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记载中,说道清朝的灭亡,那不能不提起一个人,他就是爱新觉罗·良弼,其人生在晚清,长在晚清,名或不显,却是那时清朝廷一员不容忽视的大将。他死前,曾说\"我死,大清遂亡\"。结果确实10天后清朝灭亡了。那为什么良...……更多
爱新觉罗·良弼(1877年-1912年1月29日),清末大臣、宗社党首领,是道光年间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的大学士伊里布之孙。良弼早年曾留学日本,入士官学校步兵科。毕业回国后,入练兵处,旋充陆军部军学司监督副使升司长...……更多
晚清最有气节的王爷是谁
...气节的王爷,曾受毛主席亲自接见1955年7月5日,清室后裔爱新觉罗.载涛,作为光荣的人大代表出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当大会进行到一半休息时,周恩来特地找到了载涛,让他立刻跟自...……更多
陈晓平:礼亲王世铎小传
...(《光绪朝上谕档》第24册第39页)宗人府府令,相当于爱新觉罗家族的“族长”,管理宗室内部事务,地位崇高。恭亲王被罢黜十年,甲午战争爆发后,在群臣呼吁下重回军机处,二十四年四月初十日去世。十四日,光绪帝上...……更多
慈禧与载沣:清朝兴亡的分水岭
...左宗棠到李鸿章、张之洞,他们引领了洋务运动,最后到袁世凯小站练兵。当时国家主要军事力量都在袁世凯手中,以袁世凯为代表的汉族大臣却不被载沣信任。众所周知光绪帝正值壮年却死在了慈禧之前,所以很多人对于光绪...……更多
导读:爱新觉罗·载湉,清德宗光绪皇帝,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四岁登基,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慈安崩逝后由慈禧一宫独裁,直至光绪帝十八岁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更多
聊聊章炳麟与苏州的不解之缘
...著名: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的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鲁迅后又撰《因太炎先生而想...……更多
清朝末年,政府经营的新军为何失去了控制?
...先,清朝末期,统治阶层人才凋零,新军的训练全部是由袁世凯负责,摄政王载沣虽然察觉到了袁世凯的狼子野心,收回了袁世凯的权力,但清廷却没有实力,或者是没有合适的人去统帅新军,到最后还得请袁世凯出山。其次,...……更多
大清灭亡前的财政危机:原因与影响
...。但清廷当真获利了吗?所谓练兵经费,不就是把钱给了袁世凯嘛。而袁世凯是何许人也?没错,他就是那个后来借了拿清朝的钱练的兵给孙中山掀了清朝的人。白银大国的隐患埋伏自晚明来,中国就开始成为“赋役皆用银”的...……更多
黎元洪两度拒绝“皇帝”封爵,受到国民尊重
...府大都督,但有一件事鲜为人知。那就是他感情上其实跟袁世凯关系挺好。就在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当天,黎元洪竟然致电说,\"项城(袁世凯)胸怀磊落,名满天下。此次以仕清廷未克与选,识者惜之。方期和议早成...……更多
国家已亡了,这些没有殉国的大臣,会是什么结局呢
...之后,为清殉国者仅松寿一人。剩余的八位至少有五位在袁世凯底下干过,有几位坚持到袁世凯倒台,才选择退居。这八位即使没殉国,好歹还是没办法才投了袁世凯,在清的生死关头他们还是选择了拥护的。另外的人就不同了...……更多
徐世昌:清朝末年的东北王与官场智者
...的朝廷要员都会联系乡谊,从不偏薄。而即使与北洋系的袁世凯私交甚好,却又主动接洽南洋张之洞等名臣,一方面帮助袁世凯推翻清廷出谋划策,却又与清廷的皇族们称兄道弟,这些都是圆通的表现。 而“沉稳”则需要足够...……更多
光绪帝与慈禧:权力斗争背后的无奈与悲剧
...纵,是名副其实的傀儡皇帝。他就是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光绪帝生于1871年,他的生母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叶赫那拉·婉贞,父亲是醇贤亲王奕譞(也就是道光帝的第七子)。1874年,慈禧的亲生儿子同治帝去世,...……更多
他是晚清第一罪人,连皇位都敢买卖,却无人敢治他得罪
...裔,却为了钱财,亲手将清朝搞垮。此人就是晚清重臣、爱新觉罗·奕劻(kuāng)!他是乾隆第十七子永璘的孙子,也是清朝所封的最后一个铁帽子王。爱新觉罗·奕劻出生于道光十八年三月二十四日,过继给了庆郡王绵慜作为...……更多
为了小娇妻的生计,康有为临终前做了什么
...倡导维新运动时,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但后来,他与袁世凯成为复辟运动的精神领袖。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春天,康有为到达杭州,和劫后余生的徐致靖见面,两人抱头痛哭,此时,离戊戌变法失败已接近十六个年头了...……更多
清朝灭亡之后,九位封疆大吏去了哪里,最后结局如何?
