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聊聊唐朝盛世背后那些狼狈逃离都城的皇帝们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22 19:5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唐朝在我国的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在我们的印象中,唐朝是一个军事强大,经济、文化繁荣的朝代。特别是唐朝辉煌的文化发展,对中华文化及文明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说今天不论是大人还是刚入学的孩童,人人都能随口吟诵几句唐诗,唐朝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众多大诗人的名字,也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

聊聊唐朝盛世背后那些狼狈逃离都城的皇帝们

唐太宗剧照

由于唐朝对海外的影响巨大,给一些国家留下深深的印记,直到今天,有些西方国家,依然习惯地将中国人称为''唐人'',这也足以说明唐朝在中国历史上占有着的重要地位了。不过,唐朝虽然在历史上留下了“盛唐”的印象,但是,细翻唐史,也仅是前几位皇帝有些作为,知名度高一些,而后边大多数皇帝却是毫无建树,特别是唐玄宗后边的唐朝皇帝,甚至可以说是昏庸者居多,基本上都是在吃前人的''老本”。

从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开始,到公元907年朱温篡夺了

唐朝的政权结束,唐朝一共

享国289年,

先后有过21位皇帝。从唐太宗到唐玄宗时期,唐朝先后出现了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两个在历史上久负盛名的繁荣时期,这也是唐朝给历史留下盛唐的主要原因。但是,盛名之下,其实给人留下强大繁荣的唐朝,也有着我们不应该忽视的另一面,那就是李唐王朝的没落与不堪。

聊聊唐朝盛世背后那些狼狈逃离都城的皇帝们

唐玄宗剧照

天宝十四年(755年)

“安史之乱”

的发生,也开启李唐王朝的没落。

天宝十五年(756年),

面对安禄山的叛乱大军,唐玄宗在乱军之中仓皇逃离都城长安,跑到了成都。唐玄宗的这一次抛弃都城的大逃亡,也成为了他后世子孙效仿的

“榜样”

,后边的唐朝皇帝弃城而逃,也就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

按说,皇家都城是皇权的象征,一般情况下皇帝是不会离开都城的,因为,皇帝不在都城,既担心有人篡权夺位,又不便于处理政务,所以,除非一些雄才大略的皇帝偶尔出巡一下,以显示皇权威严外,大多数皇帝基本上不会离开都城,更别说弃城而逃了,也只有一些亡国之君才会选择抛弃都城的举措,比如后来的慈禧太后就曾携带光绪皇帝,逃离首都北京跑到了西安,这件事也让慈禧挨了不少的骂。

聊聊唐朝盛世背后那些狼狈逃离都城的皇帝们

唐玄宗与杨贵妃

但是,唐朝的皇帝却是个意外的存在,皇帝逃离都城长安的事屡见不鲜,不过奇怪的是,他们在外地过上一段时间后,这些皇帝又会返回都城长安,几乎摇摇欲坠的李唐王朝,却能够一次次化险为夷,又延续了几百年,这也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虽然李唐王朝在腐朽没落中存在了289年,但是,这么多的皇帝被人打的仓皇抛弃都城而逃的行为,毕竟不是多么光彩的事,下边我们就盘点一下李唐王朝弃城而逃的有哪些皇帝吧!

第一位:唐玄宗李隆基因“安史之乱”逃离长安

李隆基可以说是大名鼎鼎,他既开启了唐朝著名的“开元盛世”,也是一位知名的风流皇帝,甚至被尊为“梨园祖师爷”,他和四大美人之一的“羞花”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在民间也广为流传。李隆基的人生也可以说是先扬后抑,由于聪明伶俐,从小就被其祖母武则天称赞;长大以后,李隆基更是英明神武,做事干脆果断,但是到了晚年,他的人生竟然来了一个大逆转,最终落寞而终。

聊聊唐朝盛世背后那些狼狈逃离都城的皇帝们

唐玄宗与杨贵妃

唐隆

元年(710年)六月,25岁的李隆基联合他的姑姑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诛杀了企图效仿武则天做女皇的韦皇后,

紧接着,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又逼迫

李重茂将皇位禅让给了李隆基的父亲相王李旦,这也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二次登基,这一次,其儿子李隆基可以说功不可没,李旦曾

抱着李隆基哭泣着说:

“宗庙社稷的灾祸是你平定的,神明与百姓也都仰赖你的力量了。”

