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从世卿世禄制到九品中正制:古代官员选拔制度的演变
...级。刚开始的时候还可以公平一点,到后来就是“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足”,所有的官员全靠出身了,只要不是智商太过分了,都可以正常入朝为官。这项制度在那个时代来讲并不是特别的阻碍历史发展。曹魏时期创立没有多...……更多
...志》,着重立德﹑立言﹑立功,以功臣代替世胄;又通过科举,吸纳有才干的庶族士人,用科举代替门第。从而,寒门子弟入仕机会大增,为政坛带来新气象。此外,更接纳封德彝之议,命宗室出任官吏,以革除其坐享富贵的恶...……更多
武则天完善科举制度,竞争压力堪比高考,为何唐朝学生不上补习班
...各行业也都逐渐兴盛起来。【二】还有一个明显的变革是科举制度。这一巨大的变革,要感谢一个人,那就是武则天。都说妇女能顶半边天。不过自秦始皇称帝之后,真正顶起半边天的女皇帝,也只有武则天了。也许她名字中的...……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的重大挫折:辛卯科江南乡试案
...百年。也因此,清朝非常重视自隋朝以来,延续上千年的科举考试制度,认为科举考试是能够吸纳到有用人才的最好办法。但是,让清朝没有想到的是,科举考试竟然在清朝出现了一次大问题,出现了震惊朝野的大案——辛卯科...……更多
他是史上第一位状元,为人正直,李渊李世民都被他教训过
...师爷,中国最早的状元——孙伏伽。孙伏伽鲤鱼跃龙门的科举制学过历史的都知道,中国在隋朝之前选官看的是家族门第,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一个人的出生基本决定了命运。而到了隋朝这种情况开始发生改...……更多
聊聊晚清的一桩科场案
...科场之狱,周福清贿赂案只不过是冰山一角。有清一代,科举制度不仅是通往权力、名声和财富之路,也暗藏了考生的投机取巧、官场的腐败交易以及帝王的挟势弄权。 鲁迅的祖父周福清。图源:网络考生:舞弊的手段说到考...……更多
回顾:刘凤诰自幼丧母且失明一目,却坚持科举之路,终获探花
自隋唐时期起,科举考试成为朝廷一个重要的选拔方式。它为许多寒门学子提供了进入官场的机会,也为朝廷选出了许多优秀的官员。虽然科举考试主要考察考生的才华,但在外貌上也有一些要求。帝王们一直渴望能够选拔出...……更多
...到心怀大爱的杜甫高声吟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更多
薛时雨、张謇和江谦
...理念,实已开近代先进教育理念之先河。在读书人普遍以科举为终极目标的晚清社会,他却认为科举“角艺如棋局外明,当场偶尔见输赢。名山可占千秋在,国士相期一第轻。”劝慰学子们不要把科举考试太当回事,要努力成为...……更多
莫欺少年穷!荣国府和爵位都属于贾环,贾政王夫人也得靠他赡养
...与贾宝玉是“二难”,批评兄弟二人诗文风格隐含不爱读科举之书的意思。 贾宝玉像温庭筠,贾环像曹唐,这二人尽管诗才出色,却都是屡试不第之人。不过,贬中也有褒,他们的诗文确是好的。贾政批评他们若能将心思摆正...……更多
王谢家族与六朝时期的政治风貌
...时,朝中的官员有七成出自王谢两家。隋文帝时,创立了科举制,寒门学子通过苦读,走科举之路登上人生巅峰,而朝廷也籍此选拔人才,在考试面前人人平等。从此,随着隋唐后各朝代实行科举制,从汉朝时兴盛起来的门阀世...……更多
武则天在位时唐朝究竟是强是弱
...善于用人还体现在她在用人制度上的改革和创新,她改革科举,提高进士科的地位;举行殿试;开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多种制度,让大批出身寒门的子弟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资治通鉴》评价武则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更多
2022-12-14 11:03武则天
明朝后期,科举人数增加15倍,为何依然被农民军和满清碾压?
