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代中国的治理本末次序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2-04 04:4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

导之以德、约之以礼、齐之以政、裁之以法——

古代中国的治理本末次序

鄢一龙

古代中国的治理,一条重要准则是“德主刑辅,礼法合治”。治理本末次序是导之以德、约之以礼、齐之以政、裁之以法。德礼为根本,而政法为治道之末。“克明德慎罚”“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德是内在规范,礼是软规范,政法则是硬规范,这既是长治久安之道,也是治理成本最小化的系统化治理方式。

在儒家治理体系中,并非不用刑政,而是德治处于优先地位

德为治本,是儒家治道关键所在。《尚书·皋陶谟》中说治国要从修身开始“慎厥身,修思永”,这样才能“迩可远”。孔子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使无讼乎”,无讼只能靠德治而不是法治,这就是《大学》中说的知本之道。在儒家治理体系中,并非不用刑政,而是德治处于优先地位,“无父无君”,是亡天下。“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摧毁家庭伦理无异于摧毁维系整个国家秩序的根本。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德治意味着将家族伦理关系外推,以五常(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伦理为要,大其家而至于国,孝所以事君,弟所以事长,慈所以使众。

德刑并举、礼法合治,但也需要有主有辅、有本有末,治国为人情设防,“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为柔性防线,刑与法为刚性防线,礼治成本要小于法治,“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

礼治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治理方式,也是治理成本相对较小的治理方式

最早的礼可能是一种祭祀仪式,“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礼”。到后来演化成涵盖个人生活、国家治理方方面面的柔性规范,“丧、祭、射、御、冠、婚、朝、聘”,举凡有社会生活,无不有礼存焉。

儒家之所以如此重视礼治,是由于礼使得儒家所尊崇的道德伦理秩序得以现实化,“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德为无体之礼,礼为有体之德,礼使得道德伦理有了外化的规则、仪式、符号与行为,因此成为治道之大端。礼治的形式时移世易,千变万化,但是其内在精神就是儒家主张的尊尊、亲亲、长长、男女有别这些不可与民变革的基本伦理。礼执人欲、天理两端而用于中,既缘情制礼,因俗而为礼,又“因人情而为之节文”,全善防恶,移风易俗,为人性提供绳墨堤防。礼备天地人三道以正国家天下,故能成为维系儒家倡导的等差秩序的纪纲,别贵贱、序尊卑、定亲疏、决嫌疑、辨异同、明是非。

为国以礼而不以力,周王室虽弱却能维持数百年王统不绝。社会靠礼乐秩序自行运转,君主就能端拱而治,制礼造乐就是制定国家秩序,维护礼治就是维护国家秩序,礼乐崩坏就是国家秩序的崩坏。因此礼治无小事,“八佾舞于庭”,孔子说:是可忍,孰不可忍;仲叔于奚有功于卫,推辞接受赏赐的城邑,而请求要繁缨装饰马匹来朝见,卫君答应了,孔子听说后说:“不如多与之邑。惟器与名,不可以假人。”

费孝通将基层的乡土社会称为“礼治”社会,形成了差序格局,虽有等差,却自有秩序存焉。礼治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治理方式,也是治理成本相对较小的治理方式。

礼法非二事,本质都是治理规范

礼治并不意味着不要法治,礼法二者不可偏废。礼法非二事,本质都是治理规范,礼是软规范,法是硬规范,礼是习惯法,法为成文礼,需礼法合治。法治也是屈私伸公,克制人心的私欲,“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也”。法家认为法才是大公之具,不容私情假借,商鞅在秦国推动法治,其中重要的出发点恰恰是要改变人治不公平的现象,“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太子犯法与民同罪,商鞅惩罚了太子的师傅。中国是有悠久法治传统的国家,舜时就有墨、劓、剕、宫、大辟“五刑”,夏商就有刑罚,《左传》记载“夏后氏之王天下也,则五刑之属三千,殷周于夏,有所损益”。秦“明法度、定律令”,已经初步形成法律体系。到隋唐中国已经有完备的成文法体系,这在当时是很先进的,7世纪日本就派遣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律令制,在“中华法系”的直接影响下,颁布了大宝律令,推动日本进入了律令制度时代。

中国法治传统中很有特点的是刑罚的教化功能,唐代法制“一准于礼”,刑罚不仅仅是报复,更是礼乐教化功能之延续,教化在刑罚之前,“不教而杀谓之虐”“上不施教,则亦无责于民。今又审用,刑以罚之,是谓贼下”“化之弗变,导之弗从,伤义以败俗”,教化无可如何才至于用刑,“刑期于无刑”,而刑罚望其有惩前毖后的教化功能,明刑以弼教,五种刑罚辅助五种教化,刑法的设立需要合乎天伦,“刑、礼非二物也,皆令人迁善而去恶也”。教化作用还体现在审判上除了法律和事实之外还要根据“父子之情,君臣之义”加以权衡。刑罚要慎重宽悯,“惟刑之,恤哉”“附从轻,赦从重”,可轻可重的从轻,可以赦免,赦其重罪,在程序上,君王根据三种情况给予宽大处理。“刑人必于市,与众弃之也”,刑人则公家不畜,大夫弗养,甚至“士遇之涂,弗与之言”,不仅仅是法律审判,更是道德审判与道德教化。

