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从华金寿日记看晚清主考官忙啥
...何?岁试科试院试等试题如何确定?从华金寿日记看晚清主考官忙啥李开军《华金寿日记》 华金寿 著 李开军 孙文成 整理 凤凰出版社《华金寿日记》包含三种,第一种是光绪五年主考湖南乡试日记。第二种题作《督学中州日记...……更多
朱元璋与嘉靖帝因梦钦点状元的背后故事
...曾做过这样的荒唐事。嘉靖二十三年恰逢科举,当时科举主考官们将拟好的名次报告给嘉靖,但嘉靖没有按照大臣们的排名,反而将一个名叫秦鸣雷的考生列为一甲头名。只因为嘉靖皇帝前天晚上做梦的时候听到了雷鸣声。所以...……更多
康熙帝钦点,李蟠的状元之路
...饽饽状元”。康熙三十八年(1699),李蟠被命为顺天府乡试主考官。在主持考试期间,他正直不阿,坚持以才取人,从应试的秀才中挑选出许多才俊,如鄂尔泰、史贻直、杜讷等。这些人后来都成为清朝的一代名臣。也由于李蟠的...……更多
秀才是怎样炼成的
...试成绩出入太多,排除考生发挥失常,那必然就是县令等主考官们眼光有问题。所以,每次府试成绩出炉前后,最紧张的不是府试考生,而是过分关注自己仕途晋升的县令们。清朝县令。图源:影视剧照据清代广东南海县知县杜...……更多
科举背后的权力与利益:状元是如何产生的?
...祖”,他殿试之时正值慈禧太后在准备次年的七十大寿,主考官们为了讨得主子的欢心,特地把王寿彭的试卷拔为第一,让老佛爷亲点。刘春霖据说是殿试时恰好适逢京郊大旱,最盼甘霖,而原拟状元是广东人朱汝珍,因名字中...……更多
韩愈的《马说》与历史背景:人才被埋没的苦闷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曾写名篇《马说》。《马说》虽仅仅151字,借马喻人,托物言志,却流传一千多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道出古今多少人的辛酸、无奈和感慨。唐贞元八年(公元792年),韩愈二十...……更多
吴越王后人钱易,少年天才17岁就该中状元,因提前交卷被除名
...己的努力重新考上了进士,他认为自己绝对是第一,但是主考官不公正,将他列为第二,钱易不服,便上书朝廷,言辞中难免对本朝的科举充满了讥讽之意。宋真宗看完钱易的上书以后,心里很不快,不但没为钱易主持公道,反...……更多
科举制下的寒门困境:唐朝科举真相揭秘
...显春为地主,父亲卢华廷是教书先生,他自己读书时,拜韩愈为师。这样的人家能叫“寒门”吗?应该说是仕宦之家,书香门第,家道中落吧。苏检呢?苏检是陕西武功人,公元894年状元。此人家在农村,但娶的妻子却知书达理...……更多
洪武科举丑闻:南北榜案的争议与真相
...年这场科举竟无一个北方人上榜!这就由不得士子们怀疑主考官徇私舞弊)事件的直接导火索,就是本次以陈安阝为状元(这个字读府,三声)﹑尹昌隆为榜眼、刘仕谔为探花的中举考生们居然全都是南方人,而北方学子竟无一...……更多
唐朝“第一枪手”温庭筠 是如何把自己前途作没的
...五分钟,一位嬉皮笑脸的考生高调走进考场,立马引起了主考官沈询的警觉。这位考生不仅很老,而且很丑。说实话,这张老脸,对考官们来说,那是再熟悉不过了——此人正是五十多岁的温庭筠。这些年来,温庭筠年年出现在...……更多
柏葰:清朝唯一被斩首的一品大员
...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地区考试。他也经历过考试,更担任过主考官。按理说应该没事才对,可他绝对没想到,在揭榜前居然被指出这次的考试存在严重的舞弊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当时居然有一个叫做平龄的小生竟位居前十...……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的奇特现象与统治者的微妙心理
...殉国的人,乾隆帝根本就看不起,相反还十分鄙视。当时主考官将胡长龄的卷子递给了乾隆帝,乾隆帝看到胡长龄的名字后,十分高兴,随口说了句,“胡人乃长龄”。乾隆帝认为这个名字十分吉祥,于是在高兴之余将他钦点为...……更多
聊聊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
...格式之前,因为评分标准无法统一,所以经常会出现因为主考官不同,导致选拔出的人才倾向差异很大。而八股文形成之后,考生们不得不学习这种固定的文章格式,直接导致考生朝着迂腐的方向发展。放榜过程能够持续一整天...……更多
中国历史上10大状元排行榜
...是清朝开国以来浙江省的第一位状元。他在殿试的时候被主考官拟定为探花第三名。然而,这哥们儿的运气简直是爆表了,顺治帝在阅览他的考卷时,居然根据他的答题内容行文雅正和书法端庄秀丽来推断他的人品,直接将他钦...……更多