先天

元年(712年),睿宗

李旦主动

禅位于儿子李隆基,历史上著名的唐玄宗也正式登上了政治舞台。李隆基一改其父亲李旦的懦弱无能,他采取霹雳手段赐死了觊觎皇位的太平公主,并大刀阔斧地进行一系列政治制度改革,开启了唐朝“开元盛世”的大好局面。

李隆基执政之初任人唯贤、广开言路、锐意改革,唐朝的国力在他执政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好景不长,开创盛世的李隆基开始躺在“功劳簿”上享受起人生了,他沉迷酒色,生活骄奢淫逸,亲小人远贤臣,重用大奸臣李林甫和杨国忠,导致朝廷政治腐败,不仅如此,他还对外挑起战争,与吐蕃和南诏先后开战,致使国力空虚。

聊聊唐朝盛世背后那些狼狈逃离都城的皇帝们

天宝十四年(755年),深受唐玄宗宠信的

范阳

平卢

、河东

节度使

安禄山趁机发起兵变,这也就是“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叛军攻陷唐朝都城长安,李隆基在都城陷落前带着杨贵妃和自己的亲信逃出了长安,虽然人是逃出来了,但是,在马嵬坡随行将士发生哗变,逼着唐玄宗赐死了他心爱的杨贵妃,皇帝当到这个份上,李隆基也是够窝囊的了。

李隆基辗转逃到了成都才算安定下来,但是,不久他收到儿子李亨在灵武被大臣拥立为帝的消息,也就是说,唐玄宗的皇位就这样不明不白的丢了,他稀里糊涂的成了“太上皇”了。直到至德二年(757年),在安禄山被杀以后,李隆基才得以从成都回到李唐王朝的都城长安,但是,物是人非,出逃的时候他还是皇帝,回来时却成了太上皇。

虽然接替李隆基皇位的是他的亲儿子,但是,其亲儿子也担心他再次染指皇权,在宦官李辅国的操作下,李隆基被幽居在兴庆宫,他的亲信高力士也被贬出京城,其他亲信皆被致仕,李隆基身边再无其他亲信,他只能是

只身一人,形影相吊的过着凄凉的日子,最终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在孤独落寞中郁郁而终。

聊聊唐朝盛世背后那些狼狈逃离都城的皇帝们

晚年唐玄宗剧照

第二位:

吐蕃攻陷长安,唐代宗李豫弃城而逃

李豫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孙子,他原名李俶,在“安史之乱”爆发以后,李俶

被拜为

天下兵马元帅

,作为名义上的唐军统帅,他统领

郭子仪

等将领,先后收复了长安、洛阳,也可以说他为平息“安史之乱”是出过力的。

李豫在登上皇位的时候也曾遭遇风险,其父唐肃宗在临终前,肃宗的张皇后担心李豫功高,自己难以掌控,就预谋废黜李豫的太子身份,以

越王

李系取代他;

宦官李辅国、

程元振等人

知道皇后的图谋后,派兵到凌霄门将还是太子的李豫保护起来,并将李系和张皇后囚禁,唐肃宗也因此遭受惊吓而崩逝,李豫得以顺利继位,也就是说李豫是在宦官的支持下登上皇位的,他也是唐朝第一个被宦官拥立的皇帝,而从他开始,后边被宦官拥立的皇帝还有更多。

在李豫当上皇帝以后,

李辅国、

程元振等人就依仗拥立之功,特别骄横,特别是李辅国,甚至要李豫尊他为“尚父”。不过,李豫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他采取手段暗中离间宦官的关系,最后派人暗杀了李辅国,最终将朝廷大权收回自己手中,从这时候看李豫,他还是很有些能力的。在李豫执政期间,唐朝彻底平息了“安史之乱”,这其中也有借助外力的原因,就是向回,鹘人借兵,同时,也为后来危害李唐政权,留下了“藩镇割据”的隐患。

聊聊唐朝盛世背后那些狼狈逃离都城的皇帝们

唐代宗剧照

广德元年(763年),一直对唐朝不断骚扰的吐蕃再次向唐朝发起大规模攻击,并且很快就抵近离唐朝的都城长安不远的奉天(今天的陕西乾县),李豫派出老蒋郭子仪前去拒敌,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手下无兵的郭子仪也无力回天,只能眼看着长安沦陷。十月七日,在城破之时,唐代宗李豫在少数禁军和宦官的簇拥下,仓皇逃出长安,跑到了陕州(今天河南省三门峡市)。

