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玺印大观:战国时期的印章文化与艺术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28 04:49:00 来源:戏说三国

公元前475年,三国分晋,战国时代到来。

玺印大观:战国时期的印章文化与艺术

(战国七雄形势图)

随着战国时代,特别是“七雄”时代的到来,每个国家都开始产生大量的职位,同时也有更加丰富的社会关系,也就是说,“诈伪萌生”迫使人们制作出更多的玺印来满足官、私等各方面的信用需求。

在西周和春秋时期,只有周天子可以颁发官玺,到了战国时期,每个国家各自为战,都开始颁发自己的官玺,并同时伴生了自家的官玺制度。这种种官玺制度,又结合各自国家所特有的文字篆法,形成了有地域性的印章样式……随之而来,每个国家也都有了每个国家特有的私玺样式。

玺印大观:战国时期的印章文化与艺术

(中国篆刻发展时间线)

如果说商代到西周到春秋,玺印的分类尚不明显的话,那么,到了战国时期,官、私玺印已非常分明,官玺作为官吏任免及其行使职权的凭证,并且已形成相应的玺印制度。战国的官玺多为铜质,纽式也比较简单,多为鼻纽或瓦纽,又因各国的官制而有所差别,且官名的长短也并不一定,有的官职是个别国家所特有的,比如三晋的“啬夫”“发弩”,楚国的“职室”“连尹”、齐国的“褚师”“漆师”等。

玺印大观:战国时期的印章文化与艺术

(齐国古玺“王囗右司马鈢”)

战国官玺之中,阴阳款式的都有,阳文一般是铸印,阴文一般是凿印。战国私玺的质地、纽制、款识表现得更为丰富。

玺印大观:战国时期的印章文化与艺术

(楚国古玺“囗寇虚鈢”)

总之,至战国时期,官玺和私玺的区分应该说已经定型,成为古代实用印章的两大类别。官玺、私玺之外,还有吉语印、肖形印。

玺印大观:战国时期的印章文化与艺术

(晋系古玺“登画”)

官玺也可以称为公玺,其用途包括但不限于权力身份的象征,表明自己贵族的身份,官府收受货币封物,入仓谷物的封存,司法中的查封,也可以用于亭市贸易,封缄货物,交纳税收,封闭门户,铜器制范,烙木,烙马,钤朱锦帛,表明土木工作的进度等等;

私玺主要是姓名玺印及私人封缄用的玺印。

玺印大观:战国时期的印章文化与艺术

(燕国古玺“大司徒长囗乘”)

官、私玺这两种玺印类型是之后印章发展的主流类别。

所谓吉语印,即在印面上镌刻吉祥用语、格言之类,如“日敬毋治”“敬上”“敬事”“宜有千金”“正行无私”“壹心慎事”“善寿”等。这当然表达的是人们祈愿康寿富贵的意愿。如图:

玺印大观:战国时期的印章文化与艺术

(战国时期的吉语印)

所谓肖形印,即在印面上镌刻人物、禽兽的象形造型之类,如虎、龙、兔、人物等,战国肖形印多用简洁的线条和块面来刻画肖形内容,图像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如图:

玺印大观:战国时期的印章文化与艺术

(战国时期的肖形印)

李刚田《篆刻学》提到:战国时期玺印的“用途十分广泛,无论公私都用得着,任命官吏、行使职权、通商、封检、佩戴、铭记、烙印、殉葬、警事等等,具有凭信、避邪、装饰等功能。”这是战国玺印兴盛的主要原因。

玺印大观:战国时期的印章文化与艺术

(最经典的战国烙马印)

又因为战国时期,七国纷争,都要确立自己的主流文化地位,因此,七国各有自己的文字体系,各有自己的玺印制度,各有自己的风俗习惯,由此更形成了样式多样,品类繁多玺印文化。并确立了足以影响后世的典型的印章样式,中国的篆刻到战国时期,后世所有的“印式”几乎全部出现,只是几乎,因为以汉篆、小篆为入印文字的印式是后世新文化的衍生物,不可能在战国出现。

我们可以借助《篆刻学》已经整理好的战国时期各国文化制度而形成的玺印分系表来了解一下有代表性的印章样式:

玺印大观:战国时期的印章文化与艺术

(战国玺印的形式特征)

玺印大观:战国时期的印章文化与艺术

(形式特征续表)

我们也可以大致观摩一下各国玺印:

玺印大观:战国时期的印章文化与艺术

(战国齐国古玺)

玺印大观:战国时期的印章文化与艺术

(战国燕国古玺)

玺印大观:战国时期的印章文化与艺术

(战国晋国古玺)

玺印大观:战国时期的印章文化与艺术

(战国楚国古玺)

相对来说,战国秦国古玺与后世秦汉印有明确的血脉绵延关系(因为最终是秦统一了六国,秦系文化就成了强势文化的代表,秦印样式也就成了占有中国篆刻统治地位的印章样式),所以,我们这里不再罗列战国秦国玺印图版了。

