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朱棣迁都北京的影响:打破利益共同体,改变明朝格局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1-31 22:06:00 来源:戏说三国

“永乐北迁”作为明朝的一次迁都行动,它带来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是举足轻重的,以至于即使到了六百年后的现代,依旧有许多人仍然在称赞明成祖朱棣的这一决策。

朱棣将明朝首都动用国力耗费巨资从南京迁往北平,绝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今天,就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六百年前,回顾“永乐北迁”的前因后果。

朱棣迁都北京的影响:打破利益共同体,改变明朝格局

虽然明太祖朱元璋是以南京作为大本营,建立的明朝,但是他本人却曾犹豫过是否真的要将南京定为首都。

首都作为皇帝所在的城市,在古时候的观念中乃是“天眷之地”、“天下之中”。

这并不是说首都应该处于国土的正中心,而是指首都作为国家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的作用。

首都的繁华程度,应该要与这个国家的实力所相配对。

而纵观南京的方方面面,它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易于防守不易于攻击,能够保护国家政权中心;

它自唐朝之后便逐渐成为了全国的经济重心,商贾来往频繁,十分繁华;

并且明朝初期的南京占地面积十分广阔,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这一切的一切都令几乎所有古时候占据中国南方的王朝都将南京作为首都。

朱元璋将南京作为首都,看上去似乎是理所当然,不用考虑的,但是他却犹豫了。

朱棣迁都北京的影响:打破利益共同体,改变明朝格局

原来,这位从战火纷乱的战场上打下江山的皇帝,认为南京太过于偏南,对于当时明朝的主要敌人所在的北方前线距离太过于遥远,对于朝廷调动军队与发布指令指挥战斗这些措施来说十分的不方便。

兵贵神速,一心记挂着北方战事的朱元璋认为首都应该能够发挥作战大本营的作用,而不是一味的稳坐后方享乐。

然而经过深思熟虑,朱元璋决定不放弃南京,将开封定为北京,实行古时候的两京制。

只不过元朝很快便被明朝灭掉了,为了让百姓休养生息,同时在遭受到了来自大臣与民间的阻力之后,朱元璋只好作罢将开封定为北京的念头,也放弃了在他故乡安徽凤阳建都的想法,下诏将南京定为首都。

这个困扰了朱元璋与大臣们十数年之久的首都之争才终于落下帷幕。

朱棣作为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被封为燕王。

洪武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380年,年仅二十岁的燕王朱棣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封地——北平。

也正是在北平,朱棣开始施展起了自己的才华,做起了夺得皇位的准备。

朱棣迁都北京的影响:打破利益共同体,改变明朝格局

对于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武力攻破南京逼迫建文帝退位这一段历史,人们是众说纷纭。

有说朱棣到了北平便在开始谋划的,也有说是被建文帝削藩给逼迫的,甚至还有说他是被手下的谋臣给煽动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朱棣在北平势力日渐强大、声望日渐盛荣、许多人才都投靠他、许多百姓都歌颂他这是不争的事实。

甚至就连朱元璋都认为朱棣是朱家维持皇家地位的重要支柱。

建文帝继任皇位后,也正是打着维护自己绝对权威的心思,才开始削藩,只不过最后被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造反,发动“靖难之役”,夺得了皇位,改年号为“永乐”。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的永乐元年,有官员为了迎合朱棣的心意,呈上了一封奏折,认为北平作为朱棣当年的封地,正是朱棣发家的地方,是为“龙兴之地”,应当将北平立为陪都,以提高北平的地位。

不得不说,这个建议深得朱棣的心,那时的北平虽然经济相比较南京,经济并不算发达,但是却是朱棣记忆深刻、魂牵梦绕的地方。

朱棣迁都北京的影响:打破利益共同体,改变明朝格局

因此,朱棣下诏,开始大力擢升燕平北平府的地位,为将来前往北平打下基础。

那个时候的北平只是作为陪都,朱棣还没有确立之后迁都北平的想法。

三年后,朱棣认为北平此时的建筑配不上它的地位,下诏兴建北平皇宫,而这个皇宫则是以南京皇宫为模本,进行了一定改良而建的。

之后朱棣下定决心回到北平,因此在为他自己的陵墓选址之时,定在了北平。

到了这个时候,基本上北迁的格局已经定下了,只是还并未与大臣们商量,官方上给出指令。

永乐十四年,朱棣加快了北迁的进度,开始与大臣们商量,这个时候的朱棣已经是心意已决,对反对的声音置若不顾,若是有态度坚决反对迁都的大臣,朱棣往往动用铁血手段,罚以重刑,如此一来,反对的声音们便逐渐小了下去。

