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唐诗古城今安在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24 07:2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海南日报

唐诗古城今安在

成都杜甫草堂。

唐诗古城今安在

玉门关景区。

唐诗古城今安在

楼兰故城遗址出土的《李柏文书》。

唐诗古城今安在

楼兰故城遗址。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江雪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历史的长河浩浩汤汤,延续了人类文明的源流,也将部分过往掩藏于大地之下。所幸的是,当时光的尘埃埋没古道,我们仍能借助文字的微光窥见那些或铁马冰河或安居乐业的历史场景,感受那些或锦衣玉食或卧雪眠霜的人物故事。唐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不仅抒发了诗人的离愁别绪、家国情怀,也记录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地理信息。楼兰、居延、渭城、龙标、武冈、锦官城……这些出现在唐诗中的古城今安在?它们在浩繁卷帙中留下了怎样的背影?

消失之城:楼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句。楼兰位于新疆若羌县境内的罗布泊北岸,这座古城曾是扼守丝绸之路的咽喉,然而它在辉煌了数百年后,无声无息地消失在历史舞台上,留下一个未解之谜。

《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其中的“盐泽”指的就是罗布泊。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南北两道在楼兰交汇,一时间这座小城“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汉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楼兰更名为鄯善,鄯善王请求西汉“遣一将屯田积谷,令臣得依其威重”。汉昭帝便在伊循城置都尉,行屯田,楼兰成为汉朝经略西域的重要门户。魏晋时,楼兰是西域长史府驻地,楼兰故城遗址曾出土东晋时期的《李柏文书》。据考古学家孟凡人考证,这是西域长史李柏在讨伐叛变的戊己校尉赵贞前,写给焉耆王龙熙的书信,意在争取其对自己讨逆的支持,避免腹背受敌。约在四世纪中叶,楼兰城神秘消失,此后的典籍文献中罕有关于它的记载。

20世纪初,瑞典人斯文·赫定在罗布泊探险时,首次发现楼兰故城遗址。近几十年,我国科学家深入罗布泊考古,逐步揭开古楼兰的神秘面纱。

如今的楼兰故城轮廓依稀可辨。通过航拍俯瞰,可见城郭大致呈方形,区域内有佛塔遗址、官署遗存,还有东西走向、穿城而过的古渠道遗迹。关于古楼兰消失的原因,说法很多。因楼兰故城出土的木简文书记载了当时耕地因干旱不能完成耕种任务的情况,有专家认为,河流改道断流、罗布泊干涸或是这座古城消失的实质性原因。

从楼兰故城出发一路东行,你可能会经过位于河西走廊中段的居延古城。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春,河西副节度使崔希逸大破敌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王维在路过居延时写下了流传千年的《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先秦时期,居延是乌孙的活动区域,秦时居延成为大月氏牧地,汉武帝时始见“居延”之名。在汉代,居延是通往西域的要塞,也是汉廷防御匈奴的战略屏障。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汉武帝派遣伏波将军路博德为强弩都尉,屯驻居延地区,修筑障塞、烽燧等军事设施,置居延都尉府、肩水都尉府。东汉时期,汉廷又在居延地区设张掖郡居延属国。正因如此,这里存有大量汉代简牍文书。20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居延故城一带发现了数万枚汉代简牍,在国际学术界和考古界引起轰动。

从目前的行政区划看,居延遗址分属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和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而以黑城、大同城、甲渠塞等为核心的重要遗存均位于额济纳旗。

离别之城:渭城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代诗人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是进入语文教材的名作,但很多人不知道其中的“渭城”在哪里,王维为何会在渭城送别友人。

陕西关中平原沃野千里,渭河、泾河是区域内的两条主要河流,渭城就位于渭河北岸。我国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秦的前身为秦国,秦国原为边陲小国,经历代君主经营努力,最终问鼎天下。秦国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不断向东南扩张,其都城也多次迁徙,至秦孝公时始定都关中平原上的咸阳。那时,渭城所在地归咸阳管辖。

秦末,咸阳宫殿被起义军付之一炬,咸阳成为废都。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定都关中后,在咸阳故地置新城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新城改称渭城。东汉初,渭城并入长安。至唐代,长安成为全国交通网络的中心,由长安延展向四方的交通线,大致在长安东郊、西郊形成了两个重要的征行起点,类似于驿站,即灞桥和渭城。灞桥位于长安之东,是出长安东行、南下、北上的饯行之地;渭城位于长安西北部,为唐人西行、西南行的必经之地。大唐盛世,人员流动、对外交流频繁,达官显贵、文人墨客在这两个“驿站”送别亲友、远客,写下了大量送别诗,让“灞桥折柳”“渭城伤别”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尤其是唐诗中的经典意象。

