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平顶山日报
本报讯 (记者张鸿雨)10月17日,县委宣传部传来消息,吉鸿昌精神研究会郏县宣传工作站于10月14日在郏县历史文化研究会挂牌成立,郏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和扶沟县政协、扶沟县档案馆、扶沟县关工委有关负责人共同揭牌。
吉鸿昌是我国抗日名将,1895年出生于河南省扶沟县吕潭乡吕潭村,193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1月24日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和吉鸿昌同时就义的还有鲁山籍抗日爱国将领任应岐。
1927年9月,豫西一带土匪猖獗、兵痞横行、民不聊生,其中匪首高青云率“建国豫军”在郏县大肆奸淫烧杀、掳掠抢劫。彼时,吉鸿昌作为冯玉祥的部下正在禹县(今禹州市)驻扎,于是郏县县长彭葆仁向吉鸿昌求救,吉鸿昌对高匪劣迹早有耳闻,遂于1927年9月29日中午率军抵达郏县城北五里庙,通过紧张部署,擒获了正在吸大烟的高青云及其手下。第二天,吉鸿昌亲自主持公审大会,将高青云一行28人砍头示众,并把匪徒抢的东西摆在县府让群众认领。
为安抚民众、弭戢盗风,吉鸿昌亲笔书写了“惩前毖后”四个大字,并命人刻于石上。对此,彭葆仁专门撰文并刻石铭记。吉鸿昌就义后,时局动荡,石匾几易其址,散落民间。1982年秋,时任团县委副书记的王光洲在郏县县衙旧址发现并保护了“惩前毖后”两方石匾,为吉鸿昌生平事迹提供了可贵的实物佐证。目前,石匾被保存于郏县博物馆。
郏县历史文化研究会挂牌成立当天,王光洲详细讲述了石匾抢救、保护过程,扶沟县吉鸿昌精神研究会向王光洲颁发了吉鸿昌精神研究会名誉会长聘书,向郏县历史文化研究会捐赠了《吉鸿昌诗文辑注》及其他书法作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0 0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