清朝科举舞弊案:严苛的处罚与背后的故事
...头呢?对于这些参与科举舞弊的官员,康熙毫不手软,副主考官赵晋及考官方名等,被处以斩立决,对串通考官参与舞弊的中间人,判处绞刑监候,主考官左必蕃被革职,看起来所有涉事人员均被惩罚,但事实上这件事却没有结...……更多
五代十国时期科举考试作弊现象及其应对措施
...这个锁院制度有点儿类似于如今的一些考试措施,就是把主考官和副考官在考试前就关起来。然后在一个院子里面来出卷子,然后卷子出完之后,他们哪儿也不能去,也就只能待在一个院子里。不仅是主考官和副考官,就连其他...……更多
唐伯虎的真实人生:从才子到悲剧的转变
...两人不光答了出来,而且写得还比较好。这就使得当时的主考官,在看到这两人的试卷时,也不由夸奖起来,并且一眼认定,这两张卷子,应该就是他们两个人的。如果这位考官什么都没说,啥事都没有。但问题是,他点破了。...……更多
...远播,全唐诗收录其诗歌就多达八十八首。李贺年少时,韩愈听说他有诗才,是棵好苗子,于是亲自上门试其才学并赞叹不已。后来,韩愈还多次写信给李贺,劝他考进士。当有人因李贺父亲名叫“李晋肃”,说“晋”“进”同...……更多
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与形式
明代家世背景可考究的进士六千余名,其中有一半是平民出身,可见科举确实是一把通往成功的阶梯,有效地促进社会流动(SocialMobility),微寒的家族非常有机会经由科举向上爬升。但考中科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古语有云:...……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的重大挫折:辛卯科江南乡试案
...举秋试。康熙皇帝非常重视,特派太常寺少卿左必藩担任主考官,翰林院编修赵晋为副主考,前往贡院考试。两人刚到贡院,两江总督噶礼便来拜访。噶礼是满族正红旗人,又是开国功臣何和礼的四世孙,再加上他母亲又是康熙...……更多
宋朝科举改革: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完善之路
...将考生的姓名和籍贯等个人信息都加以密封,使阅卷官和主考官无法得知卷子是哪个考生答的。自然在这个方面避免有人作弊动手脚了,像这个制度就一直延续到今天,现在所有的考试都使用这个方法。可能大家觉得这是稀松平...……更多
从无厘头状元到权倾朝野的宰相:陆扆的传奇人生
...是宰相答应了他这个建议,而陆扆还进一步为宰相推荐了主考官为郑损。韦昭度统统答应了,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办。于是自己办考场,科举的那些书贴、榜文、批阅考试卷子等细节,都由陆扆自己制定和操办。那么既然什么都自...……更多
当谢灵运诗歌成为科举热题
...诗,沉淀为我市一笔不菲的文化财富。《登池上楼》: 主考官亲自示范《登池上楼》是谢灵运最著名的代表作,头两句“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就是试题。中国诗歌的高峰——唐诗里有省试诗《飞鸿响远音》:“漠漠微霜...……更多
陈循:从孤儿到明朝不老松的绝世文臣
...他第一名的原因,也并非他作弊或舞弊,而是当年会试的主考官梁潜也是江西人,为避嫌而作出的安排。虽然陈循对此很郁闷,但他默默接受了。这使对方认识到,在科举考试中,自己的命运并不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考官的态...……更多
他九次科举60岁才考中进士,66岁抱憾病卒
...蔚的诗歌、张子宾的制艺被称为“昆山三绝”,时任江南主考官张文毅也称他为“贾(谊)董(仲舒)再世”,按理说考取进士应是瓮中捉鳖,胜券在握的事,就在乡试高中的那年冬天,他早早赶去京城为参加第二年的会试作准...……更多
...鹿鸣宴有关。鹿鸣宴是旧时科举考试后,由州县长官宴请主考官、学政及中式考生的宴会。因在宴会上歌《诗经·小雅·鹿鸣》,故称为鹿鸣宴。在清代,鹿鸣宴设在乡试揭晓的第二天,由行省一级的官员宴请考官和中式举人。...……更多
元结:文武双全真君子
...规考试。但这次考试的结果却是“无一人得中”,宰相兼主考官李林甫给出的原因是“野无遗贤”。这次被诓骗、戏耍的众多士子中就有后来被誉为“文武双全”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元结。元结生于公元719年,字次山,号...……更多
古代科举考试作弊的后果与防作弊的策略
...父牵涉到了科考舞弊案。还有大家都看过《雍正王朝》,主考官张廷璐就是因为帮考生作弊被判了腰斩酷刑。这滋味大家可能想象不到,打个比方,杀头只是疼一下。而腰斩则是你腰部以下没了,但是只剩上半身也可以再坚持个...……更多
