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朱元璋与嘉靖帝因梦钦点状元的背后故事
...至于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大臣仕途的升迁。在古代社会,科举考试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文人士子们通过多年寒窗苦读,只为了在最后金榜题名时能够光宗耀祖。一般能高中进士的都是有真才实学的,当然其中也不乏靠父...……更多
秀才是怎样炼成的
...美梦”所改变。他依旧相信,作为士人唯一的“正途”,科举考试才是实现其本人及家族荣耀的必由之路。他再次扎入了府试现场。然而,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直到第四次府试落榜,洪火秀已经万念俱灰。此时,远房亲戚李敬...……更多
他九次科举60岁才考中进士,66岁抱憾病卒
...性格。虽然不像唐代那样有“行卷”的不良风气,但明代科举考场上的舞弊之风十分厉害。归有光肯定知道这方面的内幕,但他绝不从旁门左道跻身仕途。当年乡试中举时的宗师张文毅对他十分欣赏,多次表示在科考上要助他一...……更多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状元驸马:郑颢与万寿公主的婚姻奇缘
...五义》中的负心汉陈世美,但在中国历史上,从隋朝开设科举到清末废除科举的一千多年间,有据可查的状元有700多人,其中成为驸马的仅有一人,他就是唐朝的郑颢。郑颢,字奉正(一说养正),祖籍河南荥阳,后迁居河清,出...……更多
隋炀帝杨广在位时做了3件事,让他扬名立万
...成为了“南水北调”工程东线的重要通道。选拔官员皆过科举唐朝著名诗人孟郊在中举后,意气风发地写下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观尽长安花”这样的诗句。在隋朝之前,政府对于官员的选拔,大多采取的是察举制、九品中...……更多
话说兴义府试院(下)
...西南日报兴义府试院内帘兴义府试院号舍遗址兴义府试院科举陈列展一角 严修 (资料图片)洪亮吉 (资料图片)张之洞殿试试卷 (资料图片) 兴义府试院的历史作用道光初年,地处贵州西南部的盘江流域,文化发展出现了...……更多
为什么隋炀帝当了皇帝之后,就开始变成了一个“昏君”?
...”的吧! 隋炀帝登基后干的第一件大事:开创了完备的科举制度。隋文帝时期就已经开始了采用考试的方式来选拔人才,不过真正的系统化为科举制度,还是隋炀帝开始的。在此之前,人才的选拔制度是九品中正制。所谓九品...……更多
桅杆背后的科举功名
...到多根桅杆。 桅杆亦称旗杆,立在宗祠或坟墓前面,是科举时代的衍生物。科举考试是读书人获取功名、走上仕途的必经之路,成千上万的读书人“三更灯火五更鸡”,为的就是金榜题名。读书人科试中式后,为光宗耀祖、光...……更多
古代云南学子的状元情结
...上较为落后。直到元朝,云南考生才获得了参加中原地区科举考试的机会,但仅有少数人能考中举人、贡生。明、清两朝,云南出现了不少的秀才、举人、进士,但一直没有出过状元。中原地区科举的昌盛,让云南的官员和百姓...……更多
...宋政和三年(1113年),取得上舍考试第一。宋代常规的科举考试,分州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考取第一甲第一名者,即为状元。王安石变法时,创立“三舍法”,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所谓“三舍法”,就是把学校分为外...……更多
在唐朝如果没有显赫的家世,想入朝为官有多难
自从隋文帝首创科举取士以来,整个封建社会的庞大官员队伍中,除了极个别的人是凭借家族恩荫走上仕途,其余都要经过科举才能取得做官的资格。包括隋朝在内的所有采用科举选拔人才的的朝代中,唐代考试难度之大,录...……更多
聊聊唐朝诗人的读书生活
...唯一的出路就是做官,而做官的途径仅仅有三种:推举、科举、从军。古代交通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很多来京赶考的举子一路上骑不起马或驴,都是走着来。如果家在巴蜀甚至岭南,那路上要走两三个月,来回就是五六个月,...……更多
洪武年间,陈䢿当选状元,朱元璋却将他车裂是为何?
...头,此时的国内已经基本四海平定,朱元璋宣布全面恢复科举制度,定为三年一届。此举不但是在为大明选拔能才,其背后还有着深远意义。当时的明朝经过了十几年的经营,在南方地区已经广受拥戴。但在广大的北方地区,这...……更多
从隋唐到明清,科举状元的历史变迁与影响
科举制度自创建以来,各个朝代状元及第的前景如何?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考试制度,始于隋朝,完备于唐朝,终于清末。从建立至清朝灭亡,历经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六朝,而其中又以唐朝为最...……更多
...将班子,一个是增加淮西勋贵的力量。最终就是要在恢复科举的前提下,保证勋贵和文官力量仍然处于平衡。然而这种平衡最终没有促成,因为新派勋贵蓝玉不但没有和老派勋贵共同抵抗文官,反而在李善长案发生的过程中,替...……更多
...有两个主要的前提条件:一是圣人文化与儒家思想;二是科举制度与书院兴起。圣人文化与商丘素有渊源。商丘在春秋战国时期为宋国,是“中华圣人文化”的源头,处于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地位的儒家、道家、墨家、名家四大学...……更多
宋朝尊崇古法,科举取士,对官学教育的影响是什么?
