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朱棣的成就与明朝历史的走向
...帝嘛,江山都是他打下来的,肯定英明无比。第二个就是明成祖朱棣了。但可惜的是最初朱元璋在确定继承人的时候对象可不是他,而是自己的孙子。也就是说,朱棣之所以能当上皇帝,可是夺权得来的。但是用暴力得来的权利...……更多
郑和下西洋可以算得上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事件了,不过对于它的真实性,倒是有不少外国专家表示怀疑。他们最主要怀疑的地方,则是在船舶吃水量身上。要知道,在郑和所处的环境下,西方还不过是破乱之地,如果他...……更多
朱棣的谥号之谜,为何称其为‘文皇帝’而非‘武皇帝’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世称永乐大帝。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第五次北征蒙古,崩于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享年六十四岁,庙号太宗,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更多
哪位太监,能在而立之年名扬全球
...“九千岁”的魏忠贤,也有人会第一时间想到七下西洋的郑和……虽然有同样的身份,但是这些宦官的行事作风却不尽相同。那么接下来就来说一说郑和有关的一些事情。要知道他可是而立之年就能名扬全球的人物。郑和是明朝...……更多
明朝到底走了那些弯路
...的规矩吃垮了明朝。明太祖的政策是相信重用血缘亲人,明成祖的政策是不相信,多重限制,只相信其他外人,结果造成皇权式微时,藩王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明朝皇帝没有把握好藩王的作用,最终藩王成为圈养动物,并且如...……更多
郑和:从云南战俘到传奇航海家
...在随后爆发的“靖难之变”中,马三宝屡次立下战功。3.郑和的诞生:朱棣的赏识 朱棣对他的赏识和信任达到了顶点,最终赐给他“郑”姓,并升为四品太监。从此,被世人所熟知的郑和诞生了。郑和的官衔迅速提升,其影响...……更多
大明王朝共历17帝,他们的血缘关系是怎么样的
...急于削藩,后被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赶下了皇位。明成祖朱棣朱棣夺了朱允炆的皇位后,明朝的皇位传承从嫡长子朱标一系传到了庶子朱棣一系。朱棣是明朝少有的雄才大略的皇帝,明朝的整个政治格局和国土疆域基本是...……更多
揭秘明朝强盛的底层原因
...“中官奉使,将航海通西域”,也就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郑和下西洋。太仓是郑和船队集结出发的地点,所以,明朝历来有从太仓卫所就近挑选随从出洋的惯例。 据《瀛涯胜览》记载,郑和船队的武职人员中有百户103人,显然...……更多
郑和七下西洋的时候,欧美国家是什么发展水平?
郑和下西洋的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中国人都为有这样的一位大航海家感到自豪无比。郑和是云南晋宁县昆阳镇的回族子弟,出生在一个传统的穆斯林家庭。他们一家都是见过世面的。这对年幼的郑和非常重要,因为他从小...……更多
明朝的军事实力在当时有多强大?火器发展到鼎盛时期
...铜厂,并积极向外国引进先进的武器装备,再加以仿制,明成祖以后更加注重兵器的发展,如明成祖创立的神机营,其中的士兵装备有火枪、火铳等,无论是单兵作战还是集体作战,实力都十分强悍。这种独立炮兵建制在当时中...……更多
魏忠贤是明朝最牛太监?并不是,明朝最伟大的太监是他
...并不是明朝的最牛太监,在明朝,最牛的太监应该是他,郑和。1371年,郑和出生在云南,原名叫做马三保,郑和一家都是伊斯兰教徒,而作为伊斯兰教徒,他们心中都有一个终生的梦想,那就是去圣城麦加,郑和最终做到了,...……更多
朱棣死后有哪些妃子为其殉葬
...三位皇帝,被称为“永乐大帝”。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朱棣在北征班师途中,走到榆木川时病死了,活了六十四岁。按照当时明朝的制度,皇帝死后,要用活人殉葬,此做法非常残忍,是丧失人性的。尽管朱棣很有作为...……更多
...六部之中,户部主管财政,掌握着一个王朝的经济命脉。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期,一方面大兴土木,在北京修建皇宫、陵寝,另一方面派郑和下西洋,自己领兵征讨漠北。这些事项耗资巨大,幸亏没有一位理财专家执掌户部,否则...……更多
历史上第一位被阉割的太监是谁?
