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李世民
在古代社会之中,对皇位继承人的选择向来都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在借鉴前朝灭亡的教训上,每一个君王更会在这一点上做慎重考虑。
因为一个合格的继承人不仅能够使皇室的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甚至还能创造本朝的强盛和辉煌,如西汉时的文景二帝。
相对应的,一个软弱无能甚至品行恶劣的继承人则会带领王朝走向灭亡,如秦朝的胡亥和东汉的桓灵二帝。但在众多朝代之中,却出现了唐朝这样一个在继承人选定之上充满诸多不确定因素的例外。
封建社会体制固有的弊端是唐朝也避不开的
1、嫡长子继承制并不真正深得人心
作为宗法制度当中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嫡长子继承制最早在商朝末期就已经产生,并于周朝初年成为规定——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在周朝统治期间内,这一规定在天下为各方诸侯、公卿以及士大夫所遵守,已经充分融入进了中国人的思想体系里面。
汉景帝
虽然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以及百家争鸣都将原先周王朝的统治秩序彻底瓦解,但这一思想却并未受到波及,始终是一种主流。直到提倡复兴周礼的儒家在后世得到重用和成为治国理论,这一思想更是盛行且根深蒂固。
虽然实行这一制度能够使得皇帝在挑选太子的时候不用过多的花费心思,并且可以起到维持皇室秩序的作用,但它却有一个无法越过的弊端。嫡长子虽然身份尊贵,但其实际能力和品性却在很多时候不尽如人意,无法真正承担统治国家的重任。
相反,如果其他子嗣在这时表现优秀,不仅能够获得来自皇帝的青睐,也会逐渐对能力不及自己但却可以继承大统的嫡长子产生怨恨,从而与其爆发太子之争。虽然嫡长子继承制是皇室的惯例,但面对这种情况,皇帝有时也并不能下定决心。
在李世民挑选太子时,就曾在长子李承乾、四子李泰和九子李治之间犹豫不决。因为虽然李承乾贵为嫡长子,但后期在行事上却愈发张狂、不重礼法,之后其谋害李泰一事也让李世民深感失望。李泰却颇有野心且工于心计,在朝廷之中拉拢朋党,品性上也不过关。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世民最终选择了性格温和的李治:“泰立,承乾、晋王皆不存;晋王立,泰共承乾可无恙也”。
从这一事我们也可以看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具体实施其实是存在诸多缺陷的。
李承乾
2、皇位拥有与否的本质其实是自身权力的大小
其实,只要一个人拥有了足够的实力,那么他就可以成为皇帝。皇位继承的过程是一个权力交接的过程,只有上一任皇帝才能把掌管国家权力的资格传给下一任皇帝,这才使得皇位的继承显得无比正统的同时也充满了随意性。
如果上一任皇帝特别宠爱某位皇子,那么即便他并非嫡长子且品行并不算上乘,那么其他皇子也是多半没有机会继位的。如果一个皇子在继位前就已经拥有或者掌控了足以威胁乃至碾压上一任皇帝的权力,那么毫无疑问,他一定会成为皇位最终的继承人。
虽然李渊钦定其嫡长子李建民为太子,但当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他就已经拥有了推翻李渊统治的资本。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渊自然只能将李世民立为太子,并在其后不久便退位让贤,当了太上皇,有着同样经历的还有李隆基。
唐肃宗李亨在掌握一定的势力后选择在灵武称帝,将尚且还在蜀中的玄宗遥尊为太上皇,而玄宗对此也只能接受。这些事件不仅造成了唐朝政治势力的瞬间变革,也对后世立下了非常坏的榜样:先祖尚且可以为了夺位而父子兄弟相逼,我又为何不可以呢?