科举制度出现于南北朝时期,是统治者为了选拔人才为自己服务创造的制度,但其中缺陷过多,便逐渐被遗忘。不过在隋唐时期用来选拔人才,也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宋朝在此基础上不断的修改、完善,达到较为先进的...……更多
古代状元奇闻:不为人知的故事与背后的故事
在古代,科举考试是大多数读书人为官的唯一途径,科举考试中状元,则是众多读书人中的成功者。那么自隋朝创立科考制度以来,历代的状元都是有迹可循的,自唐至清,共有592名状元,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说说几个很奇葩的状...……更多
刘娥的崛起:从银匠之妻到宋朝皇后的传奇之路
...天天都在温柔乡里,最后体力消耗过大面容憔悴,被老爹宋太宗发现了,宋太宗叫来宋真宗的奶妈问问:我儿子到底是怎么回事啊?奶妈不喜欢刘娥,添油加醋地报告了一番。宋太宗大怒,命令儿子赶快将这个红颜祸水送走。宋...……更多
宋代铨试制度:选拔官员的重要改革
...式,到魏晋时期主导的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时期开展的科举制,一直到宋朝再将科举制进一步完善。之所以如此反复的进行改革,就是为了可以获取更加优秀的人才。而在宋朝时期,在科举制度的基础上,又对铨试制度进行了...……更多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一部讽刺科举黑暗的传世之作
...小就才思敏捷,腹有诗书。同时家中的其余兄弟五人也在科举道路上收获颇多,吴家三代中出了6个进士。但家道中落后,平日里放荡不羁好交友的他几年就把积蓄挥霍一空,最终穷困潦倒而死,只留下一些书卷和一部奇书——...……更多
北宋重臣李沆:才华横溢的政治家,鞠躬尽瘁为国家
...命,并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完成了任务,在这篇文章上奏给宋太宗看过之后,宋太宗十分喜悦,立刻让他在弘文馆中当职。除去李沆外,北宋时期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例如当时的右拾遗王化基,他主动向皇帝毛遂自荐。宋...……更多
隋炀帝的功过:科举制度的创始与大运河的开凿
...隋炀帝已经是一个荒淫无度的皇帝了;而历史书上说他是科举制度的创始者,在位时还扩修了京杭大运河。那么到底应该怎么评价隋炀帝呢?隋文帝杨广原本的定的太子是杨勇。传说隋文帝曾经命令让善于看相的人把所有的儿子都...……更多
北宋文化巅峰:揭秘1057年科举巨星阵容
...苏轼、曾巩等,虽然高中了,但连前三都没有进入。这次科举考试的前三名是,状元是章衡,榜样为窦卞,探花为罗凯。这三个人成绩虽然是当时最好的,不过很多人都不知道是谁。但是,其他高中的人我们肯定知道。这届科考...……更多
吕蒙正的逆袭:从寒窑学子到北宋贤相的传奇人生
...吕蒙正工作兢兢业业、勤恳,宽厚待人,德才兼备,受到宋太宗赵光义的赏识,一路升迁。公元980年,他被委以左补阙、知制诰的重任。吕蒙正对父亲吕龟图于幼时抛弃自己的事情没有丝毫怨言,入仕后,他恪尽孝道,将父亲和...……更多
苏轼鼓励晚辈考试,告诉他中举之后有什么好事
隋朝开创科举制度后,这种选拔人才的举措越来越得到重视。科举制从唐朝开始发展,宋朝得到规范,明清时期达到极盛顶峰。几乎所有的读书人,都将它当作步入仕途的不二法门。科考对于每个学子都是非常重要的。他们赴...……更多
柳永四次科举三次落榜,第四次高中却被皇帝下旨去青楼填词
...决定的。2、四次考试三次落榜柳七第一次前往汴京参加科举的时候,他18岁,正是青春年少时。他在路过杭州的时候,被当地的繁华吸引,竟然忘记了自己的初衷,留恋起当地的湖光潋滟、山色空蒙,以及莺歌蝶舞了。正是在这...……更多
宋仁宗有多得人心?死后敌国皇帝辽道宗也为其流泪
...受到了多么深厚的尊敬和爱戴。宋仁宗登基前,他的祖父宋太宗和父亲宋真宗都是杰出的皇帝,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他能够从小就接受很好的教育和训练,并逐渐地成为了一位有远见和胆略的国君。他采取了很多用...……更多
尊老敬老:宋代养老制度的历史贡献
...在抚恤制度上,宋朝政府特别关注一些特殊群体,如老年科举进士、僧人、军人、阵亡将士的父母等。政府通过资助这些团体来表达关心。赡养80岁以上老人的家庭,可享受徭役税一人至五人的优惠,可谓是对尊老的鼓励。此外...……更多
罗隐的科举之路:十二年不第的悲愤与感慨
