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他苦熬25年登基却变成哑巴,在位半年被儿子推翻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22 15:07:00 来源:戏说三国

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哑巴皇帝,他的一生极具戏剧性。他做了25年的太子,登上皇位之后却只做了半年的皇帝,就被儿子以及朝中的大臣逼迫成了太上皇。这个人就是唐朝的第11位皇帝,唐德宗李适的长子李诵。

不显喜怒

李诵出生于761年,此时安史之乱尚未安定。李诵是唐德宗李适的嫡长子,他一出生就被封为宣城郡王。随着父亲唐德宗李适地登基,他也因此被晋封为宣王。唐德宗李适为了稳定朝政,便诏立李诵为皇太子。

他苦熬25年登基却变成哑巴,在位半年被儿子推翻

李诵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在太子的位置上一呆便是25年。作为皇太子的李诵受到了全方位的培养。他十分喜欢各种技艺学术,十分擅长隶书,对佛教经典也有涉猎。由于他写得一手好字,唐德宗经常让他代写诗赠与大臣或者是节度使。

李诵除了学识渊博之外,他的性格也很仁慈宽厚。这可能源于他没有经历过兄弟争夺太子之位。古代十分注重嫡长子,因此李诵作为嫡长子被立为皇太子是名正言顺,朝堂上无一人反对。

李诵在做太子的25年间,耳闻目睹了朝廷大臣的攻陷以及藩王的叛乱。783年,朱泚发动“泾原兵之变”,李诵并没有跟随皇帝出逃,而是选择执剑殿后、乘城拒敌。最终取得了胜利,确保了唐德宗的安全。

他苦熬25年登基却变成哑巴,在位半年被儿子推翻

李诵的太子生涯虽然并没有波澜起伏,但是他却因为岳母的巫蛊之案而受到了唐德宗的怀疑,甚至一度想废掉太子。

由于唐德宗并没有合适的太子人选,再加上宰相李泌所列举的太子废立的经验教训,才稳住了李诵的太子之位。在政治问题上,李诵的态度一直都很谨慎,很少发表自己的意见。唐德宗晚年时,疑心过重,李诵并不敢轻举妄动。他每次跟唐德宗谈论政事的时候,都严肃有余。

李诵对待皇帝身边的太监,都是一脸严肃。他不会把个人的喜怒哀乐表现出来,而是将其藏在心底。朝堂上的大臣,他基本上都是若即若离。从表面来看,李诵虽然是一个太子,但似乎对天下大势以及朝廷政治漠不关心。

他苦熬25年登基却变成哑巴,在位半年被儿子推翻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经常悄悄与翰林侍臣王伾、王叔文谈论天下大事以及民间疾苦。王伾擅长书法成为了太子侍书深受李诵信任。而王叔文则是因为善于下围棋,与李诵相谈甚欢。正是因为王叔文的提议,才让李诵韬光养晦,少参与正事,以免让唐德宗产生疑心。

李诵不仅背后悄悄关注朝政的发展,还发展了自己的党羽。他还组成了一个以王伾和王叔文为中心的东宫政治小团体。除了这两个人之外,他们还悄悄培养了一些新生力量,集结了和他们有着共同政治理想的成员。

这些成员中最著名的就是柳宗元和刘禹锡,这些人都是属于朝廷御史台和六部衙门的官员。还有一个成员是比较特殊的,他就是翰林学士韦执谊,深受唐德宗的信任。这些成员一直都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着李涌,助其登上皇位。

他苦熬25年登基却变成哑巴,在位半年被儿子推翻

哑巴皇太子

然而唐德宗是一个长寿之人,李诵迟迟没有机会继承皇位。多年的太子生活,让李诵感到十分的压抑,使得他的心理状态很不乐观,身体状况急剧日下。公元804年,李诵突然中风,晕倒在了寝宫里。

在御医的抢救之下,李诵虽然恢复了意识,但是却失去了言语功能,无法开口说话。唐德宗得知之后十分担忧。已入暮年的唐德宗时常去看望李诵,派人寻遍名医还曾重金悬赏。为了治疗李诵,御医们用了许多的方法,但是效果都不理想。

唐德宗只有李诵一个继承人,年迈的他身体也支撑不住了。两人同时病重,这件事很快传遍四方,无论是朝堂上还是民间百姓,众人对国家后续的发展都很担忧。在御医的救治之下,唐德宗勉强支持主持朝政。他没过多久,就离世了。

