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宋代科举“抑势家,拔寒士”是为什么?
...科举制定下一个总基调。宋代的科举制采取“抑势家,拔寒士”的政策,其中的势家并不是指有钱人等世家大族,仅仅在朝廷内做高官的家族,当然寒门也不是现在多理解的寒门,而是贫苦人家以及祖辈在朝廷内职位很低的家族...……更多
从寒门才子到皇室宠臣:沈德潜的传奇人生
...,朝廷政员不再只从世家大族子弟中选拔。消息一出天下寒士纷纷震惊,但是一开始并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个旨令,因为此前的九品中正制度尽管已经放宽了条件,但是终究没能逃出血缘宗法的制约,然而公元607年隋炀帝亲自选拔...……更多
科举制度:古代寒门子弟的崛起之路,考试流程详解
科举考试,为我国古代王朝选拔出了很多的优秀才人,对我国朝廷的影响力非常大。科举这一制度产生于隋朝,结束于清朝。在这千年的历史里,它为王朝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一张试卷,虽然看似只是一张纸,但是它却很...……更多
从唐到宋:士族瓦解与寒门崛起
大唐贞观年间,在一次科举考试选拔结束之后,唐太宗李世民站在端门的城楼之上,看着新进的士子们鱼贯而入,不禁欣喜感怀道:“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作为帝王,自然希望天下英杰都能为己所用,为朝廷尽可能多招揽...……更多
不愧为唯一女皇帝,她的这项制度中国沿用了千年
...德,由自己来摆布作为自己的亲信,打造自己的一派!▲科举制度 大部分的贵族们对于李唐都不予理睬,就不用说武则天这位自立的女皇帝了!从此扶持寒门子弟作为了自己首要目标。这时候隋炀帝时期的科举也是在武则天的...……更多
科举制下的寒门困境:唐朝科举真相揭秘
科举制起于隋而成型于唐,它的第一大作用是打破了贵族对官场的垄断,使“寒门出贵子”成为现实,因而收获了一片赞誉声。可实际上,直到唐朝结束我们都没有看到“寒门出贵子”的盛大景象,真正的贫寒之家,靠科举出...……更多
明朝史上最倒霉的状元是谁,为何不到一个月就被处死
古代的科举制能够发明,无疑是很多寒门子弟的福音。正是因为有了科举制,寒门子弟才能够出人头地,走入仕途。在历史上,寒门子弟做大官的不在少数。从隋朝时期,科举制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没有发展起来。直到到了...……更多
中国古代“学霸省”是哪一个
...,但事实上,隋朝留给后世的,可不只这一个谈资笑料。科举制比如科举制度,最早是隋朝时期建立的,但是在科举制诞生之前,朝廷以“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为主要手段来选拔人才。但是这样的筛选方法,显然是有缺陷...……更多
唐代士族中‘五姓七家’是指哪几大家族?五姓七家有何狂傲的资本
...运的升迁之路被门第彻底堵死。虽说,在隋唐时期出现了科举制,科举制选拔人才不看门第,而是凭借才学入仕,对门阀政治有一定打击,但是其打击效果并不是特别大,只是缓解了世家大族对社会政治资源的垄断。为什么这么...……更多
武则天首创一项制度,令世家大族有苦说不出
...,也为了选拔优秀人才,武则天开始扶持寒门子弟,熟悉科举制的朋友都知道,隋炀帝发明了科举制度,但真正完善和执行下去却是在武则天手中。据史料记载,武则天因为大力推行科举制度,最终彻底打垮了不可一世的世家贵...……更多
古代科举制度的三大鼻祖:孔子、隋文帝与武则天
古代科举制,从隋文帝创立,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结束,历经一千三百多年。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里,古代“高考”也不断在革新,其中有三大鼻祖,特别值得我们纪念。古代高考的“理论鼻祖”--孔子说到古代高考,先要从孔子...……更多
我们统计了唐朝75位状元的家世背景,发现69位都是官员的直系亲属
进士科举创立于隋炀帝时期,完善于唐朝,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300多年,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教育、文化等各方面都有深远影响。在教科书里,人们对科举制的其中一个评价是打破了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是一个公平、公正...……更多
宋朝科举改革: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完善之路
...并非一句话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就以科举制来说,以君权集中的角度来看,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为什么这样说呢,接下来宋安之来具体说说。科举制始于隋朝,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也是古...……更多
聊一聊范进中举之后的故事
