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永乐北迁”作为明朝的一次迁都行动,它带来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是举足轻重的,以至于即使到了六百年后的现代,依旧有许多人仍然在称赞明成祖朱棣的这一决策。
朱棣将明朝首都动用国力耗费巨资从南京迁往北平,绝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今天,就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六百年前,回顾“永乐北迁”的前因后果。
虽然明太祖朱元璋是以南京作为大本营,建立的明朝,但是他本人却曾犹豫过是否真的要将南京定为首都。
首都作为皇帝所在的城市,在古时候的观念中乃是“天眷之地”、“天下之中”。
这并不是说首都应该处于国土的正中心,而是指首都作为国家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的作用。
首都的繁华程度,应该要与这个国家的实力所相配对。
而纵观南京的方方面面,它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易于防守不易于攻击,能够保护国家政权中心;
它自唐朝之后便逐渐成为了全国的经济重心,商贾来往频繁,十分繁华;
并且明朝初期的南京占地面积十分广阔,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这一切的一切都令几乎所有古时候占据中国南方的王朝都将南京作为首都。
朱元璋将南京作为首都,看上去似乎是理所当然,不用考虑的,但是他却犹豫了。
原来,这位从战火纷乱的战场上打下江山的皇帝,认为南京太过于偏南,对于当时明朝的主要敌人所在的北方前线距离太过于遥远,对于朝廷调动军队与发布指令指挥战斗这些措施来说十分的不方便。
兵贵神速,一心记挂着北方战事的朱元璋认为首都应该能够发挥作战大本营的作用,而不是一味的稳坐后方享乐。
然而经过深思熟虑,朱元璋决定不放弃南京,将开封定为北京,实行古时候的两京制。
只不过元朝很快便被明朝灭掉了,为了让百姓休养生息,同时在遭受到了来自大臣与民间的阻力之后,朱元璋只好作罢将开封定为北京的念头,也放弃了在他故乡安徽凤阳建都的想法,下诏将南京定为首都。
这个困扰了朱元璋与大臣们十数年之久的首都之争才终于落下帷幕。
朱棣作为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被封为燕王。
洪武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380年,年仅二十岁的燕王朱棣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封地——北平。
也正是在北平,朱棣开始施展起了自己的才华,做起了夺得皇位的准备。
对于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武力攻破南京逼迫建文帝退位这一段历史,人们是众说纷纭。
有说朱棣到了北平便在开始谋划的,也有说是被建文帝削藩给逼迫的,甚至还有说他是被手下的谋臣给煽动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朱棣在北平势力日渐强大、声望日渐盛荣、许多人才都投靠他、许多百姓都歌颂他这是不争的事实。
甚至就连朱元璋都认为朱棣是朱家维持皇家地位的重要支柱。
建文帝继任皇位后,也正是打着维护自己绝对权威的心思,才开始削藩,只不过最后被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造反,发动“靖难之役”,夺得了皇位,改年号为“永乐”。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的永乐元年,有官员为了迎合朱棣的心意,呈上了一封奏折,认为北平作为朱棣当年的封地,正是朱棣发家的地方,是为“龙兴之地”,应当将北平立为陪都,以提高北平的地位。
不得不说,这个建议深得朱棣的心,那时的北平虽然经济相比较南京,经济并不算发达,但是却是朱棣记忆深刻、魂牵梦绕的地方。
因此,朱棣下诏,开始大力擢升燕平北平府的地位,为将来前往北平打下基础。
那个时候的北平只是作为陪都,朱棣还没有确立之后迁都北平的想法。
三年后,朱棣认为北平此时的建筑配不上它的地位,下诏兴建北平皇宫,而这个皇宫则是以南京皇宫为模本,进行了一定改良而建的。
之后朱棣下定决心回到北平,因此在为他自己的陵墓选址之时,定在了北平。
