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李善长因功高权重而自负,终致祸从天降
...预窥神器之意。”毫无疑问,自三代以来得国最正者,非朱元璋莫属。同时朱元璋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爱民之君,出身社会最底层的朱元璋深知农民的疾苦,“深知稼穑艰难”,因此朱元璋建立大明后,制定了无数体恤百姓的...……更多
胡惟庸案与李善长:朱元璋的权力游戏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爆发,朱元璋以“谋不轨”罪诛杀胡惟庸九族,并牵连多人。这可把李善长吓得够呛,因为他不仅和胡惟庸是亲家,当初还是他保举胡惟庸的。胡惟庸其实是朱元璋的老员工,朱元璋于1352年投靠的郭子兴...……更多
他是朱元璋开国最大功臣,年近八十以谋反罪被灭族
洪武元年,朱元璋登基称帝,论功行赏,手下的将领谋士都给了重要职位。两年后,再次大封功臣,这回给的是爵位。我们都知道,古代皇帝以下,都是按照爵位高低来衡量地位和身份的,爵位一共分为五等:公、侯、伯、子...……更多
朱元璋与胡惟庸:丞相职位的权力博弈与制衡策略
...成为了百官之首,而此时也正是他独断专行开始的时代。朱元璋正是为了防止丞相权力过大,才设置了左右丞相,相互制约,为何就能任胡惟庸做独相两年之久呢?在朱元璋眼里,丞相如果好好地处理政事或许不会有什么大事,...……更多
李善长与朱元璋:从共谋天下到众叛亲离
一李善长和朱元璋相识,是在朱元璋去定远后。朱元璋在投奔郭子兴后,发现队伍不团结,甚至内讧,郭子兴差点丢命。朱元璋知道靠着这些人,是很难成就什么大事的。于是朱元璋去了定远,有了第一支队伍,驴牌寨民兵3000...……更多
孙贵妃:从战乱孤儿到朱元璋的宠妃
洪武元年,大明王朝的曙光初现,朱元璋如一颗闪耀的明珠,引领着整个国家走向辉煌未来。他本是一个平凡的乡村男子,却有着不平凡的梦想,一往无前,最终攀上皇位,成为中国的皇帝。然而,在那个充满了机遇和挑战的...……更多
一个人的华丽转身,都是“苦尽甘来”,没有例外的
...处处被挤压。之后,他辞官、隐居。大约在49岁的时候,朱元璋请刘伯温做谋臣,人生从此真正崛起。朱元璋对他赞叹不已:“慷慨见予,首陈远略;经邦纲目,用兵后先。”一个人的本事,不是天生的,而是勤学苦练而来的;...……更多
朱元璋有心要杀刘伯温,刘伯温是如何保住一命的
前言作为明朝的开国之主,朱元璋是一个执政手段残忍,行事果决的君主。他为了巩固自己皇权,晚年时连自己的多位老臣也要清洗。而刘伯温就是其中一位遭到朱元璋猜忌的大臣,也是为数不多敢与朱元璋抗衡的臣子。刘伯温如何...……更多
朱元璋派胡惟庸带御医去给刘伯温看病,为何他喝了几服药死了
刘伯温是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参与重要决策。针对当时的形势,刘伯温提出时务十八策,被朱元璋采纳。朱元璋当皇帝后,刘伯温又参与制定历法、奏立军卫法等。朱元璋曾夸赞刘伯温是他的“张良”,刘伯温...……更多
刘伯温所说的明朝万子万孙有什么深意
...有皇帝,因为残酷暴政或后宫奢靡亦或贪图享乐而亡国。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朱元璋一生驰骋疆场,巩固政权,可以说是非常聪明睿智,但就这样一个智勇双全的皇帝,也曾经问...……更多
朱元璋宴请老臣,刘伯温悄悄将龙袍一角压在身下,竟救了自己一命
当年,刘伯温与朱元璋并肩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如今,二人关系为何变得剑拔弩张?刘伯温在庆功宴上侥幸存活,又是凭借何种预见和机敏?他对昔日战友惨死何以深感痛心,最终选择隐退深居,其中缘由又有何内在逻...……更多
刘伯温临终前告诉儿子什么
...或是排挤。刘伯温就是这样一个鲜活的例子,他曾经辅佐朱元璋拿下江山,却在明朝建立之后郁郁寡欢而死。在临终之前,刘伯温曾对自己的儿子说,刘家九代之后,会出一名奇才。原本无人放在心上,可百年之后,他的预言居...……更多
刘伯温死后留给朱元璋最后的忠告,朱元璋十七年后顿悟,悔不当初
洪武八年,跟随朱元璋多年、为大明朝立下过汗马功劳的老臣刘伯温缠绵病榻,不久后便与世长辞。临死前,他唤来几个儿子,给他们留下了两条遗志。一是要求自己刘家的后人皆不许修习帝王之术,二则是交代他们在他死后...……更多
刘伯温:能测国运兴衰,难测自己生死
能测国运兴衰,难测自己生死朱元璋登基之后,对于异姓功臣并不信任,为了维护大明江山的稳固,他在位期间,曾多次分封诸子为藩王,以成为互助之势,以此维持大明王朝不倒。但后来藩王们各拥重兵,坐镇一方,还不断...……更多
刘伯温为何把朱元璋列举的丞相人选全部差呢
...,熟读经典,精通天文、历法、兵法等,刘伯温后来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颇有功勋,参与朱元璋的重要决策,很多重要的建议被朱元璋采纳,被朱元璋封为“诚意伯”。在中国古代民间故事中,刘伯温是比肩诸葛亮的人物,常...……更多
朱元璋建国初期的政治斗争:浙东集团与淮西集团的较量
朱元璋建国之初,朝内主要存在两股势力,一股是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集团,其他成员有杨宪、高见贤等;另一股则是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其他成员有郭兴、郭英、汤和、周德兴等。这两股势力明争暗斗,可谓势同水火...……更多
大明第一功臣之争:李善长为何超越刘伯温?
