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唐武德九年(626年),发生在京城长安的那场腥风血雨的宫廷政变,代表正义一方英雄神武的秦王李世民,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杀死了沉湎酒色、阴险恶毒的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得到了唐高祖李渊的认可和默许,成功当上了皇太子。之后,李渊主动退位,秦王李世民几番推辞之后才登上皇位。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由于唐太宗李世民当政后对史料的篡改和销毁,以及后来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大唐盛世,《资治通鉴》、《新唐书》和《旧唐书》等历史书籍中,更多的是对李世民的赞歌。笔者只能从细节去分析,用逻辑来推理,试着探寻历史的真相,还原史料中不曾记录的故事。
“玄武门之变”的简单经过
公元626年6月4日清晨,秦王李世民率领秦王府的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等一帮武将,埋伏在京城长安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早上上朝经过时,发现有伏兵,正准备返回东宫和齐王府时,被李世民等人追杀,两人全部被杀死。
三日之后,唐高祖李渊颁布诏书,立秦王李世民为皇太子,并将军国大事全部委托其处理和决定。8月8日,唐高祖李渊颁布制书,将皇帝位传给太子李世民,自为太上皇。第二天,李世民在长安显德殿,正式即皇帝位,史称唐太宗。第二年元月,改元贞观,李世民从此开启了他辉煌的一生,开创了大唐盛世。
从“玄武门之变”的经过来看,李世民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之后,并没有与唐高祖李渊发生正面的军事冲突,也没有出现秦王府的人将李渊劫持和软禁的记录,仍然是皇帝的李渊,完全是自愿立秦王为皇太子,并主动选择退位,将皇位给禅让李世民。真相果真如此吗?
从玄武门的位置分析兵变实质
玄武门是长安皇宫太极宫的北门,太极宫是皇帝李渊生活起居的宫殿。所以,玄武门是出入皇帝内宫的必经之地。控制了玄武门,就可以不与负责皇宫警卫的禁军接触,直接冲入内宫,控制皇帝。正是由于玄武门的特殊位置,唐朝宫廷发生的多次军事政变,都选择在玄武门下手。
李世民在发动政变之前,早就谋篇布局,收买了守卫玄武门的禁军将领常何,使其成为了秦王府的人。正是由于有禁军将领常何相助,李世民及其死党,才有可能预先进入玄武门,并在临湖殿设下埋伏,才使得李世民发动的兵变,有成功的可能。所以说,李世民兵变杀死了太子和齐王后,又成功控制了玄武门,也就意味着控制了皇帝的内宫,控制了皇帝本人,主动权已经牢牢掌控在手中。
至于李世民可能没有与李渊身边的禁军护卫发生激烈的战斗,是因为进入了玄武门之后,已经是皇宫的内宫了,不会再部署很多的禁军。禁军的主要力量和主要任务,是守卫玄武门、芳林门等皇宫城门,对外防御可能入侵的敌人。所以,当李世民带领的精锐经过玄武门之后,就直接与皇帝接触了,少量禁军护卫,见到杀气腾腾的秦王宿将,特别是太子和齐王都被杀了,他们也基本上不会做太多的反抗,即使有人拼死反抗,也不会是久经沙场的秦王府精锐的对手。
“玄武门之变”得手以后,李世民让尉迟恭入宫担任警卫。与其说是警卫,实则就是控制皇帝。尉迟恭身披铠甲,满身血污,手握长予,径直来到高祖李渊的面前。唐朝有法律规定,进入皇宫手持兵器者,罪同谋反,而尉迟恭丝毫没有顾忌,已经说明是公开谋反了。
从以上情况来看,皇帝已经被尉迟恭劫持了,随后是将李渊软禁还是杀害,全看李渊的反应和形势发展的需要了。
上方泛舟海池,世民使尉迟敬德入宿卫,敬德擐甲持矛,直至上所。上大惊,问曰:“今日乱者谁邪?卿来此何为?”对曰:“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惊动陛下,遣臣宿卫。”《资治通鉴》
