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郑和在马六甲修建一口井,600多年间被4个国家抢夺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4-17 09:27:00 来源:戏说三国

“七下远洋佳话多,外交史上起长河。万千里破重重浪,六百年掀道波。”

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开创了我国航海外交的先河,同时更是极大地促进了大明王朝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提升。

郑和在马六甲修建一口井,600多年间被4个国家抢夺

虽然对于朱棣突然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缘由众说纷纭,有的说是为了让郑和去海外找寻朱允炆,有的说是朱棣“安内”之后,便想要攘外开拓疆土。但无论怎样,郑和的这次海外开拓无疑是十分成功的。

在他这七次远洋当中,虽然经历了许多困苦,但是却也发生了许多有趣之事,至今仍在流传。

当初郑和曾率领船队路过一个地方,并且在那里修建了一个水井。没想到在那之后600多年间,这口水井被4个国家抢夺。这口水井究竟有何特殊之处呢?

郑和在马六甲修建一口井,600多年间被4个国家抢夺

海外之行

朱棣执政期间,之所以能够进行如此大规模的航海之旅,与他的父亲朱元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虽然朱元璋出身贫寒,但是他却知道对于百姓而言,最为重要的便是生存,只有让百姓吃饱穿暖,国家的经济才会得到发展。

因此朱元璋当政期间,一心想的都是如何提高明朝的经济水平。在他的治理下,明朝的各方面经济都有了很大的发展,造船业与武器制造都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

在朱棣成功地坐上了皇位之后,由于他争夺皇位的手段并不光明正大,因此他十分顾虑百姓以及后世对他的看法。为了用更多的功绩,遮盖自己的“丑闻”,朱棣只能不断地建功立业。

郑和在马六甲修建一口井,600多年间被4个国家抢夺

直至永乐三年时,大明朝王朝内部已然一片祥和,周边诸多藩国也成了明朝的属国。立功心切的朱棣就不得再为自己找点功绩,既然内部已安,他就思考如何“攘外”,扩大明朝的“国际知名度”,于是便有了郑和的海外之行。

郑和所率领出海的人员众多,足有27000余人,各种船只配备齐全,在队伍中更是有着各行各业的高端人才,随行的军将也是武艺高强、身经百战。

为了出行安全以及“彰显国威”,郑和队伍中的军将不仅携带着明朝威力巨大的火器,更是在战船上安上了火炮。足以他们应对大部分的突发情况,甚至一些落后的小国,以郑和船队的实力都足以将其碾压。

郑和在马六甲修建一口井,600多年间被4个国家抢夺

不过,虽然郑和团队的配备齐全,可是人难免会生病,虽然一些毛病,凭借船上的医者以及所携带的药物就足以治好,但是有些疾病却是需要调养的,而海上颠簸,对于病人的调养十分不利,因此每到这个时候,就需要找地方停靠船只,到陆地上进行疗养。

郑和的副使就曾在海上航行时染病,经过医治的治疗,需要到陆地上疗养,为此郑和便让船队找一处距离较近的国家靠岸,顺便进行他们“宣扬国威”的任务。却不想他们这随意的一举,却留下了一段传奇。

路过满刺加、收为藩属国

当时距离郑和船队最近的地方,便是满刺加,于是郑和便命令船队,在满刺加停靠。

郑和在马六甲修建一口井,600多年间被4个国家抢夺

彼时的满刺加还十分的贫穷、落后,郑和船队的所带之物,每一样在满刺加入的眼中,都是稀世珍宝。在与满刺加的国王讲明来意之后,满刺加的国王十分热情地接待了郑和等人。

在交谈之中,郑和将明朝天朝大国的形象,给满次加国王讲述得淋漓尽致,对于满次加的国力,明朝在他们的眼里,简直就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并且,当时满刺加周边还有不少势力,这些势力与满刺加纷扰不断。

郑和在马六甲修建一口井,600多年间被4个国家抢夺

郑和便提出,如果满刺加成为明朝的附属国,那么就会受到大明王朝的庇佑,如果有人敢于攻打满刺加,那么明朝必定会出兵相助。

而且明朝作为天朝上国,极具大国风范,只要满刺加每年例行进贡,那么明朝对他们的赏赐,将会是他们进贡物品价值的好几倍。

满刺加国王在见识到郑和团队的实力之后,又听到了如此诱人的“加盟条件”,于是二话不说,便向郑和提出了成为明朝藩属国的申请,而且更是提出了,想要与大明王朝联姻,以翁婿之礼待之。

