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德、约之以礼、齐之以政、裁之以法——古代中国的治理本末次序鄢一龙古代中国的治理,一条重要准则是“德主刑辅,礼法合治”。治理本末次序是导之以德、约之以礼、齐之以政、裁之以法。德礼为根本,而政法为治道之末...……更多
长孙无忌“礼法治国”思想的历史传承与创新
长孙无忌,唐太宗李世民的大舅子,纵观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了解历朝历代的名臣,长孙无忌都是比较著名的一位,而且长孙无忌在唐太宗李世民设立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榜排名第一,由此可见长孙无忌在李世民心中的...……更多
魏晋时期孝道观念的转变与影响
...重孝之礼,则会忽视孝之情,就会颠倒孝之情和孝之礼的本末。 (二)、玄学思潮魏晋士人的越礼重情也与当时的玄学的流行和佛教道教的发展有关,玄学是老庄之学和儒学融合之后的产物。从东汉末起残酷的社会现实让人们...……更多
...秦及先秦历代盛衰存亡的经验和教训为基础,吸收重构了儒家、道家、法家、纵横家以及阴阳家等各派众多观点与主张,系统陈说了规谏与咨政的治国谋策,为儒家思想成为官方主导意识形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班固很推崇《新...……更多
...是尚书省一干官员不认可门下省的审判权,倒不如说这些儒家士大夫是反感太后干预政事和司法,毕竟东汉倾覆已是前车之鉴。针锋相对,各执一词门下省第一次给出的判决如下:“各入死刑,智寿、庆和并以知情不加防限,处...……更多
汉朝法律规定,这种人哪怕杀人也不用偿命
...无古人、后无来者进行的焚书坑儒行为,使得汉初时对于儒家学说的大众普及性,直接倒退回西周时代,而此时我国本土产生的宗教经过秦始皇并不怎么成功的实践后,反而被世人所熟知了。所以基于这样的现实情况,在刘邦成...……更多
武则天时期,法官道德的两极分化
在中国古代法制史上,有长期的法官治理和管理经验,也产生了形形色色的法官类型。那么,儒家学术所鼓吹的法官职业道德在特定历史时期是如何落实的,这对当今的法官职业道德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唐代司法道德基本理念唐...……更多
德政与礼法并行,西周用这两样东西建立司法制度
...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引言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有很多“以人为本”的先进思想,在一代一代的文化传承下,司法文化体系和司法实践在不同的统治者下得到了沿袭。我国的封建社会开始的时间便是...……更多
...豹鼠既辨”闻世,便以百科类名训诂之用著称,后被列入儒家十三经。《尔雅》第五卷《释宫》,以汇释先秦建筑称名为主。该卷各词条界定建筑空间布局,有的解释建筑构件,有的描述建筑结构,有的区分建筑类型等。但是,...……更多
...用“得意忘言”的学术方法创造性地重新解释经典,以“本末体用”关系将儒家名教与道家自然融为一体,开创了新的学术思潮。清谈不仅是魏晋时期士人的一种学术交流方式,也是士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士人在乐此不疲的辩论...……更多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妥妥的儒家“信徒”
...否则孔子也不会忍受着被驱赶的沧桑待遇。是谁让它登顶中国学术之宝座呢?这个人就是汉代的董仲舒。董仲舒提倡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经典观点,从此存在于世的华夏思想也如中原领土一样,重归于一统。如此说来,...……更多
李世民之妻长孙氏贤惠端庄,为何写了首诗却很“开放”
...后妃诗作的专辑,与武则天的42首诗作收录在一起,排位次序还在武则天的诗作之前。诗中的“上苑”一词,在古代特指皇家园林,一般人根本不可乱用。种种证据都证实这确实是长孙氏的作品。另一种观点认为,把这首诗放在...……更多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层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我们的文化一直闪耀于华夏大地上,让无数曾经辉煌终又走向没落的文明为之侧目。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更是灿烂辉煌,中国文化的繁荣不仅表现了诗词歌赋等纯艺术领域...……更多
《商君书》和《吕氏春秋》哪个是大秦救命良方
...之后,万一“侥幸”不犯罪,那就是妥妥的阶级跃迁啊!中国的老百姓,但凡有一点希望都是不会反的。拔了最多的鹅毛,还能听最少的鹅叫。商鞅老师真是古往今来第一耍猴学大师啊。但是商鞅老师这套玩法也有他的弊病。那...……更多
为什么汉代的丧葬文化被称为厚葬文化?