礼部尚书:古代王朝的权力枢纽
...谓是非常的重要。礼部尚书作为主管官员,往往都会担任主考官,而考试完毕之后,那些中举的举子们都会来拜访主考官,很多甚至拜他为师,这在官场上几乎是公开的惯例。这样一来,礼部尚书就会和他所拣选的学生形成一个...……更多
韩愈:文豪、政治家与军事家的传奇人生
...也大放异彩,甚至孤身深入敌境,成就出人意料的大事。韩愈,就是这样一位集文学家、政治家与军事家于一身,且为正道和信仰奋勇争战的伟人。然而,这样一位正气凛然、诚挚耿直的钢铁直男,他的人生历程中却也充满了坎...……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齐桓公在政治、军事与经济方面,有哪些举措与成就
齐桓公,姜姓,吕氏名小白,姜姓齐国第十六位国君,在位共42年,他是春秋五霸之首,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第三子,母为卫姬
2024-06-28 16:48:00
所谓白马义从,是公孙瓒手下第一精锐,一共大约3000人,沮授曾对袁绍说过:“瓒好白马,屡乘以破虏,虏呼为白马将军。故选精锐三千
2024-06-28 16:51:00
明末的形式很复杂,松锦之战大败后,崇祯帝想过与满洲密谋议和。当时派了兵部尚书陈新甲完成这个高度绝密的任务。原本一切顺利
2024-06-28 18:32:00
当时的北1京城有10万兵马,尽管战斗力可能比不上八旗,但是对付农民军还是绰绰有余的。但是,崇祯帝非常看好的十万精兵,并没有像他所料那样打退李自成
2024-06-28 18:31:00
崇祯帝消灭了以魏忠贤一党后,朝堂上没有势力可以限制东林党,东林一家独大。当时朝中也有一些大臣建议崇祯帝南迁,但是东林党却极力反对
2024-06-28 18:33:00
整个明代,北1京城不是一次被围,而是被围多次,但是之前几乎没有失守的情况出现。嘉靖帝在位时,就有“庚戌之变”,鞑靼土默特部直逼北1京城下
2024-06-28 18:30:00
分析孟尝君的性格特点,了解他是个怎样的人呢
说起孟尝君,相信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的朋友们绝对不会陌生了,他是战时期著名四君子之一,原名叫做田文,其父亲是田婴,齐国的贵族
2024-06-28 18:33:00
战国时期魏国是什么地位
众所周知,在战国中后期,秦国和赵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两个诸侯国。其中,就秦国来说,自商鞅变法后走向强盛。商鞅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
2024-06-28 18:34:00
宋朝经济是如何发展的
封建社会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该政策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自实行商鞅变法之后,君王将农业生产以及战争提高到了同等地位,不仅鼓励老百姓参与战争
2024-06-28 18:34:00
史记记载董仲舒是广川人,现在的河北枣强人。在汉景帝的时候就已经是博士,这个博士跟现代博士的概念完全不一样,汉代博士相当于皇帝身边的高级顾问
2024-06-28 18:34:00
汉武帝跟秦始皇有很多类似之处,有一点两人的做法不一样。秦始皇选择焚书坑儒来抵制儒家学派,汉武帝则让你读书,可只允许读儒家学派的书
2024-06-28 18:34:00
为了解决钱的问题,崇祯开征三饷,辽东打仗需要钱,就征收辽饷,内部剿匪需要钱,就征收剿饷,练兵也需要钱,就征收练饷。加之崇祯那几年年景不好
2024-06-28 18:35:00
田忌赛马讲的是什么故事?背后有什么含义
我想大家都听说过《田忌赛马》的故事,田忌经常与齐国的众多公子赛马,但田忌的马自然不如他们。这时孙膑便向田忌献上一计,还说到
2024-06-28 18:35:00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被封为了什么爵位呢,赵国重用李牧了没有?李牧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将军,曾在赵国北部抗击过匈奴,也打败过秦军的入侵
2024-06-28 18:35:00
史料记载:“承畴、传庭合击于潼关原,大破之。自成尽亡其卒,独与刘宗敏、田见秀等十八骑溃围,窜伏商、洛山中。其年,献忠降
2024-06-28 18: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