...无人能够担此重任,因此不得不将直隶总督的位置让给了袁世凯。然而,也正是因为当时袁世凯在朝廷的能量太大,当时部分人物感觉驾驭不了他,就逼着他下野,可是袁世凯真的下野之后,他们又发现自己镇压不了南方的革命...……更多
柳亚子首倡“二次革命”
...史馆副馆长等。1912年1月20日起,柳亚子连发数文,指出袁世凯是“以逊位之举来相要挟”“此则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此时和议派不指名批评柳亚子,说袁世凯“已赞成共和”。柳亚子驳斥:“以吾人几十年牺牲之骨肉,成...……更多
...一同乡志士韦杵在昆明发动“二次革命”,讨伐窃国大盗袁世凯,却又被新军阀利用,他长叹一声,卷起行囊回故乡。他对政治已经厌倦,决定安下心来为家乡培植一些可用之材。鸿藻先生学贯中西,思想开明,阅历丰富,见识...……更多
2023-11-06 02:46:00清风明月两名师
...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人物评价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的帝制时代中...……更多
读方志 行贵州 | 护国英烈传
...自以为可以超越规则为所欲为,却给他人带来更多苦难,袁世凯就是那个时代的“大聪明”。有学者说,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但却难能可贵地被同时代所有政治势力嫌弃,包括和他一个团队的北洋军阀。辛...……更多
慈禧问立宪有何好处 大臣回答10个字 说动慈禧推行立宪
...民间,王公还是大臣,满员还是汉员,包括载泽、端方、袁世凯、张謇等人,不断向慈禧上疏辨明立宪的好处。慈禧此时,也不能对这些诉求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了。清人笔记《坚冰志》记载,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有一人慈禧...……更多
袁世凯是如何打消慈禧联姻的念头呢
...当户对之说。尤其是官宦家庭,更是经常进行政治联姻。袁世凯作为晚清政坛的一颗新星,自然备受朝廷关注。这不,慈禧就看中了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想要与袁世凯联姻。但大家都知道,袁克文最后娶的是天津富商之女刘梅...……更多
民国“三大女流氓”,最终结局如何
...就是这么一个进步青年,后来竟然转投了想要复辟帝制的袁世凯,在袁世凯准备复辟的时期,沈佩贞成为了袁世凯的谋士,为他出谋划策,招来许多进步人士的不满,甚至有一个报社在报道她的所作所为之后竟然被她带人砸了,...……更多
从科举到学堂:中国教育的历史性转
...科举、兴学校”等强盛大清王朝的对策。随后,山东巡抚袁世凯则建议,逐年减少科举的名额,用学堂的学生名额予以补充。湖广总督张之洞与两江总督刘坤一联合上奏了“兴学育才”的四项主张:其一,分别设立文、武学堂;...……更多
北洋军和湖北新军同时编练,前者成袁世凯私军,后者起义推翻清朝
...照西方军制编练新军。其中,以张之洞编练的湖北新军和袁世凯编练的北洋新军实力最为雄厚。但两支军队的命运却截然不同,湖北新军倒戈打响了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枪声;北洋新军却成为袁世凯威逼清室、胁迫革命的私人工...……更多
三藩之乱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统治者为爱新觉罗氏。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总计296年。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起,国祚276年。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为268年。那么下面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三藩之乱的详...……更多
毓贤与义和团运动:清末农民起义的幕后推手
...的抚恤金,还下旨停止山东人士的科举名额。毓贤死后,袁世凯继任山东巡抚,对义和团大肆血腥镇压,在山东混不下去了,他们这些人跑到了直隶地区,京城范围继续起兵。李鸿章临死前还痛骂“毓贤误国”其实无可厚非,毓...……更多
...翰林,成为当时科举场上的佳话。到了1905年,直隶总督袁世凯,会同盛京将军赵尔巽、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周馥、两广总督岑春煊、湖南巡抚端方同奏,请立废科举。不久,清廷宣布:“自丙午科(光绪三十二年)为始,所...……更多
他是清朝最后一位掌实权的皇帝,也留下了清朝灭亡的隐患