说到驿站,位于河西走廊上的“阳关”“玉门关”也经常出现在唐诗中。比如杜甫的“弱水应无地,阳关已近天”、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等。

阳关和玉门关一南一北,位于今甘肃省敦煌市境内,但两者并非同时设立。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教授魏迎春等人认为,玉门关设置于汉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最初位置在汉酒泉郡西部、敦煌郡东部,后出于征伐大宛的需要,迁至敦煌西部。汉武帝后元年间(公元前88年至公元前87年),玉门关迁至敦煌郡西北一百六十里的地方,原玉门关所在地改称阳关(意为玉门关南面的关隘)。此后,玉门关主要作为军事关口,阳关主要作为供商使通过的关隘。

如今,“两关”早已失去关隘的功能,人们吟咏瑰丽的唐诗游览古迹,感受历史与诗韵的交融。

明月之城:龙标

从唐代长安城往东南看,还有不少古城被写进了唐诗,比如洛阳、锦官城、姑苏、龙标等。

诗圣杜甫的名篇《春夜喜雨》中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经常被人引用,这首律诗的最后一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交代了杜甫写诗的地点——成都。

历史上,成都有很多别名,比如龟城、蓉城、芙蓉城、天府之国,它为什么被称为“锦官城”呢?据专家考证,早在汉代,蜀地的农桑产业就很发达,盛产锦缎,部分锦缎以成都为起点经云南销往东南亚、中东等地。张骞出使西域发现蜀锦走非官方渠道流入其他地区,这引起了汉王朝的重视,于是朝廷在蜀地(成都)设置了“锦官”这一机构管理丝织业,久而久之“锦官城”成了成都的别名。

今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市,唐代时称龙标。这座不起眼的小城,曾出现在李白和王昌龄的诗作中。据文献记载,天宝七年(748年),王昌龄因写诗遭人中伤,被朝廷贬为龙标尉。他的好友李白闻讯,写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夜郎国是汉代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地方政权,唐代朝廷曾在贵州、湖南等地设过夜郎县。诗人通过想象,赋予明月生命,希望化身为一轮随风前行的皓月,送王昌龄去贬地潇湘,浪漫又不失深情。

几年后,王昌龄在龙标送别好友柴侍御时写下的《送柴侍御》,亦是送别诗中的经典。“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柴侍御即将前往武冈(今湖南省武冈市),王昌龄安慰他说,没什么好悲伤的,沅水连着武冈和龙标,即便山水相隔,我们仍在一轮明月下生活。以明月话友情,或许也是这位“七绝圣手”对李诗的一种唱和。