玄武门之变
唐朝独特的社会环境也是推动皇位继承不稳的重要因素
1、胡人遗风所带来的对武力的崇拜
不同于其他彻彻底底的汉人政权,隋唐皇室无论是在血缘还是文化上,都或多或少地遭到了胡风影响。隋朝的前身是北周,为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所分裂而来,统治者为鲜卑族。虽然他们在统治期间大力提倡汉化,但原有的胡人习惯和风俗却还是存在,难以彻底消除。
李氏家族也是出身于关陇,早期深受胡风影响,直至后来建立唐朝,也是实行的民族大融合政策,不但任用诸多少数民族将领和注重外交关系,自身行事上有时也能看到胡人遗风。
胡人崇拜无力的行事风格则体现在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对继承人的挑选之上也是如此。就算太子的人选已经敲定并公布,但其他皇子却还是对太子之位有觊觎之心,并未就此放弃。因为他们坚信——武力同样能够使自己当上皇帝,这就是胡风在所带来的思想观念上的变革。
李世民通过武力手段登上皇位,自然对武力有着更加青睐的态度,甚至当初立李治为太子时还对长孙无忌有着如此感慨:公劝我立雉奴,雉奴仁懦,得无为宗社忧,奈何?
2、唐朝政坛内部有着不同的势力
在决定皇位继承的过程之中,虽然皇帝起着最终的决定性作用,但诸多公卿大臣却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来,他们本身拥有较强的势力,如果皇帝在继承人挑选上做出有害他们利益的选择,那么他们必定是会心怀不满的;
二来,他们其中许多有能力、有品德也有威望,深受皇帝信任,当皇帝在继承人选定之上犹豫不决时,向他们询问参考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他们能够给出中肯合理的建议,皇帝自然也会在这个建议之上多做考量。
唐朝皇室发迹于关陇地区,但在门阀制度盛行几百年的中国,当时的山东士族却在民间和朝廷之中拥有更大的地位。虽然唐朝皇帝有意改变这种局面,但具体步骤还是得靠官员们自己的能力来进行,而在皇位继承人的选定上便是这两股势力之间的斗争内容之一。
唐代官员
此外,唐朝自安史之乱后,便对权臣产生了极大的不放心,唐朝皇帝也转向偏信于宦官。久而久之,宦官们逐渐掌握朝政大权,李辅国、王守澄、仇士良等大宦官甚至对皇帝的立废与否都能一手决定。
不稳定的皇位继承对唐朝产生了深刻的负面影响
1、加剧了唐朝政治的黑暗
无论是用武力还是依靠权臣的拥护取得皇帝的位置,都会对原本稳定的政治局面造成巨大的影响。如果用武力,那么就难免会造成一定的杀伐,虽然李世民在继位后成为一代明君,但这样的皇帝实在还是太少。
如果是依靠权臣,那么皇帝继位后必定会给予他们相应的赏赐,使他们本就崇高的地位再上一层,从而形成把持朝政、打压异己的政治局面。虽然部分皇帝会选择在继位后将权臣宦官全部剿除,但他们所造成的影响已经出现,难以消平。
2、皇帝本身也并非有才能之人
虽然嫡长子继承制度下成功继位的并非全部都是才能出众、品性优良之人,但他们几乎全部接受了来自上一任皇帝的倾心教导和厚望,这无疑是一种鞭策他们好好治国的精神动力。
相反,许多通过其他方法来继位的皇子只是其背后政治势力的代表,他本人的治国能力到底如何并不重要。如唐穆宗李恒依靠一众权臣当上皇帝后,因为目光短浅且不会知人善用,使刚刚被平定下来的藩镇再生事端,而他本人也沉迷享乐、游玩无度,实在不能称得上是一个好皇帝。
3、对整体社会思想造成了较大冲击
在这种不断的政治变革当中,民间也难免受到影响,皇帝的神圣性不断下降。他们意识到,皇帝本身也只不过是为了争权夺利而手段进出的普通人而已,只不过掌握了更大的权势罢了。事实也正是如此,各地藩镇接连起兵,唐末后的五代十国政权相继建立,这都是对原有皇帝权威的挑战。
而后晋安重荣所说则更为一阵见血:“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在拥有一定实力的情况下,所有人都可以成为皇帝,这是对封建体制的重大冲击。
总结
纵观唐朝存在的两百多年,它虽然创造了诸多为人侧目的辉煌,但也留下了诸多令人唏嘘的遗憾。皇位虽然看似神圣且正统,但在古代封建体制家天下的政治格局之下,皇位却始终存在着巨大的随意性,到底如何还是看权力的大小。
虽然皇帝拥有最终决定的资格,但其他人却也或多或少地都会在这个决定过程之中发挥作用和影响,导致它并不确定。甚至更极端而言,就算是谋朝篡位,只要成功,那么便可以将所有不利于自己的条件全部抹平,皇位也就显得正统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12 20: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