此时的高祖李渊,正在靠近玄武门的北海池中的一艘游船上,与裴寂、封德彝、陈叔达、萧瑀等几位重臣,等候三个儿子的到来。突来出现的,却是全副武装的尉迟敬德及秦王的兵将,将高祖和诸位宰相包围起来,并逼迫李渊交出朝廷军政大权。见到全副武装的尉迟恭,李渊先是大惊,当问明事情的原委后,智慧聪明的李渊,已经完全明白事件的真相。知道再反抗已经没有意义,只会死伤更多的人,甚至可能连自己的性命都难以保全,还不如选择体面下台。于是,当场同意大臣萧瑀和陈叔达等人的提议,立秦王李世民为太子,将国家大事全部将由李世民处置。同时颁布亲笔敕令,命令太子和齐王的部队,一律停止反抗,接受秦王的处置。
李渊的如此选择,是非常明智的。如强行反抗,自己及身边的一帮老臣都可能被害,之后李世民再嫁祸于死无对证的太子和齐王,对外称是太子和齐王谋反时所为。
“玄武门之变”后的朝廷局势
唐高祖李渊的正室太穆皇后,共生了四个儿子: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元霸,四子李元吉。李元霸在“玄武门之变”前早就死了,而长子李建成、四子李元吉在兵变中都被李世民的人杀死。所以“玄武门之变”后,李渊的嫡子,只剩下次子秦王李世民。按照“立嫡立长”的传统礼法,李世民成为皇位唯一的继承人,对于已经六十多的李渊来说,皇位迟早是儿子李世民的。
“玄武门之变”前,大唐的朝廷局势,实质上是三派势力,互相制衡:一派是以高祖李渊为中心,以及一帮晋阳起兵的功勋,如裴寂、封德彝、萧瑀和陈叔达等人;一派是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以及东宫和齐王府的势力;另一派则是秦王李世民以及秦王府旧部如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人,同时还有文学馆招纳聚集的如房玄龄、杜如晦、李玄道、许敬宗等“十八学士”。
“玄武门之变”后,高祖身边的晋阳勋贵集团,如裴寂、封德彝、萧瑀和陈叔达等人,迅速见风使舵,全部不约而同地倒向了李世民。兵变当日,李渊与一帮老臣被尉迟敬德所围困时,李渊首先问计于宰相裴寂,裴寂见大势已去,虽一向与秦王不和,但还是选择了沉默不语以求自保;其他的人如萧瑀、陈叔达等人,立即劝告高祖交出政权;封德彝更是墙头草,谁是胜利者就支持谁。你们李唐父子兄弟之争,我们外人不当替死鬼。
太子和齐王的势力,随着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死,死的死,降的降,很快被李世民收拾干净。所以,整个大唐的朝廷,只剩下李世民一家独大。事情到这个份上,大局已定,李渊也只能答应尉迟敬德所请,下令将全国的军政大权都交给秦王李世民,又派黄门侍郎裴矩,到东宫和齐王府,将旨意晓谕诸将卒,让他们停止反抗,听从秦王的处置。
李世民兵变的真实意图分析
李世民自公元617年“晋阳兵变”攻入长安之后,一直是大唐的领军主帅,向西歼灭了薛举父子,平定了西秦;向东逐个消灭了李密、王世充、窦建德、刘周武等地方割据势力,占领了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洛阳,除了江南少数地方政权,大唐王朝在李世民的手中,基本实现了全国的统一。大唐一大半以上的地盘,都是李世民带兵打下的,在大唐这个新兴帝国的建立过程中,李世民的贡献无人可比。
但是依据“立嫡立长”的传统礼制,身为皇次子的李世民,按照正常的情况,永远无法越过大哥李建成,成为皇位的继承人。更何况,已是太子的李建成,不但占尽了传统礼法的高地,拥有了绝对的政治资源、人脉关系和舆论支持,同时也是智谋超群,军功在身,非等闲之辈,并且深得皇帝李渊的信任。所以,身为秦王的李世民,要想取得皇位,只有发动兵变一条路可走。
李世民甘心屈于太子李建成之后,一辈子只做个秦王吗?这显然不是宏才大略的李世民所希望的。从已有的史料来看,李世民从一开始就有了夺嫡争位的雄心壮志。
高祖平京师,秦王引为府兵曹参军,徙陕州总管府长史。时府属多外迁,王患之。房玄龄曰:“去者虽多,不足吝,如晦王佐才也。大王若终守籓,无所事;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王惊曰:“非公言,我几失之!”因表留幕府。(《新唐书—杜如晦列传》)
