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唐朝“第一枪手”温庭筠 是如何把自己前途作没的
...考场,是出了名的“钉子户”。自个屡考不中,竟当起了枪手,专帮别人作弊,故意扰乱考场秩序,着实令人头大。沈询监考那是出了名的严,这次更加不敢马虎,温庭筠自然成了他的重点监控对象。沈询特意给温庭筠调换座位...……更多
看看古人在考场上的作弊和反作弊
...方法到现在也有人在用,那就是找“假手”——也就是“枪手”代考。唐代最有名的枪手就是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就是他写的。温庭筠才名堪与李商隐比肩,却是...……更多
聊聊晚清的一桩科场案
...考,而是先去拜访永安州知州叶道和,请他帮自己找个“枪手”,也就是找人代考,并承诺将以重金酬谢。叶道和打包票,说一定帮岑照考取举人,回头就去找了自己多年的好友曹文藻,请曹文藻混入考场内当“书办”(管办文...……更多
从唐到宋:士族瓦解与寒门崛起
...名、誊录等一系列考试制度的完善,最终使得营私舞弊的枪手行为大大减少。像温庭筠这种职业枪手,在宋代便很难混下去了。寒门子弟不缺钱同时,宋代社会中,“义学”“义庄”开始兴起,这些机构不仅为寒门子弟提供了足...……更多
假装穿越大唐 走进科举考场
本文转自:齐鲁晚报假装穿越大唐走进科举考场经历过高考的你,看到这些卷子有信心考中吗?科举考试模拟画面。央视纪录片《科举》截图 高考已经结束,但是关于高考的话题却越来越热。不久前网上有个讨论,话题是现在考北大...……更多
...能让他中进士。就这样,又多次落榜的温庭筠干脆当起了枪手,替别人考试、作弊,但是他又在作弊领域找到了自己新的天赋。有一次,主考官知道温庭筠帮人作弊的大名,于是就特地把他安排在自己眼皮底下,结果还是没看住...……更多
...空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这里曾是古代中国最大的科举考场,据说最多可以同时容纳2万多名考生考试,可以想象场面是多么壮观。穿过贡院牌坊,对面就是明远楼,博物馆如同一面古镜,将明远楼的倒影尽收其中。明远楼两...……更多
古代没有摄像头,古人如何防止科举作弊
...生,只要报个名字就能进考场,因此有些人就想到了,让枪手顶替用自己的名字进考场,其中最狠的是个叫温庭筠的人。温庭筠是个才子,但因为得罪权贵,屡次科考不中,他为了报复这可笑的官场,便开始了自己的替考生涯,...……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各级功名详解
...实现“学而优则仕”的终极梦想。“进士”出身的官员,前途不可限量,成为封疆大吏、殿阁大学士乃至内阁首辅、军机首席都不无可能。 ……更多
从隋唐到明清,科举状元的历史变迁与影响
...与以前不同了吗?当然,这也并不是说明清时期的状元们前途黯淡,因为在明朝,“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已经是非常常见的现象。而明朝又延续了前朝科举考试的特点,除了要通过各种手段增加考生的应试经验外,还要通...……更多
清朝考生扛着一麻袋参加殿试,被拦了下来,皇帝却说:状元就你了
...是出身名门的读书人,他聪明过人却食量惊人。 一进入考场,所有人的目光都被李蟠身上背的那一个大麻袋吸引过去。那个麻袋鼓鼓囊囊的,不知道装了些什么。考官们有些疑惑,要求李蟠打开袋子接受检查。袋子一打开,所...……更多
状元与进士:科举制度下的人生分水岭
...,不仅仅体现在荣誉和地位上,更是关乎一个人的命运和前途。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何为状元与进士。状元,是指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一甲第一名的考生,是所有考生中的最高荣誉。而进士,则是指通过了会试,得以进入殿试并...……更多
科举制的兴衰:从隋朝到明朝的演变
...是科举考试本身的情景,就让人感叹艰苦。考试这一天,考场打了三通鼓,即便遇到冰霜冻结的大冷天,秀才们也得站在门外等候点名。而堂上的督学,则穿着红袍、围着炉子取暖。考的时候,东西两面站着四个瞭望军监场,谁...……更多
宋朝时期应对考试舞弊的方法,有些比现代还绝
...弊,这个问题可以说自古都有。自科举考试开创以来,在考场上作弊的情况便是屡见不鲜,可以说自古至今各种花样和方式层出不穷。但毕竟你有张良计,我就有过云梯。现在的老师也是当年的学生,对这些学生的套路都清清楚...……更多
乾隆出上联挖苦丑陋考生,考生从容对出下联,乾隆大喜:赐探花
...诰,加上刘凤诰如今略有小成,就放他去谋求更广阔的的前途。刘凤诰书法出众,经常有人上门求取墨宝,他也毫不吝啬,每次都大方题字。一次,刘凤诰将一把题字的折扇送给好友侯苇原,侯苇原爱不释手,居家休闲、走访好...……更多
古代科举考试如何防作弊?
