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糊名法”的发明与应用:武则天与科举制度的改革
...认为“糊名法”最有意义,这一方式沿用至今,发明者是武则天。为了防止考官跟有关系的考生跟考官徇私舞弊,武则天创立了“糊名法”,即把答卷上考生的名字掩盖,进而减少批卷子考官认出答题者是谁的概率。然而,让武...……更多
武则天当皇帝后,大力改革什么制度
一说起武则天,绝对是毁誉参半的一个人,在古代没有哪个人像武则天这样走两个极端,要么是死忠粉,要么反对到底,关于武则天的评价说法纷歧,但是她从政后的史书功绩是有证可依。最大的伟绩便是完满科举制,知人善...……更多
宋朝科举改革: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完善之路
...可能大家觉得这是稀松平常之事,其实在宋朝以前,虽然武则天时期出现了糊名方法,但并没有大规模普及。可以说宋朝以前的科举考试很少有糊名的,直到宋朝才开始确定这个方法,并且一直将其延续至今,可谓是当时的一大...……更多
古代科举制度的三大鼻祖:孔子、隋文帝与武则天
...,不体恤百姓,也是真的。古代“高考”封卷制度鼻祖--武则天、陈靖 科举制度在唐朝得到了高速发展,特别是在武则天时代。武则天要上位,要获得官员的支持,原李唐旧贵是不可能支持她的,于是,就只能扶持新贵,让大...……更多
平民是如何当上宰相的
...下人才若想入仕报效国家,需要更加“内卷”。于是,自武则天神功元年(697)起,朝廷就有意疏通科举取士的障碍,通过颁布敕令限制流外官员入仕晋升渠道:“自今以后,本色出身,解天文者进官不得过太史令,音乐者不得...……更多
谁的朝代只有37年,制度却影响1300年
...的重要考试科目“进士科”。唐朝官员薛登、杨昭分别在武则天、唐代宗时期给当时的朝廷进言改革科举,在他们的奏疏中,薛登称“炀帝嗣兴,又变前法,置进士等科”,而杨昭则说“进士科起于隋大业中,炀帝始置进士之科...……更多
科举考试:古代的公平选拔与官场变革
...项制度得到了后代的继承。唐朝继承并不断完善科举制,武则天时期还独创了殿试和武举。这些都让科举制成为唐代后主要的选举方式,延续了一千余年。明经、进士两科经过时间的演变成为唐代主考的主要科目。唐高宗以后进...……更多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武状元张三甲,武艺高强无人能敌
...往往是纸面上进行考试。唐朝时期,为了选拔军事人才,武则天创立了武举制度。新唐书•选举制》对此记载“长安二年,始置武举”。武举制聪哥公元703年开创,到清朝光绪二十七年废除,前后有着一千两百多年的历史。这其...……更多
从状元答卷揭示古代科举的严格与才华的展现
...最高的一次考试,也就是皇帝出题。这种制度最早出现于武则天时期,最终确定下来是宋太祖赵匡胤。“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讲的就是古代科举殿试前后考生身份突变的历史现象,这是当时所有考生的梦想。那么古代的...……更多
宋代科举屡考不中者也可得到“特奏制”,成宋朝的国策
...与此同时,宋太祖及宋王朝历代最高统治者还发扬光大了武则天发明的“殿试”,以进一步安抚和笼络读书人。据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八载,开宝六年(973年),翰林学士李昉主持科考,录取了38名考生,宋太祖在召对这些考...……更多
揭秘中国科举考试的“满分作文”
...永昌元年65岁时,还只是一介县丞。然而永昌元年,正是武则天改唐建周的前一年,朝廷急需大量人才。当年常科只取进士八人,朝廷令开贤良方正、明堂大礼二科,广致人才,应考者千余人。科举放榜时的情景(公有领域) ...……更多
李治:永徽之治的英明君主与卓越的政治家
...良的老实人形象,因为他有一个非常强硬彪悍的老婆——武则天,正是武则天的霸道专权,才把李治映衬得卑微胆怯。但实际上李治在历史上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在位期间执行李世民的各项政治制度,发展经济,提倡文教,唐...……更多
为何说隋朝一个短命的朝代,历史贡献超越千年引领时代
...看,关陇贵族势力被消灭,无数人都归功于唐朝,归功于武则天,这当然没错,武则天杀长孙无忌代表这个集团的灭亡。可是要说根源在哪,还是绕不开隋朝!隋朝首创开科取士的科举制,被称作中国管制选拔史上的划时代事件...……更多
重读隋炀帝杨广:历史书上说他是一昏君,客观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宏大的外向力量,于是建立起空前绝后的大唐帝国。中间武则天的大周再次迁都洛阳。因为她明白自己得不到关陇贵族的支持;等到武则天去世之后,大唐的首都又迁回了长安。所以你看,隋唐史,就是一段皇权不断希望倚仗其...……更多
中国古代科举制的起源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是封建时期的一项创举,他打开了寒门学子得以进入仕途的大门。但关于科举制度的起源历史上的学者们却各有争议,有的人认为科举制源于汉代“分科举人”的考试形式,有的人将隋朝设立进士科作为科举...……更多
唐高宗李治政绩卓著,却放任后宫干政
...多人之所以把李治当作没有能力的昏君,是因为他让后宫武则天干政并夺取了唐朝神器。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去世,李治登基称帝,开始了他三十...……更多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女皇帝武则天有哪些贡献?
