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什么汉代的丧葬文化被称为厚葬文化?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22 21:24:00 来源:戏说三国

为什么汉代的丧葬文化被称为厚葬文化?

丧葬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中国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秉持“死者为大”的理念,人们非常重视死后的殊荣,就连清代的张廷玉在其在世之时,接连向乾隆皇帝上奏折,表示希望乾隆皇帝应允自己死后能配享宗庙,置于丧葬仪式,同样代表了治丧者和逝者的身份等级。

因此,丧葬文化的特殊性在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礼法制度上,汉代的丧葬文化亦是如此,礼法所包含的伦理思想使丧葬活动成了规模宏大的行为,既给活人增光,也给逝者殊荣。

相较之下,汉代是一个特别重视丧葬的朝代,甚至一些人用“厚葬”来形容汉朝,主要表现在陪葬器物之所,丧葬礼仪的复杂程度等,除此之外,汉代厚葬文化所涉及的人数非常多,参加凭吊的人都有身份等级的要求,一切活动都要符合复杂的章法。

汉代之所以如此重视丧葬就在于加强皇权统治的需要,因为厚葬文化与董仲舒所宣扬的“天人合一”思想相符合,并印证了“君权神授”的观念,还保障了“忠孝之义”的延续性。

为什么汉代的丧葬文化被称为厚葬文化?

一、汉代丧葬文化的背景

汉代丧葬文化是后人了解其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这一朝代由于存续时间较长,所以在很多制度方面都比较完善,丧葬制度也不例外,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丧葬规制。汉代的丧葬被视为厚葬的代表,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比较稳定的王朝统治时期,汉代缘何采取厚葬习俗,纵观历史典籍,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相较于儒家的入世性,道家的出世性更为明显,道家关于生与死的思考对汉代丧葬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方面,道教讲求“道”,道是万物之始,也是万物之终点,道是生命生长之永恒规律,不可违反,不可置疑,由此看来,道家的“道说”增添了天命说的神秘感,又带有一定的宿命论,一切皆为“道”之规定。另一方面,道家的丹鼎与符箓都是追求长生不死的方法,并且广传民间,生生不死成为新的追求。

为什么汉代的丧葬文化被称为厚葬文化?

其次是受到了宗法观念的影响。中国古代社会重视宗法和礼法观念,宗法观念下包含了“孝”的情感,“孝悌”观念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占据主流,人们对于那些不孝之人充满鄙夷,而且在一些比较宗法观念比较浓厚的地区,不孝之人还会遭到家族大家长的批评,甚至革除族谱的惩罚。

在父权制社会中,子女必须遵循孝悌制度,因为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必须将“孝行”作为外在表现形式,使家族的凝聚力可以物化为具体形式。

然后是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整个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王朝更换了一代又一代,但儒家思想的影响力却长盛不衰,成为实至名归的“常胜将军”。

儒家思想自董仲舒改变之后,十分重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礼”自然而然地受到了重视,丧葬文化作为礼乐制度的一部分,属于五礼中的“凶礼”。《礼记·乐记》有云:“礼者,天地之序也……礼以地制”,由此,遵行礼法可以促进社会之稳定。

为什么汉代的丧葬文化被称为厚葬文化?

最后,从现实物质角度来看,汉代丧葬文化走向厚葬文化的重要原因在于豪强地主的崛起。豪强地主作为社会中的富有者,不仅追求生前的富裕,也追求死后的荣光;同时,汉代统治者推行“举孝廉”的施政方式,要求地方官员推举孝顺的人,因此一部分豪强地主为了在民众心中留有孝顺的思想,所以大办丧葬活动,以示自己的孝悌。

豪强地主的这些行为直接推动厚葬习俗的展开,因为这些豪强地主在地方上影响力比较大,而且还会邀请地方官员参加本家举行的丧葬活动,因此,豪强地主的厚葬行为似乎成为官方默认行为,自然得到他人效仿。

为什么汉代的丧葬文化被称为厚葬文化?