...封萧何为“开国第一侯”,食邑万户。元朝灭、明朝立,朱元璋和刘邦都是“泥腿子”出身,朱元璋的思路和刘邦也完全一致,封文臣李善长为明朝第一公爵,居百官之首,徐达等功勋战将,位列其后。而被称为朱元璋的“智囊...……更多
刘伯温究竟有多神奇?他临死前留11字遗言,使子孙得已经保全
.../p>据悉,具有通天入地本领的刘伯温还挥着大宝剑,为朱元璋斩了几十条龙脉,并且用大铁链子把地下的龙全都锁了起来,最终帮忙朱元璋夺得了天下。所以,历朝历代都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一统天下后,朱元璋开...……更多
2022-12-11 15:39伯温,遗言,子孙,神奇
明朝开国六公爵没有刘伯温是为什么?
明朝建立于1368年,但是朱元璋正式分封功臣,却是在天下彻底尘埃落定的洪武三年(1370年),所以明朝的开国“六国公”,就是在这一年册封的,当时的朝堂还不是朱元璋用“胡惟庸案”、“蓝玉案”清扫功臣后的朝堂,仍然...……更多
刘伯温临死前为何让儿子给朱元璋送一筐鱼和一本书
朱元璋能够建立大明当上皇帝,除了要感谢他的好义父郭子兴外,还要特别感谢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刘伯温,如果没有刘伯温的辅佐,老朱能否实现人生逆袭,还真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朱元璋本人也深知这一点,他曾说刘...……更多
李善长的地位为什么会比刘伯温地位高
明太祖朱元璋在开创大明江山基业的过程中,身边的一群谋士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最出名的要属李善长和刘伯温。李善长是安徽定远人,出身于地主。1354年,朱元璋攻打滁州的时候,李善长主动来到军营投奔朱元璋。...……更多
刘伯温“福建出天子,三山作战场”的神秘预言与明朝的危机
...代的明朝时期,国家的命运承载着无数人的期望与忧虑。朱元璋登基为帝后不久,他身边的智囊刘伯温就展现出了超凡的智慧和预知未来的能力。有一天,朱元璋召见了刘伯温,他对刘伯温说:“国家的兴衰命运如何?请你为我...……更多
朱元璋求之不得的军事奇书终被李自成发现
刘伯温有经天纬地之才,跟随朱元璋之后,经过南征北战,终于将一个一个敌人都消灭,最终问鼎中原,可以说朱元璋能统一天下离不开刘伯温所做的贡献。天下大定之后,他功成身退隐居山水之间,在此期间,他作了一本军...……更多
刘伯温的智谋:一书藏百策,守护家族三百年
...心而惨死的故事也是数不胜数,尤其是大明王朝的时候,朱元璋所残害的开国功臣更是令人唏嘘。当然有些非常有判断力的人早就知晓了这些事情,所以为了保命都会主动请辞,回到自己的家乡安享生活,朱元璋的大将刘伯温就...……更多
明朝开国功臣的爵位之谜:刘伯温为何待遇最低?
