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徐昌盛《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9月19日 第 07 版)陶渊明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被称为“田园诗派之鼻祖”,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陶渊明一生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躬耕田园,这种清高耿介、勤...……更多
扬州何园迎来140岁生日 近百位何家后人“回家”为故园祝寿
...宅园林,始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何芷舸重修。园名从陶渊明“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取意,称寄啸山庄,素有“晚清第一名园”的美誉。因主人姓何,俗称何家花园、何园。何园的假山奇绝苍古、复廊回环纵横、...……更多
陶渊明的《责子》:一个父亲的苦口婆心与期望
前言在家庭纷争中,陶渊明这位文学巨匠居然也在为儿子的不成器而愁眉不展。面对儿子的令人堪忧表现,陶渊明究竟有何无奈之举?他竟然以诗篇表达了对儿子的骂声,这样的家庭矛盾让人啼笑皆非。在这幅天下父母的无奈...……更多
纳溪区河东幼儿园开展“感悟优良家风 传承廉洁文化”主题党日活动
...个党支部的全体党员在解说员的讲解带领下,认真聆听了陶渊明,曾国藩,苏轼,袁隆平,李大钊等仁人志士修德,尚俭,勤学,报国的励志感人家风故事,他们的好家风造就了格物,致知,诚恳,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更多
扬州何园之夜,文旅夜幕
...素材何园被誉为“晚清第一园”,又名“寄啸山庄”,取陶渊明“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诗意。由清光绪年间何芷舠所造,其中片石山房系石涛大师叠山作品。何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更多
陶渊明曾祖父陶侃的传奇人生\\\
当28岁的陶渊明初为人父,听到第一个孩子的第一声啼哭,既心情激动又喜上眉梢。他写下了《命子》这组诗,用了大量的篇幅,对自己的家族史进行了一次回顾,既是告诉儿子,咱们的祖辈声名赫赫,也是激励儿子对祖辈的家...……更多
陶渊明的婚姻坎坷,经历三任妻子,生了五个儿子
陶渊明是东晋末期至南朝宋初的伟大思想家。陶渊明的文学思想成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陶渊明,字元亮,是浔阳柴桑人。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人们肯定熟悉...……更多
田园诗人陶渊明卓越的成就与传承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被世人称为靖节先生,家乡位于浔阳柴桑。他是东晋末期至南朝宋初期颇为著名的伟大诗人、辞赋家,拥有众多优秀作品流传于世。陶渊明曾踏入仕途,先后出任过江州祭酒、建威参军等官职,最...……更多
陶渊明穷困潦倒时有“童仆侍候”吗
就这一问题而言,陶渊明和鲁迅先生是很相似的。与其笼统地说陶渊明“穷困潦倒”、“有童仆侍候”,倒不如说,陶渊明有时“有童仆侍候”,多数时候“穷困潦倒”。后者,才更贴近陶渊明的实际生活。陶渊明,字元亮,...……更多
陶渊明是如何被“捧红”的?
陶渊明开创了描写乡村生活、风光的田园诗,不仅他的诗文广为流传,他安贫乐道、不染污泥的高尚情操更成了许多人的精神寄托。然而,他的作品在生前并未受到太多重视,他其实是被后世“捧红”的。那么,这是一个怎样...……更多
隐逸诗人陶渊明的诗意人生:酒、菊、云
...其志,不堕尘网。然而要说古来第一隐,影响最大的当属陶渊明。陶渊明绝对是古来隐士第一人,“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的一生很是贫穷,“家徒四壁,短褐穿结,箪瓢屡空”。虽然如此,他却既不属于一般的寒门,又不...……更多
陶渊明隐居田园并非机缘巧合,而是他逃不出的宿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的这首著名的《归园田居》让无数人仰慕他的精神追求,原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菊,和远方。但世人或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若仔细探究陶渊明一生的经历,我们会发现陶渊明...……更多
为何说陶渊明的归隐充满了无奈和悲痛
有人说,陶渊明不仅是田园诗人,而且还是理想主义者。想必这位仁兄定是对陶渊明作了一番研究,才下此定论。先且不说这位仁兄对陶渊明所下定论是否正确。咱也来先研究研究陶渊明,再说这位仁兄的定论如何。陶渊明(365-427)...……更多
南北朝对陶渊明的评价并不高,宋朝为何突然比李白杜甫的地位都高
南朝宋元嘉四年(公元427年)田园派的开山鼻祖陶渊明逝去,这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诗人走完自己官场失意,诗场也不太得意的一生。而陶渊明之死只是一个开始,他的评价在死后几百年并不高,但是在宋代突然水涨船高起来...……更多
东晋阶层固化,陶渊明选择隐居后,他的五个儿子怎么样了?