在59岁的人生中,王昌龄大部分时间并不得志,龙标实际上是他仕途的最后一站。自龙标离任后,王昌龄迂回至亳州,竟被刺史闾丘晓所杀,令人扼腕。

千年已过,历史的钟声渐远,但诗意不老,龙标的青山明月、溪口竹丛一直记得这位诗歌天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4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古人“不破楼兰终不还”,楼兰到底干了何事?让中原人如此憎恨?
引言“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王昌龄的《从军行》组诗七首,内容从戍守边防战士与家人的互相之间的无尽思念,写到沙场上刀光剑影的生死拼搏,描写了山峦迭起、烽火连天令人感到悲壮的边塞景观。
2025-02-27 18:54:00
从楼兰到鄯善:西域古国的兴衰与影响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从军行》中曾写"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掷地有声表达了唐军不肃清边患绝不回家的家国情怀。还有曹唐的《送康祭酒赴轮台》也说,"分明会得将军意,不斩楼兰不
2024-01-26 01:20:00
...宴》、群口相声《我爱古诗词》等节目令人目不暇接。“王昌龄啊,他还是边塞诗人,我们熟悉的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孩子们吟诵表演
2024-04-24 08:16:00
楼兰的历史是怎样的?
...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另外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也有一首诗是关于楼兰的:《从军行》七首之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李白在诗中
2023-08-25 06:48:00
西域一国,曾为西域七强之一,至今仍有众多谜团尚未解开
...塞下曲》),”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在古代,有很长一段时间,楼兰都是西域诸部的代名词;在近代,楼兰古城遗址,成为了西域探险家的必经之地;时至
2024-10-31 01:05:00
揭秘楼兰:西域小国如何成为中原王朝的眼中钉?
...品中,常常描绘出一个令人敌视的西域小国——楼兰。从王昌龄的“不破楼兰终不还”,到李白的“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楼兰一直是古代封建王朝的眼中钉。那么,楼兰到底干了什么缺德事
2024-03-14 06:45:00
...唐朝诗人的诗句也有不少是写那里的:从军行(六)唐代王昌龄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塞上曲唐代戎昱胡风略地烧连山,碎叶孤城未下关。山头烽子
2024-05-13 16:30:00
在新疆的塔里木盆地的罗布泊凹地中,有一个被废弃的古城遗址,它就是著名的楼兰古城遗址。而在西汉时期,楼兰有人口1.4万,士兵3000,扼守着西域的交通要道,是西域影响力较强的一个国
2024-04-29 22:20:00
王昌龄:七绝圣手的边塞情怀与贬谪之路
王昌龄被贬龙标时写了一首送别诗《送柴御史》“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大意是你与我之间,青山一路相连,共沐云淡风轻,我们在同一月下,又何曾分处两地?王昌龄的诗有别于高适“
2024-03-11 14:2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豫味儿月饼!快来品品
中秋是跨越千年的文化共鸣文物是历史馈赠的璀璨瑰宝当中秋月饼遇上河南文物每一款都是时光与美味的交融每一口都饱含中原大地的深厚底蕴这个中秋让我们来一场月饼与文物的浪漫邂逅吧 这
2025-10-06 08:19:00
万家共盛世,灯火话团圆,今天中秋节,最圆的月亮是家国同庆,最美的团圆是国泰民安。
2025-10-06 13:10:00
开栏语白山松水,藏百年风骨;林海雪原,记千秋英魂。当科技的光影唤醒尘封的记忆,那些镌刻在吉林史册上的名字便有了鲜活模样
2025-10-06 20:48:00
巾帼卫山河 丹青诉忠魂————《八女投江》佳作赏析
在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筑起民族脊梁,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八女投江”就是其中之一。1938年10月
2025-10-06 22:54:00
《老单走福州》第二季第九集《船政英雄》:跟着老单游船政,探访近现代工业文明梦开始的地方。
2025-10-05 11:08:00
铭记历史的水墨历史肖像——《九一八》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05 11:17:00
国庆期间,蒙城博物馆推出皖北精品拓片展
大皖新闻讯 国庆假期,蒙城县博物馆推出“碑石墨韵 拓古传今”皖北地区精品拓片展”,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感受石刻艺术与传统文化的魅力
2025-10-05 18:34:00
10月4日,“河北五超”第八轮沧州对阵保定,球场内观众全体合唱《歌唱祖国》。(摄制:王宏飞、吕熠、王青峰)
2025-10-05 21:26:00
“镖不喊沧”的江湖铁律曾响彻武林:凡镖车行经沧州地界,必放下镖旗、悄然而过,以示对沧州武林的敬重。江湖远去,武侠精神传承至今
2025-10-05 07:02:00
“河北五超”第八轮辛集赛区,“辛”鹿战“秦”龙,精彩对决,即将上演!
2025-10-04 18:28:00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的第一缕晨曦中冉冉升起,当华夏文明在五千年长河静静流淌,当东方民族守望躬耕于乡土家园。一则古老预言
2025-10-04 23:29:00
国庆假日,杏花岭区精心打造了红色游、古建游、府城游3条线路,串联起15处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从承载革命岁月的国民师范旧址
2025-10-03 08:36: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抗战名将甄凤山:“双枪李向阳”的壮志豪情
(视频脚本:张玉超、闫馨雨、赵少甫 视频拍摄:刘天宇 王宏飞 视频剪辑:刘昀 出镜:张晓晴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2025年7月1日
2025-10-03 08:40:00
古代中秋福利居然是发肉?还有这些“古法”习俗玩趣中秋
大河网讯 天上月圆,人间梦长,又是一年中秋将至。现代,一些企业的中秋福利有月饼、水果等,你知道吗,古人过节的福利竟然直接发肉
2025-10-02 10:42:00
“今月曾经照古人”明代晋藩墓志拓片展,10月1日在山西考古博物馆开展。25套墓志拓片与30余套文物,再现明代晋藩宗室的荣耀与日常
2025-10-02 17: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