这位被阉割的勇士,我们大家都很熟悉,那就是郑和。一提到郑和,我们就会想到郑和下西洋,一共七次,为明朝的海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估计很少有人知道,郑和竟然是一位宦官!……更多
2022-12-16 16:19太监,历史
朱棣的军事才能与大明的辉煌胜利
明成祖朱棣的皇位来路不顺,但是他确实比朱允炆更适合当一个皇帝。作为镇守边关的藩王,朱棣统帅能力自然不必多说,在朝廷政治上,也是显得很铁拳铁腕。朱棣在位期间,在边域的管理上有所革新,设置机构来管理西域...……更多
揭开朱棣一生“四大功绩”的真相
...法性,费尽了心思。朱棣所谓不世之功的真相先来盘点下明成一生的四大功绩:五出漠北,三犁虏庭;迁都北京,修建北京城;编撰《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接下来我们就一件一件来说。一、五出漠北,三犁虏庭这应该是朱...……更多
风力驱动,星象引航:揭秘郑和远洋航海的智慧
前言郑和,这个在中国历史上响当当的名字,他带领数万人前前后后用28年时间横渡印度洋长达30万公里,七次下西洋的故事,至今仍令人震撼和敬佩。但是一个问题总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在没有现代导航设备的古代,郑和是...……更多
春节朝贡:明朝藩属国的外交礼仪与经济回报
...使到京城以外,另外一种则是由朝廷派使者出访各国。如明成祖朱棣甫一登基,即“遣使以即位诏谕安南、暹罗、爪哇、琉球、日本、西洋、苏门答剌、占城诸国”,同时派郑和下西洋,交好各国,“正当广示无外,诸国有输诚...……更多
郑和是怎么完成七下西洋超前轶后之奇举的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远距离航行,他本身其实是朱棣皇帝身边的一位太监,为何他能够担此重任?而他下西洋之后,又给当时的世界带来的什么影响?其实对于中国皇朝来说,明朝初期,国力之强大远非西方能够比拟的...……更多
聊聊极好享乐的绝代仁君明仁宗朱高炽
...十二年,公元1424年,七月十八日。明王朝的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远征蒙古,凯旋而归,途中死于内蒙古多伦西北的榆木川,时年六十四岁。天地苍茫,四野辽阔,远处的库里尔山巍然矗立,近处的额尔古纳河奔流不息。对于...……更多
走进江苏海院郑和航海文化博物馆——穿越600多年时光,“看见”郑和船队扬帆下西洋□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怀艳通讯员朱孔阳证实郑和船队曾到过非洲东海岸的关键证据何在?为郑和下西洋建造海船的龙江船厂遗址是...……更多
朱棣迁都北京的影响:打破利益共同体,改变明朝格局
...至于即使到了六百年后的现代,依旧有许多人仍然在称赞明成祖朱棣的这一决策。朱棣将明朝首都动用国力耗费巨资从南京迁往北平,绝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今天,就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六百年前,回顾“永乐北...……更多
历代君王文治武功排行榜,朱棣、玄烨上榜
...国家的发展功不可没。▲《清明上河图》局部 第五位:明成祖朱棣朱棣因为发动政变夺权了皇位,因此很多人对他的印象都不太好,而且因朱棣喜好征战也把他所做的功绩淹没。实际上朱棣在位期间编著了《永乐大典》在文化...……更多
明宣宗朱瞻基的书画艺术与治国理念
...家,处在中国历史上一个即将转型的关键时代。明朝先有明成祖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主动与海外诸邦交流沟通。后有西方传教士东来叩开中国闭关自守大门。同时,明代又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朝代。朱瞻基(1398-1435)是明朝...……更多
揭秘朱棣拒绝西洋美女的原因
郑和下西洋是一次盛举,他领导的船队,多次下西洋,带来了不少的好东西,古代中国人,与外界的交流还是非常多的,之前是利用丝绸之路,如今中国很多的东西,也是从丝绸之路传播过来的,这也大大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更多
鬼力赤曾一度成为蒙古最强大的力量,为何最终却身死瓦剌人之手
...这一部还是称为“鞑靼”。上图_明时期鞑靼瓦剌地图被明成祖朱棣撵着打得知本雅失里登上鞑靼大汗之位,明成祖派使臣郭骥出使鞑靼,令其归顺大明。结果本雅失里拥有恢复大元的野心,要和明朝干到底,直接杀了郭骥,这...……更多
...的忠臣良将,死于屠刀之下。而开启宦官干政先河的正是明成祖朱棣,在朱棣之前大明皇宫中有一个三尺铁牌,上面写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写着几个字的就是朱棣的老爸朱元璋,朱元璋作为一个创业者,从一个草...……更多