...些严重的问题已经浮出水面。其中最明显的表现之一是,科举系统的狂热。在明朝末期,生员和秀才的数量上升了15倍,他们为了竞逐士绅身份拼命努力,却无暇从事实际生产或深入学问研究。终其一生只为一个目标奋斗,那就...……更多
华夏五千年,每个朝代贡献都很大,各有所长
...到50年,但影响力非常大,甚至超过了唐朝。我们熟悉的科举考试制度,就是隋朝的贡献。科举考试,意味着什么?以考试成绩论英雄,寒门子弟才有改变命运的机会,知识改变命运。科举考试,是底层人民向上攀升的“阶梯”...……更多
聊聊让康雍乾三代帝王动容的于成龙
前言在我们的印象中,清朝的科举考试十分公平公正,通过科举高中成为官吏是最光明正大的途径。但是在那个时代,也存在一些由于出身等原因,即使考试出类拔萃也无法通过科举的人。于成龙就是这样一位才华出众却始终无法高...……更多
蒲松龄生不逢时,72岁才考上贡生,一生都穷困潦倒
...聊斋志异》中。蒲氏家族自明朝初年开始就是书香门第,科举一直是世代子弟的指定职业途径。从他的父亲开始,屡试不中,选择了弃儒经商的道路。清世祖顺治十二年,他16岁。他的父亲给他选定了一门亲事。那个时候,满清...……更多
明朝应对教育腐败的治理举措有哪些
...制度洪武三年五月初一,明太祖朱元璋在继承并改革前朝科举制度的基础上,推出科举保结制度,颁布了《初设科举条格诏》。主要目的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品学兼优的士子,以保证国家官员的德才水准。主要内容为:其一,放...……更多
01八股文明清时代,科举最重要的考评文体,没有之一。了解这种文体的人,几乎都对这种文体深恶痛疾,因为它非常的死板,甚至还有人说它就是一种给民众洗脑的工具。另据一些文献记载,就是当年那些凭借八股文入仕的古...……更多
揭秘康熙力保贪污的高士奇发软原因
...门贵子都沾不上边,他就是高士奇。清朝的官员,要么是科举中榜的正路,要么是花钱捐官的邪路,无非就是这两种。高士奇此人,说起来是书香门第,可是这个门第要追溯到五百多年前的北宋,到了高士奇这一代,也就是书香...……更多
大唐宰相裴炎,为何因一封密信被杀
...苦付出,最后也没有辜负裴炎。十年之后,裴炎去参加了科举,一鸣惊人!唐朝那会儿,科举制虽然已经成型,但和后来明清时代的科举制,还是不太一样。明清时代想要做官,尤其是文官,科举几乎是唯一一条路。尤其是明朝...……更多
读书人如果赶考没有路费怎么办
...存留。”江苏奉贤县,至嘉庆时“始有宾兴公款,为资助寒士力不能赴省试者设也”。这里只是助贫,而非平均发放。浙江上虞县为解决生员乡试路费,乾隆、嘉庆时均有人捐献田产,呈请督抚批准后,以租税收入作为资助生员...……更多
杜甫半生凄凉,悲愤之下挥笔成诗,诗中一成语更是人人皆知
...禄当中,当时年仅三十四岁的杜甫带着一颗浓烈的去参加科举考试,希望以自己好的成绩考上科举,可以走上仕途之路,以自己的才能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 当时以杜甫真才实学完全可以考上进士的,不过事与愿违,给杜甫泼...……更多
杨广用他的生命和隋朝的命运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严厉打击,历经百年发展的世家势力并非轻易能够撼动。科举制度凭借杨广自身的力量依然难以彻底压制关陇势力,因此他决定寻求与其他士族阶层的合作来共同打击关陇集团。杨广迎娶的便是江南士族萧氏家族中的一员,借助...……更多
贞观之治:李世民的智慧引领大唐盛世,他做了哪些事?
...古的一段佳话。在各路谏言中,重视农业,轻赋税。对于科举的重要不仅稳定了天下读书人之心,也给读书人一条上升的通道。这对于当时打破阶层固化来说是十分的必要和有用的。整个社会在不断完善的制度下迸发了生机,这...……更多
明朝是因为社会开放而走向倾覆这条不归路的么
...向封闭的唯一原因。明朝的一大建树是恢复并“重”用了科举制度。自洪武三年太祖下旨重开科举,明朝不仅每三年就开科取士一次,还很快就将每批进士的录取人数扩大至三百人。科举成为贫寒子弟实现阶级跃迁的主要途径,...……更多
清代一考生携带装馒头的麻袋参加殿试,康熙看文章后:你是状元了
...但他的一生确实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科举制度的建立。正是由于他实施的科举制度,使得寒门子弟获得了进入官场的机会,尽管并非绝对公正,但这已是相对公平的一种方式。在这其中涌现了众多人才,清朝...……更多
隋文帝杨坚:终结乱世创新制度,影响中国历史的巨人
...晋南北朝以来将近四百年中原大地满目疮痍的局面。首创科举制,让更多的寒门子弟能够靠读书来博取功名,创立科举制,让之前被世族把持的那一套九品中正制彻底消散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建立三省六部制,这套运行机制对...……更多
中国古代皇帝权力越来越严重,新制度越来越严重,原因是什么
...阀的傀儡。隋唐时期,隋唐皇帝为了扩大权限,于是推行科举制度。不过,新制度的确立并非皇帝一厢情愿所能办到的。所以,虽然隋唐时期确立了科举制度,但是,想参加科举,还是需要世家的推荐才可以。这也意味着,隋唐...……更多