他苦熬25年登基却变成哑巴,在位半年被儿子推翻

他将皇位传给了太子李涌,由于李诵一直卧病在床,唐德宗去世之前,父子俩始终没能见上面。也不知道是何原因,唐德宗去世之后李诵的病就有了好转。他登上皇位之后,立即重用了王叔文以及王伾。

改革失败成为太上皇

王叔文、王伾、刘禹锡、柳宗元等人形成了一个革新派势力集团。他们反对宦官专权,以及藩镇割据,积极推行新的改革制度,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推行的这些改革政策以及颁布的新政,都极大地减轻了百姓的劳役负担。

但是一个国家想要改革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他们所推行的改革措施与制度,触动到了宦官和藩镇的利益。除此之外,这个革新派势力集团,也在朝中排挤旧臣,得罪了许多人。这些宦官以及旧臣联合起来,利用李诵的病情为由,提出立李诵的长子广陵王李纯成为太子。

他苦熬25年登基却变成哑巴,在位半年被儿子推翻

李涌在众多朝臣的劝说之下立李纯为皇太子。两党羽之争,愈演愈烈,由于李诵的病情还没有完全好,藩镇节度使直接上书给皇太子李纯,指责王叔文和王丕祸乱朝纲,为了稳定国家政权,提出太子监国。

李诵迫于压力,下诏由皇太子主持军事国政。此事没过多久,宦官们便拥立李纯登基,李诵退位称太上皇。李诵从公元805年正月26日即位到公元805年8月4日退位,仅仅只有短短的半年时间。李诵即位的当年就已经是太上皇,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从皇帝变成太上皇最快的帝王。

他苦熬25年登基却变成哑巴,在位半年被儿子推翻

成为太上皇没过多久,李纯就对外宣布李诵病重,宣布完第2天李诵就驾崩了。太上皇从病重到离世过于戏剧化。这也让很多人对于太上皇李咏的死产生了许多说法。有的人认为太上皇李诵就是正常的病死,而有的人认为太上皇李诵在没死之前,就遭到了儿子李纯和宦官们的暗算。