李豫出逃后,禁军首领王献忠准备叛逃吐蕃,并劝说郭子仪废掉唐代宗李豫,被郭子仪断然拒绝。最终,郭子仪采用疑兵之计,迫使吐蕃大军撤离长安,当年的十二月,唐代宗李豫才得以重返都城长安,他也是第二位逃出都城的唐朝皇帝。李豫由宦官拥立上位,中间又打压宦官,但是,后来李豫又再次依赖宦官,他在位期间宠信的大宦官鱼朝恩也是唐朝知名的权宦,这也是唐朝宦官开始逐渐掌控朝廷大权的一个关键时期。

第三位:“削藩”引起叛乱,

唐德宗李适逃离长安

李适是唐代宗的长子,大历

十四年(779年),在唐代宗去世后,李适登上皇位

,他是唐朝的第九位皇帝

。李适上位之初也是想有一番作为的,他采取一系列举措,掀起了“新政”的新气象,以雷厉风行的手段革除各种弊政,首先严禁宦官干政,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聊聊唐朝盛世背后那些狼狈逃离都城的皇帝们

接下来,

为了打击藩镇对皇权的威胁,李适采取手段削藩,杜绝藩镇“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世袭制,他拒绝承认已经约定俗成的藩镇子弟世袭的惯例。李适对强藩采取“露头就打”的措施,最终导致藩镇之间以结盟对抗朝廷,在建中三年,叛乱的藩镇一夜之间全部称王,也使李唐陷入了战乱时代。

焦头烂额的李适四处调兵“灭火”,建中四年(

783年

),朝廷调遣的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带领的五千平乱士兵,在经过都城长安时,由于士兵不满受到不公平待遇,最终发生兵变,开始在长安城哄抢,朝廷无力控制哗变的士兵,甚至唐德宗李适身边连禁军护卫都没有。面对蜂拥而至的乱军,唐德宗李适从禁苑北门仓皇出逃,他也是继唐玄宗和唐代宗之后第三个被迫逃离都城的唐朝皇帝。

这一次叛乱,也直接导致唐朝宦官集团的再次上位,因为,李适认为文武大臣都靠不住,还是自己身边的宦官可靠,这件事后,李适一改继位之初严管宦官干政的的举措,转而开始宠信宦官,也使得宦官再次开始掌控朝廷权力,为唐朝后来的宦官操控朝政埋下了隐患。

聊聊唐朝盛世背后那些狼狈逃离都城的皇帝们

唐德宗李适先是逃到咸阳,再逃到奉天(陕西乾县)。兴元元年(

784年

),李适逃离奉天,跑到梁州(陕西汉中),在漫漫逃亡的路上,想必李适的心中也是充满了惶惑和苍凉吧!按李适的意思,他准备由此逃到成都,学他的曾祖父唐玄宗了,好在最终在大臣们的劝阻下,李适放弃了入蜀的打算,因为他一旦到了成都,远离都城,就会对正在与叛军作战的军民在心理上造成打击,那样一来,收复长安就更是困难了。

最终,在藩镇之间发生矛盾的基础上,

大将

李晟

浑瑊

等人平定了叛乱,并且收复了长安,兴元元年七月十三日,在外流亡十个多月的唐德宗李适终于返回了都城长安。遭遇削藩挫折的唐德宗李适,在他执政后期,面对

藩镇割据

专横的情况,一反常态,采取得过且过的心态,听之任之,最终造成藩镇割据积重难返的局面,这也是唐朝最终亡国的主要原因。

第四位:唐僖宗两度无奈逃离长安

唐僖宗李儇(xuān)是唐朝的第十八位皇帝,到他这里唐朝也基本上快结束了。唐僖宗李儇也是在宦官的操纵下得以继承皇位的,所以,他在位期间,朝廷大权也毫无悬念地由太监来操控。唐僖宗李儇登上皇位时还是个年仅十二岁的孩子,这也是太监们选择他做皇帝的原因,年纪小好操控。