...和“开元盛世”你是否知道,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武则天作出了哪些贡献?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隋朝末期农民大起义中,驻守太原的隋朝官员李渊趁机起兵反隋。隋炀帝被杀死以后,李渊称帝,,建立起了唐朝...……更多
从举孝廉到公平考试:东汉察举制的演变与争议
...是隋唐之后的事情了。或者更准确一点来说,应该是唐朝武则天时代之后的事情。而在这之前,大家玩的都是推荐制度。只要你在朝中有人,你就能得到举荐,然后去做官。而如果你在上头没人,就算你有再大的才华,一样也没...……更多
唐朝官吏选举制度揭秘:科举、吏部与任职考察
...封建社会官吏制度的先河,制度分工明确设立三省六部和科举制,用现代人的方式来解读就是选拔更加的公平、公正,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基层人群的权利,也缓和官权矛盾。而唐朝在延续隋朝制度的同时,也做了很大的改革。...……更多
唐朝的活力与影响力
...由于李治得了一种头疼的病,使得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开始登场。在李治去世之后,武则天逐渐的掌握乐大权,最终自立为帝。虽然武则天改国号为周,但是天下还是李家人的天下,“贞观之治也得到了延续”。在武则...……更多
从科举落榜到历史巨擘:黄巢、洪秀全、袁世凯的非凡之路
提起我国封建王朝时期的政治制度,科举制绝对算得上是一项划时代的制度,为国家选拔出了无数人才,也让寒门子弟能够在朝堂上获取一席之地,改变自己的命运。不过任何制度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有积极的一方面,就有消...……更多
从科举到学堂:中国教育的历史性转
...以渐进改良的方式,终结了一大政治、文化情结。中国的科举制从公元605年进士科的设置,到1905年的终结,整整经历了1300年的历史。科举制度作为一种人才培养、选拔制度,它确实在中国历史上有过积极的作用。当然,对士子...……更多
隋炀帝杨广在位时做了3件事,让他扬名立万
...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分科选才制度。在隋炀帝的推动下,科举制度产生,虽然受当时时代的影响,其内容还不够完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杨广在官员选拔这一制度上的变动,为许多寒门学子打开了步入仕途的大门。在唐朝时...……更多
唐宋时期的监察制度:维护国家秩序的重要手段
...察机构御史台的职能也被确定下来。之后随着时间变化,武则天又将其分成两部分,为左肃政台和右肃政台,因为两者之间的功能相似,权力交叉之下矛盾极大,所以之后李隆基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将其重新整合成为唐朝监察制...……更多
宋代铨试制度:选拔官员的重要改革
...式,到魏晋时期主导的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时期开展的科举制,一直到宋朝再将科举制进一步完善。之所以如此反复的进行改革,就是为了可以获取更加优秀的人才。而在宋朝时期,在科举制度的基础上,又对铨试制度进行了...……更多
上官婉儿:从罪奴到唐朝女官的崛起与陨落
...草诏书等,上官婉儿也是遗传了爷爷,文采极好,后来在武则天时期被人们称为是“才女”。但是后来武则天因为将女儿的死嫁祸给王皇后,于是李治不顾大臣们的意见废后,立武则天为皇后,而那个时候李治的身体已经开始衰...……更多
...田制下自耕农并不稳定,他们很容易分化。到了唐高宗、武则天主政时期,土地兼并的情况已经较为严重,与之相应的是新兴地主阶层的出现。寒门士子在文化领域的崛起,受益于唐代的官学体系。除京城设置官学外,州县也设...……更多
历史上唯一一个开国即盛世的朝代,为何却一直被黑?
