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15岁寻亲少年刘学周自杀,成了新闻热点。从满怀信心地寻找父母,到和父母发生矛盾,再到绝望自杀,刘学州感受到了父母的冷酷。他的自杀又令世间看到了一个真正的事实,不是所有的父母都爱子女。
如果刘学周不自杀,会怎么样呢?恐怕会有很多人谴责他,说他不应该想状告父母,说他不应该和父母发生矛盾。还有些无知愚孝的人指责他想状告父母是大逆不道。

舆论永远倒在父母这边,因为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只有不是的儿女。儿女做什么都是错,父母做什么都是对。刘学州真是走投无路,百口难辩。
刘学州就自杀了,他的自杀令所有谴责他的人都闭了嘴,一条鲜活的人命,还有什么可说的?

可是以前也有多少个刘学州呢?只是没有自杀,还经受着周围人的议论谴责。比如说民国时期著名女作家张爱玲,虽然她的事迹和刘学周不一样,但是却殊途同归,都是和父母发生矛盾,都是父母另组家庭,不爱孩子。
张爱玲的父亲是清朝宰相李鸿章的外孙,母亲也是大家闺秀。门当户对并不意味着幸福,张爱玲的父母是包办婚姻,父亲是个贪玩的二世祖,母亲是个有新思想的女人,夫妻不和,终日争吵。

在张爱玲4岁那年,母亲出国留学了。后来她母亲回国后也不安心于家庭,断断续续的出国。在张爱玲9岁那年,父母正式离婚了。
张爱玲和她弟弟张子静从小就是由保姆带大的,所以父母离婚对他们影响不很大。但是父亲再婚后对她的影响就大了。

在张爱玲14岁那年,她父亲再婚了。虽然婚后继母没有再生孩子,但是继母对她和弟弟并不好。
在张爱玲18岁那年,她向父亲提出要求,她想出国留学,父亲不想为她拿出国留学的费用,还认为张爱玲想出国留学是母亲怂恿的的,于是就拒绝了。

而继母在一边添油加醋地说:“你母亲离了婚还要干涉你们家的事,既然放不下这里,为什么不回来?可惜迟了一步,回来只好做姨太太!”
后来张爱玲的生母从国外归来,张爱玲就到母亲居住的地方住了两个星期。继母很是不满,和张爱玲发生争执,还打了张爱玲一耳光,又跑到楼上告诉张爱玲父亲,说张爱玲打她。
张爱玲的父亲心里只有后妻,就不分青红皂白,痛打张爱玲一顿,还软禁了张爱玲半年。张爱玲就逃出了父亲的家,和父亲断绝关系,投奔了母亲,从此和父亲老死不相来。

张爱玲的母亲收留张爱玲后,觉得自己的生活质量降低了,对张爱玲态度不佳,有很多抱怨,母女之间的感情也就淡了。这时张爱玲感觉母亲的家也不再是温暖的。
虽然张爱玲的母亲没有再婚,于是张爱玲的母亲有外国男友,和外国男友在香港度假时,住的是最豪华的宾馆,却一点儿不怕花钱了。
张爱玲把这一切都写入她的散文里,揭发她原生家庭的种种不堪。而很多人看了她的散文,却谴责她,而理解她的父亲和继母。
这世上的确有很多人不爱子女,不被父母所爱的孩子有苦难言,说出来也没人会理解。一旦儿女和父母发生矛盾,都是孩子的不对。因为天下人都认为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孩子和父母发生矛盾,都是孩子顽劣,忤逆不孝。
刘学州就用自杀证明了他的无奈和悲苦,他离开了这个不公平的世界。这世上还有多少不幸家庭出来的孩子,在默默隐忍。他们不像刘学周那样从自杀离开这个世界,也不像张爱玲用文字来抒发自己的悲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04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