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李郃:以德报怨的古代状元,自我牺牲的典范
...而其中有三位后来官拜宰相,可想而知他这个金榜题名的状元含金量有多高了。毫不客气的说,他这就等同于如今我们参加高考,得了个全国第一的名次,是足以光宗耀祖的事情了。李郃考中状元的时候刚好二十岁,按照古人的...……更多
科举背后的权力与利益:状元是如何产生的?
我们所熟知的状元,往往被认为是学问、文章天下第一,但真正在殿试中被录取的状元却不都是如此,他们或因书法、或因长相、或因名字,可能在最后关头发生变故。清末最后两位状元王寿彭和刘春霖都是因为名字好才中的...……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从举人到进士的晋升之路
...”结果分为一、二、三甲,其中“一甲”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某甲第某某名”,即为清朝科甲出身的官员...……更多
科举中的状元厉不厉害?状元在古代是怎样的地位?
清代民间家有说过这么一句话:“别把状元不当宰相,但也别把宰相当状元”科举中的状元厉不厉害?状元就相当于全国公务员考试的第一名,说不厉害那肯定是假的,而且是很厉害。但是状元暂且还不是官,本身就有不确定...……更多
金榜题名背后的荣耀与辛酸:揭秘科举状元与进士的真实生活
...是水墨山水画的开创者,有着非常高的成就。众所周知,状元所代表的荣誉是二甲与三甲所不能媲美的,后世在史书上对于状元的描写更是数倍于二甲与三甲进士功名。那么科举制中的状元和二、三甲的进士具体有什么区别呢?...……更多
状元李春芳的幸运与平庸:科举考试背后的故事
...宫殿中进行,因此人们称之为殿试。通常来说,能够成为状元的人,是从数万名科举考生中脱颖而出的,因此每位历代的状元基本上都为国家做出了很多贡献,最终都能够受到重用。然而,在明朝时期,却有一位状元李春芳,他...……更多
顺治年间的状元李真:才华与勇气的传奇故事
时间回到清朝顺治年间,状元衙门的状元榜公布了。虽然这个时候科举制度已经日益式微,但依旧梦想成为一代才子的年轻人们舍不得放弃这个梦想。而这一年的状元竟然只考第十名,这让皇帝十分惊讶。皇帝起初认为状元榜...……更多
朱元璋与嘉靖帝因梦钦点状元的背后故事
...真才实学的,当然其中也不乏靠父辈祖荫的关系户。古代状元的认命需由皇帝亲自敲定,大臣可以提意见,但最后拍板的肯定是皇帝。若皇帝要破坏规则,破格钦点某人,那谁都不敢说什么。明太祖朱元璋早年没读过什么书,所...……更多
乾隆朝最尴尬的一次科举,官员多说了一句话,第11名成了状元
...,官员多说了一句话,前十名被全部换掉,第十一名成了状元。乾隆在位60年,执政时间较长,身边名臣如云,在众多汉臣中间,乾隆最喜欢、最敬佩的汉臣就是刘统勋。刘统勋为官清廉,大公无私,一生都在为国为民操劳,最...……更多
邓钟岳的状元之路:机遇、书法与为人之道的完美结合
...皇权专制的古代社会,皇帝说的话就是最大的道理,谁当状元这可都要皇帝说的算。康熙六十年的时候,科举考试正式开考,各路饱学之士都磨拳檫掌准备一展所学,期望一鸣惊人从此天下知,邓钟岳也是茫茫考生中的一员,但...……更多
...定等。编排官阅其同异,未同者再考之。”考生交卷,由宦官收上来,交给“编排官”糊名和编号;编排官糊完名、编完号,交给“封弥官”誊录,每一份誊录过的答卷都要再交由宦官审查,盖上“御书院”(实则是御药院,下...……更多
古代状元奇闻:不为人知的故事与背后的故事
...,科举考试是大多数读书人为官的唯一途径,科举考试中状元,则是众多读书人中的成功者。那么自隋朝创立科考制度以来,历代的状元都是有迹可循的,自唐至清,共有592名状元,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说说几个很奇葩的状元,6、...……更多
在古代考中进士就能做官吗?科举考试的利与弊是什么?