郑和的七次下西洋:名扬四海的背后故事
今天第一次知道郑和原名叫马三强,他还是一个太监。先声明一下,我对历史虽然感兴趣,但是对历史的了解却很不多,所以今天看到关于郑和这段介绍还是挺出乎我的意料。历史上名声远扬的郑和下西洋里的郑和,郑不是他...……更多
郑和在马六甲修建一口井,600多年间被4个国家抢夺
...上起长河。万千里破重重浪,六百年掀道波。”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开创了我国航海外交的先河,同时更是极大地促进了大明王朝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提升。虽然对于朱棣突然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缘由众说纷...……更多
明朝九大塞王各自的命运与荣耀
...明朝没有太宗的原因,因为后来我们在课本上学到的就是明成祖朱棣,而不是明太宗朱棣。4、代王朱桂朱桂是朱元璋的第13个儿子,生于洪武七年(1374年),洪武十一年(1378年)被封为豫王,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改封为代王...……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家国亲情六百年|梦回大明:贵州屯堡穿越600年的乡愁
将军号令,戍边卫国。一经数年,600有余。6月28日,江苏省南京芥子园园区内,身着凤阳汉装、脚穿绣花鞋、唱着地戏的安顺屯堡人带着乡愁
2024-06-29 02:45: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梅 洁《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9日 第 08 版)白浪街,是一条古老的街。我早听说过这条位于湖北
2024-06-29 06:15:00
李渊在内宫深处居住,他不能随意走动,也不可能随便外出,换言之,李渊是被变相地软禁起来。李世民必定会满足老爹的一切需求,但就是不能让李渊瞎转悠
2024-06-28 20:17:00
更为重要的是,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
2024-06-28 20:20:00
公元219年,关羽受封上将军,假节钺。或许是因为关羽在受封上将军时得到了刘备的授意,或许是关羽想借助刘备击败曹操,自立汉中王后的声势
2024-06-28 20:21:00
宫里很多宫女遣散走了,自己住着也憋屈,往事历历在目,于是李渊想离开皇宫,脱离李世民的阴影:“高祖以弘义宫有山林胜景,雅好之
2024-06-28 20:18:00
但炎帝与黄帝的关系却迷雾重重,其中谜团之一是炎帝与黄帝爆发过阪泉之战,说明两人是同一时代之人,且当时黄帝功绩超过炎帝。《国语·晋语》记载
2024-06-28 20:19:00
李林甫当了19年的宰相,权倾朝野,霍乱朝纲。李林甫曾建议唐玄宗派御史到各地巡查,而派出去的人都是李林甫的心腹,这些御史们在外地见到李林甫不喜欢的官员
2024-06-28 20:24:00
关于李林甫,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曾评价他“口有蜜,腹有剑”,从而诞生一个成语——口蜜腹剑。一个唐朝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2024-06-28 20:23:00
在我国历朝历代中,北齐仅存活二十八年,是非常短命的朝代,不过就是这二十八年,都与一位传奇女性密切相关。这位女性本是达官贵人家的娇女
2024-06-28 20:25:00
关羽在樊城之战中的表现还称不上亮眼,毕竟水淹七军不过是天灾,当时关羽并没有引汉水淹曹魏七军,导致于禁大军被淹,这其实不过是汉水暴涨溢岸导致的
2024-06-28 20:22:00
为了不错过缘分,她很快便打听来了小兵的名字和身世,高欢,因为家族犯罪牵连,被发配充军来到边镇。娄昭君也知道高欢与她门不当户不对
2024-06-28 20:26:00
汉文帝年间,国家缺少精通《尚书》的人才。齐国有个伏生,精通尚书,但年龄太大,太常就派晁错去跟其学习,晁错学成归来,拜为太子舍人
2024-06-28 20:30:00
史料记载:“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適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
2024-06-28 20:30:00
晁错本就在太子府任职,深受汉景帝刘启信任,汉景帝即位后,晁错被任命为内史,很多国家律令都是有晁错来定。史料记载:“错又言宜削诸侯事
2024-06-28 20: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