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厦门日报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临床医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宁万山
投入角色 搞科研“上强度”
群鹭兴厦,人才赋能高质量发展。不久前,2023“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名单发布,我市连续三年荣获“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称号。今年以来,我市以争创国家级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为总牵引,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积极构建以人才引领科技创新为主引擎的发展动力机制。
花开蝶自来,鹭岛的人才引力,吸引了一批批海内外人才共赴厦门,共创美好未来,实现了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文/本报记者郭睿 图/受访者 提供
2023年8月21日,宁万山从武汉坐飞机来到厦门,迎接他的是南方夏日正午的火热,还有等候在机场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工作人员的热情。艳阳下,30岁的宁万山意识到,自己的人生要与厦门这座城市紧紧连在一起了。
人才政策扎紧他与厦门的缘分纽带
宁万山是来签入职合同的。这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博士后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医学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人类重大疾病,特别是肺科领域。2022年底,他在网上找工作时,主动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取得联系。“我本科读的是福州大学,当时就来过厦门,对这座城市印象很好。”宁万山告诉记者。
如果说曾经相遇,促成了宁万山与厦门重逢的契机,那么厦门对人才的重视以及给力的人才政策,则真正扎紧了这条缘分的纽带。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看重宁万山“信息学-医学-生物学”的交叉学科背景,不仅悉心回复他的求职咨询,还向他推介了厦门的人才引进政策,其中就有今年厦门首次施行的“青鹭英才优培行动”。该行动重点针对教育科研、医疗卫生领域,面向世界顶尖高校引进优秀博士生,首批共引进优培生34名,宁万山就是其中之一。
“我是湖北人,在武汉也成了家,说真话要换个城市全新开始,是非常艰难的决定,家里一开始也对我的选择有些担心。”宁万山说,但在他和厦门方面持续沟通的过程中,家人也实打实感受到了厦门对人才的渴求与重视,也在陪他来厦对接入职事宜时爱上了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青鹭英才培优行动在职称评聘、培养培育、生活保障方面都有明确的支持,像我入职后就直接是副研究员,还可申请购房补贴。医院也为我提供了科研平台、科研启动经费、过渡人才房等保障,以及科研所需的临床数据支持等。”
今年8月,宁万山博士后出站,正式入职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父母和孩子随他一起来厦安家,妻子也将在人才配偶随迁政策的帮助下于明年初来厦工作。一家人用“同行”为厦门的引力投票。
期待新一年能拿出高质量研究成果
如今,这位“新厦门人”已然投入到全新的角色中,办公室的灯光常常很晚才熄灭。“来厦门前我和单位做了很多沟通,规划了许多要开展的工作,所以入职后会自己上强度,希望能尽快帮助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搭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肺科疾病的科研平台。”宁万山介绍,现阶段他的工作重点是结合自己的交叉学科背景,推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加强与其他地区医疗机构、医学院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合作,目前已推动医院与国内十多所著名高校和医院启动了10多项交叉医学研究项目。他期待新的一年这些项目能够拿出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工作之余,宁万山喜欢去白城沙滩走走,或者去老街巷里寻一味地道的厦门小吃。这座城市的美景和烟火气,会让他在繁忙中获得愉悦的休憩,让他更加喜爱厦门、更想把厦门介绍给更多人。不过,不用宁万山主动“安利”,自他在厦安家以来,就不时有学弟学妹找他了解在厦门工作生活的感受。“学弟学妹们一直很关注我出站后的去向,我的就业选择也给他们求职提供了参考。”宁万山笑道,“也许他们中也会有人选择到厦门来。”
我今年三十岁,从学生时代步入职场生涯,从熟悉的家乡来到厦门,经历了非常大的人生转折。但这几个月在厦门的经历,让我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对我的人生来说,这是一次新的启航。
——宁万山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9 08:45: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