(作者为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4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长孙无忌“礼法治国”思想的历史传承与创新
长孙无忌,唐太宗李世民的大舅子,纵观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了解历朝历代的名臣,长孙无忌都是比较著名的一位,而且长孙无忌在唐太宗李世民设立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榜排名第一,由此可见长
2024-06-22 21:41:00
魏晋时期孝道观念的转变与影响
...重孝之礼,则会忽视孝之情,就会颠倒孝之情和孝之礼的本末。 (二)、玄学思潮魏晋士人的越礼重情也与当时的玄学的流行和佛教道教的发展有关,玄学是老庄之学和儒学融合之后的产物。从
2023-11-01 07:37:00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丧服》制度
...父子、夫妻、兄弟关系。到既区别同姓、异姓又确定亲疏次序的九族、宗族。乃至到以君臣关系为主的国家。莫不在《丧服》的关注之内。同时。由于丧礼又是儒家礼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儒家的
2023-07-14 05:40:00
...秦及先秦历代盛衰存亡的经验和教训为基础,吸收重构了儒家、道家、法家、纵横家以及阴阳家等各派众多观点与主张,系统陈说了规谏与咨政的治国谋策,为儒家思想成为官方主导意识形态奠定了
2023-12-18 16:10:00
...是尚书省一干官员不认可门下省的审判权,倒不如说这些儒家士大夫是反感太后干预政事和司法,毕竟东汉倾覆已是前车之鉴。针锋相对,各执一词门下省第一次给出的判决如下:“各入死刑,智寿
2024-04-29 17:04:00
汉朝法律规定,这种人哪怕杀人也不用偿命
...无古人、后无来者进行的焚书坑儒行为,使得汉初时对于儒家学说的大众普及性,直接倒退回西周时代,而此时我国本土产生的宗教经过秦始皇并不怎么成功的实践后,反而被世人所熟知了。所以基
2023-01-22 16:39:00
儒家创始人孔子被称为至圣先师,孔子做出过哪些贡献?
孔子不仅仅在中国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还具有非凡的世界级影响力。单从孔子的影响力上,足见孔子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的确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首先,孔子绝对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虽然出身士
2022-12-29 17:00:00
孔乡古礼探渊源 儒韵法脉传薪火 山东政法学院“儒韵法脉”社会实践队走进曲阜
...关联和有机融入,为传统礼法文化的当代传承和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法治筑牢理论根基。探访司法前沿:在实践中挖掘“和为贵”理念新内涵实践队走访了曲阜当地的律所与“和为贵”综治中心
2025-08-27 17:01:00
明朝官服:华美衣裳下的等级制度
古语有云:“一代之兴,必有一代冠服之制”,古代中国经过了世世代代帝王将相的统治,从皇帝时期就已经初见等级制度的雏形。“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又有“贵贱有级,服位有等,一天
2023-09-16 19:5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两只羊隔着围栏打架,一只羊假装进攻诱骗对面的羊撞栅栏。
2025-11-21 13:36:00
非遗吉林 | 满族旗袍制作技艺
吉林满族旗袍东辽满族旗袍制作技艺是中式服装制作技艺的代表之一,其分布地域相对广泛,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和北京、天津、河北等北方主要满族居住地区
2025-11-21 14:25:00
三棱风帽俑
冬日的太原,寒潮骤至,北风凛冽,气温直逼零下。若穿越回1500年前的北齐晋阳,这刺骨寒风却是当地人们日常必须面对的考验
2025-11-21 18:33:00
五瘟神降服疫鬼图
今年年初,山西运城市盐湖区马家沟一处荒僻的冲沟断崖上,一孔不起眼的窑洞因文物保护员的偶然发现重见天日。这座被命名为马家沟瘟神庙的明清时期窑洞
2025-11-21 18:34:00
千年厨房重见天日
近日,在晋阳古城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处特殊的古代建筑遗迹。这座被称为“龟头屋”的建筑,据推测始建于一千多年前的五代十国时期
2025-11-21 18:34:00
元代太原民间的火葬
东山元墓出土的瓷钵(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据10月24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的山西财经大学东山校区五座元代墓葬发掘资料显示
2025-11-21 18:34:00
双塔寺明清佛像
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东方药师佛双塔寺,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初名永明寺,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五台山高僧妙峰(福登)和尚奉敕续建
2025-11-21 18:34:00
潍坊:文化学者把脉状元文化
鲁网11月21日讯(记者 王玉龙)冬日的阳光透过老槐树的枝桠,在青石板路上洒下斑驳的光影。状元胡同深处,一块块斑驳的砖石仿佛还在诉说着数百年前的科举佳话
2025-11-21 21:44:00
吴门文脉延绵,阳澄雅韵流转——“沈周茶画荟”第三辑举办
继阳澄湖畔两度雅集之后,近日,“沈周茶画荟”第三辑如期而至,由苏州市阳澄湖文化研究会组织邀请的昆山市以及相城区的10余位书画家齐聚湘城小学
2025-11-21 23:25:00
11月23日,“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福州特展”将在福州画院开幕,持续至明年2月10日。
2025-11-21 23:31:00
闽侯廷坪乡各村村干部为“宝藏山货”代言,你认识这些山货吗?
2025-11-20 11:25:00
鲁网11月20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邹城峄山。峄山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拥有多处著名楹联,既有源自秦代《峄山碑》的篆书集联
2025-11-20 13:55:00
鲁网11月20日讯靖海卫故城位于威海荣成市人和镇,是明代海防体系的重要遗存,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见证了抗倭历史与卫所文化的融合
2025-11-20 15:10:00
河南首批省级地名保护名录发布,有你家乡吗?
大河网讯 地名,是地理位置的标识,是乡愁的情感载体,更是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哪些地名能承载一方的千年记忆?近日,河南省民政厅正式发布《河南省第一批省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25-11-20 16:33:00
大河网讯(记者 王怡潇)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长征,这支两千多人的“娃娃军”,怎样鏖战独树镇冲出险境
2025-11-20 12: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