...来的“九品中正制”也是如此。及至隋唐时期,隋炀帝的科举制度,才算是在门阀世家中打开了一个口子。科举制是通过一种开始来选拔官员,与现在的高考一样,有能力的人才上位,没有能力的人则会被刷下来,这样选拔官员...……更多
黄巢虽然残暴,却为我国拔掉了危害近600年的“毒瘤”
...没有因为家境优渥,而成为纨绔子弟,反而喜爱读书崇尚科举,小时候就被称为“神童”,长大后立志要入朝为官。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的黄巢顺利的通过了乡试,参加了会试,并成为最终候选人之一。他对自己很有信心,满心...……更多
张廷玉殿试榜上无名,康熙看试卷后破格录用张廷玉为翰林院庶吉士
科举制的发明无疑是非常伟大的,科举制在隋朝隋文帝时期出现,这时候的科举制只不过没有完全应用起来。到了武则天时期,科举制被正式的实施,这时候武则天通过科举选拔了很多人才,这些人才都为武周建功立业。古代...……更多
隋朝灭亡的真相,杨广背了个什么锅
...大,威胁到皇权。杨坚时期废了九品,杨广时期正式建立科举制度,虽然不太完善,也是想利用寒门子弟入朝为官来削弱门阀势力,与此对抗。在古代,选拨人才都是从贵族中直接选取,不看才学,不看品性,只看门第。门第越...……更多
张居正为例古代文人入仕,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隐藏何种文化困境
古代文人入仕,真是一场理想和现实的拔河比赛。考上科举,功名加身,本以为能造福苍生,但没想到,真正的官场是一个充满规则、利益和斗争的泥潭。明代张居正,一个寒门子弟,凭借自己的才学和智慧,一步步从底层爬...……更多
平民是如何当上宰相的
...寒心,但对于这位老相而言,这还不是人生最大的起伏。科举才是。因为,在科举入仕以前,他只是一名乞丐。杜衍乃唐朝名相杜佑之后,本来出身名门。可是,就在他出生后不久,父亲暴病而亡,母亲在万般无奈下,只能改嫁...……更多
《唐朝诡事录之西行》:太平公主大战唐玄宗,她为何输得一败涂地
...问,李隆基选拔任用的官吏都从何而来?答案很简单——科举。从第一季到第二季,我们总能看到门第的力量。彼时的大唐,世家门阀把持着朝堂的要职,堵死了寒门子弟的上升通道。官场的仕途晋升、日常的自我介绍,都是以...……更多
宋太祖赵匡胤的科举制改革,既可维护政权稳定,又能柔性的集权
科举制,是中国封建时期产生的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自己报名参加,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科举制在南北朝时期萌...……更多
中国封建时期的门阀世家与科举制度的兴起
...的发表意见,妄图以这样的方式来影响皇帝下发政策。而科举考试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就很好的抑制了门阀世家在朝廷之上为所欲为的现象。但直到唐朝时期,门阀世俗才有了逐渐消亡的趋势,最后更是消失在了历史的舞台之...……更多
宋朝科举趣事:他靠打架当上文状元
咱们都知道科举制度产生于隋唐两朝,但真正迎来兴盛期的却是宋朝。不仅录取的人数大幅增加,就连应试者的身份背景也几乎不再受限,你像宋朝以前科举是有钱人的游戏,只能是书香门第,还有一些权贵的孩子可以考。你...……更多
“寒门贵子”考了四次才登科,作一首诗将狂喜展现得淋漓尽致
...之前“龌龊不足夸”的面貌。孟郊是一个小官吏家出身的寒士,他从小饱读诗书,才华出众,因此非常“爱面子”。他在唐朝贞元八年(公元792年)科考之前,已经认识了韩愈、李观等人,后来他们成为了朋友。结果,韩愈、李...……更多
为何说唐朝的科举是“豪门贵族”内部的科举
...意味着永久性的世袭和阶级固化。很多人天真地认为有了科举之后门阀大族就消失了,帝国的君王会通过科举这条路来有效地削弱豪门大姓的势力,却不知在实际操作中,科举不但没有削弱贵族在朝廷中的势力反而更好地成就了...……更多
唐朝科举制度探秘:从秀才到进士,科举背后的选拔与挑战
...十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一日高中状元,然后光宗耀祖。科举考试成了不少家庭改换门楣的方式,更是成了不少学子改变人生的途径。但是对于科举制度,经过不少朝代的革新,方式一直在发生改变,很多人认为秀才只是跨越身...……更多
唐朝时期的关东士族敢和皇权叫板,他们究竟有多强?
...寒门往上抬。寒门出身的宰相—狄仁杰 2、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唐朝之前,隋朝对士族的力量也是忌惮不已,为此推出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唐朝建立之后,对这两个制度进行了补充和优化,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三省六部制和科...……更多
2022-12-22 21:46:00关东,士族,皇权,时期
清朝科考最大舞弊案,24名举人文理不通,18名考官被绞死
自从隋唐推行科举制度以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被彻底打破,许多寒门子弟通过科举,一跃入龙门,从此光宗耀祖,走上了仕途。清朝入关之后,为了笼络知识分子,顺治元年宣布沿袭明朝惯例,按期开科取...……更多
三国时期没有科举制度,通过什么方式选拨人才?