聊聊唐朝盛世背后那些狼狈逃离都城的皇帝们

唐僖宗剧照

李儇做了皇帝后,将一切政务全部抛给宠信的宦官田令孜,他自己一门心思地投入各种玩乐游戏之中,整天和一帮乐工、优伶混在一起。李儇对这些陪他玩乐的人大肆封赏,赏金动辄数以万计,不久朝廷的府库都让他挥霍一空,为了敛财,李儇竟然派宦官到长安城大街上向商人搜刮财物,有敢不服上告的,就将其乱棍打死。上行下效,皇帝是个混蛋皇帝,地方官也好不到哪去,这样一来,国家上下一片混乱,百姓民不聊生。

在唐僖宗李儇的治理下,国家混乱,外族也趁势而入。党项、回,鹘、南诏等国大军也不断侵犯边境。政治腐败,常年征战,苛捐杂税沉重,又遭遇连年的水灾、旱灾,老百姓流离失所,各种社会矛盾全面爆发,

乾符

二年(875年)风起云涌的唐末农民起义终于爆发了。而

乾符

五年(878年)的黄巢起义,则给了李唐王朝毁灭性的打击。

面对黄巢大军,唐僖宗李儇虽然紧张,但是并不影响他继续游戏玩乐,最典型的一件事,他在为逃离长安做准备而任命剑南和

山南道

节度使时,竟然是用打马球赌输赢的办法来决定人选,这真是不作不死呀!面对逼近长安的黄巢大军,唐僖宗李儇束手无策,只知道和大臣相对哭泣。

聊聊唐朝盛世背后那些狼狈逃离都城的皇帝们

黄巢剧照

广明

元年(880年)十二月五日,唐僖宗李儇和宦官田令孜一行匆忙从金光门逃离都城长安,跑到了兴元(今陕西汉中)。第二年的二月二十八日,唐僖宗一行又逃往了成都,唐僖宗李儇也成为了继唐玄宗之后,第二位逃往成都的唐朝皇帝。在唐僖宗李儇逃出长安的当天晚上,黄巢就在唐朝文武官员的迎接中进入了长安,不久正式称帝,建国“大齐”。

由于黄巢起义军内部不团结,唐僖宗

李儇利用沙陀的李克用以及从黄巢军中倒戈的朱温来反击黄巢,最终黄巢战败自杀。

光启

元年(885年)三月十二日,流亡在外四年多的

唐僖宗

李儇终于从成都再次回到了唐朝的都城长安。

唐僖宗

李儇回来是回来了,可惜是好景不长,由于李克用与

唐僖宗

李儇宠信宦官田令孜的矛盾激化,双方最终兵戎相见。李克用获胜后率兵直逼京城,

光启

元年(885年)十二月,

回到长安不久的唐僖宗

李儇被田令孜挟持着从开远门逃离长安,跑到了凤翔,

唐僖宗

李儇开始了他的第二次流亡生涯。不久,田令孜将

唐僖宗

李儇挟持到了宝鸡,

光启

二年(886年)二月,田令孜又将

唐僖宗

李儇挟持到了兴元。

聊聊唐朝盛世背后那些狼狈逃离都城的皇帝们

唐僖宗剧照

在唐僖宗

李儇第二次流亡期间,邠宁节度使

朱玫将没有逃出来的

襄王李煴挟持到长安,立为傀儡皇帝,

唐僖宗

李儇被动的变成了“太上皇”。

光启

三年(887年)三月,

唐僖宗

李儇从兴元再次到了凤翔,又被凤翔节度使李昌符给强行扣住,成为了他的人质,李昌符也想效仿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

。此时刚二十多岁

的唐僖宗

李儇可能自己也感到悲催,颠沛流离不说,身为皇帝的他竟然成为了别人手中的“棋子”。

在做“人质”期间,郁郁寡欢的唐僖宗

李儇终于病倒了,也许是凤翔节度使李昌符觉得控制着这个病恹恹的皇帝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而且容易成为众矢之的,于光启四年(888年)二月,将患病的

唐僖宗

李儇放归,李儇才得以再次回到长安。可惜的是,回到长安不到一个月,李儇就于文德元年(888年)三月初六在灵符殿驾崩,只有二十七岁。

聊聊唐朝盛世背后那些狼狈逃离都城的皇帝们

唐僖宗剧照

第五位:唐昭宗四度逃离长安,最终被朱温弑杀

唐昭宗李晔是唐朝的第十九位

皇帝,到他当上皇帝的时候,唐朝已经是分崩离析的边缘了,农民起义、藩镇割据、宦官专权都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唐朝的肌体。

唐昭宗李晔是由宦官杨复恭拥立登基的。从他当上皇帝时的表现看,还是给大臣们留下不错的印象的,史书记载:

“昭宗即位,体貌明粹,有英气,喜文学,以僖宗威令不振、朝廷日卑,有恢复前烈之志!”

