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陶渊明当年为何会选择进入体制,最后又为何会选择归隐田园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2-12-29 13:5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当隐士之前,曾好几次入仕途为官,后来他才辞官归隐。

那么他当年为何会选择进入体制,最后又为何会选择归隐田园呢?

陶渊明出生于晋朝末年,晋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虽然低调,但是又非常重要的朝代。

说它低调,是因为晋朝几乎没有什么丰功伟业,有的几乎都是抱头鼠窜的不堪历史,说它重要,是因为它改变了一样很重要的东西。

众所周知,晋朝的奠基人是三国末期的枭雄司马懿,司马懿一生最重要的事情有两件,第一件事,是把智近于妖的诸葛亮封在了蜀地,另一件事,就是他通过阴谋篡了人家曹魏的军政大权。

司马懿篡权的一役叫“高平陵之变”,在这场军变之前,他为了防止曹家的人对他不利,一直躺在床上装病,等到机会来到之后,他突然利用死士发动了军变。

虽然他蓄谋已久,发动的时候又势如破竹,但是当时的曹家并不是没有翻盘的机会,但是在关键时刻,司马懿在洛水边发誓,曹爽信以为真,结果司马懿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曹爽当年为什么会轻易就相信司马懿的誓言呢?是因为自己智商不够用,还是司马懿的誓言过于逼真?

都不是,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在司马懿之前,他那个级别的人是相对比较讲信用,大家无论怎么争狠斗勇,但是这个底线还是有的,因此曹爽当年没想到司马懿会践踏这条底线。

司马懿夺权之后,因为各方面原因不成熟,所以没有直接改朝换代,等他死了之后,他的后来又做了一件践踏底线的事,那就是司马昭默许手下,直接把曹魏的傀儡皇帝给当街超度了。

这是历史上从没有过的事!自此以后,儒家赖以生存的道德理念,就在上层圈子里彻地崩塌了,而儒家所构建出来的体系,不光是君王立身之基,也是天下人的精神依托,但是司马氏一族就这么把这个相对完美的体系给破坏了。

这一点对于那段历史非常重要!

据史料记载,陶渊明的祖上做过晋朝的官员,他本人也算是出身于官宦之家,虽然儒家构建的体系在国家顶层的圈子里已经烂大街了,但是中低层的人群对它还没完全丧失信心,这里些扔抱有幻想的人里,就包括陶渊明。

在史料记载中,陶渊明的早年是:“自幼修习儒家经典......有猛志,不同流俗.”

因此虽然陶渊明出生以后,家道依然中落,但是他依然像一个传统的儒家弟子一样,希望学而优则仕,进入体制,辅佐君王,然后匡扶社稷。

不过他的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当时的晋朝已经烂到了骨子里,他又是个想做点正经事,且有大抱负的人,所以对那种乌烟瘴气的官宦生涯很不习惯,所以当了一段时间官之后,就气的辞职了。

后来他认为桓玄(他爹叫桓温,单从权势上找模板的话,像三国时的曹操,以及后期的司马懿)这个人要能力有能力,要背景有背景,而且表现的也不像那帮酒囊饭袋,于是他就投到了桓玄的门下。

当时晋朝明面上的大奸臣是司马氏的亲族司马道子,本来在陶渊明的心里,桓玄有能力除掉司马道子,然后就能拨乱反正,但是他之猜对了开头没猜中结尾,人家桓玄的确有搞定司马道子的能力,但是人家并不想拨乱反正,人家想的是改天换日。

陶渊明是儒家弟子,你桓玄拨乱反正我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你桓玄目无君王,且还有不臣之心,这是我绝对无法接受的,于是陶渊明在摸清了桓玄的目的之后,果断的选择了离开。

陶渊明离开桓玄之后,还对这个世界抱有希望,于是他在观察了几年之后,又投到了一个叫刘裕的人麾下。

陶渊明为什么会投奔刘裕呢?