科举制度从隋文帝杨坚开始,一直到清末,历时1300多年。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无论是夏商周的三帝五帝,还是春秋战国的诸侯,一直到秦朝一统天下,都是氏族和家庭系统。而且内贵也是世袭的,比如老子家族历代都是周朝的...……更多
​科举制度确立与进士轻薄,朱元璋却认为科举取士于国家无用
科举制度确立与进士轻薄自从隋唐确立科举制度,寒门微士也可以通过科举挣得一份功名,国家的权力不再是士族、功臣、外戚、宗室的专属,正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唐朝的统治基础...……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正月理发死舅舅”到底怎么来的?
作者:清洁工我国很多地方有“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传说。从科学的角度讲,这当然是一种迷信——若真有这样一种谋杀舅舅的犯罪手法
2025-02-11 13:58:00
【墨香诗韵】诗人蒋宝贤祝朋友们蛇年大吉!诸事顺遂!
编者的话:“墨香诗韵”是逸苑雅趣公众号周一盛筵。在这里,诗人的灵魂轻舞于字里行间,绘就心灵的风景;画家的笔触,则在宣纸画布上细腻勾勒
2025-02-11 10:51:00
重庆地方文化学者范时勇讲述大夏国兴亡始末
2月10日下午,范时勇在渝州书房以《十年一梦大夏国——明玉珍建都重庆始末》为主题,向听众讲述了这个定都重庆的大夏国的创建者明玉珍传奇的一生
2025-02-11 11:39:00
原创他17岁结婚,与妻子感情甚好,三年后妻子去世,他一生未娶
他17岁结婚,与妻子感情甚好,三年后妻子去世,他一生未娶文|市井埃尘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感情变得越来越脆弱,越来越经不起考验
2025-02-11 13:33:00
范仲淹为母亲选墓地,风水先生指说:这是绝户地,范仲淹说就选这
范仲淹母亲去世之时,风水先生指着一块地说:“这是风水宝地,子孙多出贵人”。走出百步他又指一块地说:“这块是绝户地,人葬此处
2025-02-11 13:35:00
张居正爷爷被害,为报仇努力三十年,终于当上首辅,一上任就动手
大家好,欢迎来到吹牛的猩猩吹历史。中国有句老话“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如果十年以后还是不能报仇怎么办呢?那就再努力十年
2025-02-11 13:31:00
古代最残忍的刑罚并不是凌迟处死,而是点天灯,远比凌迟残忍
说起古代的刑罚,我们知道最出名的就是凌迟处死。这个刑罚还有一个名称叫千刀万剐。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实施这个刑罚的过程中就是把犯人身上的肉一刀刀割下来
2025-02-11 00:02:00
若三峡遭受“毁灭性”的攻击,被炸毁后,对中国造成多大的损失?
三峡水电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工程建设,共三段组成,分别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电站最早是由孙中山先生提出来的
2025-02-11 00:07:00
原来我们所熟知的这位大唐皇帝是伪装高手,甚至可称千古一帝!
如果说起李治,很多人脑海里第一时间浮现的都是昏庸、无能等字眼。因为李治的一生都在被人控制,一生都如提线木偶一般,活在别人的阴影之下
2025-02-11 00:14:00
古人什么时候开始吃炒菜的?在此之前,他们如何烹饪美食?
文|斯文Talk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前言蒸炸烹煮一直都是我国在做饭时出现的一套方法,地区不同
2025-02-11 00:16:00
如果在落凤坡死的人是诸葛亮,庞统能打败司马懿吗?答案很明显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引言《三国演义》中的四位谋士
2025-02-11 00:30:00
装疯卖傻30年,被太监推上皇位,第一道圣旨给了他们当头一棒
1908年11月15日,清朝慈禧太后在仪鸾殿去世,去世之前留下了两句遗言:女人不可与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尤须严防
2025-02-11 00:58: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张  静《人民日报》(2025年02月11日第 11 版)元宵节是每年正月初一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在新的一年首次月圆的夜晚
2025-02-11 06:11:00
公主出嫁,送亲大臣偷偷将自己女儿换成公主,把公主远嫁他国当妾
晋国古老而辉煌,春秋时期,她曾是霸主之一,统御着中原大地。然而,在这个充满战乱与政治阴谋的时代,晋国的历史也充满了悲剧与荣耀
2025-02-10 17:12:00
关羽在韩国的影响:建关帝庙1000余座,其中一个金身是国宝
核心提示:关羽金身,高约2米,旁边陈列青龙偃月刀。一韩国有句话,叫“不要和没读过‘三国’的人说话”,韩国小孩从小就开始读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
2025-02-10 17: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