...的角度来聊“躺平”,大家第一个能想到的人,应该就是陶渊明。古代没有“躺平”这个词,古代躺平的人叫做隐士。曾几何时人们对于古代“躺平”的人还大加赞美。比如小的时候,学习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这篇课文。老...……更多
宁静田园诗意的象征
陶渊明纪念馆中的归来亭。中国江西新闻网全媒体记者 邬强摄 本报讯 中国江西新闻网全媒体记者肖立宇报道:在九江市柴桑区沙河街镇,一座宁静而典雅的建筑位于一隅,这便是陶渊明纪念馆。这里不仅是伟大田园诗人陶渊...……更多
陶渊明隐居之后靠什么生活
...地方,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晋代大名鼎鼎的文学家——陶渊明,他之所以会写出这样一篇纯杜撰的文章出来,其实更多的是自己内心的期盼,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古代,很多时候社会风气并不是一直很好,官场更是黑暗,...……更多
归隐后的陶渊明是怎么过活的
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说过,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己。表达了对陶渊明挂印弃官之后所著的《归去来兮辞》的推崇。故事发生在东晋年间,陶渊明被委以彭泽县令之职,这对于许多官员来说是一个油水颇丰的位...……更多
简述陶渊明的轶事典故六则
葛巾漉酒陶渊明正在酿酒。郡将前来探望。适值酒熟,陶渊明顺手取下头上葛巾漉酒,漉完之后,仍将葛巾罩在头上,然后接待他。无弦琴陶渊明有一张不加装饰的琴,这琴没有琴弦,每逢饮酒聚会的时候,便抚弄一番,来表...……更多
“薪水”一词的起源与钱无关,而是和陶渊明有关
...《忘川风华录》手游除了产生“薪水”这个常用语之外,陶渊明还有一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传说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朝廷派了一位监察官(督邮)来视察,下属们劝陶渊明要正装出迎致礼,陶...……更多
陶渊明宁愿深山隐居,也不苟全于官场,大隐的生命境界令人向往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那个时候玄学盛行,名士都在追求内心的自由和洒脱。上学时期,刚学陶渊明的诗就很喜欢。一瞬间被他的那种境界吸引了,当时也不明白,就是感觉陶渊明给我的感觉太好了,这种生活方式我太喜欢了。...……更多
聊聊陶渊明先后五次出仕
东晋义熙元年(405),41岁的陶渊明下定决心挂冠归田。在此之前,他的生活折返于喧嚣与宁静之间,每一次都满怀希望地赴任官场,然后事与愿违地回归田园。陶渊明先后出仕共五次。第一次是太元十八年(393),任江州祭酒...……更多
陶渊明的骂儿诗,幽默与父爱的另类展现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一位备受尊敬的诗人,以其田园诗派和清新文风而闻名。然而,在他的生平中,他也有一段幽默而耐人寻味的经历,那就是他为了五个不成器的儿子写下的骂儿诗。这些诗文既反映了陶渊明的幽默感,又展现...……更多
陶渊明:山水田园诗人的传奇人生
陶渊明,晚年更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我国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曾祖父陶侃白手起家,在东晋的建立时立下功勋,祖父陶茂也官至太守,但到了他父亲这辈...……更多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生平事迹和人文精神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将简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事迹和人文精神,探讨他的人生哲学和思想背景。陶渊明生于东晋末年,他的家庭是一个士族家...……更多
陶渊明最后选择卸甲归田,隐居了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陶渊明作为一名东晋的田园诗人,不得不说他的诗词确实是感染力很强,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尤其是那篇《桃花源记》。真的是太美了。而且他被称之为“田园诗派之鼻祖”。就是这样一位诗人,后来也是成为了朝廷...……更多
聊聊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背后的东晋暗流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义熙元年十一月,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彭泽县令的职位上,经过八十五天的“煎熬”之后,终于大澈大悟,毅然挂冠弃职而去。自此,东晋官场上少了一个郁郁不得志的小吏,山水田园间却多了一个潇...……更多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历史上的陶渊明,生活真是如此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诗人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诗文格调宁静自然,境界飘逸,远超尘俗,主人公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沉浸在大自然中。诗...……更多
