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从科考到贬谪:王昌龄的跌宕人生与交友传奇
王昌龄(698-756年),字少伯,籍贯山西太原,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因诗写得好,有“七绝圣手”、“开天圣手”的美誉。本文主要讲讲他善交朋友及贬为龙标尉后的经历,以便读者朋友对其能作全面了解。(一)先修道后参...……更多
王昌龄: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一代边塞诗宗的人生传奇
...言公元756年末,正值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年过半百的王昌龄,自八年前获贬为龙标县尉后,即将迎来告老还乡之日。身处战乱时期,他对未来心灰意冷,为家人着想而选择安度晚年,决定返回家乡。然而在途经毫州时,却遭...……更多
王昌龄:七绝圣手的边塞情怀与贬谪之路
王昌龄被贬龙标时写了一首送别诗《送柴御史》“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大意是你与我之间,青山一路相连,共沐云淡风轻,我们在同一月下,又何曾分处两地?王昌龄的诗有别于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更多
王昌龄:唐朝七绝圣手的传奇人生
为什么王昌龄被称之为七绝圣手,在唐朝这个人才辈出、诗人众多的时代,王昌龄脱颖而出,被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诗作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质量上乘,成就非凡。然而,与李白等诗仙相比,王昌龄的生平却鲜为人知,只...……更多
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传奇人生:诗名远扬遭嫉妒杀害,宰相为其复仇
...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提起唐朝诗人王昌龄很多人都感到熟悉,毕竟‘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样的诗句...……更多
王昌龄:边塞诗人陨落背后的悲剧与正义
...笼罩,一位诗人的命运也在这一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王昌龄,这位边塞诗人的鼻祖,以其激昂的诗篇和坎坷的人生经历,成为了后世无数文人墨客心中的传奇。然而,就在这多事之秋,王昌龄却遭遇了不测,被亳州刺史闾丘...……更多
不羁才子李白:才华横溢与传世诗篇的传奇人生
...的过程中,见识了很多东西,也结识了至交好友孟浩然、王昌龄,他们三人的文采都是极好的,在某种程度上也会产生灵魂的碰撞。李白一直都是一个很感性十分的重视感情的人,因而在王昌龄左迁的时候为了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更多
【寻古觅新E起来】“七绝圣手”的隆里幸福生活
...之一。据传,世称“七绝圣手”“诗家天子”的盛唐诗人王昌龄曾经贬谪于此。古城内的龙标书院、状元祠、状元桥、状元墓等均寄托着后人对他的追思。在黔东南众多苗族、侗族风景中,隆里古城独具一格。方形结构、泥土夯...……更多
聊聊高适对李白与杜甫的不同抉择
...怀。而李白的情况则不同,他在安史之乱期间因涉嫌参与王昌龄的叛乱而被贬谪,这一事件可能使得高适无法或不愿施以援手。其次,从个人关系的角度分析,高适与杜甫的关系似乎更为密切。他们同为“初唐四杰”,在文学追...……更多
唐朝安史之乱中诗人们的命运
...这场浩劫,李白、杜甫、岑参等诗人们的结局如何?一、王昌龄王昌龄,生于698年,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进士,担任过秘书省校书郎、江宁丞、龙标尉等职。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时,王昌龄正在龙标县担任县尉。王昌龄的家...……更多
...立业的渴望。唐朝最著名的四大边塞诗人是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我们从他们的履历展开一幅边塞诗人的画卷。高适是边塞诗人中最坎坷的一位,他未能考取功名,50岁之前一直游历于天下以求取功名,其中在幽州就呆...……更多
...内,灯火辉煌,莺歌燕舞。刺史闾(读如吕)丘晓和大诗人王昌龄推杯换盏,开怀畅饮。闾丘晓四十多岁,白面无须,长着一双细长蜂眼,喜怒不形于色。王昌龄六十多岁,一脸络腮胡,豪气纵横,时任龙标县尉。安史之乱爆发,...……更多
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迹之入黔记 | 隆里古城:曾经戍守边关的重镇
...闹景象。龙标书院。传说被称为“七绝圣手”的盛唐诗人王昌龄曾贬谪于此,隆里人为纪念他,修建了龙标书院、王昌龄祠等,勉励后人耕读传家。自此,隆里“科甲蝉联,络绅鱼贯,恩优岁拔叠出其间”。今天,隆里古城作为...……更多
揭秘孟浩然:李白心甘情愿当他小弟,最后却被粉丝害死
...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在当时众多杰出的诗人中,像李白、王昌龄、王维这些大咖都甘愿当孟浩然的小弟。孟浩然,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唐诗发烧友”中傲视群雄。李白等大咖都曾向孟浩然示爱,李白更是心甘情愿当他的小弟。这...……更多
聊聊安史之乱中各诗人的命运
...晚年仕途相对还算不错,最终封渤海侯,安然病逝。3、王昌龄,文采飞扬的诗人,开元十五年进士出身。安史之乱爆发时,他在龙标县担任县尉。王昌龄的家在长安,对家人的安全忧心忡忡。他决定离任前往长安,但在安徽亳...……更多
盛唐诗人李白、王维同年出生,为何老死不相往来?