...一项重要的任务,国家的统一无疑是一次伟大的作为。创科举制,盛世王朝 每个朝代不仅是需要贤明的君主,更需要有良臣辅佐。在隋以前,大家所熟知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的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凭借这一制度来选拔人...……更多
宋朝冗官问题及其影响
...下,仍有皇后亲属十八人被授官。第二,科举之弊。宋朝科举制度与前代相比,取士数量大为增加。《宋史·选举制志》载:“时取才唯进士、诸科为最广”,此外还有贡举、武举、词科、童子举和宗室应举等科。宋太宗一朝,...……更多
科举制度: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意义
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及受中国影响的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从开创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二...……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今天19时,“河北五超”揭幕战正式开始,在文化市集上,赵子龙震撼登场,为“河北五超”加油。
2025-08-10 19:39:00
湖湘与皖江对话,共商长江大文旅
大皖新闻讯 8月9日下午,一场题为《嘉道湖湘近世派崛起与江南地区》的学术座谈会,在湖南金鹰影视城举办。此次活动,湖湘与皖江对话
2025-08-10 11:52:00
杭州日报讯 8月7日,“雅谊铁笔·楚天舒——中流印社社员作品展”在中国印学博物馆开幕。展览由西泠印社、湖北省文联指导,中流印社主办
2025-08-10 07:09:00
杭州日报讯 八十年岁月长河奔涌,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凝重历史坐标下,“风韵钱塘——钱塘四友书画展”于8月8日在钱塘书画研究社展厅启幕
2025-08-10 07:09:00
8月9日,由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浙江省文史研究馆作为指导单位,浙江美术馆主办的“百年定庵——纪念沈定庵诞辰100周年书法作品展”在浙江美术馆4
2025-08-09 08:08:00
“鹏举,我赵玖来晚了!”一段时间以来,不断有网文《绍宋》的粉丝来到杭州祭拜岳飞墓,告慰这位蒙冤而死的名将。说到杭州人对历史的遗憾
2025-08-09 08:09:00
这部被称为“历史文天花板”的小说,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呢?在岳王庙,作者榴弹怕水接受了都市快报采访。问:从《覆汉》到《绍宋》再到正在连载的《黜龙》
2025-08-09 08:09:00
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为宋代儒客文人智慧精华,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8月9日9:30,长春市图书馆“城市热读”公益讲座
2025-08-09 10:02:00
图集|2025“泉城行”训练营学子们漫游“天下第一泉”
8月8日傍晚,“泉城行”训练营的学子们漫游趵突泉,在“天下第一泉”的波光亭影间,邂逅济南最灵动的美。
2025-08-09 11:14:00
请查收福建博物院文物版消气操,看着看着你就笑啦,跟“老祖宗”一起与烦恼拜拜吧~
2025-08-09 11:15:00
何以中国·和合共生丨倾听那年热血忠言 扫码阅读手机版
何以中国·和合共生 梁启超:家国铸魂 家风传世在天津,很容易就可以去先贤家里“串个门”。漫步在河北区民族路上,两栋白色小楼外观虽不惊艳
2025-08-10 01:26:00
抗战中的太原:舍身护村的阎有来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阎有来烈士的家乡娄烦县范家村。(图片由作者提供) 在娄烦县汾河水库上游的石峡沟中,有一处著名的自然景观——“石峡温泉”
2025-08-08 08:10:00
连环画·我家住过八路军⑤|家家都是堡垒户
策划:刘成群监制:张文君 梁海涛统筹:张洪杰 杨佳薇审核:陈红梅 侯艳宁插画:赵燕杰 张培培 宋瑶
2025-08-08 08:27:00
“续元金方”的兴起地 · 心意行药号
心意行药号始于清朝光绪十四年(1888年),由清代医药大师李长灵创立。一百多年来,历经四代传承,以药酒技艺著称于世,是我国中医药领域的一块金字招牌
2025-08-08 10:18:00
山河铭记|桐城发现新四军伏击战关键电报,实证歼灭意大利人史实
大皖新闻讯 近日,桐城市委史志室发现一则新四军在桐城歼灭意大利人的电报,该电报对发生在桐城的范家岗伏击战有详细地描述
2025-08-08 15: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