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古代社会,皇帝继位后,设立储君是朝廷的头等大事。因为储君关乎到王朝未来,统治根基,不得不未雨绸缪,所以就有太子这一群体。
太子的确立原则,从周朝就设定好了,称作嫡长子继承制。简单来说,皇后所生第一个儿子自动被列为皇位继承人。但是当上太子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它还要面临两方面考验。
首先是多位皇位继承人的冲击,太子之位并不是牢固不变的,古代多数宫廷政变是围绕太子之位发起的,比如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汉武帝时期的巫蛊之祸。
其次是遇上皇帝年富力强、持久统治的情况,这是古代家天下模式的一种弊端。一般皇帝只要在世,就不会主动退位,如果遇到皇帝长寿能干的情形,会无限增加太子继位的风险,唐顺宗李诵就是这样。
唐德宗的长久统治
李诵的父亲是唐德宗。说起唐德宗,可能很多人比较陌生,因为涉及到唐朝,唐太宗、唐玄宗、武则天等皇帝的光芒太盛,相对来说,唐后期帝王就逊色不少。
其实唐朝后期的帝王并不都是一无是处的,唐德宗就是很有作为的一位君主。唐德宗的名字叫李适,他是在平定安史之乱中成长起来的,宝应2年,刚二十出头的李适就被封为天下兵马元帅,并平定安史之乱,风头一时无两。
在战争或动乱中成长起来的君王,一般都具有雄心壮志和谋略手段,唐德宗也不例外。他继位后,励精图治奋发向上,渴望恢复他太爷爷玄宗时的盛世面貌。
李适要做的第一步就是重振皇权。这里面涉及到唐朝后期重要的政治现象——宦官干政,李适的父亲唐代宗是靠着太监李辅国等人的支持才登上皇位的。
宦官集团自恃有功,开始扩大政治势力,甚至直接干政,使得皇帝多有掣肘,无法集中权力办大事。唐德宗李适颇有手段,他利用宰相与宦官矛盾,主动拉拢外朝大臣,去削弱宦官势力,其效果是可观的,大权重新回归到他手里。
接下来唐德宗开始他的复兴大业,政治上,任用杨炎为相,限制地方藩镇势力扩张;经济上改革赋税制度,两税法取代租庸调制;文化领域兴起古文运动,韩愈、孟郊等人才涌现。
复兴盛唐的梦想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必然要求唐德宗保持长久统治,才有足够时间去治理江山,但这却苦了他儿子李诵。
太子李诵的困局
对于太子李诵来说,要当上皇帝太难了,原因无他,就是亲爸唐德宗太能干了,而且身体倍棒,吃嘛嘛香,自己除了一步步熬着,没有其他任何方法。
李诵是在唐德宗登基不久被立为太子的,那时的他才19岁,正是少年意气尽风流,天下风云尽我手。他想的是已经成为太子了,距离帝王之位只有一步之遥,不用担心其他事务。
他悠闲惬意地过着自己的太子生活,基本不用操心朝政。因为他爸德宗太能干了,朝政诸事都亲力亲为,仿佛拥有无穷的精力。在这种环境下,李诵自然很清闲了。
清闲的背后其实是对皇位的看重,李诵的谥号为顺,即为顺从、谨慎之意。史书对李诵的评价是“慈孝宽大,仁而善断。”说明了他的仁善只是手段,目的就是为了当上皇帝。
李诵在当太子期间,没有过多表达自己的看法,是因为他知道唐德宗是热衷权力的,涉及到权力,可是连血肉亲情也不顾,因为唐朝是有传统的。
试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杀兄取位;唐玄宗听取武惠妃谗言,杀了自己的三个儿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桩桩件件无不是血的教训。
李诵当然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他只是暗中观察朝政,藏而不露,实际他有自己的打算,早就部署好了自己的谋士集团,也就是“二王刘柳”。二王指的是王叔文和王伾,刘柳指的是刘禹锡和柳宗元。
有了这个政治集团,李诵准备着登上皇位大展拳脚。但无奈的是,在他最佳的时机、最年轻有为的年纪,他的父皇唐德宗始终横亘在他的面前。而李诵的恭敬谨慎,说明他不会发动喋血政变,这注定了他的悲惨结局。
悲喜两重天
如果早当上皇帝,李诵万事无虞,但事情就怕夜长梦多,当太子的时间过长了,李诵的太子之位就不是那么牢固了,开始有人挑战他。
贞元3年的郜国大长公主之狱事件,差点把李诵拌倒。事情是这样的,郜国公主是肃宗之女,她仗着身份特殊,经常出入东宫,淫乱宫闱。最关键的是她还行巫蛊之事。
得知太子东宫出现这样的丑事,唐德宗非常震怒,他狠狠批评了李诵,并起了废掉太子,改立舒王李谊的念头。尽管由于太子认错态度诚恳,这个念头并没有实行,但是给李诵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阴影。
由于储君时间太长,再加上后期皇位争夺,李诵陷入了长期抑郁困顿的情绪中,这种情绪和唐德宗后期的昏庸贪婪是同步的,代表着唐朝国运的败象,已回天无力。
贞元二十年,在长时间的精神压力下,李诵突然中风,丧失了言语功能,并且卧病不起。唐德宗派太医来诊治了多次,效果都不理想。这个事件导致了连锁效应。
首先是唐德宗受太子病重的打击,身体状况恶化,随时都有驾崩的可能,而太子集团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下,对前途一片茫然,致使反对派势力大涨,皇位争夺趋于白热化。
终于在贞元21年,唐德宗走完了人生最后的路,宣布传位于太子李诵。这时好多大臣担心太子的身体状况,难以参加登基大典,但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
当听到父皇驾崩,自己可以继位的消息,多年卧病在床的李诵,在惊喜刺激下,居然可以站起来了。他在料理完唐德宗后事后,举行了隆重的登基典礼,至此李诵终于登上皇位。
但是由于李诵长期卧病,致使反对派势力大涨,在他继位后,因为贞元革新,触犯了这些反对派的利益,他们开始不断发难,李诵难以应付,仅仅8个月就被迫退位,传位给嫡长子李纯。
李诵可谓是历史上最憋屈的太子,从他继位前后的事迹来看,都是权力惹的祸。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5 05: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