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何以中国·和合共生
梁启超:家国铸魂 家风传世
在天津,很容易就可以去先贤家里“串个门”。漫步在河北区民族路上,两栋白色小楼外观虽不惊艳,浅灰色外墙上“梁启超纪念馆”的几个大字却让人肃然起敬。
从戊戌变法到护国运动,梁启超的一生波澜跌宕,皆为爱国图强;从《少年中国说》到《饮冰室合集》,他的著作至今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发愤图强、振兴中华。
作为天津市首家名人旧居纪念馆,天津梁启超纪念馆始终遵循“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理念,既恢复了原有结构强度,又保留了历史的质感。
与此同时,天津梁启超纪念馆还注重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精心组织灯光秀、剧本游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沉浸式演出、AR技术等多元多样的方式,吸引更多游客,特别是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走进这里,了解梁启超的爱国精神和家风故事。
在思想家、文学家等社会身份以外,梁启超还是一位通情达理的父亲。他不吝于情感表达,也不摆父亲架子,尊重子女对生活、专业的选择,注意引导孩子们对知识的兴趣,因材施教。
梁启超写给女儿梁思庄的信
梁启超用言传身教,将一生不变的家国情怀,融入了几代梁氏后人的血脉。他的9个子女中7个留学海外,全都学成归国,报效国家,其中思成、思永、思礼“一门三院士”更是传为美谈。
不论是变法斗士,还是学术巨擘,梁启超的一生是传奇的,是热血的,也是温情的,值得我们好好“读懂”他。
吉鸿昌:天地英雄气 浩然壮国魂
盛夏,和平区中心花园绿树成荫,不远处的一座红砖小楼格外显眼。这座历经岁月的英式小洋楼就是吉鸿昌旧居,它还有个人们更熟悉的名字——“红楼”。这里曾是抗日英雄、爱国将领吉鸿昌生前最后的居所,也是将军在天津开展抗日活动的地下联络站、秘密印刷所。
位于和平区花园路5号的吉鸿昌旧居
吉鸿昌将军
20世纪30年代,面对日寇侵略、民族危难,吉鸿昌脱离旧军人阵营,毅然选择追随中国共产党,用生命谱写了一曲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不懈奋斗的英雄壮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短短的20个字,就是吉鸿昌将军临刑前写下的一首气贯长虹的就义诗。
吉鸿昌就义像
2024年11月,“民族英雄吉鸿昌生平展”正式开展。10个展室、6处场景复原、139张珍贵照片、近3万字的说明文字……如同一部生动的历史长卷,详尽记录了吉鸿昌将军从当兵入伍以父训“作(做)官即不许发财”为座右铭;出国考察佩戴“我是中国人”胸牌,再到光荣入党由一名旧军人转变成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到九一八事变后受党组织委派参加察哈尔抗战,在天津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组建中国反法西斯大同盟,直至被捕牺牲可歌可泣的英雄一生,以及吉鸿昌夫人胡红霞与将军伉俪情深、舍家为国的感人故事。
第七展室“一间房、七扇门”的独特设计
吉鸿昌给夫人胡红霞的遗书
近期,吉鸿昌旧居推出了智慧游项目。游客线上扫码,启动故事剧情,线下,根据故事情节,依据现场的老地图、老信件等线索道具,在旧居的十多个展厅,找寻隐藏线索,在解密过程中走进历史,从“看展览”变成“参与剧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10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