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混合现实”黑科技!95岁老人打破“人生最后一次骨折”魔咒
...老人手术“禁区”不断被突破。近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团队为一名95岁重度骨质疏松高龄老人,在“混合现实”黑科技的助力下,成功实施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老人1月9日接受手术,目前康复顺利,即将出院...……更多
...临床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智能医学研究室主任。在国内率先定义并践行智能医学概念,带领团队完成世界上第一台混合现实技术支持下的髋部骨折微创手术,主编我国第一部《智能医学》...……更多
大病防治是一剂“靶向药”
...近几年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武汉协和医院全力加快建设疑难重症的国家级诊疗中心。器官移植、机器人辅助手术、腔镜介入治疗、基因诊疗、混合现实技术、质子医学为代表的精准肿瘤治疗及医药研发等...……更多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保急诊治重症 做好康复服务“患者出现呼吸困难,马上抢救!”几周前,一名90多岁的患者被送到位于湖北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急诊科。...……更多
中新健康|对话樊东升:“破冰”渐冻人生
...处于无助状态。”他表示,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是目前最现实的目标。樊东升的门诊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病人。 韦香惠 摄更高的追求根据统计,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渐冻症发病率呈线性增长,在老龄化趋势下,病人数量...……更多
为抢辉瑞“特效药”,有人求医院股东私厨,有人黑市被骗
...不是对应我这个病的”,随后便收拾行李离开了。当时,协和医院关于新冠肺炎的诊疗参考方案还没有公布,关于父亲的病情,医生总是含糊带过,“只能靠个人免疫力”。“没人知道怎么治,这是最纠结、最让人觉得悲哀的地...……更多
百嘉医疗董事长何为无:前沿医疗技术应用于精准健康管理与长寿科技 | WISE·医疗健康新风向大会
...,特别是年轻人,一定要相信你们是会活过100岁的,百岁老人其实也越来越多,这张图就是真实的世界上,每年活着的百岁老人究竟有多少?60年代时候只有2万人,这是个几何曲线,到2020年的时候其实全球已经有60万活着的百岁...……更多
投入角色 搞科研“上强度”
...山是来签入职合同的。这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博士后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医学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人类重大疾病,特别是肺科领域。2022年底,他在网上找工作时,主动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89岁老人被结石折磨,武汉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专家微创取石
...讯员涂晓晨王成结石堵住了左肾、左输尿管,89岁高龄的老人在经历了两次手术后,病情仍未好转,反复发烧、腰痛,被折磨得非常痛苦。日前,武汉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泌尿外科团队顺利完成这台复杂手术,成功为老人解决了...……更多
...达给接诊医生。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以下简称“协和医院”)在湖北省医疗机构中率先使用手语翻译机,专为特殊人群患者提供“听得见”的无障碍就医服务。一位特殊患者通过“翻译机”与医生...……更多
“精准滴灌”,武汉地铁把个性化服务做到乘客心坎上
...”,中山公园站推出的“微更新”改造格外亮眼:在临近协和医院的C出入口通道设置轮椅助力点,解决老年群体的出行顾虑;划分专门区域增设“爱心休息区”,方便乘车的老年乘客“歇歇脚”;加装“轮椅缓坡”,让轮椅乘...……更多
搜狐医药 | 2023年深圳卫生健康10件大事发布
...省级示范机构4家。为陪伴每个人舒适、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深圳积极推进以临终关怀为核心的安宁疗护服务。2023年,全市52家安宁疗护试点单位建立了区域联合体,发布安宁疗护机构地图。这一年,深圳还新增托...……更多
济南明水眼科医院助力“一带一路”,结出硕果芬芳
...属于白内障的高发区域之一。83岁的努日力夏·阿迪马提老人10年前因患白内障,视力逐渐下降,深受困扰。老人迫切期望重见光明,并不断求医。但由于塔县技术和设备条件所限,不能完成白内障手术,最终导致双目失明,生活...……更多
回家过年,规培医学生最大的愿望
...有突发脑溢血、癫痫的病人被送到急诊。还有行动不便的老人走着走着突然往前摔,硬脑膜下血肿,眼睛都摔黑了。那天刚好是周六,当天整个科室只有三个人值班,情况十分棘手。几个小时内,陆陆续续有十几个病人需要从急...……更多
新增13家!顺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队伍再扩容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至39家。北京众绘虚拟现实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绘”)是此次入选的企业之一。走进众绘公司展厅,这里宛如一个综合手术室,心脑血管支架、造影、气管插管、穿刺、腹腔镜…...……更多
