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两千多年前的封泥铸就“锁屏密码”
...理人员在搜集散落民间的文物时,发现一枚“曲周侯印”封泥。该封泥的发现,不仅揭秘了两千年前文件的保密技术,也为寻找曲周侯国的具体位置提供了线索。对现代人来说,封泥这一古物恐怕十分陌生,然而其意义和价值却...……更多
...所所长李龙彬介绍,在稽中遗址首次发现了“山阴丞印”封泥和“会稽郡壁”铭文砖等实物,为确认东汉会稽郡治山阴县提供了线索。“山阴丞印”封泥发现处位于考古发掘区一期、二期中间地带,属于汉代遗存区域。封泥也称...……更多
“金石华岳——陈介祺特展”将在潍坊市博物馆开展
...”“泽被桑梓”五个部分,涵盖陈介祺旧藏青铜器、玺印封泥、陶文瓦量、石刻造像等门类及其信札、早中晚期书法作品,以及陈介祺金石交游和对家乡金石学的影响与贡献。展品共计447件,其中,一部分文物展品是建馆以来首...……更多
链接友谊的桥梁,潍坊开启陈介祺金石文化周
...,陈介祺研究会顾问尾崎建治先生捐赠珍贵古玺印100方、封泥20方、个人书画篆刻精品40件。著名收藏家蔡旭东先生捐赠齐地战国、秦陶文646件等。十大展览各具特色,其中“金石之都·更好潍坊”万印楼当代国际篆刻精英收藏工...……更多
绍兴稽中遗址发现 “山阴丞印”封泥和“会稽郡壁”铭文砖
...今天向媒体介绍,在绍兴稽中遗址首次发现“山阴丞印”封泥和“会稽郡壁”铭文砖等实物。“会稽郡壁”铭文砖使用了楷体字,属于六朝时期,这种铭文有“壁”的砖早期一般为皇宫所用。这两件重要遗物的出土,基本可以确...……更多
...运输的效率。进入唐朝,公文邮件的封装更是要用囊封。封泥不仅有保密作用,还有等级之分。最高五封,最低三封,封泥越多则表示邮件越重要。这一制度的实施,使得公文邮件的安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清朝时期,政府对...……更多
来看看,指纹是如何“代表”我们的?
...物占有的凭证。在战国时期,人们开始在文书传递中使用封泥,这起到防伪和保密的作用,官方文书封泥普遍加盖印章,而私人文书中人们会在封泥上按上指纹,以此表明身份,在馆中珍藏指纹封泥记录着这一传统。进入唐代后...……更多
“画押”为何要按手印,古人有指纹识别技术吗?
...叉处封以黏土,上盖印章,作为信验。我们在古代书简的封泥上常可看到明晰的指纹,而且有些封泥并不加盖印章,只有指纹。这种有意按上去的指纹显然是为做鉴定用的。二、古代文书契约——唐代“画指券”1964年的时候,...……更多
发布会丨2024潍坊陈介祺金石文化周即将开幕
...珍贵两汉龙纹古砖116块。河南印社社长许雄志先生捐赠秦封泥10块、陈介祺原拓千秋万世汉砖拓片1件、千秋万世汉砖题跋拓片1件、千秋万世汉砖残砖1块。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陆明君先生捐...……更多
“众芳芬苾金石永年”吴式芬金石文化当代篆刻名家作品邀请展在无棣举行
...通,金石文化底蕴深厚。吴式芬是金石文化集大成者,是封泥的最早发现者和研究者。近年来,依托丰厚的文化沃土,大力推进文化“两创”,今天的无棣,正乘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东风,持续叫响“...……更多
看看白鹿原的帝王级古墓中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吧
...的话,又为什么能够穿着金缕玉衣进行下葬呢?发现一件封泥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之后的一天当中,有一名考古人员在进行筛土的时候居然在土里找到了一枚印章,用更详细的话来说这是一件封泥,它相当于如今的封条,古...……更多
...人物吴之勷所得,又传给其孙子——清代著名金石学家、封泥学家吴式芬,成为吴氏家族的传家之宝,在吴宅中筑“宝砚堂”收藏。清朝灭亡后,雪堂宝砚流失,直到2018年出现在黑龙江省讷河市。今年,滨州市吴式芬金石文化...……更多
9月30日,陈介祺特展开展!