揭秘隋炀帝的四大贡献
...、那么,隋炀帝都做了些什么大事?第一段,隋炀帝开创科举制。科举考试在中国有长达1300多年的历史,其最早发迹于隋朝,到了唐朝的不断完善,使其制度基本确立。科举考试制度的创立,可以说,在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古代...……更多
红楼梦第二个林黛玉,是贾政梦寐以求的儿媳妇,硬把悲剧活成喜剧
...一人,无法带给贾家未来全面开花的希望。且只是集中于科举。但何尝不就是贾政当初费劲为儿子娶李纨为妻的原因。贾珠从小学习好,十四岁考中秀才入了国子监。作为要科举入仕的人,他娶国子监祭酒的女儿,不但科举之路...……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对于知过能改的宗室人物,唐代会怎么安排其后事?据最新一期《考古与文物》刊载的《陕西西安唐李博乂夫妇合葬墓发掘简报》,唐陇西郡王李博乂生前曾骄侈无比
2025-02-08 07:54:00
福州动画师巧“借”寿山石雕技艺,“雕”出《哪吒2》玉虚宫云纹,直言“荣幸成为一片‘万龙甲’”。
2025-02-08 11:11:00
鼓浪屿千金下嫁寒门穷小子,却在56岁跳海自尽,是钟南山一生的痛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钟南山院士是人们记忆犹新也是无比坚强的背影,当疫情肆虐之时,他如同大山一样保护着人民。但是,面对母亲的离世
2025-02-08 12:00:00
手里有兵权有皇帝的曹爽,如若放手一搏,会有机会反杀司马懿吗?
在公元249年的正月,魏国少帝曹芳梦到了已故的父亲曹叡,这一梦境触发了他对父亲的深切思念。随着曹叡忌日临近,曹芳决定前往祭拜已故的魏明帝曹叡
2025-02-08 12:10:00
春节特稿丨杨柳:春节记⑧——磨盘
磨盘文/杨柳我们去大伯家串门,刚走上阶沿,就听见屋里吵得不可开交,大伯的声音:“只要我还有一口气,那妖精就莫想进我杨家的门
2025-02-08 07:03:00
嘉庆当了三年儿皇帝,受尽了委屈,亲政后马上反击对乾隆发泄不满
中国古代帝王史上,第一个有太上皇称号的是秦始皇的父亲庄襄王。其后,获得太上皇这个称号的又有十几人,依次是刘邦之父太公、北魏献文帝
2025-02-07 22:52:00
龙啸云死后,你看林诗音嫁给了谁?夫妻生下一子,爱上林仙儿女儿
江湖中无人不知小李探花的大名,小李探花李寻欢,出身名门,家世显赫。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他们一家就出了七位进士,父子三人更是高中探花
2025-02-07 21:44:00
中世纪最大会战的统帅是谁?是这个12世纪中国北方的失败者
历史上不靠谱的数字记载很多,有人会拿咱们的史书说事,说中国的百万大军是虚构,这就存粹是读书少,洋鬼子的纪录更加夸张。中世纪的欧洲战史动辄就是十字军遭遇了几十万异教徒骑兵
2025-02-07 21:45:00
为什么那么厉害的诸葛亮,曹操没对他评价一番?原因其实很简单
这个问题还挺有趣的,基本上我们了解三国的这段历史都是从三国演义上知道的,但这个毕竟是一本历史的小说,只是遵循了一些主要的脉络
2025-02-07 21:52:00
为何明朝皇帝大多表现平庸,却能维持300年统治,寿命超过汉唐?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句俗话,“皇帝多奇葩,明朝特别多”,但奇怪的说,明朝不仅没有因为出了这么多奇葩皇帝而短命早亡,反而存在了近300年时间
2025-02-07 21:54:00
中国古代的神医,寿命都很长
扁鹊、张仲景、华佗、李时珍、孙思邈应该是中国古代知名度最高的神医了,他们生活的朝代不一样,但都留下了精湛的医术和不朽的佳话给后人
2025-02-07 22:10:00
古代这两人有多可惜?只差一步就统一天下,却偏偏没走好最后一步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引言在群雄混战的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期
2025-02-07 22:12:00
49岁的女博士履新重庆师大党委书记,优雅干练,曾任重庆二师书记
2023年9月,49岁的张艳任重庆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有网友认为,张艳博士以思想政治工作见长,她的经历和领导能力表明她非常适合担任师范大学的领导
2025-02-07 14:39:00
身世富贵、倾国倾城的她,曾14次怀胎,36岁离世
李鸿章身为清王朝的一员大臣,曾拥有过荣华富贵,而这些富贵不但没有随着国家的灭亡而消失,反而一直延续至今,如今他的子孙后代依旧富贵如初
2025-02-07 15:01:00
一场空前大灾荒下的众生相
光绪初年(1876-1879年),满清统治下的中国,发生了一场特大旱灾饥荒,其中以1877、1878年尤甚,而这两年的阴历干支纪年属丁丑
2025-02-07 15: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