...全国公布了科举考试高中的榜单,邵知县赫然看到本年的状元正是曾经被自己羞辱的同乡蔡启僔,懊恼不已。进士为了安抚全天下的学子安心读书,鼓励他们参加科举考试,朝廷还刻意营造了科举高中的隆重和尊贵,用各种方式...……更多
皇权下的牺牲品:郑颢与万寿公主的婚姻悲剧
状元,是古代科举制度中脱颖而出的考生,以成绩最优异者而著称。历史上留下了六百多名的状元,他们一旦考取状元,便可步入仕途的高峰。科举成为古代人直接进入仕途的唯一途径,状元则在这个过程中闪耀门楣。一般而...……更多
元郑颢:拒绝取万寿公主背后的无奈与牺牲
自隋朝首创科举制以来,出现了很多状元。身为官员自当奉行人臣的规矩,皇命难违是其一。但有这么一位状元,他敢违抗皇命,也对驸马毫无兴趣,却被宰相说的八个字劝服。这位状元叫郑颢,他不像励志电视剧里那样,家...……更多
清朝考生扛着一麻袋参加殿试,被拦了下来,皇帝却说:状元就你了
...不仅因为他的才华,更因为他的特立独行,成为了那年的状元。自隋文帝杨坚创立科举制以来,这种选拔制度一直延续了千年,成为封建王朝的主要人才选拔方式。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科举制度更是达到...……更多
古代云南学子的状元情结
...,云南出现了不少的秀才、举人、进士,但一直没有出过状元。中原地区科举的昌盛,让云南的官员和百姓都不甘心,希望早日出个状元,为云南人争气。也因这份状元情结,出现了许多寓意“高中”的建筑,其中西山龙门和状...……更多
从无厘头状元到权倾朝野的宰相:陆扆的传奇人生
在古代封建社会,一个人要是寒窗苦读数十载能成为状元,那可是令千百万士人和朝野上下都极为羡慕的事。如果状元入仕后又能一跃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那就更会被视为千古美谈了。历史上,即是状元又是宰相的...……更多
唐朝科举制度探秘:从秀才到进士,科举背后的选拔与挑战
...古往今来,都是大事,十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一日高中状元,然后光宗耀祖。科举考试成了不少家庭改换门楣的方式,更是成了不少学子改变人生的途径。但是对于科举制度,经过不少朝代的革新,方式一直在发生改变,很多...……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各级功名详解
...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三个等级。其中一甲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二甲称“进士出身”;三甲称“同进士出身”;统称为“进士”。清朝时期的“进士”,一般会分发到翰林院任庶吉士,等于进入了清朝预备干部队伍...……更多
明朝科举考试的故事,隆庆年间出了7个宰相18名尚书
...名为会元,其余为贡生。这些贡生需参加殿试,前三名为状元、探花、榜眼,其余按名次获得进士或同出身。中举者迎来铨选和漫长的官场生涯。科举成绩直接关系到官员最终职位。一甲三人和庶吉士通常成为修撰、编修等职,...……更多
...赴过琼林宴,我也曾打马御街前……”这里提到的是新科状元跨马游街活动,起源于山东莱州(现属烟台市)贡子蔡齐。宋朝在沿袭唐朝科举制度的基础上,正式建立了殿试制度,即在吏部考试后,皇帝在殿廷之上主持最高一级...……更多
为何说明宣宗朱瞻基在用人方面有问题
...都是翰林院的学士和侍讲,随便拽出来一个不是探花就是状元,所以内书堂里的知识,还不是初级知识,而是高级知识,不是奔着扫盲来的,而是奔着打造人才去的。但是奇怪的是,这样一所夜校,他不是用来给皇帝的儿子们读...……更多
...卷子上的名字是刘春霖,他后来确实也成为中国最后一位状元。众考官正在欣赏称羡,另一位大主考湖南长沙人张百熙,也指着一本卷子,洋洋得意地跟陈夔龙说:“我们湖南自从国朝定鼎,二百六十来年,状元、榜眼、探花三...……更多
状元萧锦忠
本文转自:株洲日报萧锦忠,清道光廿五年(1845)状元及第。 网络供图温 琳清朝一代,状元大半出自两江地区,湖南一省仅两人获此殊荣,其一为衡山人彭浚,另一个则是茶陵人萧锦忠。一萧锦忠,初名衡,字黼平,号史楼,茶...……更多
中国古代武状元:郭子仪的传奇人生
如果要聊起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武状元,你会想到哪一个人呢?你又能说出几个武状元呢?今天要和大家聊的是,他是唯一的一个建功立业的武状元,今天说的这个武状元他的名字就是郭子仪,在他的身上都发生了哪些故事呢?...……更多
张继、柳永、张岱:科举制度的受益者与挑战者
...是中国的一大创举。自隋朝建立科举制度以来,有人高中状元,春风得意,官场顺遂。有人苦考多年依旧考不上一个秀才举人,耗到白首背驼,依旧命中无缘。也有人无心插柳柳成荫,虽然科举不中,然而意外名扬四海。张继提...……更多
苏易简:才华横溢的宋代状元,因酗酒而英年早逝
在宋代的状元苏易简,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文学造诣,一举成为四川的状元。然而,其光辉生涯却在38岁时戛然而止,早逝于世。而令人惋惜的是,苏易简的死因并非牵涉于宫廷纷争,与皇后无关,而是源于他深陷酗酒泥沼。本文...……更多
清朝时期的七品知县能够面见皇上吗?