二、汉代丧葬活动的礼仪组成

1.汉代丧葬活动的举行

汉代丧葬活动内容较多,为了表达对逝者的尊重,具体仪式包括“招魂、沐浴、饭含、小敛、送葬与路祭”等环节。

丧葬活动中的“敛”是为了满足逝者成仙,早登极乐的愿望,尽管如此,逝者所穿戴的都与其社会地位有关,《后汉书》载有:“帝崩,含以珠”,《礼记译注》中指出“天子衣衾百二十称于领,公侯衣衾九十称,大夫衣衾五十称,士衣衾三十称”。这些规定明确的制度就是礼法制度的外延。

在丧葬活动举行之时,还要特别注重语言规范,比如谥号、庙号等不能误用。谥号是对逝者一生道德的总结,重要官员往往会得到皇帝亲赐的谥号,这绝对是一种无上的荣耀,寻常官员则可以通过其上级获得自己的谥号,一些备受尊敬的人也可以给他人拟定谥号,普通百姓则可以通过官员地方官员获得谥号。

为什么汉代的丧葬文化被称为厚葬文化?

与谥号相关的还有其他语言规范,例如君王后妃、诸侯官员、士大夫和庶人去世后都采用不同的字词描述他们的去世,天子称崩,诸侯曰薨、士大夫曰卒,庶人曰死。

从丧葬活动的延续性角度来看,禁忌是丧葬活动延续性的重要表现。一方面,不管长辈去世多少年,子孙后代都必须避免长辈的名字,不仅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还不能使用长辈的名字作为自己子孙后代的名字,这与西方文化不同,对于备受尊敬的长辈,后世子孙在起名字的时候,会采用长辈的名字,以示对长辈的怀念。

汉代厚葬文化的最主要表现是陪葬品数量众多,这不仅是丧葬规制的要求,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还是孝悌观念的成功普及。陪葬品大多是逝者生前的衣服、首饰、香囊、乐器、兵器等,由于汉文帝时期废除了人殉制度,所以汉代厚葬文化下很少有人殉的存在。

在现在出土的汉代马王堆汉墓中,发现了大量陪葬品,这些陪葬品基本都是人在生前的日常用品,体现出生活性的基本特征。

为什么汉代的丧葬文化被称为厚葬文化?

汉代丧葬文化中的送葬文化也是其组成部分,而且十分重要,称为“送殡”,也就是送棺木下葬。送葬队伍的规模有明确规定,其中,君主的送葬队伍的规模无疑最大,诸侯和其他官员的送葬队伍可以由君主规定,君主可以根据其生前对政权的贡献程度予以特别殊荣。

2.汉代丧葬活动的伦理意蕴

汉代丧葬活动的伦理意蕴首先表现在政治秩序的有序性方面。丧葬活动的规范性构成了封建社会制度的一部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封建礼制涵盖了个人从生到死的人生历程,将个人的行为严格框定起来。丧葬文化中所宣扬的来世和成仙思想成为统治者让普通民众相信“天”和“天之代表—君主”的权力,这些只是董仲舒改革儒教的延续。

其次表现在家庭或家族的秩序性方面。丧葬活动同样展现了家族内部的身份等级,涵盖了个人在家族内从生到死的行动轨迹。

丧葬文化似乎成了民众道德的反向标准,因为只有在丧葬活动时,人们才会想起“善恶有报”的思想,才会意识到善行指导人进入极乐世界,恶行使人坠入地狱。通过丧葬活动,人们会再次重拾道德规范,也就是说,每一次丧葬活动都在提醒人们遵行规范。

为什么汉代的丧葬文化被称为厚葬文化?