丧葬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中国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秉持“死者为大”的理念,人们非常重视死后的殊荣,就连清代的张廷玉在其在世之时,接连向乾隆皇帝上奏折,表示希望乾隆皇帝应允自己死后能配享宗庙...……更多
聊聊战国最后的宗师荀子
...子、韩非、李斯等多位学派代表,给我们重现了战国末年中国文化的开放和鼎盛。提起荀子,很多人都忘不了他那篇“青出于蓝”的《劝学》,作为战国末年的学派宗师,荀子的成就远不止如此。荀子,本名荀况,字卿,因此又...……更多
孔子的思想不受待见,那么儒学是如何成为统治思想的?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根本意义的存在,可以说是贯穿了中华民族的各个方面,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更是被奉为统治思想。但是很奇怪的是在儒家思想刚产生的时候并不受待见,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更是一生...……更多
解析唐朝法律对于丧偶之妻的权利规定
作者前言“寡妇再嫁”这一现象,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但历代统治者对于这一现象却都是采取不同的态度和做法。就唐王朝而言,唐王朝由于其自身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文化环境,对这一现象采取了既相对宽松又相对严苛...……更多
从重德到重刑,春秋战国到秦朝“水喻“的嬗变
在中国古代,刑法一直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正义的重要手段。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刑法理念的重点和方向却有所不同。本文通过研究春秋战国到秦朝的\"水喻\"嬗变,探讨中国古代刑法理念的演变过程,以及背后的社会原因...……更多
名节与名分:王昭君与曹丕的不同抉择,揭示古代女子地位
在中国古代,是非常注重名节和名分的,在当时如果破坏了这两样,是会被后人唾弃的,在古代女子的地位低下,她们在丈夫死后不能轻易改嫁,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讲的就是两个不同的故事,这下你可要竖起耳朵来听喽!一个...……更多
浅谈唐朝司法制度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汉朝以后又一个强盛的大一统国家。唐朝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繁荣,中外交往密切,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国家的繁荣与稳定离不开社会生活的规范,这些又得益于健全的律法,高效率、公平...……更多
为什么师从儒家的韩非,最后反而变成法家的代表
渭分明,二者似乎搭不上边。比如,儒家说“性善”,法家说“性恶”;儒家提倡“以德治国”,法家提倡“以法治国”。二者的观点总是针锋相对。但是,它们似乎又有点“渊源”: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李斯都是儒家代...……更多
聊聊唐代的刑讯制度,有哪些限制性规定?
在以被告人口供为重要定罪依据的中国古代,刑讯制度盛行。但刑讯作为一项制度,又有着其存在的依据和规则,在中国古代,刑讯是要按照规则来进行的,有其限制性规定。唐朝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完善成熟期...……更多
聊聊曹魏时期名士的儒道兼治
...来。荆州学派强调的是简约自然的儒道兼融倾向,通过“本末有无”和“言意之辨”的方法来探寻儒道思想的融合之路。而王肃则是在《周易注》和《孔子家语注》这两部经典中,通过援道释儒的方式,将道家思想融入儒家经典...……更多
古代为何不监禁犯人,而选择流放艰苦的边疆?
