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一代明君为何不顾名声执意杀死亲叔叔?这背后有何隐情?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23 14:09:00 来源:戏说三国

明宣宗朱瞻基好歹贵为一代明君,朱高煦(1380年-1426年),明成祖朱棣次子,明仁宗朱高炽同母弟,徐皇后所生。朱高煦最初被朱元璋封为高阳郡王,后来随朱棣起兵,累立战功。朱棣即位后,被封为汉王,封地在云南。

他却一直留居南京,说是自己没有过错,却被贬往蛮荒之地,不肯就藩。多次谋取太子之位,纵使私兵劫掠,僣用乘舆器物。永乐十五年(1417年),被强令就藩乐安州,但仍不悔改。

开始的时候,朱高煦的几个年长的儿子在京城,算是接受皇子的教育。这是朱元璋开始的“算是传统”,让近支亲王子弟入京,与皇子待遇差不多。可是,朱高煦想方设法,让朱棣允许他的几个儿子回到藩国。加上之前的种种“报道”,朱棣这才感觉不对,这不跟当年自己发动“靖难”,是一个套路吗?先把在建文帝身边的朱高炽和朱高煦弄回北京,继而起兵。这时,朱棣才真正疏远了朱高煦。

但是,朱棣千算万算,都没算到,他的长子会去世那么早。估计,在朱棣看来,长子朱高炽向来身体不好是事实,但也不至于像自己的哥哥朱标一样,去世那么早。至少,他知道长子一定能继位。

但是,朱高炽可能被压抑太久,心理素质直接导致其身体状况比预期要差。而且,据小道消息报道,朱高炽继位以后,感觉没了压力,放纵起来。结果,过度的压抑之后的放松,过了头,最后一命呜呼。这就使得他儿子朱瞻基提前继位。

而对朱高煦而言,他一直有些害怕的老爹已经去世,稍微能得文官拥护的哥哥也登基不到一年就驾崩。继位的是他的侄子,一个黄毛小子。简直跟23年前的建文帝时期,没啥区别。于是,明宣宗宣德元年(1426年),朱高煦起兵造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3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宣宗朱瞻基与朱高煦之间的关系如何
...大怒。是朱瞻基太小气,还是事情背后有隐情?朱瞻基是明君,文武双全、雄韬伟略,为何在对待叔叔这件事上,暴虐得如此小孩子气?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叔侄俩的恩怨情仇
2024-06-24 15:54:00
汉昭帝亲自下令逼死抚养自己长大的姐姐,背后有何隐情?
...周边国家闻风丧胆,而汉朝被称为强汉,跟其在位的几位明君是有很大关系的。对于我们熟悉的汉朝皇帝来说,有汉高祖、汉文帝、汉武帝、汉景帝,但其中还有两位昭宣二帝虽然名声没有前面四位
2023-01-17 21:51:00
朱元璋为何定要传位给孙子朱允炆?背后有何隐情?
在明初,太子朱标死后,其实朱元璋还有很多优秀的儿子,如朱棣等可以做太子。而朱元璋为何独独选择了年幼而懦弱的朱允炆继位呢?朱元璋到底怎么考虑的?\"传承有序\"朱元璋在世时,为后世
2024-11-27 08:57:00
明宣宗朱瞻基是明君,为何不顾名声杀死亲叔叔?
朱高煦二十多年如一日地谋害朱高炽和朱瞻基父子,朱高炽和朱瞻基一忍再忍,哪怕是朱朱高煦起兵造反都没有杀他,可以说是宽宏大量了。但是,朱高煦实在太顽固了,他在被关押之后,依然不思悔改
2023-02-18 19:51:00
一代名将哥舒翰晚节不保,他投降背后有何隐情?
天宝15年(756年)阴历6月8日,唐将哥舒翰领军与安禄山叛军在灵宝(今河南灵宝)交战,史称“灵宝之战”。唐军被安禄山叛军设伏,死伤惨重,二十万大军只剩下不到八千人。哥舒翰收拾残
2023-01-31 18:46:00
这个皇帝当过和尚还差点淹死在厕所,最后被称为一代明君
唐朝有个皇帝,他没当皇帝之前很是悲催,虽然也是老皇帝的儿子,但是因为小时候有点口吃,所以开口说话不多,被很多宫女太监笑话为“痴儿”,也就是小傻子的意思。他就是唐宣宗李忱,父亲是唐
2023-05-06 11:06:00
朱瞻基废皇后烧亲叔,为何还能被称为一代明君
...的怒火,于是他派人点了火将朱高煦活活烤死了。 四、明君之称的由来朱瞻基对待自己身边的人好像确实很心狠手辣,但单单看他作为一个皇帝的身份还是十分合格的;可能这也是为什么后世会
2024-05-16 19:25:00
朱瞻基:一代明君的辉煌与困扰
...子。待朱瞻基上位时,明朝出现复兴之景,是一位十足的明君。但时间一长,朱瞻基竟然开始整日沉迷斗蟋蟀,甚至烧死亲叔废皇后,那他为何又能称为一代明君?朱棣为了培养皇孙可谓煞费苦力,
2023-09-14 19:24:00
亡国之君崇祯,为何会赢得好名声?
...景。而崇祯皇帝更因其在处理边患时的决断手段,获得“明君”的美誉。然一国之主,岂能仅凭果决性和雷厉手段成为贤明之主?在顺利解决这两大危机后,崇祯皇帝的心性渐露端倪——严苛,且难
2024-02-26 08:5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