郑和在马六甲修建一口井,600多年间被4个国家抢夺

郑和听后,表示会将满刺加国王的申请转达给朱棣。为了表示诚意,在郑和离开满刺加之前,满刺加的国王还派遣了自己的亲卫,与郑和一同离开,并且还给带上了许多满刺加的珍贵之物。

郑和回国之后,便将此事禀报给了朱棣。朱棣在看到满刺加国王的诚意之后,便十分欣喜,还将自己的汉丽公主许配给了满刺加国王。

被四国争抢的三宝井

在汉丽公主嫁到满刺加之后,满刺加国王对她无微不至,更是为汉丽公主修建了大明王朝样式的别苑,方便她居住。唯一美中不足的一点,便是汉丽公主所住之地,取水极为不便。

郑和在马六甲修建一口井,600多年间被4个国家抢夺

听闻汉丽公主,取水不便,郑和在又一次的航行之前,特意招募了许多打井的能手。并且在这次航海途中,特意停靠在了满刺加。

下船之后,郑和便迫不及待地领着一众人给汉丽公主请安,并且命人在汉丽公主的别苑找寻打井支出,带领着手下共同为汉丽公主打了一口水井。

由于这口井是郑和带人所打,因此人们便把这口井取名为“三宝井”。

郑和在马六甲修建一口井,600多年间被4个国家抢夺

三宝井成功解决了当地人饮用淡水的问题,在随后的日子中,人们更是将这口井传得神乎其神,甚至还有这口井的井水,能够“包治百病”的税法。这让三宝井一度成为当地人的信仰。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满刺加在之后的六百年间国先后四个国家所占领,而在占领之后,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将三宝井牢牢地把持在自己的手中,以此来想要奴役满刺加国的民众。

面对着外来殖民者的入侵,满刺加人奋起反抗,赶走了列强,更是将三宝井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郑和在马六甲修建一口井,600多年间被4个国家抢夺