...职。在清朝时期,殿试分为三甲,其中一甲三名,分别是状元、榜眼和探花,他们将直接进入翰林院供职;二甲和三甲的进士则需经过吏部考核,根据其成绩和特长分配到各个部门任职。在雍正时期,外放的知县也要由皇帝面试...……更多
...大名鼎鼎的吕慧晶、张敦、苏辙、曾布,其中张敦是本科状元张衡的叔叔,曾布是曾巩的弟弟,也在这些考试当中,后来官至宰相。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名传千古的大牛人,在这一科考试的名次都不是很高。比如苏轼,史书...……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简介明朝翰林院侍读华察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12:58:00
倭刀在明代军队是如何推广使用的
明代武器可分为三途,一为继承宋元以来武器,二为自行创制之武器,三为借鉴域外之成果。在明军装备倭刀之前,明代的刀主要有腰刀和长刀
2024-06-24 12:59:00
朱高炽登基为帝短短10个月,为什么对他的评价那么高
相较于他爷爷和他爹,仁宗朱高炽显得不那么出众,甚至可以说是籍籍无名,就算比起他那个弟弟朱高煦,似乎都比他的故事多。但就是这样一个身患残疾的胖子
2024-06-24 12:59:00
朱元璋为何要杀刘伯温?朱元璋真的是被冤枉了吗
从情理上来说,朱元璋并没有杀刘伯温,刘伯温属于是正常的生老病死。首先,刘伯温这个人,由于非常具有传奇色彩,所以很多人把他和张良
2024-06-24 13:00:00
太平天国最猛女将苏三娘是什么结局
在太平天国里有很多非常出名的将军,在里面有三个女将军是非常出名的,其中有一位是洪宣娇,还有一位就是傅善祥,除此之外,最后的一个就是苏三娘
2024-06-24 13:00:00
沈万三为什么被流放,一起来看看
沈万三的这个聚宝盆只要放进一支金钗就能取出一大把金钗;放进一只银元宝就能取出一盆银元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沈万三因此富甲天下
2024-06-24 13:01:00
陈圆圆和吴三桂的爱情是什么样的
陈圆圆出身货郎之家,乳名叫圆圆,母亲早年因病去世,父亲每天走街串巷,无法扶养她,便被亲姨接到了家中。因姨夫姓陈,故随姨夫姓
2024-06-24 13:01:00
历史上明武宗朱厚照是位什么样的皇帝
明武宗朱厚照是明朝的第十位皇帝,年号正德,朱厚照从小表现不俗,机智聪明,喜欢骑马射箭,长大后应该英明神武,然而,他后来当皇帝后
2024-06-24 13:03:00
历史上的高皇后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样的思想禁锢着封建社会女性的言行,不过也有一些女性打破了这种桎梏,比如闯王李自成的皇后——高桂英
2024-06-24 13:04:00
韩林儿为何成为了朱元璋的手里的一副牌
小明王韩林儿只是一个傀儡,他手里即使有军,队力量也小的很,不足以和别人抗衡。至于他为什么成为了朱元璋的傀儡,主要是因为当时掌控着小明王的刘福通被打垮了
2024-06-24 13:05:00
简介明朝官员邹应龙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13:05:00
朱元璋坚决传孙不传子的原因是什么
朱元璋并不是一个缺少儿子的皇帝,而且还多达二十六个之多。在这么多的儿子中,难道就没有找到一个媲美太子朱标的吗?以至于在他死后
2024-06-24 13:06:00
如果是不考虑数量的情况,其实西凉军团只是略微比并州军团强一点。但是要论人心与士气,并州军团却远远无法跟西凉军团相比——这些也是有历史渊源的
2024-06-24 13:06:00
丁原人品跟能力其实都不错,但在并州主政时间太短了,忠诚于他的人实在太少了。张辽在董卓进京那会,跟吕布一起投靠了董卓,后来还跟着吕布打天下一段时间
2024-06-24 13:06:00
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为何会造反
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为何会造反?凭借宠信,李善长越嚣张李善长有嚣张的资本,甚至可以说:皇帝老大他老二。只不过这些话只是客气话
2024-06-24 13: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