可见对他的评价还是不低的。

昭宗虽然是由宦官拥立的,但是在他执政期间他的主要目标却是清除权宦、瓦解藩镇,可以说他的想法是美好的,因为这两件事都是改变唐朝政治局面的关键,但是现实也是残酷的,唐昭宗先后四次逃离都城,都是因为藩镇之乱,他甚至被朱温叛军裹挟出长安,最终被朱温害死。

聊聊唐朝盛世背后那些狼狈逃离都城的皇帝们

唐僖宗剧照

唐昭宗有目标也有行动力,他一面下令讨伐西川,同时又准备瓦解对朝廷威胁最大的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另一面,唐昭宗也在暗中筹划除掉拥立他的宦官杨复恭。可惜的是,唐昭宗心有余而力不足,此时的大唐已经只剩个骨架了,藩镇的势力已经基本上将中央权力全部架空,形成了一个个小集团,唐王朝已经没有那个能力扭转乾坤了。

乾宁二年(895年)五月,由于

陇右节度使李茂贞、

保义节度使王

珙、邠州节度使王行瑜三人与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的争斗,导致李茂贞等三人与朝廷的矛盾激化,三镇派兵杀进长安,准备废掉唐昭宗,最后虽然没有杀掉唐昭宗,但是,唐昭宗也成为了他们手中的人质。

在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举兵南下后,留在长安看守唐昭宗的李茂贞义子李继鹏、王行瑜弟弟王行实在混乱之中准备裹挟着唐昭宗出逃,可笑的是,两人因为选择的出逃地点发生纠纷,最后大打出手。

在大乱之中,唐昭宗在禁军部将李筠保护下逃离了长安,翻过秦岭后,于乾宁二年(895年)七月到达石门(今陕西蓝田),这也是唐昭宗的第一次出逃。

聊聊唐朝盛世背后那些狼狈逃离都城的皇帝们

唐僖宗剧照

乾宁二年(895年)八月,李茂贞在李克用大军的压力下,自知不是对手,主动向唐昭宗上表认罪,当月底,唐昭宗得以返回长安,唐昭宗的第一次出逃,在外时间不长,也就是一个多月。但是,好景不长,乾宁三年(896年),唐昭宗为了巩固朝廷地位,开始招兵买马,这一举动再次激怒

陇右节度使李茂贞,他再次派兵逼近长安。

唐昭宗有了第一次逃跑的经验,这一次见到李茂贞大军,他就准备再次出逃,他的目的地是太原,可等唐昭宗刚逃到华洲(陕西华县),就被华州节度使韩建将其劫持了。由于李克用此时正在与幽州刘仁恭争斗,已是自顾不暇,哪里有腾得出手去勤王?这样一来,唐昭宗这一次被华州节度使韩建软禁了两年之久,直到乾宁五年(898年)八月,唐昭宗才被放回。

光化三年(900年),

宦官和官僚们之间的旧有矛盾又引起了另一场危机,

威胁皇权的另一势力权宦又开始兴风作浪。以禁军

中尉刘季述为首的宦官发动政,变,策划废掉唐昭宗,拥立太子登基。他们将唐昭宗囚禁在少阳院,为了防止唐昭宗逃跑,将铁水灌进锁孔,每日的饭食则从墙上挖的小洞里送进去,堂堂的一国之君落到如此境地。不久,在太监们的拥立下,太子李缜继位,唐昭宗成为了太上皇。最后在宰相崔胤联系禁军将刘季述等人杀死后,唐昭宗才被解救得以复位。

聊聊唐朝盛世背后那些狼狈逃离都城的皇帝们

唐昭宗剧照

天复元年(901年)朱温带兵以讨伐与李茂贞勾结的宦官

韩全诲为由逼近长安,

十一月四日,

韩全诲命人放火将宫殿焚毁,逼迫着唐昭宗和他一起逃离长安,跑到了凤翔,这也是唐昭宗第三次逃离长安。

天复三年(903年)正月,朱温击败李茂贞,正月二十七日,唐昭宗再次回到长安,但是此时朝廷大权已经完全掌握在朱温的手中。天复四年(904年)正月,朱温强行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并派士兵驱赶着百姓和官员上路,同时,朱温下令将长安的宫殿、民房全部拆毁,这也造成几百年来繁华的唐朝都城长安变成了一片废墟。这一次是唐昭宗最后一次离开长安,他也再没有能够返回长安了。