烟台业达医院谭君获评烟台市“卫健巾帼红 建功新时代”先进典型
...高龄、存在基础疾病的重症患者康复出院。曾经一位耄耋老人出院后又特意给谭君送来一本自己的诗集,电话里说,感谢住院期间对他的照顾。那本诗集一直静静地躺在谭君的抽屉里,鞭策着她不忘初心。 ……更多
妇女才智激发山区新活力
...”资源,光泽县县长王贵多次带队,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沟通洽谈引进医疗硕博专家人才事宜,嫁接补齐医疗人才短板,全力提升县域医疗水平。 2022年7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派出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陈琴博士...……更多
话说生命之宫:一位妇产科男医生的科普心路
...先杰的时候,他刚从手术台上下来,穿着一身白大褂,在协和医院东单院区西门门口微笑着招手。他带着我们穿过医院走廊,来到以协和创办年份命名的“1921”咖啡馆,坐定之后,这位妇产科男医生将他的科普之路娓娓道来。...……更多
...种。全面启动第二针加强针接种工作,重点做好80岁以上老人上门接种服务工作。做好疫苗接种医疗救治保障。提升行政管理能力 增强为民服务意识完成冬(残)奥会及区内各类大型活动医疗防疫保障,援派医疗防疫保障人员800...……更多
...开展对口帮扶支援工作。11月29日,家住集宁区的王玉兰老人不慎摔倒,导致胸骨骨折。王玉兰的家人得知北京协和医院的骨科专家在乌兰察布市中医蒙医综合医院出诊的消息后,立即把老人送到了该院治疗。“刘勇主任给我母...……更多
特殊的出院证:3位老人从小儿外科康复出院
...新冠重症患者从该科室康复出院。加上此前已出院的2位老人,目前,该院已有3位老年新冠重症患者从小儿外科康复。小儿外科通常收治的对象是儿童,但面对突如其来的“奥密克戎”感染高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打破常规...……更多
八旬老人康复出院前的心愿:想逐一当面感谢这些医生!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6日讯 “终于找到你了,是你们给了我老伴‘新生’,真的太感谢了!”1月6日上午,徐奶奶终于如愿在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急诊科诊室,寻得半月前接诊她老伴的...……更多
...答应,还劝说自己的同事女医士岩濑妇佐一同回到贵阳。现实生活的造化弄人偶尔也能按偶像剧的情节进行演绎,岩濑妇佐与邓光济回到贵阳后不久结为夫妇,并长期在贵阳行医。 贵州省立医院于1919年在贵阳阳明路的两广会馆...……更多
老人最易缺的七种营养,一张表自测风险
...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更会对其他疾病起到推波助澜作用。老人最易缺7种营养素中国注册营养师谷传玲在微信文章中提醒,老人最易缺七种营养,不及时补太伤健康。钙年龄大了对钙吸收利用能力会下降,一般只有20%左右,另外...……更多
市红十字会医院细微服务护健康,根据指脉氧和心率高效分流急诊患者
...危重症患者,让他们及时获得救治。前不久,一位75岁的老人到急诊科就诊时,医护人员发现他指脉氧低至80%并出现呼吸困难情况,紧急为他进行高流量给氧,半小时后,老人的指脉血氧上升至95%。随后,医生为其进行检查,发...……更多
曾参与朱令治疗的医生发文追忆!称为案件未能水落石出而遗憾
...掉头发,入院未愈。1995年3月26日,朱令再次病重被送入协和医院,昏迷长达5个月。那时互联网还未普及,朱令的多名同学将这种不明的病症翻译成英文,通过互联网向全球发出求救电子邮件,收到了两三千条回复,其中约1/3的...……更多
至精至微,铸就生命的坚实筋骨
...岁高龄患者同期实施右肩、右髋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帮助老人重获新生。乌鲁木齐市市民王玉兰(化名)在家行走时不慎摔倒,导致右肩、右髋部疼痛,活动受限。王玉兰在一家医院就诊后,诊断为右肱骨近段粉碎性骨折、右股...……更多
人城医产融合共生 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生命健康之都”
...了一条新的绿色通道,让“患者不动医生动”的愿望终成现实。从2013年到2023年,保定医疗机构总数从9402个增长到11753个,增长25%;实有床位从32943张增长到63574张,增长93%;执业(助理)医师从17313人增长到37133人,增长114%;注...……更多
健康中国看山西: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召开第一届科技大会
...1月12日,山西省区域医疗中心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第一届科技大会在学术报告厅举行。大同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郑天杰,大同市科技局党组书记戴陶,大同市科协主席王正忠,大同市卫健委副主任张晓琼,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党委...……更多
让干细胞修复“肝细胞”
...华通氏胶,在经过体外的分离扩增后与临床级冻存保护液混合制成了干细胞制剂。该剂型是一种“现货型”的产品,且复苏后无须洗涤即可用于静脉输注。肝硬化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慢性、进行性、弥漫性炎症及纤维化肝病...……更多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三峡大坝有可能报废?淤泥堆积超18亿吨,究竟该如何治理?