时至今日,满刺加国虽然已经不再,但是三宝井依然在马六甲地区人们的心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17 12: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东南亚最神奇的一口水井,原是明朝一位宦官所建,结果被多次投毒
...明朝宦官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舰队,五次路过马六甲,并在这里留下了很多传奇故事。比如如今的马六甲唐人街的尽头,就有一个专门纪念郑和下西洋的六百周年的郑和文化馆。今天笔者
2025-03-28 18:17:00
...的第一程,从此也让世界上多了一口神奇的井,郑和途径马六甲,与马六甲国王结识,觉得这个国王很有才华,就上书明成祖,紧接着明成祖就把汉宝丽公主下嫁马六甲,为两个国家奠定了友谊的基
2023-08-17 14:01:00
...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社吉隆坡12月25日电 题:郑和给马六甲留下了什么?——专访马中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马六甲鸡场街工委会主席颜天禄中新社记者 陈悦郑和七下西洋,至少五次驻
2022-12-25 17:58:00
...和塔、三宝港和三宝佛公,斯里兰卡的郑和桥,马来西亚马六甲的三宝山、三宝井、“郑和脚印”,印尼三宝垄的三宝洞、三宝墩、三宝井、三宝河和三宝圣碑等,为云南的海外统战工作奠定了文化
2023-12-19 09:25:00
郑和下西洋:历史使命与真相探寻
...其是与当时的明成祖朱棣及其对建文帝的追寻密切相关。马六甲的战略地位马六甲,作为连接东西方的重要海上通道,不仅是商贸的集散地,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今天的马六甲仍保留着郑和当年航
2024-12-02 09:35:00
...了“一带一路”倡议最早的践行者。郑和七下西洋时曾在马六甲和苏门答腊北部的须文答腊两处设立商馆,于所到之处尽力推动贸易、互市,让沉寂已久的海上丝绸之路恢复繁荣。今天坐落在圣淘沙
2023-07-11 07:05:00
为何明成祖朱棣要坚持郑和下西洋
...也有人口过去做生意讨生活,但华人在南洋最远只能去到马六甲,马六甲一过就是印度洋,而印度洋的大风浪不是南洋可比的,很可能的一点就是当时技术能力过印度洋损耗极大,亏本买卖没人做,
2024-04-26 15:31:00
...时间到了爪哇,是现在的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这个地方是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据点,如果想要去非洲的话,马六甲海峡是必经的地方。在当时这个地方物产丰富,但是没有统一的爪哇国国王,郑和到了
2023-01-24 21:10:00
...判家,更是位广大文化的推广者。他带领船队到达印度的马六甲时,与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壮丽的航海史,也是中华民族远航史上的一个辉煌篇章。郑和率领的船队,共七次出洋,走过了
2023-04-27 18:5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季布一诺:楚汉风云中的诚信丰碑
他是项羽麾下骁勇善战的猛将,令刘邦闻风丧胆;他也是汉高祖悬赏千金也要生擒的“死敌”。可当生死攸关之际,竟有人甘冒灭族之险
2025-04-02 09:34:00
“孔融让梨”世人皆知,可有多少人知道他哥后来为他而死呢?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礼仪之邦,历史上出过很多有高尚美德的名人,也有很多关于美德的故事。比如说“曾参教子”
2025-04-02 00:05:00
万贵妃比明宪宗大17岁却为何极度受宠?她最终的结局如何?
铁打的万贵妃,流水的皇后”,说的就是明朝皇帝朱见深对万贵妃的专宠。自古老夫少妻的组合很常见,但老妻少夫却相对“另类”。这不
2025-04-02 00:09:00
迁西县塔子山村:八十余载坚持守护无名烈士墓
图为村民为烈士扫墓。王喜增摄3月27日清晨,燕山深处的迁西县上营镇塔子山村,薄雾轻笼。清明节即将到来,塔子山村党支部书记张宗宾和几名村民带着铁锨和笤帚
2025-04-02 06:46:00
大皖新闻讯 为纪念赵朴初先生逝世25周年,传承和弘扬赵朴初先生爱国主义与无私奉献精神,安庆市赵朴初故居陈列馆近日同时举办三组主题展
2025-04-01 22:06:00
清明节吉林省各博物馆用35个展览带观众“邂逅历史”
清明节小长假已经进入倒计时,吉林省内各博物馆将推出35个展览,邀您共赴春日之约。此外,有多家博物馆延时闭馆,让观众可以在博物馆中尽情度假
2025-04-01 23:03:00
西班牙曾计划用两万人征服明朝,为什么最后没有实施?
1574年1月11日,殖民者雷克尔给西班牙国王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告诉国王,只要他愿意,可以率领60名士兵攻占中国明朝
2025-04-01 17:26:00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何如此出名?专家:放大十倍后就明白了
无论哪个时代,无论是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甚至普通读书人,对达芬奇的传世名画《最后的晚餐》都有所了解。毫无疑问,《最后的晚餐》已经是永恒的精神符号
2025-04-01 17:58:00
白登之围与一片石大战,相同困境,刘邦与李自成的选择,孰对孰错
中国历史上有两场战争很相似,但时间上却跨越了两千年,那就是汉初的白登之围和明末清初的一片石之战。这两场战争在发生的背景上很相似
2025-04-01 18:50:00
又至清明,追思情深。在襄阳市保康县城关镇堰塘村的一座红军墓前,邓家四代人接力守墓94年。墓中长眠的是一位至今无人知晓“叶司号员”
2025-04-01 20:14:00
10个可以和人吹嘘的历史冷知识,一般人真不知道
一:百家姓为何以“赵钱孙李”开始?百家姓流传至今,四姓一句朗朗上口,为何从赵钱孙李开始呢?据相关历史记载,百家姓最初的编纂者是宋朝时期南方吴越国的一位老儒生
2025-04-01 16:44:00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四至”西界首次被准确定位
武当山"蟠蜛八百余里"的区域概念,肇于宋元史志,至明代被确立为法定山界。随着东、南、北三块界碑陆续被发现,其边界走向与古籍记载基本吻合
2025-04-01 16:50:00
2019年,女子坐月子吃12个南瓜被婆婆大骂,公公让她用脚踩钉子
2014年10月19日,长沙市望城区的何庆林接到了村里妇女主任的一个电话,妇女主任对何庆林说:“你的妻子方宝琴在原阳市的一家医院中生了一个孩子
2025-04-01 16:54:00
1993年,一名采购员私自拿走27万公款,劫机潜逃台湾省,下场如何
1995年的春节,中国各地都是张灯结彩迎接新春的到来,而在海峡两岸的台岛监狱中,一位神情复杂的中年男子拿着电话迟迟不肯拨号
2025-04-01 1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