...疆地区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最后,流放也与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关。儒家强调以德治国,认为刑罚应该以教育和改造为主,而不是简单的惩罚。流放作为一种刑罚手段,可以让犯人在艰苦的环境中反思自己的罪行,从...……更多
...下,不仅没有劝谏天子,反而杀了天子,这就是乱了首尾次序,就是大逆不道。儒生不慌不忙地又说了这样一句话: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一下子大家都瞠目结舌、鸦雀无声了,景帝赶紧出来打圆场,说到:“吃肉不吃有...……更多
...这个名义起兵反叛。这些都证明赵云自幼受到的是孔子、儒家和礼法的教导,有着非凡的大局观,绝对是一个以大局为重的将领,绝对不会因自己一时的欲望而坏了大事,而人的品行的形成和表现,往往与他的出身息息相关。赵...……更多
王祥:晋朝的大孝子与政坛新星
...廷征召,坚决不上任,一直跟家当老百姓。王祥本人,在中国大大的有名,并不是因为他官做得大,而是因为他是大孝子,位列二十四孝。《晋书·王祥传》载,祥性至孝。王祥这个人特别孝顺,已经到了孝无可孝的地步。王祥...……更多
揭秘古代残酷刑罚:虎豹嬉春与十大酷刑的真相
自从秦朝灭亡之后,中国历代朝堂都讲究以仁德治国,名臣更是经常把儒家的道德学说作为朝堂的治国理念。但其实从内而言,中国古代皇朝治国从来都是讲究外儒内法,对国家的法治构建从来没有停止过,相比于外国,中国...……更多
朱元璋为何把孟子清理出孔庙
...的朱元璋把孟子的牌位从孔庙撤了下来,此举让天下饱读儒家学说的学子们面如死灰,心中的信仰摇摇欲坠。这件事的可怕程度不亚于一场侵略战争,因为动摇了人心中的信仰,让儒生心中的价值体系崩塌了。那么朱元璋为什么...……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比如李绅吃鸡舌头的说法就很不靠谱,一顿饭六百只鸡,李绅即便不是天天吃鸡,在交通运输困难的古代,鸡的供应量也会很成问题。其实
2024-06-24 20:06:00
有一次,他特地来拜访李绅,刚在旅馆住下,家仆和一个市民发生了争斗。得知是宣州馆驿崔巡官的仆人,李绅竟然把那个仆人和市民都处以极刑
2024-06-24 20:05:00
后人根据此处记载,认为这里的“李司空”就是李绅,从而从侧面证明了李绅家里的排场之大,生活的奢侈。因为诗中的李司空吃饭必有歌妓唱歌相陪
2024-06-24 20:05:00
吴湘的叔父吴武陵当年得罪过李德裕的父亲李吉甫,两家是世仇。为了取悦李德裕,李绅把吴武陵的侄子吴湘列为了报复对象,因而罗织罪名
2024-06-24 20:06:00
唐代建立后,疆土只限于关中和河东一带,尚未完全统治全国,因此,李世民经常出征,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自公元618年(武德元年)起
2024-06-24 20:13:00
简介明朝内阁首辅许彬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20:08:00
袁崇焕攻击蕾蕾,为何会被崇祯帝凌迟
袁崇焕是明朝末年一个最具争议性的人物,有人认为袁崇焕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民族英雄、抗清大将,然而结果却死于自己人的手中,充满了悲情性
2024-06-24 20:07:00
于是他下令派人,联合湖北当地的官府,以及楚王府联合调查此事,看看这一千多万两白银到底能不能悉数捐给朝廷。可是当楚王朱华奎知道此事后
2024-06-24 20:09:00
公元1643年,张献忠率领军队攻打武昌,熟知楚王坐享万贯家产,富可敌国的武昌官员,全体跪于楚王府,恳求楚王朱华奎捐献部分家产
2024-06-24 20:10:00
可能这是武则天圈养大量男宠最初的出发点吧,武则天挑选男宠的标准也很简单,体格健壮,相貌英俊,无论是早期的薛怀义、沈南璆
2024-06-24 20:14:00
管在古代还是现代,抄家和搜书包等于两败俱伤的杀招,除非证据确凿,账本什么都拿到了,不然结局很难看。如果没有铁证证明这些大臣贪污
2024-06-24 20:08:00
当时建成就发现了一个问题,他就定下了很多的军法,并且李氏兄弟二人,就以身作则,和士兵们的待遇是一样的。不仅和战士们一起吃住
2024-06-24 20:11:00
明末三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大家都很熟悉,但在三案之前还有三案(劫杠案、妖书案、伪楚王案)。劫杠案、妖书案、伪楚王案三案
2024-06-24 20:09:00
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杜甫在巩县出生,汉武帝时期酷吏杜周是他的元祖,杜审言是他的祖父。杜甫是西晋名将杜预的十三世孙
2024-06-24 20:16:00
《史记》里记载,管仲和鲍叔牙是好朋友,他们曾经一起做生意,管仲出的钱少,鲍叔牙出的钱多,结果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每次都要多拿一份儿
2024-06-24 2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