“三峡大坝将来是有可能报废的,有可能在建造之初,我们就打下了时间炸弹。”这句话来自于海恩斯国际水利工程协会专家霍华德·怀特
2024-06-26 14:58:00
55米厚的煤层开采了118年,中国第一露天煤矿,现在成什么样了?
煤炭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对中国的战略发展至关重要。然而,这项宝贵的资源并不是无穷无尽的,而是有限的。就像煤矿中深埋地下的煤炭一样
2024-06-26 14:55:00
宇宙最大恒星有多夸张?太阳能装130万个地球,它能装下100亿个太阳!
最大恒星有多夸张?太阳被数学算到身子发虚,这颗“远超太阳的“恒星到底有多大?将太阳的能量输出延长到160亿年之后,再将太阳放进这颗“远超太阳的“恒星里会发生什么?那么之前让太阳掉到海洋里的那颗恒星又有多大呢?最大的恒星的尺寸
2024-06-26 14:57:00
新疆沙漠中的“地下海洋”,为何迟迟不开采?开采了会怎么样?
自然地理面貌多样的地球拥有着丰富多样的地理资源,正因为自然地理资源的多样性,我国地理学家们才在对自然地理的研究中找到了知识的宝藏
2024-06-26 14:57:00
为何川藏上的司机,总要点根烟扔出窗外?藏民:扔烟的都是聪明人
川藏公路的开通对藏区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在这条公路的背后,更有着无数仁人志士的默默付出,为了这条公路,他们功放身亡
2024-06-26 15:01:00
古代人没有空调,为何还能花式过夏天?看完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在一些地区,一到夏天,室外堪比正在燃烧的火炉,就算只是被晒了十几秒,也需要吹至少一小时的空调、风扇才能被治愈!话说,在高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
2024-06-26 15:03:00
农村有一种树木,被农民当柴烧,实际价值却比黄金还贵
农村最不缺的就是绿色葱郁的各种植物树木。我们生活中用到的纸就用一种叫速生杨的树木造的,还有一些被用作饲料。有些用来做家具
2024-06-26 15:03:00
太空温度已经接近绝对零度,空间站却还需要散热,为何不是保温?
人类进入太空已经数十载,太空中没空气,温度很高,但同时也很低,其实在地球上也是很冷的。要进入太空也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2024-06-26 15:04:00
我们现在瞧见的万里长城,都是秦始皇修的吗?恰好有一万里长吗?
万里长城不都是秦始皇修建的。在漫长的历史里,由于时代的需要,长城曾经修建过许多次。有汉长城、北魏长城、北齐长城、隋长城和明长城
2024-06-26 15:05:00
西藏作为天然鱼库,为何鲜有人敢打渔钓鱼?
西藏,是一个不缺信仰的地方,平均海拔在4000米左右,人们称之为“世界屋脊”或“第三级”,这里生物种群独特而繁多,淡水鱼在这里就如人间天堂
2024-06-26 15:00:00
它们是鱼却生活在沙漠中,干旱炎热无法打败它,如今危机重重
“魔鬼洞”上方的两根粗壮的钢管中终年流淌着清澈的甘冽泉水,而地下的废弃的矿山却和其黑暗、炎热的环境不相称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024-06-26 14:59:00
地下世界真实存在?玛雅人的消失和地下长廊是否通向那里
地球在岁月的长河中已经经历了大约45亿年,到目前为止,地球上所存在的文明就是我们,科学家一直在努力的寻求答案,在这45亿年中
2024-06-26 15:02:00
珠穆朗玛峰长草了!科学家:全球超过14亿人可能受到严重影响
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工业革命,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这次工业革命之后,人类文明发展的车轮像被安装了加速器一样
2024-06-26 14:59:00
木星是气态行星,如果人类用航天器强行登陆,最终会降落到哪里?
现代科学认为,我们的宇宙诞生于138亿年前,当时有一颗奇点发生了爆炸,奇点是一个质量无限大、能量无限大、热量无限大、密度无限大
2024-06-26 15:10:00
世界上最没“尊严”的沙漠:被中国人用来种土豆,还产出1万多斤
“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毛乌素沙漠的治理成就让人震惊,作为我国四大沙地之一,毛乌素沙漠该怎么治理一直是防风治沙领域烦恼的问题
2024-06-26 15: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