...《簠斋吉金录》《十钟山房印举》《簠斋藏古玉印谱》《封泥考略》(与吴式芬合辑)等。‌陈介祺是清代著名的收藏家、金石学家,被誉为金石学史上的划时代人物,被尊称为金石巨擘。他的学术成就和贡献在金石研究领域中...……更多
聊聊宋人如何写信
...识度?仇春霞:抱歉,我没有研究过古代邮戳。但是见过封泥,它的作用类似于现在的骑缝章,或者像带有个人标识的封口胶带。封泥很小,跟大拇指差不多大。有些信件不走政府的邮政系统,而是托熟人或朋友们带过去。另外...……更多
西南6省区市专家在渝发布最新考古成果 快来探秘泥土里的西南古代史
...物证据。同时,考古专家们还在遗址内发现了超过1300枚封泥,其中,不仅首次发现了“交趾太守章”,完善了古代益州郡与周边郡级的行政网络,还首次发现了“滇王相印”封泥,它是继“滇王金印”等文物之后,有关古滇国...……更多
《古今大战秦俑情》郎中令蒙天放与少女韩冬儿的翻版
...,冬儿不走。于是明明被秦始皇释了一条命的蒙天放自请封泥为俑,千秋万代,为陛下守陵。豪言凿凿,不过是冬儿死了,天放绝不独活。彼时戏里戏外,俱是情浓如火。 《古今大战秦俑情》被称为穿越鼻祖,这个说法并不准...……更多
揭秘汉字的“形”与“神”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结绳记事”、“甲骨文配对”、“制竹简册”、“简牍封泥”等精彩环节,详细讲述了汉字及其书写材料的发展历程及其文化魅力。期间,社教部老师以互动+动画的方式,带领学员一起了解文字出现前,古人是如何记事的。...……更多
驿站的公共性较大,传递公文是如何保密的呢
...。在简赎文书上面加一检板,然后于捆绑简赎之绳结上施封泥,并在封泥上盖上印章。一切妥当之后,在检板上"题署"收件机构及收件人。此为最基本么"封检题署"法,另外还有制书"重封"之制。传车需有符节,为防作伪...……更多
...建设。现有一个主展厅和六个学科实验室。科普教育基地多年来积极投入高校科学营、天津市科技周等公共开放活动和专项主题活动,开展辐射各个年龄层次的科普活动。南开大学博物馆正式成立于2014年5月,收藏各类质地的藏...……更多
黎锦熙与汉中
...,清理出许多文物,其中汉砖、汉五铢钱、“博望□□”封泥等3件张骞墓文物,至今珍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何士骥在1942年8月的《说文月刊》中,刊登的《修理张骞墓工作报告》,是张骞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能够证明其“真实...……更多
河北省蛋鸡产业科技发展大会在曲周开幕
...禽蛋交易市场和全国蛋鸡头部企业。曲周县蛋鸡产业有40多年发展历史,目前养殖场达1078家,蛋鸡存栏1500余万只,形成了集养殖、屠宰、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链。近年来,该县把蛋鸡产业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打造,成功引...……更多
粮食“连年丰”从何而来
...3号荣获2022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全市连续多年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在亿元以上,农机总动力1129.38万千瓦,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3.14万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88.84%。推广新技术、新产品,培育...……更多
...县坚持外招内育的发展理念,推动补链延链强链,经过50多年发展,童车童玩产业由最初的购置零配件自行组装、整车家庭作坊式生产,发展到现代化企业、产业园区,初步形成了上游为合金、碳纤维等原材料直供,中游为零部...……更多
...质地可分为陶器、铜器、铁器、骨器等,还有一定数量的封泥,大部分文物都是破损碎片。当时这里应该是一座人口聚集、贸易繁荣的城镇。”买涛告诉记者,张家场古城是鄂尔多斯台地地区保存最为完好、使用时间最长的秦汉...……更多
...角度,阐释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将传世文献、典型文物、封泥简牍、画像砖石、壁画帛画等多种素材融于一体,以浅显易懂的语言还原一幅幅鲜活而生动的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图景。该书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资深策展人王...……更多
玺印大观:战国时期的印章文化与艺术
...会关系,也就是说,“诈伪萌生”迫使人们制作出更多的玺印来满足官、私等各方面的信用需求。在西周和春秋时期,只有周天子可以颁发官玺,到了战国时期,每个国家各自为战,都开始颁发自己的官玺,并同时伴生了自家的...……更多
...法碑版砖瓦等,开创了新印风;吴昌硕受赵之谦影响取法封泥、砖文、碑额并创作许多篆刻作品,由此可见其理论与实践相贯通。还有李家祥《吴昌硕篆刻艺术在日本特殊受容途径考述——以日下部鸣鹤为中心》一文,围绕日下...……更多
走近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从两千多年前的“乘法口诀”说起
...木板,然后用绳子将检和公文简牍捆扎在一起,在检上放封泥,再在封泥上盖上负责官吏的印章封检的过程,也是成语“三缄其口”的由来。此外,由简牍书写的古书都是先卷起来的,阅读书籍,就要打开卷册,这就叫“开卷有...……更多