迁都北平在人们的眼中成为了难以更改的既定事实。

永乐十八年,明成祖朱棣正式下诏迁都。

朱棣迁都北京的影响:打破利益共同体,改变明朝格局

在朱棣将自己的陵墓地址选在了北平的时候,就有一些政治眼光敏锐的官员们看出了朱棣想要迁都北平的想法,然后呈上了各种各样的奏折来阻止朱棣这一决策。

原来,迁都一直都是一件影响全国的大事,毕竟首都所在之地代表着国家的文化、经济、政治中心,能够带动着周围地区的发展。

而当时的大臣们有很多都来自于江南地区,他们围绕着南京作为首都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利益共同体,若是将首都迁移到北平,那么毫无疑问的是这个利益共同体将土崩瓦解。

再加上朱棣建设北平的决定令明朝全国都蒙受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也征调了许多军队与民夫,令北方百姓们无暇顾及粮食的产量。

而民以食为天,北方许多地区的家庭因为家中劳动力被征调而苦不堪言。

与此同时北平太过于靠近北方边境,处于外敌的直接威胁之下,若是抽调军队防守北平又会打乱北方边防的配置。

在朱棣刚刚展露出想要迁都北平的念头之时,各种各样的阻力便纷沓而至。

然而朱棣也不是无能之辈,他顶住了压力,最终成功让北平改名成为了北京,成为了明朝新的首都,而南京则成为了留都。

朱棣迁都北京的影响:打破利益共同体,改变明朝格局

朱棣能够成功迁都北平,并不仅仅是仗着皇帝的身份一意孤行,而是因为迁都北平的确有比坏处更加大的好处。

首先便是在元朝灭亡之后,北方的政治地位得到了加强,而在北平将势力发展起来的朱棣更是明白北方地区的重要性,若是能够将首都迁移到北平,那么可以将被异族掌控近二百五十年的华北地区重新囊入怀中!

并且北京距离长城足够近,这样一来朱棣与众大臣们就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管理抵御外族侵略的军队,发出正确的指令。

虽然这样一来若是边境失守,北平将直面外敌的侵入,十分的危险,但是朱棣认为“天子守国门”,正是因为皇帝是天子,才更要坐镇在前线,以保护百姓抵御外敌入侵。

在抵御北方鞑靼与瓦刺等外敌这方面,以北平为首都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并且朱棣也十分摒弃将士在前线作战,官员却在后方享乐的做法。

而在经济方面,“永乐北迁”也对北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那时的北方与南方差别很大,南方粮产多,土肥水美,再加上首都也在南方,导致南方一直都是富饶的代名词。

朱棣迁都北京的影响:打破利益共同体,改变明朝格局

而北方地区寒冷干燥,粮产很少,再加上时常要面对外敌的劫掠,因此北方的百姓都十分穷苦,人口稀少。

而朱棣为了迁都北平,大力营建北平的建筑,发展北方的经济,通过征调人口前往北方,令北方的人口与生产得到了迅速的增长,同时也吸引了商贾的前往,北方逐渐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而当时北方的物资稀少,很多营建北平的物资都需要从南方通过大运河运输,这又带动了大运河沿途城市的经济发展。

“永乐北迁”带动了全国的经济,而朱棣坐镇“国门”,直面外敌威胁的做法更是让明朝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令他们在面对诸如“土木堡之变”等危机的时候更加团结的抵抗外敌。

“永乐北迁”是中国历史上影响十分深远的事件,虽然在营建北平之处给明朝的财政带来了庞大的压力,同时也让被迫征调的民丁们遭受了无妄之灾,但是对于后世来说,所带来的利益却也是值得赞扬的。

朱棣迁都北京的影响:打破利益共同体,改变明朝格局

直到今天,昔日的北平也就是现在的北京,依然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而北京紫禁城也是当时奠定的规模,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建筑史上的佳作世界闻名。