在前往洛阳的路上,唐昭宗一边一次次暗中找机会派人向其他藩镇求救,一边找各种借口和理由拖延时间,不愿意东行,但架不住朱温的威逼残暴,唐昭宗一行于闰四月初十到达了洛阳。已经没有什么利用价值的唐昭宗,于天佑元年(904年)

八月十一日,被朱温派手下

蒋玄晖将其弑杀。这个时候的唐朝实际上已经是名存实亡了,三年之后,朱温就篡夺了唐朝的政权建立了“

后梁

”。

朱温剧照

纵观唐史,之所以后期的李唐王朝受制于藩镇,主要是在“安史之乱”之后,唐朝为了保卫中央政权,设立了更多的节度使,并赋予了节度使掌控当地行政和军,队的权利,最终形成了一个个割据一方的利益团体,这也使得唐朝中央集权的控制力大大削弱,最终尾大不掉,导致李唐朝廷被藩镇玩弄于股掌之间,直至亡国,同时,也是造成后边“五代十国”混乱局面的主要原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3 0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唐朝号称盛唐,为何都城被攻破6次?
...评很不错,但是实际上唐朝的历史却有6次被别人攻破了都城,皇帝有9次不得不紧急离开都城逃难,这又是为什么呢?唐朝建立于公元公元618年,然而自从唐朝建立之后,就处于极大的动荡当
2023-02-18 19:17:00
中国历史上有个帝国堪称最“命硬”,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对于一个王朝而言,都城非常重要,这是一个政权的统治核心所在。一般而言,都城被攻破,意味着这个王朝的终结。比如1127年,金军攻破东京汴梁,北宋王朝覆灭;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
2023-05-19 21:43:00
唐朝三大盛世:顶峰背后的辉煌与坠落
...代,从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到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盛世,还有唐宣宗李忱的大中之治,唐朝三大盛世使得中国封建社会彻底达到了顶峰。从“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的繁华,再到
2023-09-11 22:56:00
安史之乱,唐朝为何会陷入藩镇之乱?
...883年,在李克用、朱温夹击下,黄巢退出长安,唐军收复都城。884年,黄巢兵败狼虎谷,被外甥林言割下首级,黄巢起义就此结束。黄巢起义后,唐朝还延续23年。907年,朱温取代废
2023-08-22 16:05:00
宋朝皇帝爱逃跑,为什么唐朝皇帝也喜欢逃跑
...心,想召集禁军护卫,连个鬼影都没有。唐德宗吓坏了,狼狈逃出长安。因为逃得太仓促,很多公主王子都被扔在了宫里。乱兵蹿上含元殿,简直就是各种杂耍。唐德宗逃到哪里了呢?从咸阳逃到奉
2023-08-03 20:23:00
一、长安第一次被攻陷:安史之乱,唐玄宗出逃唐朝都城长安第一次被攻陷是在安史之乱期间,时间是在公元756年6月,距离安禄山起兵已经过去半年多了,当唐玄宗得知潼关被攻破时,第二天天还
2024-07-18 21:49:00
唐朝皇帝的无奈:权力斗争与\\\'跑路\\\'的背后原因
...使。可是一旦打不过节度使,那除了丢老脸以外,还要丢都城,跑路就在所难免了。比如说唐德宗和唐昭宗,就是因为节度使叛乱,所以才会主动跑出京城。这是朝廷无法压制地方势力的结果。
2023-09-27 07:14:00
唐代三位昏君,其中一位“饱受争议”,既有称赞“亦有诟病”
唐朝三大昏君:明君与昏君的两面人生,如何将盛世推向深渊?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个无声的叙述者。它总能让我们看到人类在权力与欲望间的挣扎。唐朝,这个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
2024-12-11 09:14:00
唐昭宗与杨复恭的恩怨,是中晚唐政治斗争的缩影
...位期间出现的贞观之治、唐玄宗李隆基治理下出现的开元盛世。但大唐进入中晚期,大权逐渐落入宦官手中,皇帝在皇位上犹如虚设,真正掌权的人是他们身边的太监。最离谱的是,太监甚至可以决
2023-09-11 22:3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