到了这个时候,基本上北迁的格局已经定下了,只是还并未与大臣们商量,官方上给出指令。
永乐十四年,朱棣加快了北迁的进度,开始与大臣们商量,这个时候的朱棣已经是心意已决,对反对的声音置若不顾,若是有态度坚决反对迁都的大臣,朱棣往往动用铁血手段,罚以重刑,如此一来,反对的声音们便逐渐小了下去。
迁都北平在人们的眼中成为了难以更改的既定事实。
永乐十八年,明成祖朱棣正式下诏迁都。
在朱棣将自己的陵墓地址选在了北平的时候,就有一些政治眼光敏锐的官员们看出了朱棣想要迁都北平的想法,然后呈上了各种各样的奏折来阻止朱棣这一决策。
原来,迁都一直都是一件影响全国的大事,毕竟首都所在之地代表着国家的文化、经济、政治中心,能够带动着周围地区的发展。
而当时的大臣们有很多都来自于江南地区,他们围绕着南京作为首都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利益共同体,若是将首都迁移到北平,那么毫无疑问的是这个利益共同体将土崩瓦解。
再加上朱棣建设北平的决定令明朝全国都蒙受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也征调了许多军队与民夫,令北方百姓们无暇顾及粮食的产量。
而民以食为天,北方许多地区的家庭因为家中劳动力被征调而苦不堪言。
与此同时北平太过于靠近北方边境,处于外敌的直接威胁之下,若是抽调军队防守北平又会打乱北方边防的配置。
在朱棣刚刚展露出想要迁都北平的念头之时,各种各样的阻力便纷沓而至。
然而朱棣也不是无能之辈,他顶住了压力,最终成功让北平改名成为了北京,成为了明朝新的首都,而南京则成为了留都。
朱棣能够成功迁都北平,并不仅仅是仗着皇帝的身份一意孤行,而是因为迁都北平的确有比坏处更加大的好处。
首先便是在元朝灭亡之后,北方的政治地位得到了加强,而在北平将势力发展起来的朱棣更是明白北方地区的重要性,若是能够将首都迁移到北平,那么可以将被异族掌控近二百五十年的华北地区重新囊入怀中!
并且北京距离长城足够近,这样一来朱棣与众大臣们就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管理抵御外族侵略的军队,发出正确的指令。
虽然这样一来若是边境失守,北平将直面外敌的侵入,十分的危险,但是朱棣认为“天子守国门”,正是因为皇帝是天子,才更要坐镇在前线,以保护百姓抵御外敌入侵。
在抵御北方鞑靼与瓦刺等外敌这方面,以北平为首都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并且朱棣也十分摒弃将士在前线作战,官员却在后方享乐的做法。
而在经济方面,“永乐北迁”也对北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那时的北方与南方差别很大,南方粮产多,土肥水美,再加上首都也在南方,导致南方一直都是富饶的代名词。
而北方地区寒冷干燥,粮产很少,再加上时常要面对外敌的劫掠,因此北方的百姓都十分穷苦,人口稀少。
而朱棣为了迁都北平,大力营建北平的建筑,发展北方的经济,通过征调人口前往北方,令北方的人口与生产得到了迅速的增长,同时也吸引了商贾的前往,北方逐渐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而当时北方的物资稀少,很多营建北平的物资都需要从南方通过大运河运输,这又带动了大运河沿途城市的经济发展。
“永乐北迁”带动了全国的经济,而朱棣坐镇“国门”,直面外敌威胁的做法更是让明朝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令他们在面对诸如“土木堡之变”等危机的时候更加团结的抵抗外敌。
“永乐北迁”是中国历史上影响十分深远的事件,虽然在营建北平之处给明朝的财政带来了庞大的压力,同时也让被迫征调的民丁们遭受了无妄之灾,但是对于后世来说,所带来的利益却也是值得赞扬的。
直到今天,昔日的北平也就是现在的北京,依然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而北京紫禁城也是当时奠定的规模,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建筑史上的佳作世界闻名。
明成祖虽然是武力逼迫建文帝退位后,自己再上位的,但是他上位后做出了安抚流民、发展经济、营建北平、五征蒙古、派郑和下西洋等功绩。
对于朱棣的评价不能一言以蔽之,而对“永乐北迁”这一历史事件,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31 23: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