明成祖虽然是武力逼迫建文帝退位后,自己再上位的,但是他上位后做出了安抚流民、发展经济、营建北平、五征蒙古、派郑和下西洋等功绩。

对于朱棣的评价不能一言以蔽之,而对“永乐北迁”这一历史事件,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31 23: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日韩青年峰会启动,三国“Z世代”如何看待三边合作与分歧
...选定了各代表团的汉字词汇,分别为“未来”“尊重”“共同体”“包容”。 澎湃新闻 摄 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秘书长欧渤芊在中日韩青年峰会开幕式上表示,希望三国青年开启彼此友谊之路,
2023-08-14 23:13:00
明朝两京制度,为何会必然迁都北方
明朝的两京格局可以说是一定的,哪怕是太子朱标不死,也会是两京制度,区别在于北京或者西京西安。明朝的都城很有意思,最开始建立的是凤阳,也就是名义上的中都,结果建到一半很多人反对,再
2022-12-27 11:23:00
苏联解体与俄乌冲击后,俄国在欧亚地区还剩几分影响力?
...后随着塔吉克斯坦的加入,该机制又正式改组为欧亚经济共同体,旨在协调各成员国的经济改革进程。此后,欧亚经济共同体的规模虽有所扩大,但机制成员与运作情况较不稳定。2014年,成员
2023-03-02 10:35:00
东林党能左右明朝格局,为什么迅速消失在清朝政治舞台上
...,相信对于东林党这个名字不会觉得陌生。东林党诞生于明朝中后期,最早是由一批憎恶阉党,有一定政治抱负的读书人组成,是典型的政治利益集团的产物。东林党曾频繁活跃在明朝晚期,是一个
2023-01-28 18:20:00
新华时评丨“四个没有变”彰显中国对美外交格局担当——新时期中美正确相处之道系列评论之三
...关系,目的就是增进两国人民福祉,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贡献中国力量。在当今世界面临诸多全球性挑战的背景下,各国对中美关系稳定抱有强烈期望。中美应超越分歧,推进对话合作,
2024-12-23 22:48:00
明朝以嫡长子继位的皇帝都有谁
...严重的北虏南倭时期,大明王朝内部早已经不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这样的内忧外患共同作用下,路线混乱的崇祯帝已无力回天。太子失踪、王室衰败,终于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后走
2024-02-04 19:24:00
...,全面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三是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人类社会共同发展、长治久安、文明互鉴的正确方向。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解决人类面临的
2023-12-30 05:59:00
...一,那些能够出得起钱的王公贵族们恰恰是崇祯帝的利益共同体。这些人大多都是功臣之后,或者是皇亲国戚,虽然在政治上没有实权,但是却有着很大的经济实权,还掌管着茶叶、盐业等暴利行业
2024-05-26 06:56:00
朱高炽影响了明朝的格局
明仁宗朱高炽是明朝的第五位皇帝,他在位时间长达30年,是明朝历史上任期最久的皇帝之一。后世对明仁宗朱高炽的评价却褒贬不一,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明仁宗,从政治方面看,明仁宗朱高炽致
2024-10-14 10:5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庐江惊现三座东汉古墓!系农田改造时发现,出土铜镜光可照人
大皖新闻讯 古墓墓室顶部严丝合缝,墓砖一头宽一头窄,且带有弧度,体现了古人技艺的高超。连日来,在庐江县移湖街道八里社区陈老屋村民组的一处高坡上
2025-10-15 00:26:00
以笔为缰,挥毫间见民族风骨——《战马》佳作赏析
“没想到能在长春看到徐老的作品,太惊喜了!”在长春美术馆,一位观众发出由衷感叹。“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
2025-10-14 20:30:00
西安一市民赴广西捐赠抗战文物 “这是日寇侵华的铁证”
“这枚纪念章既是战利品,也是日寇侵华的铁证,通过它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创造未来!”最近,为帮助讲好“飞虎队”故事
2025-10-14 20:45:00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
学府东街站位于小店区东中环路与龙保街、学府东街的交叉口之间,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该站工程名为学府街东口站,公示名为龙堡站
2025-10-13 20:17:00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
笔墨间的垦荒征程——《南泥湾途中》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11 21:17:00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