刘奕评《归去来》︱一部私淑鲁迅的陶渊明评论
《归去来:不一样的陶渊明》,顾农著,中华书局2023年8月出版,442页,78.00元顾农先生是一位极有个性的学者。他的治学,一手在中古文学,一手在鲁迅。论成果数,前者多而后者少。若细加考察,会发现数量上的少者在分量...……更多
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当隐士之前,曾好几次入仕途为官,后来他才辞官归隐。那么他当年为何会选择进入体制,最后又为何会选择归隐田园呢?陶渊明出生于晋朝末年,晋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虽然低调,但是又非常重要...……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渑池会盟中,蔺相如间接害死了哪位伟人
历史之所以精彩,是因为处处会出现意外。历史之所以有趣,是因为我们拨开历史的云雾看清一件事实时会充满喜悦。战国作为中国历史上战争最多
2024-06-06 10:31:00
魏国的霸权是如何一步步陨灭的
魏国的领土可分为河东、河西、河内、河外四大块。如下图,黄河以东,涵括蒲阪、岸门、安邑、绛、曲沃、屈、蒲等城在内的区域为河东
2024-06-06 11:44:00
春秋战国总人口没多少,为何一打仗就是几十万军 队
人口是社会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国家来说,人口代表着更多的机遇,更多的生产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会和社会其他需求相碰撞
2024-06-06 14:50:00
司马懿能篡权成功,全靠什么绝招
司马懿能成功篡夺曹魏政权,有很多原因。比如,曹魏皇帝大多短命,曹家人才断层等。但司马懿出色的表演能力也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2024-06-06 21:12:00
魏蜀吴三国,为何说曹操得天下之八成
凡事就怕数字,因为数字一出来,那些文学虚构夸张的手段就不好使了。咱先按当时的人口户籍数字来看,蜀汉只有二十八万户,而东吴有五十二万户
2024-06-06 21:21:00
聊聊后三国时代六大军事统帅
后三国时代,指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去世后的三国历史。这段历史并不为大众所熟知,但是英雄人物也出了不少。如邓艾、姜维
2024-06-06 21:23:00
聊聊曹操的“组织部长”荀彧
“操每征伐在外,其军国之事,皆与彧筹焉,彧又进操计谋之士从子攸,及钟繇、郭嘉、陈群、杜袭、司马懿、戏志才等,皆称其举!”——《后汉书·列传·郑孔荀列传》有历史学家曾提出
2024-06-06 21:24:00
是谁使本会称霸天下的项羽走上自刎这条路呢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西楚霸王——项羽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面对着身边仅留下的一人爱妃虞姬
2024-06-06 21:25:00
张飞因醉酒失误,导致嫂嫂名节不保,刘备说了啥
提起桃园三结义,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故事,里面的三位主人公刘备、关羽、张飞,后来也成为了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三兄弟。宽厚善良的刘备
2024-06-06 21:25:00
谁屡战屡败,曹操对他不仅不惩罚,还很重用他
“昔子胥不早寤,自使身危,岂若微子去殷、韩信归汉邪?”——曹操此一话出自《三国志张郃传》中,身为五子良将的张郃在后人的眼中
2024-06-06 21:26:00
为何说孙策没有遇害,可能会改变整个三国的历史
建安五年,被人称为“江东小霸王”的孙策在狩猎途中不幸被刺客所伤,回去后不久便离世了。年仅26岁,可谓英年早逝。若是孙策没有遇害
2024-06-06 21:27:00
刘备一言害死吕布,另一言导致一枭雄家破人亡
民间有很多关于刘备的歇后语,比如“刘备里江山——哭出来的”,“刘备哭荆州——一哭就有计”等等。由此可见刘皇叔眼泪的杀伤力
2024-06-06 21:28:00
三国时期,有没有一个人同时见过曹操、刘备和孙权呢
东汉末年分三国,在这战乱时期,天下名士们都各为其主。曹操、刘备和孙权各自坐拥于自己的地盘,三方互相明争暗斗,也成全了他们手底下的谋士和名将们的星耀名气
2024-06-06 21:29:00
聊聊曹魏五子良将之殇
三国演义中,蜀汉有五虎上将三贤相,曹魏有五子良将,东吴有四英将十二虎臣。中国历史一直有三五十二之说,所以关于三五的典故应算最多的
2024-06-06 21:30:00
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他做的3件扎心事
一身虎胆平乱世,手中长枪定江山。赵云在《三国演义》中可谓出尽了风头,长坂坡上七进七出,斩杀曹操50员大将;甘露寺上拔剑而立
2024-06-06 21: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