...)去世。在《唐才子传》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印证了罗隐科举考试不中的经历。故事中提到,罗隐当初以寒士身份赴举,结识了当地乐营中一个颇有才思的歌妓云英。十二年后他再度落第,又与云英不期而遇。见她仍隶名乐籍,...……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春节特稿丨杨柳:春节记⑧——磨盘
磨盘文/杨柳我们去大伯家串门,刚走上阶沿,就听见屋里吵得不可开交,大伯的声音:“只要我还有一口气,那妖精就莫想进我杨家的门
2025-02-08 07:03:00
嘉庆当了三年儿皇帝,受尽了委屈,亲政后马上反击对乾隆发泄不满
中国古代帝王史上,第一个有太上皇称号的是秦始皇的父亲庄襄王。其后,获得太上皇这个称号的又有十几人,依次是刘邦之父太公、北魏献文帝
2025-02-07 22:52:00
龙啸云死后,你看林诗音嫁给了谁?夫妻生下一子,爱上林仙儿女儿
江湖中无人不知小李探花的大名,小李探花李寻欢,出身名门,家世显赫。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他们一家就出了七位进士,父子三人更是高中探花
2025-02-07 21:44:00
中世纪最大会战的统帅是谁?是这个12世纪中国北方的失败者
历史上不靠谱的数字记载很多,有人会拿咱们的史书说事,说中国的百万大军是虚构,这就存粹是读书少,洋鬼子的纪录更加夸张。中世纪的欧洲战史动辄就是十字军遭遇了几十万异教徒骑兵
2025-02-07 21:45:00
为什么那么厉害的诸葛亮,曹操没对他评价一番?原因其实很简单
这个问题还挺有趣的,基本上我们了解三国的这段历史都是从三国演义上知道的,但这个毕竟是一本历史的小说,只是遵循了一些主要的脉络
2025-02-07 21:52:00
为何明朝皇帝大多表现平庸,却能维持300年统治,寿命超过汉唐?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句俗话,“皇帝多奇葩,明朝特别多”,但奇怪的说,明朝不仅没有因为出了这么多奇葩皇帝而短命早亡,反而存在了近300年时间
2025-02-07 21:54:00
中国古代的神医,寿命都很长
扁鹊、张仲景、华佗、李时珍、孙思邈应该是中国古代知名度最高的神医了,他们生活的朝代不一样,但都留下了精湛的医术和不朽的佳话给后人
2025-02-07 22:10:00
古代这两人有多可惜?只差一步就统一天下,却偏偏没走好最后一步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引言在群雄混战的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期
2025-02-07 22:12:00
49岁的女博士履新重庆师大党委书记,优雅干练,曾任重庆二师书记
2023年9月,49岁的张艳任重庆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有网友认为,张艳博士以思想政治工作见长,她的经历和领导能力表明她非常适合担任师范大学的领导
2025-02-07 14:39:00
身世富贵、倾国倾城的她,曾14次怀胎,36岁离世
李鸿章身为清王朝的一员大臣,曾拥有过荣华富贵,而这些富贵不但没有随着国家的灭亡而消失,反而一直延续至今,如今他的子孙后代依旧富贵如初
2025-02-07 15:01:00
一场空前大灾荒下的众生相
光绪初年(1876-1879年),满清统治下的中国,发生了一场特大旱灾饥荒,其中以1877、1878年尤甚,而这两年的阴历干支纪年属丁丑
2025-02-07 15:12:00
0.08毫克能让人致死,知道我国最毒的蛇有多毒吗?咬后几乎没痛感
大自然是平衡的,有生物赖以生存的一面就一定有它相应的天敌和弱点,人类虽然渺小,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大脑来做很多事情。大象虽然笨重
2025-02-07 15:14:00
高官死后,家族成“中国最牛豪门”,背后这位母亲有多厉害?
#妈妈的时光故事#华人星光原创内容作者:华人星光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一位好母亲,足旺三代人,今天是母亲节,讲一位中国妈妈的故事
2025-02-07 15:53:00
《康熙王朝》康熙最疼爱的女儿蓝齐格格:生前当工具,死后更悲惨
文/陈澄原创不易,请关注转发。1.怒摔八音盒,与康熙决裂蓝齐儿回京城看探亲,没有看见父亲和母亲在一起,便起了疑心。她根据好心太监的提示
2025-02-07 15:56:00
徽州年俗“上九”庙会
徽州人的一生,需要经过各种庙会的“洗礼”,主动或被动地接受着神鬼合一菩萨老爷的保佑,庙会伴随着每个徽州人的成长。如徽州区岩寺镇每年正月初九的举行“上九会”
2025-02-07 12:14:00