刘裕传说是刘邦的后人,后来家道中落之后,和刘备一样卖过卖草鞋,后来投身戎马之后,迅速的表现出了过人的军事能力,并一步步的踏入了权力的中枢,是一个桓玄也非常忌惮的人物,而且在桓玄表现出了不臣之心以后,他是敢站出来保护君王的人之(气吞万里如虎,说的就是这个刘裕)。

因此陶渊明又把希望寄托在了刘裕的身上,他相信出身于底层的刘裕,不光知道基层的问题,还有能力匡扶朝廷,但是他再次猜中了开头没猜中结尾,人家刘裕是有能力搞定桓玄,但是人家并不是为了司马氏的江山永固,而是也想趁此机会过过当皇帝的瘾。

陶渊明知道刘裕的心思之后,彻底对刘裕,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失望了,你们一个个的享受君王俸禄,事成之前讲的都是主义,但是你们心里全都是考虑的自己的利益的,我很看不惯你们,我十分恨你们,但是我空有一腔热血,却什么也做不成,眼不见心不烦吧......于是陶渊明就彻底选择了归隐。

有人可能会说,后来陶渊明好像还有过短暂的仕途生涯,那有又如何,即使有那也不是陶渊明真心愿意去的。

他当年之所以愿意一次次的进入官场,不是为了那五斗米,而是因为他还心存远志,他想通过自己的入仕,去改变一些他自认为能改变的事情,但是一次次的现实却告诉他,你什么也改变不了,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这么运行的,你信奉的那一套东西,不过是既得利益者的的一个幌子。

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来说,前进途中的所有困难他都能克服,也没有什么苦是什么不能吃的,但是如果你告诉他的努力的方向就是错的,他的希望本来就是镜花水月,那么他的精气神会立刻被抽的一干二净,别说继续走下去,活着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奢望。

陶渊明当年虽然嘴上说“悠然见南山”,他其实他早就心如死灰了,活着的每一天都对他是一种折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9 15: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聊聊陶渊明先后五次出仕
东晋义熙元年(405),41岁的陶渊明下定决心挂冠归田。在此之前,他的生活折返于喧嚣与宁静之间,每一次都满怀希望地赴任官场,然后事与愿违地回归田园。陶渊明先后出仕共五次。第一次是
2023-02-21 18:50:00
青年时代的陶渊明是什么样子?为何贫困交加死去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
2024-07-04 23:06:00
陶渊明穷困潦倒时有“童仆侍候”吗
就这一问题而言,陶渊明和鲁迅先生是很相似的。与其笼统地说陶渊明“穷困潦倒”、“有童仆侍候”,倒不如说,陶渊明有时“有童仆侍候”,多数时候“穷困潦倒”。后者,才更贴近陶渊明的实际生
2023-05-17 15:47:00
陶渊明曾祖父陶侃的传奇人生\
当28岁的陶渊明初为人父,听到第一个孩子的第一声啼哭,既心情激动又喜上眉梢。他写下了《命子》这组诗,用了大量的篇幅,对自己的家族史进行了一次回顾,既是告诉儿子,咱们的祖辈声名赫赫
2023-11-10 15:17:00
五柳先生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做过东晋朝廷的大官,祖父也当过太守。可是,他自己从小就不喜欢官场上的习气,而把主要精力用在读书上。年轻的时候,陶渊明在自己住的房子前边栽了五棵柳树。他
2024-07-04 23:08:00
心高气傲、不委曲求全的田园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是一位备受我们后世敬仰的诗人,又名陶潜,字元亮,并被誉为“五柳先生”。他是东晋时期的一位文学巨匠,更是我国田园诗歌的奠基人,将田园生活的美好融入了诗
2024-09-10 14:23:00
汉魏易代之际文人为何脱离官场归于田园?
...言诗作品。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优秀诗人,不得不提到陶渊明,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派者,可以说田园诗是陶渊明代表,是田园诗的开山祖师。陶渊明不仅在田园诗上独树一帜,而且在咏怀诗、散
2023-05-31 18:34:00
山东卫视《中华家庭诗词擂台赛》 揭秘田园诗鼻祖陶渊明的前世今生
...23日本周六,将迎来循环攻擂赛第五战,邀大家一同品读陶渊明的诗和远方。小小田园中的大智慧:裸辞鼻祖陶渊明的恣意人生陶渊明是东晋大文豪,不仅创始了田园诗派,更用一篇《桃花源记》
2024-11-22 11:38:00
陶渊明隐居田园并非机缘巧合,而是他逃不出的宿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的这首著名的《归园田居》让无数人仰慕他的精神追求,原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菊,和远方。但世人或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若仔细探究陶渊明一生的经
2022-12-29 13:4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