1370年,朱元璋大封开国功臣,六人被封为国公,二十八人被封为侯,几天后又加册封两人为伯爵。在这些功臣中,刘伯温的爵位竟然最低,俸禄也是最少的。按理说,刘伯温对明朝开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可以说是功勋卓著...……更多
刘伯温真的是病死吗
...能力。刘伯温便是刚开始建立明朝时的奇才型人物,也是朱元璋的贵人,朱元璋能那么快得势,也是有刘伯温的相助。可是刘伯温的结局却不好,虽说在正史上所记载他是病逝,可是有位韩国人拿出了六百多年前的家书,真正揭...……更多
穿越历史:哪个朝代的君臣阵容最强
...,还规划设计了北京城。九、明朝最强帝王自然是明太祖朱元璋了。宰相李善长,明朝开国功臣之首,他与萧何一样坐镇后方,因此被朱元璋比之为萧何。大将徐达,李善长是文臣之首,徐达则是武将第一人。谋臣刘伯温,朱元...……更多
聊聊刘伯温逃命的传说
朱元璋统一天下后,便开始担心那帮跟随他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大臣们。怕他们居功自傲,不听调遣,佣兵谋反,甚至害怕夺取他的大明江山。明太祖朱元璋画像一天晚上,朱元璋换上一身太监衣服,悄悄出了宫,秘密来到元帅...……更多
刘伯温和李善长谁更得皇上的青睐
朱元璋是明朝的缔造者,众多文人墨客纷纷向他献上忠诚。在朱元璋的麾下,英勇的文人兵士主要分为两大阵营。其中一派为淮西集团,以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为首领。李善长曾在朝中做丞相一职。另一方面,浙东集团则由洪...……更多
刘伯温为何没能安排好两个儿子的命运
...仗、治国理政都是拿手好戏。没有他的“时务十八策”,朱元璋成不了大气候;没有他的“天命所在”论,朱元璋萌生不了帝王心;没有他的“陈氏灭,张氏势孤”,朱元璋平定不了江南;没有他的“劾无所避”,朱元璋的骄兵...……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本文转自:羊城晚报□刘立勤我们怎么也想不到,曾被我们戏称为“武知县”的武大海真的当上了县长。我们瓮城历史上从没出过什么大官
2024-06-26 07:43:00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记者 陈盛钟 通讯员 范炳山本报讯 (记者 陈盛钟 通讯员 范炳山) 近日,莆田市档案馆发布公告,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族谱
2024-06-26 07:43:00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何勇海近年来,“纪念刘备托孤1800周年”“纪念张飞诞辰1855周年”等会议多次冲上热搜,引发社会关注
2024-06-26 07:44:00
“泇河三公”与明清泇河开通
本文转自:齐鲁晚报台儿庄古城运河奏疏馆内的“泇河三公”塑像。 “泇河”是指济宁微山县夏镇李家口至江苏省邳州直河口的一段运河
2024-06-26 05:46:00
本文转自:浙江日报立遗嘱人群年轻化 虚拟财产也能立遗嘱浙江遗嘱库首次发布蓝皮书记者 蒋欣如本报杭州6月25日讯 (记者 蒋欣如) 25日
2024-06-26 05:55:00
他首尝解读“甲骨天书”(了不起的甲骨文)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他首尝解读“甲骨天书”(了不起的甲骨文)《契文举例》被称为甲骨文研究“开山之作”孙诒让《契文举例》书影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弋从甲骨文发现起
2024-06-26 06:21:00
本文转自:山西日报在光村的一座旧宅院门口,见到了正在参观的朱小涛先生,他是朱自清的嫡孙,大伙围着他合影,我也一样,合影时趁便问他哪年离开太原的
2024-06-26 06:51:00
本文转自:山西日报阳城县邑诗文之风华起于金元,盛于明清。尤以有清一朝多贤哲君子,彬彬之士。其骚客述作如林,皆戛戛然独举
2024-06-26 06:52:00
文化中国行 | 安顺武庙:传承600余年的石柱殿堂
安顺武庙简介安顺武庙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历史上曾多次被毁、重建。现存大殿、观音阁为清朝中早期建筑,其他建筑均为后期修复或重建
2024-06-25 23:16:00
寻幽探古辽阳城(行天下)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杨慧宏 鞠立新《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6月26日 第 12 版)辽阳白塔和广佑寺
2024-06-26 03:57:00
数有战功,看来有关羽张飞在就是好,容易立功。先是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这里的平原令就是平原县的县令,而平原相就是平原国相
2024-06-25 18:07:00
当时到处都是黄巾和反贼,官府也到处都在募兵,所以在路上遇到去丹杨募兵的都尉毋丘毅,便一起同行。走到下邳的时候遇到了反贼
2024-06-25 18:07:00
刘备自小有大志,此时便带着他那群小弟,跟随校尉邹靖去讨贼。可是他第一次上战场就差点战死了,受伤后装死躺在那里,等贼人都走了
2024-06-25 18:06:00
陈胜吴广起义时,范增已经70岁,项梁率8000江东子弟兵渡江西进时,范增主动投军。当范增、项梁、刘邦等相会于薛地时,陈胜已经被杀
2024-06-25 18:11:00
当时刘备自己只有一千多兵,外加上一些杂胡骑和饥民有几千人,但那些都是乌合之众,上战场不顶用。所以当陶谦说要给刘备四千丹杨兵的时候
2024-06-25 18: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