爱新觉罗·奕詝是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际统治权的明君,也是清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本来以他的仁孝贤明,咸丰应该大有作为,但令人遗憾的是,在他在位后期,留下了清朝灭亡的隐患,成了亡清...……更多
...1908年,腐朽落后的大清帝国已经摇摇欲坠。“1915年底,袁世凯复辟帝制,自己做了皇帝,同日本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也加入到了反对袁世凯的斗争行列之中。李大钊提前结束了在东京早稻田大学的学习,回到...……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晋朝的军事体系是怎么样的
前言司马家族建立晋朝之后,以司马家族为核心,建立了晋朝独特的军事治理体系。晋朝的军事治理体系充满了家族式的中央集权统治色彩
2024-06-22 19:44:00
昙花一现的永贞革新,为何使得唐朝重回中兴之局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秦汉以后,唐朝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封建大一统,尤其是开元盛世和贞观之治更是成就了大唐盛世
2024-06-22 19:43:00
唐玄宗作为一代英主,为什么在他统治时期会爆发安史之乱
唐隆元年,李隆基与其姑母太平公主联手发动了“唐隆政变”,诛杀了韦后集团,登上皇位。在他统治前期,勤于正事,励精图治创造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2024-06-22 19:54:00
永贞革新对于唐朝的政治究竟有何影响
每一个王朝都要接受由盛转衰的命运,盛唐也难以逃过这个魔咒,唐朝的中后期差一点被安史之乱毁掉,唐朝自此之后元气大伤。其中有一些皇帝试图重新让唐朝恢复到鼎盛时期
2024-06-22 19:52:00
唐高宗为什么废立皇后?王皇后有什么故事
永徽六年(655),唐高宗李治废皇后王氏为庶人,立昭仪武氏(武则天)为皇后。几乎同时,朝廷的元老重臣如长孙无忌、褚遂良等
2024-06-22 19:50:00
为何唐玄宗没那么不堪,他还曾开创盛世呢
仰望大唐星空,在不到三百年的岁月中出现了两座辉煌的盛世王朝,至今依然难以企及。唐玄宗李隆基沿用太宗贞观遗策,勤心庶政缔下盛唐辉煌
2024-06-22 19:53:00
乾陵门外的守陵人为什么无头
武则天的陵墓就是现在位于陕西咸阳乾县的乾陵,该陵墓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保存最好的陵墓。所谓的乾陵守陵人,是说的乾陵外的番臣石像
2024-06-22 19:52:00
聊聊唐朝盛世背后那些狼狈逃离都城的皇帝们
唐朝在我国的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在我们的印象中,唐朝是一个军事强大,经济、文化繁荣的朝代。特别是唐朝辉煌的文化发展
2024-06-22 19:56:00
唐朝究竟有哪些节度使,一起来看看
唐朝的节度使的制度我们都知道,唐朝最终也是因为这些节度使导致灭亡的。但是这些节度使军阀割据,导致内乱不断,中央大权旁落
2024-06-22 21:06:00
唐朝篡夺了隋朝,李世民如何评价隋文帝
导语大定元年(581年),接受北周静帝禅让,即位为帝,改元开皇。隋文帝即位后,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改革。修定刑律和制度
2024-06-22 21:06:00
宦官当权给唐朝带来了什么影响
唐王朝在经历了安史之乱以后,之前隐藏的问题开始一一暴露出来,让唐王朝开始一步一步地走向衰败,无力回天。唐王朝在建立初期
2024-06-22 21:04:00
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在绵延流长两千多年的历史中,虽然有过矛盾和冲突,但总体上还是积极友好的时期更多一些。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
2024-06-22 21:09:00
唐朝时期,就地落籍的新罗人,成为了在唐新罗侨民的主要组成人员
引言唐朝时期,就地落籍的新罗人,成为了在唐新罗侨民的主要组成人员唐朝中后期的安史之乱是唐兴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持续了八年之久
2024-06-22 21:09:00
唐朝最被低估的皇帝唐高宗李治,为何却被称为“懦夫皇帝”
李治是很强,但也只是守成之君,现在已经有人把它吹得比李世民都强了,他在位30年也是基本延续太宗的制度律法,自己并没有什么改革
2024-06-22 21:08:00
唐朝节度使制度的确立影响了藩镇
玄宗时期边疆局势的发展,促成了节度使制度的形成和发展。随着募兵制改革的实施,节度使逐渐拥有募兵之权,于是藩镇体制得以确立
2024-06-22 21: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