是……换句话说,隐太子李建成就是李渊默定的皇位继承人,这里面压根儿没有李世民什么事儿。那么,李渊又为何要赋予李世民兵权呢?下面我们就简单来说一说这个问题。嫡长子不宜以身涉险作为隋王朝唐国公的嫡长子...……更多
唐朝初年皇位争夺: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的角逐
...之前南征北战积攒的亲信,趁其他皇子没有成年,把皇位继承人的事情敲定。(李世民自己就是这样做的,在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的皇位之争中选择了年幼、性格温和的李治作为自己的接班人)从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的举动...……更多
...上。而他当初明明看出来李世民是最有实力,也最适合当继承人的,可是他就是没有把他设立为太子,还是继续让李建成当,而且后来他也知道兄弟二人在私底下争斗,他不但不阻止,反而还偏袒李建成,这可让李世民大为恼火...……更多
2022-12-21 10:41唐高祖,无事,被迫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事实上,在李元吉的军事生涯中,他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跟随李世民四处作战,他深知李世民的本事就多大,因此当他得知自己中了李世民的埋伏
2024-06-23 14:01:00
也许是铲除魏忠贤这件事太漂亮了,崇祯后面用人表现充满盲目性。内阁大学士是朝廷重臣,有“崇祯50相”之说,也就是说崇祯在位17年
2024-06-23 14:01:00
崇祯因为后金使的反间计,就杀了抗击后金立下赫赫战功的袁崇焕。他对袁崇焕从极度信任到极度生疑,仅仅两年时间。此后,崇祯似乎还不从中吸取教训
2024-06-23 14:02:00
一个人的悲剧,常常就是他性格的悲剧。他总是希望在短时间内改变长期以来的陋习,他对大臣的态度,其严峻和刻薄已经超出想象。比如
2024-06-23 14:03:00
汉武帝的嫡长子是著名的戾太子刘据,汉武帝接近而立之年才有此一子,自然是对他格外宠爱,而刘据也不负众望,深的朝野的拥戴。刘据可以说是汉武帝六个儿子中最出色
2024-06-23 14:04:00
赵姬,秦始皇嬴政的生母,她的一生从无名无份、无权无势到母仪天下的皇太后,颇为传奇。然而赵姬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却是她糜烂的私生活
2024-06-23 14:05:00
正因为嬴政年少无法掌权,说是旧情复燃也好,说是笼络权臣也罢,赵姬对吕不韦极尽笼络之能事,许以高官厚禄,许以以身相许。随着嬴政年纪见长
2024-06-23 14:06:00
姜维行至广汉郪县,将自己的符节送给胡烈,又从东道向钟会投降。钟会下令禁止将士抢掠,礼贤下士,用以安抚蜀地官吏。又结交蒋斌和蒋显
2024-06-23 14:07:00
司马昭担心邓艾不服命令,命令钟会进军成都,监军卫瓘打前阵,拿着司马昭手书押邓艾进囚车。对此,在笔者看来,钟会有谋反的意图
2024-06-23 14:07:00
姜维作为蜀汉大将军,在蜀汉将士中具有较高的威望。因此,钟会想要获得原先蜀国将士的支持,必然要和姜维进行合作,也即双方可谓一拍即合
2024-06-23 14:07:00
究其原因,显然是钟会不够杀伐果断,或者说钟会的行动不够缜密。蜀汉灭亡之后,钟会于公元264年正月十五到成都,先送走邓艾
2024-06-23 14:08:00
明宣宗朱瞻基好歹贵为一代明君,朱高煦(1380年-1426年),明成祖朱棣次子,明仁宗朱高炽同母弟,徐皇后所生。朱高煦最初被朱元璋封为高阳郡王
2024-06-23 14:09:00
再加上杨荣等老臣的一再建议,最终朱瞻基决定御驾亲征。谁成想,朱高煦一听说大侄子亲自领兵来平叛,走到半道儿,宣布投降不打了
2024-06-23 14:09:00
为了保护她,她的丈夫甚至废除了活人殉葬制度,她就是明英宗朱祁镇的钱皇后。1442年,钱氏被张太皇太后选中,成为明英宗朱祁镇的准皇后
2024-06-23 14:10:00
康熙是后人心目中的著名君主,但他虽然创造了一个和平繁荣的时代,却存在着诸多隐患。其实,最严重的问题是官员1腐败,国库空虚
2024-06-23 14: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