...人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王昌龄、高适等诗歌大家、名家,他们之间有一见如故的豪爽,也有久别重逢的喜悦;有淡如水的点赞之交,也有坚如石的死生契阔;有贫贱时的携手同行,也有富贵后的...……更多
唐代官员贬谪离京,为何以罪人的身份开始生活
...方式显然更自由灵活、不受限制。最有名的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洞的《赋得贾岛谪长沙》,李明远的《送韦觐谪播州》以及贯休的《送薛侍郎贬峡州司马》等等,这些诗歌或表达别情的凄怆,或宣泄友...……更多
唐诗古城今安在
...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句。楼兰位于新疆若羌县境内的罗布泊北岸,这座古城曾是扼守丝绸之路的咽喉,然而它在辉煌了数百年后,无声无息地消失在历史舞台上,留...……更多
王昌龄是怎样的一生呢
...是谁?想必人尽皆知,这首诗是我们每个人必学,诗人“王昌龄”更为我们表达出了其当时的信心,更为我们展现出了唐朝的战况。王昌龄的一生同样也离不开怀才不遇和被贬,但这一经历让其为后世留下了不少边塞诗乃至是佳...……更多
“七绝圣手”王昌龄是怎么死的?
...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几乎所有中国人,都知道王昌龄这首《出塞》诗,王昌龄出生于公元690年,字少伯,是山西太原人士。人称七绝圣手,七绝圣手这一称号可不是白给的的,王昌龄特擅长七言绝句,从景入手,诗句...……更多
盛唐诗人王昌龄:七绝圣手的边塞情怀与壮志凌云
...笔者要为大家分享的这首诗来自于被称为“七绝圣手”的王昌龄,王昌龄的诗作大多是五言古诗和七绝诗,他的五言诗验证肃然、高古稳健、极具风骨!而在七绝诗方面,王昌龄从比较早就开始写,自己更是有七绝诗74首之多,...……更多
王昌龄:七绝圣手诗家天子的传世之才
在中国古典文学的璀璨星河中,王昌龄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素养,被誉为“七绝圣手诗家天子”。这个称号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源于他卓越的诗歌才华和深远的影响力。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七绝。七绝是中...……更多
解王维《终南别业》:未敢轻言身后事,恐因浊酒负红尘
...737年,张九龄因奸臣李林甫谗言罢相,后贬荆州长史时,王昌龄大骂李林甫弄权,因此获罪岭南。于是,王昌龄留下了仗义执言、不忘初恩的美名。同样,作为被张九龄提拔入朝的王维,却没有这样的孤胆,但是张九龄赴任荆州...……更多
孟浩然:李白偶像,因食误仕途终至丧命
...就要说孟浩然因为痴迷吃而丢掉了自己的性命。孟浩然和王昌龄是很好的朋友。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被贬,途径襄州时王昌龄来看望自己的老朋友孟浩然。这个时候的孟浩然正在经历一段非常难熬的时期。因为他背上长了毒疮...……更多
孟浩然:唐朝一位特立独行的诗人
...壁江山都可以说是孟浩然的粉丝团,有王维、李白,还有王昌龄……脍炙人口的孟浩然提到孟浩然,你肯定知道他是唐代最著名的大诗人之一。背两句他的诗呢?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没错,这首...……更多
聊聊杜甫不输李白、王昌龄的一首七言绝句
杜甫是大唐最具现实意义的一部人肉照相机,能将人间的所有不幸一一捕捉,塞进字里行间,并且不添加任何滤镜,真实如临眼前,直白如同默片,就是将不幸剖析给世人看,就是把世间的残忍用更加残忍的语言描述给世人听...……更多
盛唐除李白杜甫高适还有哪些诗人
...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8、王昌龄(公元698~757年)王昌龄是山西太原人,早年生活贫寒,23岁时在嵩山学道,26岁游历河东,27岁出玉门关,19岁隐居蓝田县,30岁考中进士,历任汜水尉校书郎、龙标尉...……更多
...宁奉献青春与热血的军人致以最诚挚的敬意。1.《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2.《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3....……更多
...喝酒吃肉,孟浩然病情逐渐好转。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被贬岭南,途中路过襄阳,前来拜访。王昌龄也是开元十五年参加的科考,王昌龄考上了,孟浩然落榜了。知音相见,分外眼红。两人开怀畅饮,还吃了当地有名的...……更多
霍去病:西汉名将的传奇一生,如何改变了中国历史的格局