...,则一般以白天为限,不许继烛。若不能交卷者,附三甲末。枪手小抄严查严禁不准带书进考场,即挟书之禁始于唐。《通典》卷十五《选举》三载:“礼部阅试之日,皆严设兵卫,荐棘围之,搜索衣服,讥呵出入,以防假滥焉。”但是唐代...……更多
科举考试:古代的公平选拔与官场变革
...、张居正等人都是翰林出身。明朝让科举前三名和其他有前途的进士一同学习共计三年,他们这些人被称为庶吉士。庶吉士在官场上前途无量,因为之后的内阁首辅就会从这批人中挑选,成为下一届掌管大权的首辅。清朝也是如...……更多
到底是怎样的“要事”,值得左宗棠舍弃大义,非要完成
...好的,可若遇上糊涂的知贡举、同考官等,会试举子们将前途未卜。徐珂《清稗类钞》记载,同治年间,滇中名宿、举人谢焕章进京参加会试,他文章写得极好,义理深奥,文笔流畅。结果,遇到了一个姓李的同考官,此人墨守...……更多
追寻中国走向近代的轨迹
...转型的百般样态。作为古代社会的知识精英阶层,士人的前途命运必然与时代挂钩,而士人流向也会对当时的社会产生重要影响。自宋代始,以士大夫为基础的官僚政治取代了以往的士族门阀政治,对将“学而优则仕”作为人生...……更多
当学历贬值,古代读书人何去何从?
...第二道入官之门时,却基本上失去自己把握命运的能力,前途掌控在他人手中。选人本人所能做的,就是努力做出政绩这样的“硬作为”,以及广结人脉、钻营于权门这样的“软作为”。对于这第二道入官之门,多数选人是“小...……更多
秀才是怎样炼成的
...举博物馆。图源:梁悦琛当考生顺利通过考前审核,进入考场后,各种环境限制及考场“潜规则”也会接踵而来。以县试来说,根据规定,明清县试共分五场,每日一场,黎明前点名入场,即日交卷。参加考试的考生,无论具有...……更多
明代诗歌成就逊于唐宋,八股科举给明代文人带来了什么影响?
...翰林院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明代官僚政治和士人仕宦前途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文学发展史看,庶吉士教习在开展文学教育、确立与传播文学经典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八股取士对文学的伤害。尤其值得注...……更多
谁的朝代只有37年,制度却影响1300年
...祖籍邺城的杜正玄第一次赶赴京城参加秀才科考试。到了考场后,他才发现,当年有资格参加秀才科考试的,只有他一个人。杜正玄不免有点开心,按照当时规定,秀才科考试无需考经学,只需如实回答方略策的内容,让考官看...……更多
...有那么顺利,因为在参加乡试前,于成龙发现了省城太原考场的考官公然行贿受贿,徇私舞弊,这让当时年轻气盛,为人又颇为正直的于成龙气愤不已,他直接在考卷上指出考官受贿行贿的行为,痛陈时弊。结果可想而知,这样...……更多
薛峰:才华横溢却仕途坎坷,口无遮拦成绊脚石
...、科举等方式。但进士进士显然越来越受到皇帝的重视,前途更加光明。带路的太监更是傲然,仿佛走在第一秀才面前,第一秀才中的第一。他不断地对着面前的一个老官员喊骂:让开,让开!这太监不是没有眼睛,而是他太聪...……更多
历史上最后一位武状元张三甲,武功在霍元甲之上,名气不如霍元甲
...十斤的刀耍起来犹如盘龙翻舞,为了能够让儿子有更好的前途,张三甲的父亲将他送到了杨什八郎村,拜开州武林高手杨国昌为师,希望他学成之后能用自己的一身武艺,为国家做点事情。由于张三甲的武艺十分精湛,所以在老师...……更多
唐朝名妓李娃,皇帝亲封为汧国夫人以彰其德
...年公子落魄到这步田地,都是因为自己,还耽误了人家的前途,不禁感叹说:“令子一朝及此,我之罪也。”良心发现的李娃,用自己的积蓄为自己赎身悉心照料荥阳生,并鼓励他振作起来,参加科举考试。《李娃传》中是这样...……更多
聊聊古代科举考试的奇特现象
在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状元、榜眼、探花是最高荣誉的象征。然而,有趣的是,有时候中了探花的人比中了状元还高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探寻这其中的原因。一、科举考试的选拔制度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更多
...中一些“不起眼”的东西,将考卷的内容发送给考场外的枪手,秘拍口罩就是其中一种。秘拍口罩跟普通口罩的外观没有两样,但有个夹层,把夹层拆开后,里面就是一套偷拍设备。口罩前面有一个小孔,把它对准试卷偷拍考题...……更多