最后表现为伦理规范的超越性。丧葬活动虽然有专门的规章制度,但也有一些例外情况,比如为国尽忠者,即便其官职和身份地位没有达到较高的丧葬规制要求,天子也可以酌情为其提高丧葬活动的规制,这就属于额外的荣光。

天子给予的特殊关照体现了超越伦理规范的特殊性,这种“超越”实际没有越过伦理规范的底线,仍然属于可接受范围,并使天子获得

“照拂万民”的美称。

三、总结

汉代丧葬文化的厚葬习俗与当时的时代有关,丧葬文化经历了简单到繁复,从棺橔墓室到“黄肠题凑”,从简单的服饰到“金缕玉衣”,厚葬之风盛行不止。汉代丧葬文化与统治者联系在一起后,就具有了政治性,不再是单纯的民间习俗,丧葬文化于是沦为了政治统治的工具。

为什么汉代的丧葬文化被称为厚葬文化?

中国封建社会的丧葬文化一直备受重视,普通平民有卖身葬父的事迹,功勋贵族有配享宗庙的殊荣,皇室子嗣则能进入专门的皇陵,皇帝有专门的帝陵。

这些都表明丧葬礼仪形式早已与政治实现了联姻,统治阶层通过丧葬仪式将身份等级制度延续到死后,直接固化了阶级思想和阶级利益。对于丧葬的礼节,五服之内同样有区别,主要表现在为逝者守丧的问题上,丧葬规格代表的是逝者生前的品阶,丧葬用品质量代表的是治丧者对逝者的态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2 22: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孵化全市首家殡葬专业类社会组织——三门县厚福圆生命文化服务中心,承接“身后一件事”延伸服务,推进惠民+礼葬的有益探索。同时,持续为厚福圆生命文化服务中心注入“廉动力”,推动其
2023-10-24 07:48:00
从古至今,我们中华民族对丧葬文化是十分看重的,尊重死者,祭祀故人,缅怀祖先,用缜密的流程来表达内心的尊敬和怀念。这展现出一个民族的礼仪,也映照出该民族的精神风貌。当然,随着封建王
2023-01-09 14:55:00
孙殿英盗挖乾隆和慈禧的“玉琀”
...么道理?五千年中华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丧葬文化同样源远流长。古语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先人辞世,其礼仪规范是有一套完整体系的。(曾侯乙嘴里的玉琀)逝者口中之物,俗
2023-08-11 06:48:00
魏晋时期孝道观念的转变与影响
我国的孝文化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后来到了春秋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将“孝”作为自己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孝文化历经千百年的变化,孝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特点与核心,孝是中华文化与中华
2023-11-01 07:37:00
改变“殡葬乱象”西行文化探寻“深度陪办服务”新路
...道,贴心周到的服务。比如以深度陪办为主要宗旨的西行文化殡仪服务公司(简称“西行文化”),与某些违规殡仪服务机构提供的价格不透明、巧立名目的所谓“一条龙服务”不同,西行文化并不
2022-12-28 13:59:00
聊聊我国的丧葬文化,丧事中的“祭”和“奠”有什么区别?
...所述,比起英语等语言中对祭祀统称为“sacrifice”,中国文化真的是十分深奥。这也是5000年的历史所给我们带来的底蕴,是老祖先们自茹毛饮血,到峨冠博带的文明化的象征。历
2023-05-08 13:46:00
...因此,当亲人离世时,他们并没有展示出令人惊讶的丧葬文化。他们只是将亡者的尸体抛弃在辽阔的荒野上,然后用凋零的树枝随意覆盖。这种简陋的处理方式似乎是原始社会的丧葬文化的最初印象
2023-05-18 14:14:00
“坟前三不种,床上四不留”,分别指的是什么
华夏文明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在亚洲文化历史中当然属于出类拔萃的存在,而华夏文明之所以会如此优秀,多半原因是在于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的历程中华夏民族历经磨难,千百
2023-05-01 11:05:00
宋朝时期的丧葬文化有何特点和影响?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重视丧葬救助。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不仅重视丧葬救助,而且还对社会成员给予丧葬救助。这具体表现为当成员受天灾、人祸及其他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社会
2023-09-16 20:3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