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云南政协报
■普显宏
有一次,我在《中国统一战线》这本杂志上读到了胡恒富先生写的《郑和文化:云南海外统战工作名片》一文,引发了我对新时代云南统一战线工作的一点思考。
郑和4岁时被父亲送到镇南(今南华县)郑姓回族家避难,“遂袭其姓”,11岁时,被西平侯沐英从镇南带至南京。郑和童年在南华生活了7年多时间,南华是郑和的第二故乡。
1911年,辛亥革命先驱李根源在南华立了“郑和故里”垂碑和“郑和故里”摩崖石刻,在明代古桥灵官桥旁改建了郑和庙。南华是最早研究郑和的地区之一,从李根源的反复考证、研究算起,至今延续了一百多年。2015年,我们在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30多万字的郑和研究文集《从高原湖走向世界海》;拍摄了三集电视纪录片《探秘郑和故里》;在镇南古城竖立了郑和铜像。每年的7月11日,南华文艺界都要开展活动纪念“最有功于今世之文明者”的郑和。
胡恒富的文章,为南华弘扬新时代郑和精神开阔了视野。
胡恒富的文章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讲起,解析了郑和文化及郑和精神在新时代的价值和内涵,高度赞扬了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
云南地理位置十分特殊。缅甸、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东帝汶等南亚、东南亚国家是世界上华人华侨聚集最多的地区。郑和下西洋,共到过37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的人民长期以来深受郑和文化的影响,至今仍崇拜郑和,在各地建了不少郑和庙,较著名的郑和庙就有14座之多。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许多遗迹,如泰国的郑和塔、三宝港和三宝佛公,斯里兰卡的郑和桥,马来西亚马六甲的三宝山、三宝井、“郑和脚印”,印尼三宝垄的三宝洞、三宝墩、三宝井、三宝河和三宝圣碑等,为云南的海外统战工作奠定了文化基础。正如胡恒富在文章中所言,讲好郑和故事,弘扬好郑和精神,就是云南海外统战工作一张靓丽的名片。
(作者系第九届南华县政协委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9 11: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