李诵一生都是荣辱不惊,无论是在太子时期的隐忍,还是宦官逼迫他立皇太子以及退位,成为太上皇。在这一期间他始终没有过多的挣扎,而是选择随遇而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2 17:45:2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他是历史上唯一的聋哑皇帝,做了半年皇帝半年太上皇
...他也一定上榜!他就是唐顺宗李诵,唐朝第10位皇帝,是唐德宗李适的嫡长子,其母昭德皇后王氏。他生于公元761年2月,公元779年12月被立为太子,他当太子时已经19岁了,到其父
2023-01-31 14:23:00
李诵:唐朝太子26年的等待与1年的皇帝生涯
...了公元804年,李诵突然中风,丧失了语言能力。一年后,唐德宗驾崩,李诵即位,成为了出名的哑巴皇帝。那么唐德宗为什么不换一个太子呢?李诵的兄弟们都建议他们的父皇重新立个太子,但
2023-09-10 16:43:00
...情,便淡漠了许多。即使是太子,也难以享受几天父爱。唐德宗时,太子岳母有罪,唐德宗恨乌及屋,差点废掉他太子之位。朝中大臣人人自危,唯有李泌敢站出来为太子说话。李泌只说了三点,便
2024-05-31 06:37:00
李诵继承皇位后,为何仅8个月又把皇位让给儿子?
...间最长的太子,在等待26年后,公元805年,他终于等到了唐德宗驾崩、自己继承皇位,是为唐顺宗。然而,8个月后,他又把皇位让给了自己的儿子,成了为数不多的“短命”的皇帝。唐顺宗
2023-05-21 12:57:00
她是太子的小妾,因儿子当皇帝而成为太后
唐顺宗李诵是唐德宗李适长子,他唐朝第十位皇帝,唐顺宗和他的父亲唐德宗一样,不愿立皇后,唐顺宗的母亲王淑妃是唐德宗的结发妻子,但是唐德宗登基时,没有立结发妻王氏为皇后,而是立为淑妃
2023-02-24 21:17:00
让大家谁都没有想到的事情就是,唐德宗活到了64岁,在古代时期人活70古来稀,60不死是为贼啊,可偏偏这个李诵还没能继承他爹的这点长处,身体还不是太好,后来得了中风,躺在床上也不会
2024-06-25 12:58:00
史上最励志的皇帝,瘫痪了还坚持处理政事
...成人的,毕竟皇宫这种地方,一不小心就连命都没了。而唐德宗正是没有那么多个儿子,唯一的儿子立为太子之后,身体状况一直不好,甚至是到后来唐德宗晚年,太子瘫痪,连给唐德宗请安都请不
2023-04-18 17:11:00
唐顺宗李诵瘫痪在床,父皇驾崩后立马痊愈站起来登基
...人也,为什么在至尊位置反而唯唯诺诺?此人名叫李诵,唐德宗李适的长子,是唐朝的第十一位皇帝。他聪颖过人,谨言慎行,他不会像其他太子一样,对朝堂上的事情轻谈狂论,据说他做太子时只
2023-01-30 16:32:00
宋朝皇帝爱逃跑,为什么唐朝皇帝也喜欢逃跑
...上撞吗?唐代宗之后,下一个“接棒”的,是代宗之子、唐德宗李适(kuò)。唐德宗在位时间较长,从公元779年即位,公元805年驾崩。但在他继位之初的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唐
2023-08-03 20:2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沈举人巷:微更新,焕新颜
近日,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沈举人巷完成“微更新”。这条200米长的老街聚焦景观提升、文化重塑与便民设施优化,更新过程中融入科举文化、名人记忆等元素,在留存历史底蕴的同时焕发时代活力。
2025-11-05 08:18:00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
潍坊廉政文化的精神回响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王玉龙)一出名为《枝叶关情·郑板桥》的话剧在北京发布,将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的清风傲骨,再次推至当代观众面前
2025-11-04 14:30:00
送别!福州走出的学界泰斗走了!她的家族竟然这么不一般
闽江呜咽,榕叶含悲。我国海军舰船应用化学领域泰斗、“人民海军居里夫人式女杰”萨本茂同志,于2025年10月31日在上海逝世
2025-11-04 16:1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鱼台县的孝贤文化主题公园,园内孝贤阁耸立其中,孝贤阁共四个门。在正门(即西门)孝行天下的匾额下中联为
2025-11-04 17:39: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少陵台。少陵台位于城内中御桥东。公元742~756年,杜甫3次到兖州探望任兖州司马的父亲
2025-11-04 17:43:00
武当山老君洞:一部藏于山林的千年道教石刻史书
在武当山,除了金顶的辉煌和南岩的险峻,还隐藏着一个连许多本地人都未曾踏足的千年秘境。它藏于景区琼台公路旁的密林深处,没有拥挤的人潮
2025-11-04 18:06:00
“捐给博物馆全社会都能看到才有意义”“捐赠达人”再出手 西安八办入藏一批珍贵证章文物史料
11月4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举办了“证章捐赠仪式”。陕西省戒毒管理局的李轩向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捐赠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职员证章
2025-11-04 18:42:00
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揭晓我省3种图书榜上有名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活动在甘肃天水落下帷幕
2025-11-04 08:58:00
鲁网11月3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归空断肠”。让我们一起来探访李白曾居住的地方
2025-11-03 17:44: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吉林这幅画里藏着古代的“雪天Vlog”
吉林的雪一落,朋友圈立马被刷屏。滑雪、围炉煮茶、啤酒炸鸡成了现代人的下雪标配,吉林省博物院藏的清袁瑛雪景山水图轴,早就把古人的雪中即景安排得明明白白
2025-11-03 18:1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走进位于思明区大同路7号的厦门侨批馆,一艘悬挂在空中的福船映入眼帘,船旁飘扬着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侨批信笺
2025-11-01 08:30:00
探寻教育先驱的“巾帼之思” 《陈嘉庚与女子教育》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陈嘉庚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他是倾资兴学的爱国华侨,更是率先呼吁男女教育平权的先驱
2025-11-01 08:31:00
1日,市文旅局发布跟着《黑神话:悟空》游太原主题旅游线路,邀请游客循着“悟空”足迹,漫步晋阳山水,品味市井烟火,触摸非遗匠心
2025-11-01 18:23:00
何以中国|邂逅千年荆风楚韵 ,古城中开启文化奇幻之旅
大皖新闻讯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这座承载着5000年建城史、500年建都史的古城,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故事
2025-10-31 09: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