以上印式中,我们所熟知的三晋玺印的“宽边细朱”印式,以及秦印中带有“十字界格的白文”印式,都成为后世具有代表意义的典型印式。

玺印大观:战国时期的印章文化与艺术

(三晋小玺中的宽边细朱印例“右司马”)

宽厚的边界,既保护了印面文字,避免了印面文字在使用中的撞击、磕碰。同时与纤细的印面文字形成对比,“对比”也是章法安排中的重要手段。

玺印大观:战国时期的印章文化与艺术

(战国秦系十字界格秦白文印“邦司马印”)

这个界格使并不规整的战国秦文字在方形的印面获得了安稳的秩序感,凌乱中的秩序也是“章法”手段,秩序本身就是一种美。

也就是说,战国时期,很多“印式”已经确定下来了,战国时期,是中国篆刻的的定型期。但同样的,战国时期也有很多形态各异的异形印,有菱形的、徽章形的、心形的、三角形的、圆形的,树叶形的等等,如图:

玺印大观:战国时期的印章文化与艺术

(战国玺印中的异形玺)

见识异形印,可以开拓思维,拓宽审美,这也是学习古玺印重要的一点。

好了,我们可以说一点学习方法方面的事了,如果要学习战国古玺印,我们可以规划一个重点表:

玺印大观:战国时期的印章文化与艺术

(古玺印的学习)

如果我们要学习古玺印,那么,它的难点在于“字法”,因为它是学术性的,需要严谨扎实的积累,毕竟甲、金文字和六国文字的记忆与辨识是个硬功夫。而学习的重点在于“章法”和“篆法”,因为它们是艺术性的,需要的更多是悟性与艺术感觉,至于图表中“刀法”一项,则是以后汉印以及明清名家印的共有的技术性问题(当然,技术也是很重要的一项,不仅对于学习古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8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三星堆之后去上博东馆看什么
...个为“中国古代艺术通史系列”常设展,分别为陶瓷馆、玺印篆刻馆、玉器馆、货币馆,加上第一阶段已开放的青铜馆、雕塑馆,上博八部“中国古代艺术史教科书”中的六部已经揭开神秘面纱。其
2024-06-25 05:17:00
两千多年前的封泥铸就“锁屏密码”
...亭里郡县”及“宫殿苑囿”名称。通过这些中央机关公卿玺印,可以了解秦代中央机关三公九卿的基本框架。通过各郡守县的玺印可以确定秦代郡守县的设置情况,专家们从中发现了众多与职官有关
2024-02-26 11:14:00
印章名称众多 教你搞懂谁是谁
...?还有玺、记、关防等名字指的其实都是同一种东西——玺印。中国玺印为什么有那么多名称?它们在历史上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昨晚,上博讲堂第四季第七讲在线上开讲,上海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孔
2024-05-25 14:40:00
...珍贵文物涌入印社。然而,在以往的捐赠中,多集中于古玺印、明清流派印以及民国时期名家书画印的成批捐赠,还有如张鲁庵捐赠四百多部古印谱这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相较之下,域外印
2025-02-23 07:23:00
绮梦大观园-书画篆刻艺术作品展在北京大观园开幕
...园管委会支部书记聂晶为王立平老师赠送绮梦大观园纪念印章。中央宣传部原副部长胡振民部长为本次活动题词,并分别赠予北京曹雪芹学会和北京大观园管委会;胡振民、路耀华、孙安民、张飙、
2024-11-12 09:26:00
探访西泠印社:品读方寸之间的艺术魅力
...征。中国的篆刻艺术从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的古代金属玺印开始,随着历史变迁而不断发展,直至元末明初文人将书法和篆刻结合,“以石为料,以刀为具”,展现中国汉字的独特魅力。西泠印社
2023-12-07 19:11:00
链接友谊的桥梁,潍坊开启陈介祺金石文化周
11月9日,日本友人捐赠古玺印划拨仪式暨2024潍坊陈介祺金石文化周开幕式在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举行。开幕式线下在十笏园文化街区设主会场,在北京师范大学、山东艺术学院、中国香港集古
2024-11-10 18:22:00
中国印学博物馆“印之爱”篆刻艺术宣教走进山财东方学院!
...精品作品取材丰富、风格多样、蔚为大观。展厅设有古代玺印展柜、篆刻以及书画体验区,供观展人员亲手体验。当谈到本次活动的意义时,“印之爱”篆刻艺术宣教团队负责人林立表示,时隔11
2024-04-17 20:54:00
春风初度 莺燕争鸣,济宁市孔孟书画院郑志群主题创作作品赏析
...泥拓,刀法布局追求恢弘之气,印风多取法战国古玺。古玺印创作是一个庞大而内容丰富的系统,作为“守正创新”的传统艺术,汲古不复古,而是为创新作坚实的储备。古玺印的内涵,蕴藏着中庸
2025-02-16 19:0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