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中国有一句谚语是这样说的:主忧臣辱,主辱臣死。意思是君主忧愁,臣子也就蒙了羞,而当君主蒙受羞辱的时候,作臣子的就应当效忠而死。有人信这一套,便会在亡国之际选择殉国,有人信自然也有人不信。但既然国家已亡了,这些没有殉国的大臣,会是什么结局呢?就好比说清廷被推翻了,清臣最后都什么样的结局?
其实他们的去向很简单,无非就三条路,第一是从政坛退居不问世事。第二是继续秘密筹谋,妄图复国,这一条的前提是有前朝皇室遗孤。就好比说晚清的张勋复辟,不就是因着前朝皇帝溥仪未死,他才能推溥仪上位复辟。而从历史的众多记载来看,前两条在三条之中,只是占少数。更多的遗臣还是会选择第三条路,也就是为推翻前朝的新朝效力,继续在新朝叱咤风云。
就好比说清末的九位总督,直隶总督、两江总督、四川总督、闽浙总督、云贵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东三省总督和陕甘总督。最后一任分别为张镇芳、张勋、赵尔丰、松寿、李经羲、瑞澄、张鸣岐、赵尔巽、升允。这九人在清廷称得上是封疆大吏,然而真正在清亡之后,为清殉国者仅松寿一人。
剩余的八位至少有五位在袁世凯底下干过,有几位坚持到袁世凯倒台,才选择退居。这八位即使没殉国,好歹还是没办法才投了袁世凯,在清的生死关头他们还是选择了拥护的。另外的人就不同了,他们不但没再拥护清,还选择反清。当然这也是由于那个时代特殊的局势所造就的,这批人之中最广为人知的便是袁世凯,袁世凯那时的权利比九位总督可要大得多。
他手里握着清的最后救命稻草,也就是北洋新军,偏偏这支军队是向袁世凯效忠而不是向皇帝效忠。袁世凯又不想继续在清手下干活,后来的事就很显然了,总统之位换推翻清廷。后来的北洋军阀大多出自袁世凯手下,比如说冯国璋、段祺瑞、曹锟、吴佩孚、孙传芳、黎元洪等等,这些人都是后来新政府的掌权者。
袁世凯上位之后,对于从前抵抗过的清臣也很大方,邀请他们出山为新政府办事。前头说过九位总督之中至少有五位在袁世凯底下干过,这些人便是受他邀请,因此才继续任职的。底下的官员也大多继续在民国任职,某种程度上来说,最初的民国领导集团是由前清遗臣达成的。可以说是换汤不换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短时间内哪能挑出能干活的官员呢?
自然不能,若将前朝的大臣全换了,国家必然会陷于瘫痪的危机。加之民国能取代清朝,本身就是靠着如袁世凯这类倒戈的清臣,否则清也不会那么快亡国。从以上种种能看出,只要不是特别作死,大多数清臣还是能在民国舒舒服服过完后半生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5 1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