...罪活动,该团伙内部有专门招揽考生的组织者、有答题的枪手、有准备器材的,还有考场监考的“内鬼”等等,作弊考生范围涉及全国数十个省市。 专案组调查发现,谢某某就职的这个所谓“教育培训机构”只是一个幌子,这...……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徽州年俗“上九”庙会
徽州人的一生,需要经过各种庙会的“洗礼”,主动或被动地接受着神鬼合一菩萨老爷的保佑,庙会伴随着每个徽州人的成长。如徽州区岩寺镇每年正月初九的举行“上九会”
2025-02-07 12:14:00
论文心画派文学与艺术的融合之道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长河中,艺术流派众多,而文心画派以其独特的理念和表现形式独树一帜。它强调文学与书画的紧密结合,追求心境与意境的完美融合
2025-02-07 10:26:00
新书速递 | 李晶彭庆阳新作《李世民书论解析与图文互证》出版
近日,由李晶、彭庆阳合著《唐·李世民书论解析与图文互证》一书由中国书店出版发行,该书是全国书法名家洪亮主编的“中国历代书法理论研究丛书”系列之一
2025-02-06 22:48:00
鳌拜手握重兵推翻康熙易如反掌,可为啥不造反?康熙晚年说出答案
前言在清朝初期,顺治皇帝登基时只有6岁,大权掌握在摄政王多尔衮手中。多尔衮野心勃勃,将自己封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和皇父摄政王
2025-02-07 01:20:00
金门战役惨败,叶飞上将自责,后勤部长透露隐情:船都给厦门了
1992年11月7日,金门岛解除长达36年的戒严,结束了“战地政务”,实行地方自治、军民分治,还政于民。金门岛离中国大陆虽然遥远
2025-02-06 18:07:00
民工捡到估值3亿的古董金镯,选择上交考古队长,却被私吞送女友
1988年11月,两个陕西农民受托帮考古队干些体力活,并在古墓里捡到了价值不可估量的金手镯。他们选择主动上交给考古队长
2025-02-06 18:08:00
狄仁杰劝武则天戒色,武则天却让狄仁杰上前:你看这是什么?
作为历史上唯一敢称帝的女性,武则天的实力毋庸置疑,虽然历史上女性因为种种手段独揽大权的不在少数,可是真正敢在男尊女卑的社会称帝统御天下男人的却也只有武则天敢了
2025-02-06 18:33:00
让杨素成了隋朝第一“绿帽侠”的三个爱情典故
在中国数千年的岁月长河里,曾流传过很多凄美的爱情故事,虽然多系文学作品或神话传说,且往往以悲剧收场,但也不乏有真人真事
2025-02-06 18:44:00
秦的来历,两个版本哪个比较可信?
秦是嬴姓民族。春秋战国一番争斗后,秦最终统一了中国。秦国最早连诸侯都算不上,那么,它是怎么来的呢?历史上有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
2025-02-06 18:45:00
英国爱德华八世:为娶3婚女放弃王位,换来的却是妻子的冷漠刻薄
有一句俗语说得好:“女人不坏,男人不爱。”这句话在现实生活中似乎并不乏验证,因为许多行为浪荡的女人却能轻松地俘获一众优质男人的心
2025-02-06 18:45:00
老汉无意中捡到一堆破布,被儿子20元卖掉买酒喝,如今价值超4亿
故宫,宛如时间的宝库,聚藏着无数的奇珍异宝,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这座古老的宫殿,见证了中国几百年的兴衰荣辱
2025-02-06 18:50:00
聊聊吴用和晁盖的关系
在吴用眼中,晁盖是个傻大个。两人一狐一虎,上山之前,各得其所,亲密无间。然而他两关系能够稳固,主要是在上山之前,晁盖是一村之霸
2025-02-06 18:50:00
雍正年间地方改革的多样性和基本原则
雍正年间的奏折制度和火耗归公财政改革,带来了非常直观的后果。奏折所传递的信息率先提醒雍正注意地方财政真实的不稳定状况。正是在皇帝对奏折的答复里
2025-02-06 19:01:00
清末中国西部的“盗墓者”,大量珍贵文物流失海外
古代乃至原始社会时,陪葬习俗的兴盛标志着对死者的一种特殊仪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陪葬品变得日益奢华丰富,引起了广泛关注
2025-02-06 19:12:00
诗丽吉背叛丈夫,“刮宫”后跪地为国王献鲜花,姿态卑微另有所图
泰国前国王普密蓬和妻子诗丽吉的爱情故事堪称传世佳话。二人初识于普密蓬在欧洲求学时,当时他已经是泰国的新国王。在家国重任压力下
2025-02-06 19: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