《再见爱人》带火的“熏鸡” 厂家:销量增长100倍
...上了一层又一层的华丽衣裳。最外层则涂满绍兴黄酒坛的封泥,然后将泥团放入烤箱长时间烘烤,直到酒香、荷叶香和猪油的膏腴缓缓渗入鸡肉,让香气变得更有层次感,口感也更加嫩滑入味。说到吃鸡,那就不得不提到广东。...……更多
陕西蓝田发现大墓,墓主人可能是荆轲!专家却说是一位公主
...类型的陪葬品,同时还出土了5枚字迹清晰可辨的印章和封泥。通过其墓葬规格,出土的随葬品分析,该墓主人身份极为尊贵。陕西省文史专家研究《汉书》等其他两汉时期的文献记载,推断出该墓主人应该是汉武帝女儿,汉昭...……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河网讯 7月25日,2025年“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遇见河南·根亲营的营员们走进洛阳,在龙门石窟、关林
2025-07-27 23:31:00
2025西泠春拍举槌拍卖,本次春拍包含27个专场,共有超过5000件艺术精品呈现。今年是中国近现代国画家、书法家黄宾虹诞辰160周年
2025-07-27 08:2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血战南化塘:中原突围的“生死之战”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叶旭升 王逸雯 郧阳融媒记者 郝周)烽火硝烟虽已远去,英雄壮举永载史册。79年前,在十堰市郧阳区南化塘镇玉皇山
2025-07-27 17:43:00
现代人的生活早已与“电”密不可分,但很少有人了解这个常用汉字背后蕴藏的千年演变故事。近日,贵州财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马言为我们详细解读了“电”字的起源与演化过程
2025-07-27 14:43:00
第二届阳明心学论坛|董平:阳明心学是关乎“人的存在”的学问
“阳明心学并非知识论,而是关于人如何生活的理由或观念,是关乎人的存在的学问、观点与学说。人在自我存在的过程当中,实现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2025-07-26 21:33:00
华裔青少年与唐诗对话:河南,是诗也是家
大河网讯 “我是谁”,自古便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命题。中国诗歌源头《诗经》中,三分之一的作品都与河南相关,这片土地的山水风物是古人的“诗词素材库”
2025-07-26 10:06:00
历史上,两名少年曾拼死守护记录日军侵华暴行的相册“京字第一号”证据背后的“真相接力”□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杜莹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2025-07-26 10:16:00
血色丰碑|李氏三兄弟投身抗日烽火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驻华日军发动强占中国东北的侵略战争,东北大地燃起抗日烈焰。李延禄、李延平、李延青三兄弟毅然投身革命洪流
2025-07-26 13:44:00
血色丰碑|抗日名将李红光:杨靖宇麾下“女将军”神话
在艰苦卓绝的抗战中,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独立和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李红光就是千千万万烈士中的一位。这位杰出的抗日将领被毛泽东称赞为“有名的义勇军领袖”
2025-07-26 13:44:00
土木研究生摆摊卖“军火烧饼”,1元1个,小学生抢着买。
2025-07-25 17:3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热吗?来吉林瞅瞅古代的纳凉神器
今年的夏天来得比往年更热一些。炎炎夏日,现代人靠空调续命,古人可没有这些科技,那他们靠啥纳凉?秘密神器就是那个——一把小小的扇子
2025-07-25 19:49:00
书院拜师礼,少林练武功!海外华裔青少年登封寻根、文武兼修
大河网讯 7月24日,2025“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遇见河南·文字营的营员们,开启了“天地之中”登封的文化之旅
2025-07-25 07:28:00
第七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圆满落幕南京:以文会友 “译”路繁花□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译路千山共远行,星河两岸梦初成
2025-07-25 07:49:00
“穿越时空的贵州抗战印记”探访报道 | 安顺华严洞故宫文物南迁存放旧址:国难中的文化守护
安顺华严洞故宫文物南迁存放旧址简介:安顺华严洞故宫文物南迁存放旧址位于今西秀区华西街道华严洞村,作为故宫文物南迁的重要存放地
2025-07-24 23:4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峰朱彦祝东秀漫步静静流淌的秦淮河畔、登上巍峨耸立的明城墙、走进雕梁画栋的金陵小城……7月22日至23日
2025-07-24 08: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