这件事情发生的时间,是在李渊平定京师长安不久,应该是在武德元年前后。大唐帝国才刚刚建立,李世民就已经有了经营四方的心思和谋划了。
再者,如果李世民发动兵变的目标,仅仅是东宫的太子之位,兵变的对象也仅仅是太子李建成及其支持者齐王李元吉的话,实质上是毫无意义的。毕竟,最终的决定权,是在皇帝李渊手中,如果事先针对的目标不是皇位和皇帝李渊的话,兵变只会是功亏一篑,最终只会被皇帝清算。正如陈寅恪先生在他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所说的那样,“中央政府之命令出于君王一人之身,君王所居之处乃政治剧变时成败之所系”。
这些厉害得失,李世民及秦王府的一帮智谋之臣,再清楚不过了。所以,在发动兵变之前,他们早就将皇帝李渊作为首要目标。只是针对父亲、针对皇帝的谋逆,名声太不好,即使夺取了皇位,李世民将来对李氏的子孙后代、对大唐王朝的后继之君,都无法交待。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他们不会选择杀害李渊,尽可能地选择威逼,事成之后再百般美化,将逼宫美化为高祖李渊的主动退让,将谋害太子和齐王,美化为迫不得已的反击。
当然,如此大事,一定还有失败的预案。玄武门兵变事出仓促,秦王府的谋臣们虽然策划周密,但仍有百密一疏的可能。一旦控制皇帝不成功,皇宫的禁军和东宫、齐王府的力量反扑,兵变就很可能会失败。所以,李世民在兵变的紧要关头,仍然抽出干将前往洛阳准备退路,以防不测。万一兵变失败,李世民及其党羽就会选择撤到洛阳,以图东山再起。
“玄武门之变”后唐高祖李渊的心理分析
李渊以宽厚仁慈、能容人而著称,加之在年少时就父亲早亡,非常看重亲情,特别对嫡出的三个儿子,更是疼爱有加。晋阳起兵成功之后,他给予了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个儿子,所有能给予的功勋显贵和宽容厚待,几乎是与三个儿子共有天下了。
是时,东宫、诸王公、妃主之家及后宫亲戚横于长安中,恣为非法,有司不敢诘。世民居承乾殿、元吉居武德殿后院,与上台、东宫昼夜通行,无复禁限。太子、二王出入上台,皆乘马、携弓刀杂物,相遇如家人礼。(资治通鉴)
“玄武门之变”时,唐高祖李渊已经六十多岁了。作为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是多么希望子孙和睦,家庭和谐,安享天伦之乐。同时,前朝杨广谋害父皇,杀害兄弟,皇室喋血的惨剧,仍然历历在目,让李渊心有余悸。所以,在他的心里,早就安排好了太子李建成继承皇位,李世民和李元吉安心做个王爷,和平共享大唐的富贵。在此过程中,不断调整太子和秦王的利益分配,不断调和太子与秦王的矛盾,尽可能维持双方力量的平衡。当两者矛盾不可调和的时候,他甚至打算将国土一分为二,让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平分天下。
李渊的这些想法和谋划,虽然不切实际,没有可操作性。但作为一个父亲,手心手背都是肉,哪个儿子都无法割舍。所以,当他听闻李世民发动兵变,将另外两个儿子全部杀死时,谁能体会一个老人,一个父亲,特别是一个英雄盖世的豪杰,是多么的悲伤,多么的挫败,多么的无奈,万念俱灰!所以,此时,选择退让,选择妥协,是再正常不过的心理反应!
综上所述,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兵变,真实的目标是直指皇位,直指唐高祖李渊。在玄武门设伏,杀害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只是兵变的一部分。李渊选择放弃抵抗,主动退位,是争斗双方最完美的结局,既保全了皇家最后的颜面,保全了自己作皇帝的最后尊严,同时也给李世民后来的美化历史,留下了操作的空间。虽如此,玄武门兵变的影响,一直如梦魇一般,缠绕着胜利者李世民,也影响着整个大唐王朝。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5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