...,许多文人以他为楷模,赞颂他的英勇和忠诚。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便表达了对霍去病的敬仰,体现了他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2、纪念活动与文化传承:在中国各地,特别是霍去病的故乡,建有许多纪念碑和庙宇,以缅...……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这座活着的江南宗祠 是古建爱好者的白月光
在江南的温柔乡里,绍兴诸暨同山镇的边村宛如一颗遗世独立的明珠,静静诉说着八百年的岁月沧桑。“边”是小姓,但在诸暨同山镇
2025-05-04 11:39:00
清朝的皇亲后妃和官员,为什么都要戴一串“佛珠”,其实有大用处
导语朝珠,清代朝服上佩带的珠串。朝珠是清朝礼服的一种佩挂物,挂在颈项垂於胸前。朝珠共108颗,每27颗间穿入一粒大珠,大珠共四颗
2025-05-03 18:52:00
【文化中国行】贵州银饰:银錾雕星斗 云纹锁春秋
贵州的银饰文化源远流长,尤其以苗族、侗族、水族等少数民族的银饰最为独特,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承载着厚重的民族信仰和审美智慧
2025-05-03 19:48:00
许芝基——百年巨匠书画艺术馆首席艺术家
许芝基艺术简介智慧国潮(北京)文化产业发展中心胡东方/文 许芝基,号墨言。生于广东省普宁市杰出艺术家。他自幼痴迷书画
2025-05-03 23:47:00
日子过不下去,她带着4个女儿离开,丈夫嘲笑她,6年后名震上海滩
封建社会,女子地位很低,到了民国时期,虽然有所好转,但是在很多人的脑子里,女子的地位依然不高,不过,民国时期毕竟不再是封建社会
2025-05-04 00:09:00
张爱玲和刘学州殊途同归,都是破碎家庭里不被爱的孩子
15岁寻亲少年刘学周自杀,成了新闻热点。从满怀信心地寻找父母,到和父母发生矛盾,再到绝望自杀,刘学州感受到了父母的冷酷
2025-05-04 00:12:00
原创赵云死后诸葛亮痛哭不已,只因赵云留下了这四个字
赵云是三国有名的常胜将军,他武功高强,待人忠心,一生战果无数,几乎没有败过。公元229年,赵云去世,断气之前嘴里仍然大喊着四个字
2025-05-03 11:06:00
原创英雄3个月两立特等功!掩护战友壮烈牺牲,山头命名“树棠山”
#军武风云录#作者:周建伟战争从来都是残酷无情的,每一场战争结束后,总会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涌现出许许多多令人敬佩的英雄
2025-05-03 11:40:00
地下党求情报被识破,交通员口吐真言:情报藏鸡窝中
前言:在革命年代里,只有人民的力量才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小到田间地头的农民,大到抗日的将领,都是这场革命中的关键力量。而在这些草根英雄的故事中
2025-05-03 17:57:00
名将白起被赐死时已经七十多岁了,为何秦昭王就容不下他?
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白起最著名的,除了他超凡脱俗的军事才华,再就是他的杀神之名了。他曾带兵大破楚军,导致楚国从此迁都
2025-05-03 18:11:00
她是宣统皇帝最小的妹妹,一直活到了2004年,一生为教育事业服务
在清朝末年,光绪皇帝去世以后,并没有留下一儿半女,所以必须要在亲属当中找一个合适的人选,这就选中了宣统皇帝,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溥仪
2025-05-03 18:14:00
原创这个女人因父亲被军统除名,立誓要为父报仇,这一事让戴笠服气了
1941年戴笠在姜守全的住宅内成就了一批军统女特工,这批特训生为其日后的情报工作大多做出过突出的贡献,当时戴笠从难民之中挑选出了四十多名名年轻女子
2025-05-03 18:16:00
原创陆压道君的来龙去脉,封神中只有一个人知道,但还没说出口就被杀
《王事情脑补封神史》第98期:余元之死文/王事情陆压的身份很神秘,谁也不知其来龙去脉。在上一篇中,根据斩仙飞刀的刀灵,我提出两个身份
2025-05-03 18:30: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浑脱泅渡,如旅如叙如许
文|管泓博“倘采羊皮筏子,如旅如叙如许。小舟轻摇兮,可以乘风消愁,省得伤神无绪。浪颠波光兮,可以丢病,扫了阴霾归去。风行浪打兮
2025-05-03 08:07:00
杭州日报讯 踏入西泠印社的圆洞门,沿着刻着“渐入佳境”四字的之字形石径缓缓攀登,穿过古雅的前山石坊,凝结金石情谊的石交亭以及承载印学命脉的山川雨露图书室
2025-05-03 08: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